一种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59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管的控制装置,尤其是自行车折叠管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折叠自行车由于使用方便,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和展开都要手动来完成,尤其是对于折叠自行车上的折叠管,管件之间的运动以及锁紧装置的锁紧和解锁都需要手动操作,操作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管的控制装置,该折叠管的控制装置能自动完成折叠管的折叠和展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管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管件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通过所述转轴铰接;该折叠管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执行单元、第二执行单元和控制电路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减速器和锁紧单元;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相连,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锁紧单元相连,所述锁紧单元可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锁紧或者解锁;所述第二执行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减速器、第二绕线盘、第三绕线盘、第二拉线和第三拉线;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齿轮减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减速器相连,所述第二绕线盘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绕线盘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绕线盘的轴线和所述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绕线盘和所述第三绕线盘通过所述第二拉线和所述第三拉线相连;所述控制电路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

作为本发明上述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的锁紧单元包括第一绕线盘、第一拉线、第一插销和第一插销弹簧;所述第一绕线盘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绕线盘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绕线盘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销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插销上设有第一插销斜面,所述第一插销穿插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定位孔中,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拢时所述第一插销可以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定位孔中;所述第一插销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第一插销、另一端顶住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所述第一插销弹簧的弹力可以推动所述第一插销向锁紧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上述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的锁紧单元包括第一绕线盘、第一拉线、第一插销、第一插销弹簧和阻挡单元;所述第一绕线盘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绕线盘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绕线盘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销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插销穿插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定位孔中,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拢时所述第一插销可以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定位孔中;所述第一插销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第一插销、另一端顶住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所述第一插销弹簧的弹力可以推动所述第一插销向锁紧方向运动;所述阻挡单元包括挡块、挡块弹簧和阻挡单元壳体;所述挡块和所述挡块弹簧安装在所述阻挡单元壳体内,所述挡块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挡块、另一端顶住所述阻挡单元壳体;所述阻挡单元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可以触碰所述挡块;当所述第二连接板没有触碰所述挡块时,所述挡块在所述挡块弹簧的作用下从所述阻挡单元壳体中伸出并可以阻挡所述第一插销,使所述第一插销不能向锁紧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连接板触碰所述挡块时,所述第二连接板可以使所述挡块向所述阻挡单元壳体内移动,从而解除所述挡块对所述第一插销的阻挡,使所述第一插销可以向锁紧方向运动并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定位孔中。

作为本发明上述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的锁紧单元包括第一绕线盘、第一拉线、锁钩、锁钩弹簧和锁钩转轴;所述第一绕线盘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绕线盘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绕线盘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锁钩相连;所述锁钩通过所述锁钩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锁钩可以绕着所述锁钩转轴转动,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并拢时所述锁钩可以钩住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锁钩上设有锁钩凸块;所述锁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锁钩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锁钩弹簧的弹力可以带动所述锁钩向锁紧方向转动。

作为本发明上述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的锁紧单元还包括辅助单元;所述辅助单元包括辅助插销、辅助拉线、辅助弹簧和辅助单元基座;所述第二管件上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辅助定位孔;所述辅助单元基座固定在所述第一管件上;所述辅助插销上设有辅助插销斜面,所述辅助插销安装在所述辅助单元基座上,当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辅助插销可以插入所述定位块的辅助定位孔中;所述辅助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辅助插销、另一端顶住所述辅助单元基座,所述辅助弹簧的弹力可以推动所述辅助插销向锁紧方向运动;所述辅助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锁紧单元的第一绕线盘上、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插销相连。

作为本发明上述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三微动开关、第四微动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三极双投式开关和电池;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三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四微动开关固定在折叠管上,当折叠管上的结构触碰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时,所述第四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第一极第二端子和第一极公共端子,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二极第二端子和第二极公共端子,第三极第一端子、第三极第二端子和第三极公共端子;所述第一电机有两个端子,即第一电机第一端子和第一电机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电机有两个端子,即第二电机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机第二端子;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三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第二端子、第三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三微动开关、第四微动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三极双投式开关和电池;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三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四微动开关固定在折叠管上,当折叠管上的结构触碰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时,所述第四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第一极第二端子和第一极公共端子,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二极第二端子和第二极公共端子,第三极第一端子、第三极第二端子和第三极公共端子;所述第一电机有两个端子,即第一电机第一端子和第一电机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电机有两个端子,即第二电机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机第二端子;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三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第二端子、第三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第二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三微动开关、第四微动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三极双投式开关和电池;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减速器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锁紧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三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四微动开关固定在折叠管上,当折叠管上的结构触碰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时,所述第四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第一极第二端子和第一极公共端子,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二极第二端子和第二极公共端子,第三极第一端子、第三极第二端子和第三极公共端子;所述第一电机有两个端子,即第一电机第一端子和第一电机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电机有两个端子,即第二电机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机第二端子;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三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第二端子、第三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子、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端子、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第二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骑车人只要按动控制电路单元的开关,折叠管的控制装置就能自动完成折叠管的折叠和展开,操作过程简单,使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和展开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b向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h-h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n-n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图的改进;

图11是本发明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p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t-t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折叠管的控制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w-w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图;

图2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折叠管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管件1、第二管件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和转轴5,第一连接板3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连接板4固定在第二管件2上,第一连接板3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板4的一侧通过转轴5铰接,第一连接板3设有第一定位孔31,第二连接板4设有第二定位孔41;该折叠管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执行单元100、第二执行单元200和控制电路单元300。

第一执行单元100包括第一电机m1、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和锁紧单元120。第一电机m1和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一电机m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减速器110相连;锁紧单元120包括第一绕线盘121、第一拉线122、第一插销123和第一插销弹簧124;第一绕线盘121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的输出轴上,第一绕线盘121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11;第一拉线1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绕线盘121上、另一端与第一插销123相连;第一插销123上设有第一插销斜面1231,第一插销123穿插在第一连接板3的第一定位孔31中,当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第一插销123可以插入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一端顶住第一插销123、另一端顶住第一齿轮减速器110,第一插销弹簧124的弹力可以推动第一插销123向锁紧方向运动。

第二执行单元200包括第二电机m2、第二齿轮减速器210、第二绕线盘220、第三绕线盘230、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第二电机m2和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电机m2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减速器210相连,第二绕线盘220固定在第二齿轮减速器210的输出轴上,第三绕线盘230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上,第三绕线盘230的轴线和转轴5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绕线盘220和第三绕线盘23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相连。当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转动时,第二绕线盘22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带动第三绕线盘230转动,第三绕线盘230带动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转动。

控制电路单元300与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电连接(电连接通过电线实现,说明书附图中电线未示出),控制电路单元300控制第一电机m1和第二电机m2的转动。控制电路单元300包括第一微动开关sq1、第二微动开关sq2、第三微动开关sq3、第四微动开关sq4、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第三二极管v3、第四二极管v4、第五二极管v5、第六二极管v6、第七二极管v7、第八二极管v8、三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

微动开关有公共端子、常闭端子和常开端子,当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没有被触发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接通、与常开端子断开,当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被触发时,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第一微动开关sq1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上,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可以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使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第二微动开关sq2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上,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第三微动开关sq3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外,插销330可以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使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第四微动开关sq4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管件2上固定有凸块7,凸块7可以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使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也可以把第四微动开关sq4固定在第二管件2上,而凸块7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

三极双投式开关sa1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即按下开关的按钮使开关切换状态,当手松开按钮之后开关保持在当前状态而不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三极双投式开关sa1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一极第二端子a2和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二极第二端子b2和第二极公共端子b0,第三极第一端子c1、第三极第二端子c2和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一电机m1有两个端子,即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和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当电流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流向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时,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当电流从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流向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时,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第二电机m2有两个端子,即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和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当电流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流向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时,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当电流从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流向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时,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

在第一管件1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控制盒8,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第三二极管v3、第四二极管v4、第五二极管v5、第六二极管v6、第七二极管v7、第八二极管v8、三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安装在控制盒8内。

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第三极第一端子c1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与第五二极管v5的正极电连接;第五二极管v5的负极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与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负极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与第六二极管v6的负极电连接;第六二极管v6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v5的负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v2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公共端子、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常闭端子与第七二极管v7的正极电连接;第七二极管v7的负极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电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与第三二极管v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二极管v3的负极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开端子电连接;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常闭端子与第八二极管v8的负极电连接;第八二极管v8的正极与第七二极管v7的负极电连接;第四二极管v4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v3的正极电连接;第四二极管v4的正极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开端子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一端子a1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一端子b1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一端子c1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五二极管v5、第一电机m1、第一二极管v1、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流向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如图8(a)和图8(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放松第一拉线122,此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而同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公共端子、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常闭端子、第七二极管v7、第二电机m2、第三二极管v3、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开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流向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正向转动,第二绕线盘22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带动第三绕线盘230正向转动,第三绕线盘230带动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展开方向转动;如图8(c)所示,当第二连接板4触碰第一插销123的第一插销斜面1231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二连接板4的压力作用下向解锁方向运动;当第二连接板4转动到使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此时第一定位孔31与第二定位孔41的位置对应,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第一插销123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展开状态,如图8(d)所示。

二、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二端子a2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二端子b2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二端子c2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第二二极管v2、第一电机m1、第六二极管v6、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流向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如图9(a)和图9(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通过第一拉线122拉动第一插销123,使第一插销123从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退出,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而同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开端子、第四二极管v4、第二电机m2、第八二极管v8、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常闭端子、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流向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如图9(c)所示,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反向转动,第二绕线盘22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带动第三绕线盘230反向转动,第三绕线盘230带动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折叠方向转动,当第二管件2上的凸块7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时,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如图9(d)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绕线盘121通过第一拉线122拉动第一插销123,当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后,第一电机m1和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应能保证第一绕线盘121不会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转动,为达到此目的,可以选用弹力较小的第一插销弹簧124,或者选用摩擦阻力较大的第一电机m1或第一齿轮减速器110,或者选用具有自锁功能的蜗轮蜗杆减速器作为第一齿轮减速器110,或者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上增设一磁铁、在第一绕线盘121上增设一铁块,利用磁铁和铁块的吸引力来防止第一绕线盘121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转动。

另外,如图10所示,可以在电池g上串联一总开关s,总开关s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当按动总开关s的按钮使总开关s闭合接通时,电路正常工作;当按动总开关s的按钮使总开关s断开时,电池g从电路中断开,整个电路断电。同样地,对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电路,也可以在电池g上串联该总开关s。

第二实施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第一执行单元100的锁紧单元12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执行单元100的锁紧单元120包括第一绕线盘121、第一拉线122、第一插销123、第一插销弹簧124和阻挡单元125;第一绕线盘121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的输出轴上,第一绕线盘121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11;第一拉线1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绕线盘121上、另一端与第一插销123相连;第一插销123穿插在第一连接板3的第一定位孔31中,当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第一插销123可以插入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使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一端顶住第一插销123、另一端顶住第一齿轮减速器110,第一插销弹簧124的弹力可以推动第一插销123向锁紧方向运动;阻挡单元125包括挡块1251、挡块弹簧1252和阻挡单元壳体1253;挡块1251和挡块弹簧1252安装在阻挡单元壳体1253内,挡块弹簧1252的一端顶住挡块1251、另一端顶住阻挡单元壳体1253;阻挡单元壳体1253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连接板4可以触碰挡块1251;当第二连接板4没有触碰挡块1251时,挡块1251在挡块弹簧1252的作用下从阻挡单元壳体1253中伸出并可以阻挡第一插销123,使第一插销123不能向锁紧方向运动;当第二连接板4触碰挡块1251时,第二连接板4可以使挡块1251向阻挡单元壳体1253内移动,从而解除挡块1251对第一插销123的阻挡,使第一插销123可以向锁紧方向运动、插入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如图13(a)和图13(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放松第一拉线122,由于此时第一插销123被挡块1251阻挡,因此第一插销123不能向锁紧方向运动;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展开方向转动,如图13(c)所示,当第二连接板4触碰挡块1251时,第二连接板4使挡块1251向阻挡单元壳体1253内移动,从而解除挡块1251对第一插销123的阻挡;当第二连接板4转动到使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此时第一定位孔31与第二定位孔41的位置对应,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第一插销123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展开状态,如图13(d)所示。

二、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通过第一拉线122拉动第一插销123,使第一插销123从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退出,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如图14(c)所示,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折叠方向转动,同时随着第二连接板4的转动,挡块1251在挡块弹簧1252的作用下从阻挡单元壳体1253中伸出;当第二管件2上的凸块7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时,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如图14(d)所示。

第三实施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第二连接板4上无第二定位孔41;第三微动开关sq3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的一侧;第一执行单元100的锁紧单元12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执行单元100的锁紧单元120包括第一绕线盘121、第一拉线122、锁钩126、锁钩弹簧127和锁钩转轴128;第一绕线盘121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的输出轴上,第一绕线盘121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11;第一拉线1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绕线盘121上、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3的第一定位孔31与锁钩126相连;锁钩126通过锁钩转轴128安装在第一连接板3上,锁钩126可以绕着锁钩转轴128转动,当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锁钩126可以钩住第二连接板4,锁钩126上设有锁钩凸块1261,当锁钩126钩住第二连接板4时,锁钩凸块1261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使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锁钩弹簧127的一端与锁钩126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相连,锁钩弹簧127的弹力可以带动锁钩126向锁紧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放松第一拉线122,此时锁钩126在锁钩弹簧127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转动,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展开方向转动,如图17(c)所示,当第二连接板4触碰锁钩126时,锁钩126在第二连接板4的压力作用下向解锁方向转动;当第二连接板4转动到使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锁钩126在锁钩弹簧127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转动并钩住第二连接板4,此时锁钩126上的锁钩凸块1261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展开状态,如图17(d)所示。

二、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如图18(a)和图18(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通过第一拉线122拉动锁钩126,使锁钩126从第二连接板4上脱开,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如图18(c)所示,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折叠方向转动,当第二管件2上的凸块7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时,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如图18(d)所示。

第四实施例: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第四微动开关sq4固定在第二管件2上;第二管件2上无凸块7;第二管件2上固定有定位块70,定位块70上设有辅助定位孔71;第一执行单元100的锁紧单元120还包括辅助单元129。

辅助单元129包括辅助插销1291、辅助拉线1292、辅助弹簧1293和辅助单元基座1294;辅助单元基座1294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辅助插销1291上设有辅助插销斜面12911,辅助插销1291安装在辅助单元基座1294上,当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时,辅助插销1291可以插入定位块70的辅助定位孔71中并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使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辅助弹簧1293的一端顶住辅助插销1291、另一端顶住辅助单元基座1294,辅助弹簧1293的弹力可以推动辅助插销1291向锁紧方向运动;辅助拉线129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绕线盘121上、另一端与辅助插销1291相连。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如图21(a)所示,当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时,辅助插销1291插在定位块70的辅助定位孔71中。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如图21(a)和图21(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放松第一拉线122,此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同时第一绕线盘121通过辅助拉线1292拉动辅助插销1291,使辅助插销1291从辅助定位孔71中退出,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展开方向转动;如图21(c)所示,当第二连接板4触碰第一插销123的第一插销斜面1231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二连接板4的压力作用下向解锁方向运动;当第二连接板4转动到使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此时第一定位孔31与第二定位孔41的位置对应,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第一插销123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展开状态,如图21(d)所示。

二、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如图22(a)和图22(b)所示,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通过第一拉线122拉动第一插销123,使第一插销123从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退出,同时第一绕线盘121放松辅助拉线1292,使辅助插销1291在辅助弹簧1293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折叠方向转动;如图22(c)所示,当第二管件2上的定位块70触碰辅助插销1291的辅助插销斜面12911时,辅助插销1291在定位块70的压力作用下向解锁方向运动;当第二连接板4转动到使辅助插销1291和定位块70的辅助定位孔71对应时,辅助插销1291在辅助弹簧1293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辅助插销1291插入辅助定位孔71中并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如图22(d)所示。

第五实施例: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控制电路单元300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单元300包括第一微动开关sq1、第二微动开关sq2、第三微动开关sq3、第四微动开关sq4、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第三二极管v3、第四二极管v4、第五二极管v5、第六二极管v6、第七二极管v7、第八二极管v8、三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

第一微动开关sq1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上,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可以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使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第二微动开关sq2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上,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第三微动开关sq3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外,插销330可以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使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第四微动开关sq4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管件2上固定有凸块7,凸块7可以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使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也可以把第四微动开关sq4固定在第二管件2上,而凸块7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

当继电器的线圈未通电时,继电器公共端子与继电器常开端子断开;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继电器公共端子与继电器常开端子接通。三极双投式开关sa1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即按下开关的按钮使开关切换状态,当手松开按钮之后开关保持在当前状态而不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三极双投式开关sa1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一极第二端子a2和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二极第二端子b2和第二极公共端子b0,第三极第一端子c1、第三极第二端子c2和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一电机m1有两个端子,即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和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当电流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流向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时,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当电流从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流向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时,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第二电机m2有两个端子,即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和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当电流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流向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时,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当电流从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流向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时,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

在第一管件1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控制盒8,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第三二极管v3、第四二极管v4、第五二极管v5、第六二极管v6、第七二极管v7、第八二极管v8、三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安装在控制盒8内。

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第三极第一端子c1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与第五二极管v5的正极电连接;第五二极管v5的负极与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负极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与第六二极管v6的负极电连接;第六二极管v6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v5的负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v2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公共端子、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常闭端子与第七二极管v7的正极电连接;第七二极管v7的负极与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第三二极管v3的正极电连接;第三二极管v3的负极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开端子电连接;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常闭端子与第八二极管v8的负极电连接;第八二极管v8的正极与第七二极管v7的负极电连接;第四二极管v4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v3的正极电连接;第四二极管v4的正极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开端子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电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一端子a1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一端子b1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一端子c1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五二极管v5、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第一二极管v1、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使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第一电机m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流向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放松第一拉线122,此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断电,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而同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公共端子、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常闭端子、第七二极管v7、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第三二极管v3、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开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使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第二电机m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流向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正向转动,第二绕线盘22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带动第三绕线盘230正向转动,第三绕线盘230带动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展开方向转动;当第二连接板4触碰第一插销123的第一插销斜面1231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二连接板4的压力作用下向解锁方向运动;当第二连接板4转动到使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此时第一定位孔31与第二定位孔41的位置对应,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第一插销123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展开状态。

二、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二端子a2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二端子b2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二端子c2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第二二极管v2、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第六二极管v6、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使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一电机m1、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流向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通过第一拉线122拉动第一插销123,使第一插销123从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退出,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断电,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而同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开端子、第四二极管v4、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第八二极管v8、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常闭端子、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使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电机m2、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流向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反向转动,第二绕线盘22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带动第三绕线盘230反向转动,第三绕线盘230带动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折叠方向转动,当第二管件2上的凸块7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时,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

第六实施例: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控制电路单元300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单元300包括第一微动开关sq1、第二微动开关sq2、第三微动开关sq3、第四微动开关sq4、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三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

第一微动开关sq1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上,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可以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使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第二微动开关sq2固定在第一齿轮减速器110上,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第三微动开关sq3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外,插销330可以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使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第四微动开关sq4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第二管件2上固定有凸块7,凸块7可以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使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也可以把第四微动开关sq4固定在第二管件2上,而凸块7固定在第一管件1上)。

三极双投式开关sa1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即按下开关的按钮使开关切换状态,当手松开按钮之后开关保持在当前状态而不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三极双投式开关sa1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一极第二端子a2和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二极第二端子b2和第二极公共端子b0,第三极第一端子c1、第三极第二端子c2和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一电机m1有两个端子,即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和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当电流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流向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时,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当电流从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流向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时,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第二电机m2有两个端子,即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和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当电流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流向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时,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当电流从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流向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时,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

在第一管件1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控制盒8,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三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安装在控制盒8内。

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第三极第一端子c1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与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与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公共端子、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常闭端子与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开端子电连接;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常闭端子与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开端子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公共端子、第四继电器k4的公共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端子、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端子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电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折叠管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一端子a1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一端子b1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一端子c1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使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第一电机m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流向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第一电机m1正向转动;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放松第一拉线122,此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断电,第一继电器k1的公共端子与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而同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公共端子、第三微动开关sq3的常闭端子、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开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使第三继电器k3的公共端子与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三继电器k3的公共端子、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端子、第二电机m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流向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第二电机m2正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正向转动,第二绕线盘22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带动第三绕线盘230正向转动,第三绕线盘230带动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展开方向转动;当第二连接板4触碰第一插销123的第一插销斜面1231时,第一插销123在第二连接板4的压力作用下向解锁方向运动;当第二连接板4转动到使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并拢时,此时第一定位孔31与第二定位孔41的位置对应,第一插销123在第一插销弹簧124的作用下向锁紧方向运动,第一插销123插入第二定位孔41中并触碰第三微动开关sq3的触发机构,第三微动开关sq3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断电,第三继电器k3的公共端子与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展开状态。

二、折叠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二端子a2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二端子b2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二端子c2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使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一电机m1、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电机第二端子m12流向第一电机第一端子m11,第一电机m1反向转动;第一电机m1通过第一齿轮减速器110带动第一绕线盘121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121通过第一拉线122拉动第一插销123,使第一插销123从第二连接板4的第二定位孔41中退出,当第一绕线盘121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子与第二继电器k2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一电机m1断电停转,而同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开端子、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常闭端子、第四微动开关sq4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使第四继电器k4的公共端子与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端子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第二电机m2、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端子、第四继电器k4的公共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第二电机第二端子m22流向第二电机第一端子m21,第二电机m2反向转动;第二电机m2通过第二齿轮减速器210带动第二绕线盘220反向转动,第二绕线盘220通过第二拉线240和第三拉线250带动第三绕线盘230反向转动,第三绕线盘230带动第二连接板4绕转轴5向折叠方向转动,当第二管件2上的凸块7触碰第四微动开关sq4的触发机构时,第四微动开关sq4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断电,第四继电器k4的公共端子与第四继电器k4的常开端子断开,第二电机m2断电停转,折叠管处于折叠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