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盖密封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440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盖密封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顶端之间存在间隙,气流在两者之间会高速运动,故而产生较大的噪声。为了有效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发动机盖和前保险杠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密封条,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密封条被固定在前保险杠上,为了保证发动机盖的正常开启,对应于发动机盖的开启手柄位置处,密封条为断开状态,这样就导致密封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盖密封结构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位于发动机盖开启手柄位置处密封条断开所造成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盖密封结构,包括:发动机盖板、保险杠和密封条;发动机盖板与保险杠扣合,密封条位于发动机盖板和保险杠之间;其中,

发动机盖板包括:机盖外板和机盖内板;

密封条包括:安装于机盖内板上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的发泡结构;其中,发泡结构的内部形成有一空腔结构。

通过将密封条设置于发动机盖板与保险杠之间的间隙处,并进一步将密封条固定于发动机盖板上,更符合用户的开启习惯,无需在发动机盖板开启手柄处预留开启空间,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

可选地,连接部与发泡结构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空腔结构垂直于发泡结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可选地,发泡结构朝向远离保险杠的方向设置。

可选地,该发动机盖密封结构还包括多个固定卡子;其中,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机盖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过固定卡子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密封条固定于机盖内板上。

可选地,连接部为片状结构。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盖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密封条设置于发动机盖板与保险杠之间的间隙处,并进一步将密封条固定于发动机盖板上,更符合用户的开启习惯,无需在发动机盖板开启手柄处预留开启空间,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盖密封结构的安装断面图。

其中图中:1、发动机盖板,2、保险杠,3、密封条;

11、机盖外板,12、机盖内板;

31、连接部,32、发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盖密封结构,具体包括:发动机盖板1、保险杠2和密封条3;其中,密封条3位于发动机盖板1和保险杠2之间,当发动机盖板1与保险杠2处于扣合状态时,密封条3与保险杠2过盈配合。其中,发动机盖板1包括:机盖外板11和机盖内板12;密封条3包括:安装于机盖内板12上的连接部31,以及与连接部31连接的发泡结构32;其中,发泡结构32的内部形成有一空腔结构,设置空腔结构使得发泡结构32的弹性好,能够更好的贴服在发动机盖板1和保险杠2之间。

其中,在发动机盖板1的机盖锁一级开启后,密封条3随发动机盖板1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便于手指伸入找开启手柄,这样,通过将密封条3设置于发动机盖板1与保险杠2之间的间隙处,并进一步将密封条3固定于发动机盖板1上,更符合用户开启发动机盖的习惯,无需在发动机盖板1的开启手柄处预留开启空间,具有更好的密封作用。

可选地,连接部31与发泡结构32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空腔结构垂直于发泡结构32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值得指出的是,该发泡结构32内设置的空腔结构还可设置为其他结构,如蜂窝结构等。

可选地,发泡结构32朝向远离保险杠2的方向设置,即发泡结构32朝向汽车的后方倾斜,这样便于发动机盖板1的二级开启时手指的伸入,即发泡结构32朝向后方倾斜,尽量将机盖锁的开启手柄露在密封条3的前端。值得指出的是,发泡结构32的倾斜角度不会太大,因此不会影响其在开启时的发泡膨胀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条3固定于发动机盖板1上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焊接、粘合等。为了将密封条3牢固的固定于发动机盖板1上,该发动机盖密封结构还包括多个固定卡子;其中,在连接部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机盖内板1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过固定卡子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密封条3固定于机盖内板12上。

其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条3与发动机盖板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可增加其安装面积,将连接部31设置为片状结构。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盖密封结构。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