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骨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骨架右侧围。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公交车骨架均采用钢制结构,在宣传绿色节能的今天,也出现了铝制结构的公交车骨架,例如,公开号为CN2047369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车骨架的左围,包括前立柱、上横梁、腰梁、窗立柱、轮立柱以及辅助型材,所述上横梁与腰梁水平设置且两这个之间通过数根窗立柱连接,所述窗立柱将上横梁与腰梁之间的间隔区域分隔成数个玻璃安装框;所述前立柱与上横梁、腰梁和最前端的窗立柱前端形成一驾驶室玻璃安装框;所述前轮安装区域后轮安装区之间通过数根辅助型材形成加强结构。公交车骨架采用铝制结构,腰梁作为贯穿前后的一根主横梁,虽然可以保证公交车骨架左围的整体结构强度,但是腰梁长度较长,运输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便捷且质量轻的公交车骨架右侧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公交车骨架右侧围,包括至少两根上下贯穿的长立柱、至少两根上横梁、至少两根腰梁,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长立柱的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腰梁位于所述长立柱的中部的左右两侧;
其中两根的长立柱与一根的上横梁围成后侧车门窗口,其中一根的长立柱与一根的上横梁和外设的公交车前围的右立柱围成前侧车门窗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根的上短立柱,所述上短立柱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上短立柱的下表面与所述腰梁的上表面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根的下短立柱,所述下短立柱的上表面与所述腰梁的下表面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根的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一端与所述长立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短立柱连接,或者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下短立柱连接,或者所述下横梁一端与所述长立柱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根C形横梁,所述C形横梁的一端与所述长立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短立柱连接,或者所述C形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下短立柱连接,或者所述C形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长立柱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长立柱、上横梁、腰梁的截面形状均为由两个π字形件和两个H字形件间隔拼接而成,所述π字形件和H字形件的底部相连接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H字形件的外侧面与相连的所述π字形件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形为π字形或者L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封边铝型材,所述封边铝型材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延伸有一个插接凸起和至少一个的边缘板,所述插接凸起插接在所述长立柱的H字形件中。
进一步的,所述封边铝型材与所述后侧车门窗口处的长立柱的侧面连接,所述封边铝型材还与所述前侧车门窗口处的长立柱的侧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公交车骨架右侧围为铝制结构,具有整体重量轻、耐腐蚀性好的优点;长立柱上下贯穿设置,腰梁的端面与长立柱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连接,上横梁的端面与长立柱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连接,使上横梁和腰梁的长度较短,便于运输;另外,前侧车门窗口借用了公交车前围的右立柱,减少了公交车骨架右侧围的骨架数量,减轻了公交车骨架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交车骨架右侧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立柱的断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π字形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形连接件与π字形连接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立柱、腰梁、π字形连接件、L形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立柱与封边铝型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长立柱;11、H字形件;12、π字形件;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
2、上横梁;3、腰梁;4、上短立柱;5、下短立柱;6、下横梁;7、C形横梁;8、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
10、封边铝型材;101、插接凸起;102、边缘板;
21、后侧车门窗口;22、前侧车门窗口;23、公交车前围的右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腰梁和上横梁的端面均与长立柱的侧面连接,运输便捷;前侧车门窗口借用公交车前围的右立柱,减轻公交车骨架右侧围的重量。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骨架右侧围,包括至少两根上下贯穿的长立柱1、至少两根上横梁2、至少两根腰梁3,所述上横梁2位于所述长立柱1的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腰梁3位于所述长立柱1的中部的左右两侧;
其中两根的长立柱1与一根的上横梁2围成后侧车门窗口21,其中一根的长立柱1与一根的上横梁2和外设的公交车前围的右立柱23围成前侧车门窗口22。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根的上短立柱4,所述上短立柱4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2连接,所述上短立柱4的下表面与所述腰梁3的上表面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短立柱4位于腰梁3以上位置,相邻的上短立柱4之间,或者上短立柱4与长立柱1之间形成车窗安装区,结构合理,车窗安装便捷。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根的下短立柱5,所述下短立柱5的上表面与所述腰梁3的下表面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下短立柱5位于腰梁3以下位置,对腰梁3以下部位的右侧围蒙皮起到支撑作用,结构合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根的下横梁6,所述下横梁6一端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下横梁6的两端均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下横梁6一端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下横梁6位于相邻的长立柱1之间,或者相邻的下短立柱5之间,或者相邻的长立柱1和下短立柱5之间,或者只一端与长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外设的立柱连接,下横梁6使长立柱1与短立柱之间形成网格结构,结构合理稳固。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根C形横梁7,所述C形横梁7的一端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C形横梁7的两端均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C形横梁7的两端均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C形横梁7位于车轮所在位置处,对车轮处的右侧围蒙皮起到支撑的作用,C形横梁7位于相邻的长立柱1之间,或者位于相邻的下短立柱5之间,或者位于相邻的长立柱1与下短立柱5之间,结构合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所述长立柱1、上横梁2、腰梁3的截面形状均为由两个π字形件12和两个H字形件11间隔拼接而成,所述π字形件12和H字形件11的底部相连接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H字形件11的外侧面与相连的所述π字形件12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连接件8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3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连接件8一端插接在长立柱1的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插接在上横梁2或者腰梁3的第一凹槽13中,第一凹槽13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8的宽度适配,则第一凹槽13对第一连接件8有卡位作用,可限制第一连接件8相对于长立柱1、上横梁2、腰梁3的沿着第一凹槽13宽度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大大减小用于固定第一连接件8的螺钉或者铆钉所受的力,提高长立柱1与上横梁2、长立柱1与腰梁3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8的外形为π字形,所述第一连接件8一端插接在所述长立柱1的其中一个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同时插接在所述上横梁2或者所述腰梁3的两个第一凹槽13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连接件8的外形为π字形,则第一连接件8一端插接卡位在长立柱1的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同时插接在上横梁2或者腰梁3的两个第一凹槽13中,则π字形的第一连接件8与腰梁3或者上横梁2之间具有互相卡位连接的作用,提高第一连接件8与上横梁2或者腰梁3之间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固性,提高公交车骨架右侧围整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8的外形为L形,所述第一连接件8一端插接在所述长立柱1的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插接在所述上横梁2或者所述腰梁3的第一凹槽13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长立柱1与上横梁2之间通过两个L形的第一连接件8进行连接,长立柱1与腰梁3之间通过两个L形的第一连接件8进行连接,同样的,L形的第一连接件8的两端也均卡位在第一凹槽13中,具有结构合理,连接稳固的优点。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二连接件9的外形为L形,所述H字形件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连接件9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14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连接件9插接在H字形件11所形成的第二凹槽14中,起到加强H字形件1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封边铝型材10,所述封边铝型材10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延伸有一个插接凸起101和至少一个的边缘板102,所述插接凸起101插接在所述长立柱1的H字形件11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封边铝型材10上的插接凸起101与长立柱1H字形件11中,使封边铝型材10与长立柱1之间连接快速可靠;封边铝型材10的边缘板102具有遮挡长立柱1的H字形件11的作用,使公交车骨架右侧围具有良好的外观。
进一步的,所述封边铝型材10与所述后侧车门窗口21处的长立柱1的侧面连接,所述封边铝型材10还与所述前侧车门窗口22处的长立柱1的侧面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后侧车门窗口21处的长立柱1侧面和前侧车门窗口22处的长立柱1侧面均设有封边铝型材10,使在后侧车门窗口21处和前侧车门窗口22处的长立柱1具有良好的外观,同时避免H字形件11的尖锐的外形刮伤乘客,结构合理。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公交车骨架右侧围,包括至少两根上下贯穿的长立柱1、至少两根上横梁2、至少两根腰梁3、至少一根的上短立柱4、至少一根的下短立柱5、至少一根的下横梁6、两根C形横梁7,所述上横梁2位于所述长立柱1的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腰梁3位于所述长立柱1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其中两根的长立柱1与一根的上横梁2围成后侧车门窗口21,其中一根的长立柱1与一根的上横梁2和外设的公交车前围的右立柱23围成前侧车门窗口22;所述上短立柱4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2连接,所述上短立柱4的下表面与所述腰梁3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下短立柱5的上表面与所述腰梁3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横梁6一端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下横梁6的两端均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下横梁6一端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所述C形横梁7的一端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C形横梁7的两端均与所述下短立柱5连接,或者所述C形横梁7的两端均与所述长立柱1连接。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公交车骨架右侧围,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所述长立柱1、上横梁2、腰梁3的截面形状均为由两个π字形件12和两个H字形件11间隔拼接而成,所述π字形件12和H字形件11的底部相连接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H字形件11的外侧面与相连的所述π字形件12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连接件8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3中;所述第一连接件8的外形为π字形,所述第一连接件8一端插接在所述长立柱1的其中一个第一凹槽13中,另一端同时插接在所述上横梁2或者所述腰梁3的两个第一凹槽13中;所述第二连接件9的外形为L形,所述H字形件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连接件9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14中。
请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公交车骨架右侧围,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封边铝型材10,所述封边铝型材10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延伸有一个插接凸起101和至少一个的边缘板102,所述插接凸起101插接在所述H字形件11中;所述封边铝型材10与所述后侧车门窗口21处的长立柱1的侧面连接,所述封边铝型材10还与所述前侧车门窗口22处的长立柱1的侧面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车骨架右侧围,公交车骨架右侧围为铝制结构,上横梁2和腰梁3均位于长立柱1的左右两侧,长立柱1、上横梁2和腰梁3拼接成网状结构,再连接上短立柱4、下短立柱5、下横梁6,使网状结构更加牢固紧密,长立柱1、上横梁2和腰梁3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8宽度适配的第一凹槽13和与第二连接件9宽度适配的第二凹槽14,使第一连接件8插接卡位在第一凹槽13中,并通过第二连接件9起到连接牢固的作用,其中一根长立柱1与公交车前围的右立柱23和一根上横梁2共同围成前侧车门窗口22,在后侧车门窗口21和前侧车门窗口22处还设有封边铝型材10,所述公交车骨架重量轻、运输便捷,外观良好,长立柱1、上横梁2、腰梁3之间连接结构稳固,承载能力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