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侧外围板加强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车安全面临着严峻形势,外围板汽车上重要的安全防护元件,发挥着重要的防护作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既需要安全防护元件有足够的防护功能,又需要防护设施刚度不能太大而致使司乘人员和车辆遭受重创。作为重要的车辆防护设施,外围板在拦阻失控车辆的同时应有足够的缓冲功能以保护车内人员,目前我国大多数外围板内部结构为圆形、工字型、矩形或H型,但是均缓冲功能不足,防撞强度不足,不能将缓冲和防撞功能很好结合起来,因此,急需引入整体强度高,同时刚度也高的外围板,在这里引入了一种汽车侧外围板加强立柱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侧外围板加强立柱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外围板加强立柱结构,包括外侧板、钢丝网和内侧板,所述外侧板、钢丝网和内侧板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所述外侧板与钢丝网之间、钢丝网与内侧板之间均焊接有工字钢,所述钢丝网左右两面均焊接有支座,所述支座外端面设有斜槽,所述斜槽底面焊接有弹簧,所述斜槽内活动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上端与工字钢左侧底板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圆轴,所述圆轴外圆柱面设有支撑叶,所述支撑叶沿着圆轴外圆柱面圆周方向间歇布置,所述支撑叶外围设有圆柱外板,所述圆柱外板沿着外圆柱面圆周方向间歇布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两之间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钢丝网包括直钢杆和钢丝,所述直钢杆纵向布置且沿着横向间歇布置,所述钢丝从左到右将直钢杆依次穿插起来。
优选的,所述外侧板与钢丝网之间的结构布置方式和钢丝网与内侧板之间的结构布置方式以钢丝网为中心相对称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工字钢,用于加强汽车外围板的强度,设有立柱、支座和钢丝网,加强了汽车外围板的防撞功能,在外围板受外力冲击时可以有效的进行缓冲且外围板不至于局部破裂从而对内部人员造成伤亡,设有内侧板与钢丝网和钢丝网与外侧板组成的双层结构,大大的提高了外围板的整体刚度,且在立柱上设有加强筋、槽和支撑叶,提高了立柱的强度和刚度,整体结构性能好,设有弹簧,加强立柱与凹槽之间的缓冲功能,防止立柱与凹槽直接冲击,形成巨大的损伤,本实用新型不管是在强度还是刚度方面都整体的大幅度提高,且结构一体化,防冲击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支座剖视图;
图3为立柱俯视图;
图4为钢丝网侧视图。
图中:1外侧板、2工字钢、3立柱、31加强筋、32凹槽、33支撑叶、34圆轴、35圆柱外板、4斜槽、5弹簧、6钢丝网、61直钢杆、62钢丝、7内侧板、8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外围板加强立柱结构,包括外侧板1、钢丝网6和内侧板7,所述外侧板1、钢丝网6和内侧板7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所述外侧板1与钢丝网6之间、钢丝网6与内侧板7之间均焊接有工字钢2,所述钢丝网6左右两面均焊接有支座8,所述支座8外端面设有斜槽4,所述斜槽4底面焊接有弹簧5,所述斜槽4内活动安装有立柱3,所述立柱3上端与工字钢2左侧底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包括圆轴34,所述圆轴34外圆柱面设有支撑叶33,所述支撑叶33沿着圆轴34外圆柱面圆周方向间歇布置,所述支撑叶33外围设有圆柱外板35,所述圆柱外板35沿着外圆柱面圆周方向间歇布置有加强筋31,所述加强筋31两两之间设有凹槽32,所述钢丝网6包括直钢杆61和钢丝62,所述直钢杆61纵向布置且沿着横向间歇布置,所述钢丝62从左到右将直钢杆61依次穿插起来,所述外侧板1与钢丝网6之间的结构布置方式和钢丝网6与内侧板7之间的结构布置方式以钢丝网6为中心相对称的。
工作原理:当外侧板1受外力冲击时,外侧板1先是局部凹陷再将作用力传递给工字钢2,工字钢2承受作用力直至变形,工字钢2变形后立柱3承受外载荷,立柱3将力传递至支座8,支座8作用于钢丝网6,钢丝网6作用于的支座8和工字钢2,先是对工字钢2进行挤压,致使工字钢2变形,工字钢2变形后再挤压立柱3,斜槽4内的弹簧5压缩,同时斜槽4为立柱3提供了支撑,最后冲击力作用于内侧板7,多层缓冲,对内部人员形成了保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