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桥转向节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252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桥转向节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转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臂。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要改变其行驶方向(转向),通常,当车辆在转向时,驾驶员对转向盘施加一个转向力矩,该力矩通过转向轴、传动轴、转向器,经转向器放大后,该力矩传入转向摇臂,再通过转向直拉杆传给转向节和转向节上的转向节臂,最后传入轮毂,使车轮偏转。转向节臂的构造要求,有连接直拉杆和轮毂的作用,有转向功能。

现有转向节臂的转向直拉杆球头安装端面一般采用与地面平行的球形支耳,造成转向直拉杆球头旋转角偏大,容易损坏球头;因国内市场存在一定的超载问题,当前轴轴荷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安全系数较小,容易出现失效;现有转向节臂的截面小,强度不够,经常出现转向节臂断裂引发转向失灵故障,从而造成事故;未在产品上设置标识区或设置位置不统一,不利于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追究厂家责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臂,该转向节臂强度高,能够适应恶劣环境,使用寿命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臂,其关键在于:包括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所述竖向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向部分的中部连接形成T字形结构,在所述竖向部分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向球头销固定孔,且该转向球头销固定孔为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大端所在的环套一端的端面与轴孔面之间的距离2~4mm,在所述横向部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车架固定孔,所述转向球头销固定孔的中心线与车架固定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84°~88°,在所述转向球头销固定孔与两个车架固定孔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在所述竖向部分的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永久标识设置区。

本结构通过设置加强筋,保证了所述转向球头销固定孔与两个车架固定孔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并将转向球头销固定孔倾斜一定角度设置,降低了转向直拉杆球头的旋转角度,使转向直拉杆和本实用新型的接触面更加贴合,连接更安全可靠,端面受力均匀;而且,缩小了锥形孔的大端所在的环套一端的端面与轴孔面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节臂应力集中现象,提高了转向节臂的抗疲劳能力;最后,通过统一的永久性标识区,可方便的获知产品信息与厂家信息,便于客户进行选择购买,而且在出现质量问题时,便于跟踪处理与追责。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的连接处由大弧面与小弧面组成过渡平滑凹弧面。

通过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改造,采用大弧面和小弧面平滑过渡组成转角凹弧面,无刀纹切割痕,有效消除应力集中,力学性能良好、强度大、坚固耐用。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部分的厚度从其自由端至与横向部分的连接处逐渐递增。

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为最厚的地方,保证了足够的连接可靠性,而竖向部分的端部用材逐渐减少,还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部分、竖向部分以及加强筋的表面均进行喷丸处理与防锈处理,其中喷丸处理的丸直径为0.6mm。

通过上述处理,不仅能够使得本结构的表面具有更好地防腐性,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成产,控制成本,所述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通过设置加强筋,保证了所述转向球头销固定孔与两个车架固定孔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2、将转向球头销固定孔倾斜一定角度设置,降低了转向直拉杆球头的旋转角度,使转向直拉杆和本实用新型的接触面更加贴合,连接更安全可靠,端面受力均匀;

3、缩小了锥形孔的大端所在的环套一端的端面与轴孔面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节臂应力集中现象,提高了转向节臂的抗疲劳能力;

4、通过统一的永久性标识区,可方便的获知产品信息与厂家信息,便于客户进行选择购买,而且在出现质量问题时,便于追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臂,包括横向部分1与竖向部分2,所述竖向部分2的一端与所述横向部分1的中部连接形成T字形结构,在所述竖向部分2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向球头销固定孔3,且该转向球头销固定孔3为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大端所在的环套一端的端面与轴孔面之间的距离4mm,在所述横向部分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车架固定孔4,所述转向球头销固定孔3的中心线与车架固定孔4的中心线的夹角为86°,在所述转向球头销固定孔3与两个车架固定孔4上均设置有加强筋5,在所述竖向部分2的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永久标识设置区6。

参见附图1,所述横向部分1与竖向部分2的连接处由大弧面与小弧面组成过渡平滑凹弧面7。

从图3中可以看出,所述竖向部分2的厚度从其自由端至与横向部分1的连接处逐渐递增。

本例中,所述横向部分1与竖向部分2一体成型,所述横向部分1、竖向部分2以及加强筋5的表面均进行喷丸处理与防锈处理,其中喷丸处理的丸直径为0.6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