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导流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3391阅读:3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导流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导流罩。



背景技术:

导流罩是装在载货汽车或牵引汽车的驾驶室顶部的空气导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小载货车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降低燃油消耗,现有的导流罩为了实现减小空气阻力的目的,会增加其自身质量,这样就不能使汽车轻量化,不能有效的降低燃油消耗;如不改变其质量或形状,现有的导流罩不能很好的起到阻挡空气阻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以减少空气涡流,有效地减小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降低燃油消耗,同时也降低了汽车的污染和噪声的汽车导流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导流罩,包括导流罩本体,所述导流罩本体呈中空的半椭圆形,导流罩本体前低后高,导流罩本体的上表面的两翼上开设有通孔,导流罩本体内部横向和纵向分别设置加强条,所述横向和纵向设置的加强条组合后呈网格状,导流罩本体内部的左右布设弧形筋,所述弧形筋位于加强条的上端,左、右两根弧形筋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上端之间的距离,导流罩本体的边沿处垂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L”形,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导流罩本体的下部边沿面上,连接板的纵向板面和导流罩本体的边沿面上设置加强板,导流罩本体的内表面两翼上的设置有固定孔柱,固定孔柱与通孔相互对应,所述导流罩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暗孔柱,暗孔柱设置两个以上,导流罩本体、连接板、加强条、弧形筋、固定孔柱和暗孔柱均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柱和暗孔柱内均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下平面与导流罩本体的下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条贴合与导流罩本体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本体的壁厚呈弧形,导流罩本体前端的壁厚大于后端的壁厚。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导流罩,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导流罩本体前低后高,导流罩本体前端的壁厚大于后端的壁厚,由前向后施力、前低、前壁厚,在不增加质量的同时增加其自身强度,耐风和耐阻力性更强,由前向后逐步过渡,使阻力逐步下降,可以有效的减小空气阻力,同时达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节能降耗;加强条和弧形筋使汽车导流罩不同方向的耐阻力性能变强,更加耐用,而且有效的减少空气涡流现象,本实用新型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可重复回收利用,比重轻、易加工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导流罩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导流罩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1为导流罩本体,2为连接板,3为通孔,4为加强板,5为加强条,6为弧形筋,7为固定孔柱,8为暗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导流罩,包括导流罩本体1,所述导流罩本体1呈中空的半椭圆形,导流罩本体1前低后高,导流罩本体1的壁厚呈弧形,导流罩本体1前端的壁厚大于后端的壁厚,导流罩本体1的上表面的两翼上开设有通孔3,导流罩本体1内部横向和纵向分别设置加强条5,加强条5贴合与导流罩本体1的内表面上,所述横向和纵向设置的加强条5组合后呈网格状,导流罩本体1内部的左右布设弧形筋6,所述弧形筋6位于加强条5的上端,左、右两根弧形筋6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上端之间的距离,导流罩本体1的边沿处垂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下平面与导流罩本体1的下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连接板2呈“L”形,连接板2的一端固定在导流罩本体1的下部边沿面上,连接板2的纵向板面和导流罩本体1的边沿面上设置加强板4,导流罩本体1的内表面两翼上的设置有固定孔柱7,固定孔柱7与通孔3相互对应,所述导流罩本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暗孔柱8,暗孔柱8设置两个以上,固定孔柱7和暗孔柱8内均设置有螺纹,导流罩本体1、连接板2、加强条5、弧形筋6、固定孔柱7和暗孔柱8均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和改进等,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