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转向球头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990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转向球头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用转向球头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转向球头是车辆转向机构的关键部件之一,车用转向球头在汽车转向的时候提供多角度的旋转,使得转向机构得以平顺转向,实现减少震动和平顺转向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转向球头的外延杆与转向横拉杆螺纹连接,长时间使用以后,螺纹容易发生磨损,使外延杆和转向横拉杆的连接发生松动,转向机构摩擦噪声增大,并易引起方向盘抖动和车辆摇摆,影响正常驾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转向球头,转向横拉杆不易与外延杆脱落,不易发生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使用上述汽车用转向球头,使转向横拉杆不易与外延杆脱落,不易发生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用转向球头,包括球壳、球头、外延杆、转向横拉杆和至少一个固定装置。球头套设于球壳内,外延杆与球壳连接并朝向远离球壳的方向延伸,外延杆的远离球壳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转向横拉杆插设于内螺纹孔内与外延杆螺纹连接,外延杆的远离球壳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每个固定装置均包括弹性件、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弹性件的一端与转向横拉杆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转向横拉杆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直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直杆的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直杆连接,第二直杆的远离第一直杆的一端插设于固定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装置包括三个,三个固定装置沿转向横拉杆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球头包括球头销和与球头销连接的球头体,球头体位于球壳内,球头销的远离球头体的一端伸出球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球壳内设有承载球头体的衬套下体,衬套下体将球壳分隔成能存储润滑油的上油仓和下油仓,球头体设置与上油仓内,下油仓内设有两端分别与衬套下体和球壳抵靠的弹簧,上油仓和下油仓之间设置有能让下油仓的润滑油进入到球头体和衬套下体之间的进油通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上油仓内设置有与球头体相匹配的衬套上体,球头体设置在衬套上体和衬套下体之间,球头体的外表面设有多条凹槽,且每条凹槽经过衬套上体和衬套下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进油通道包括设置于衬套下体中部的连通上油仓和下油仓的通孔和设置于衬套下体周缘的多个缺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包括两条相交叉的凹槽,每条凹槽呈环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的环形圆心偏离球头体的球心,且凹槽的圆心位于球头体的球心的下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球壳呈筒状,球壳的一端连有将壳体密封的底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衬套下体抵靠。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用转向球头。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及汽车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球头套设于球壳内,球头可以在球壳内进行多角度的旋转,从而使得转向机构得以平顺转向,实现减少震动和平顺转向的目的。外延杆与球壳连接并朝向远离球壳的方向延伸,外延杆的远离球壳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转向横拉杆插设于内螺纹孔内与外延杆螺纹连接,外延杆与转向横拉杆螺纹连接,通过转向横拉杆使外延杆与汽车的转向机构的其他部件连接。外延杆的远离球壳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每个固定装置均包括弹性件、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弹性件的一端与转向横拉杆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转向横拉杆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直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直杆的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直杆连接,第二直杆的远离第一直杆的一端插设于固定孔,当外延杆与转向横拉杆之间松动,使外延杆的延伸方向与转向横拉杆的延伸方向发生偏移、甚至要发生脱落的时候,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二直杆的远离第一直杆的一端朝向固定孔的方向运动,可以使外延杆和转向横拉杆之间通过固定装置牢牢的连接起来,防止外延杆与转向横拉杆脱落,延长汽车用转向球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使用上述汽车用转向球头,使外延杆和转向横拉杆之间通过固定装置牢牢的连接起来,防止外延杆与转向横拉杆脱落,延长汽车用转向球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中球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中球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中球头与球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汽车用转向球头;110-球壳;120-球头;130-外延杆;140-转向横拉杆;150-固定装置;151-弹性件;152-第一直杆;153-第二直杆;131-固定孔;121-球头销;122-球头体;123-凹槽;111-底板;112-弹簧;113-衬套下体;114-衬套上体;161-翻边;162-抵靠板;163-倾斜板;117-上油仓;118-下油仓;119-缺口;164-进油嘴;165-通孔;166-弹簧座;167-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转向球头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汽车用转向球头100包括球壳110、球头120、外延杆130、转向横拉杆140和一个固定装置150。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外延杆130的一端与球壳110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球壳110的方向延伸,外延杆130为带有两个空间角度的折弯状,折弯部位平滑过渡,总体呈外部光滑顺畅的之字形。外延杆130的远离球壳110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转向横拉杆140插设于内螺纹孔内与外延杆130螺纹连接,使外延杆130和转向横拉杆140连接起来。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150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50包括弹性件151、第一直杆152和第二直杆153,弹性件151的一端与转向横拉杆140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转向横拉杆140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直杆152的一端连接,第一直杆152的远离弹性件151的一端与第二直杆153连接,外延杆130的远离球壳110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固定孔131,第二直杆153的远离第一直杆152的一端插设于固定孔131,当外延杆130与转向横拉杆140之间松动,使外延杆130的延伸方向与转向横拉杆140的延伸方向发生偏移、甚至要发生脱落的时候,弹性件151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二直杆153的远离第一直杆152的一端朝向固定孔131的方向运动,可以使外延杆130和转向横拉杆140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0牢牢的连接起来,防止外延杆130与转向横拉杆140脱落,延长汽车用转向球头100的使用寿命。

由于汽车用转向球头100长时间的使用,使外延杆130的内螺纹和转向横拉杆140的外螺纹都受到一定的磨损,会产生松动,影响汽车用转向球头100的使用寿命。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1为压缩螺旋弹簧,当外延杆130与转向横拉杆140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的时候,第二直杆153会从固定孔131中脱落,从而造成转向横拉杆140与外延杆130脱落,但由于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压缩螺旋弹簧与第一直杆152连接,且压缩螺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缩螺旋弹簧会对第一直杆152施加弹力,使第二直杆153朝向固定孔131的方向运动,避免第二直杆153从固定孔131脱落,使外延杆130与转向横拉杆140牢牢连接起来,延长汽车用转向球头100的使用寿命。

类似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固定装置150包括三个,三个固定装置150沿转向横拉杆140的周向间隔设置,外延杆130的内螺纹孔的轴线和转向横拉杆140的轴线之间发生偏移的时候,外延杆130与转向横拉杆140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三个固定装置150可以让外延杆130与转向横拉杆14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产生脱落。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头12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壳11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头120与球壳110的安装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球头120包括球头销121和与球头销121连接的球头体122,球壳110呈筒状,在球壳110内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有底板111、弹簧112、衬套下体113、球头体122和衬套上体114。球壳110的顶部端口内壁具有凸圈,衬套上体114的顶面抵靠在凸圈上,球壳110的底部内端口出具有凹肩,底板111设置在凹肩上后,将球壳110的底部向内挤压形成挡沿从而将底板111固定在球壳110上。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底板111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底板111包括翻边161、抵靠板162和连接翻边161与抵靠板162的倾斜板163,翻边161设置在凹肩上,对底板111进行安装。

请继续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弹簧112为压缩螺旋弹簧,弹簧112的两端分别作用在衬套下体113和底板111上,即弹簧112的两端分别作用在衬套下体113和抵靠板162上,使弹簧112的安装更加牢固。球头体122位于衬套下体113和衬套上体114之间,通过弹簧112使衬套下体113压紧球头体122,并使衬套上体114与球头体122紧密配合;同时球头体122与衬套上体114和衬套下体113之间磨损量可以通过弹簧112自动调节,使球头体122与衬套上体114和衬套下体113之间始终处于紧密配合状态,避免球头120出现松动现象。

请继续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球头体122位于球壳110内,球头销121的远离球头体122的一端伸出球壳110,即球头销121的一端穿入球壳110与球头体122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球头销12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球头销121转动的时候,球头体122在球壳110内转动。衬套上体114呈环形,衬套上体114的内表面具有球头体122相配合的球凹面,球头体122的顶面高于衬套上体114的顶面,具有球头销121与球头体122相连接和球头销121转动的空间,避免对球头销121的转动造成影响。

请继续一并参阅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球头体122的表面具有两条环形凹槽123,两条凹槽123相交叉,凹槽123的环形圆心偏离球头120的球心,且凹槽123的圆心位于球头120球心的下方。球头体122表面和球壳110的内壁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并由衬套上体114和衬套下体113围成上油仓117,两条凹槽123均经过衬套上体114与球头体122接触面、衬套下体113与球头体122接触面和上油仓117。底板111、衬套下体113和球壳110形成下油仓118,在衬套下体113的边缘均布有四个连通下油仓118和上油仓117的缺口119。在下油仓118和上油仓117均填充有润滑油,此润滑油为黄油。在底板111上设有进油嘴164,此进油嘴164为单向阀,设置进油嘴164是为了方便维护时向下油仓118内补充润滑油,单向阀结构避免了下油仓118内的油外溢。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球头体122的底部为圆形平面,两条凹槽123沿平面侧边且沿平面中心对称穿过。在衬套下体113的中部设有通孔165,通孔165的一端下油仓118相通,另一端与朝向球头体122的底面。在衬套下体113顶面上具有球头体122相配合的球凹面,在衬套下体113底面的中部具有用于防止弹簧112滑动的弹簧座166,通孔165穿过弹簧座166。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汽车用转向球头100的球头体122上设有两条环形相交叉的凹槽123,凹槽123经过接触面而且凹槽123内始终具有润滑油,于是当球头体122转动时,凹槽123在接触面上摆动,同时润滑油便附着在球凹面上,使得其接触面始终能够得到润滑,使得球头体122与衬套上体114和衬套下体113之间转到更灵活、使用寿命更长。衬套上体114和衬套下体113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球头体122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接触,使能球头体122转动更为平稳且更耐磨。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本是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球头120内的润滑油受到污染,于是在球壳110和球头销121的外侧设有防止杂质进入球壳110内的防尘罩167。防尘罩167的下端通过箍簧固定在球壳110顶部的外壁上,防尘罩167的上端设有用于防止上端口变形和使上端口内壁仅仅贴在球头销121上的卡圈。

本实施例中,汽车用转向球头100安装于汽车的转向机构中,当车行至到高低不平的路面时,由于车体瞬间的压力大于弹簧112的抗力,球头体122和衬套下体113的位置下移,下油仓118的空间变小,上油仓117的空间变大,于是留在下油仓118中的润滑油通过进油通道注入到上油仓117中对上油仓117进行补油。上油仓117中的润滑油已满,当球头体122位置复位时,压力又把它挤回至下油仓118中,形成了润滑油的流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使用实施例1中的汽车用转向球头100,使外延杆130和转向横拉杆140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0牢牢的连接起来,防止外延杆130与转向横拉杆140脱落,延长汽车用转向球头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