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内板组件、后围板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021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内板组件、后围板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车身的后围板上的绳扣,主要用于与后轮罩内板上的绳扣一同安装后备箱储物网兜。为了保证储物网兜起到固定作用,后围板组件需要满足足够的强度、刚度,并满足车辆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中,后围板组件包括外板、内板以及用于安装绳扣的安装支架。其中,安装支架设置在内板的远离外板的一侧,安装支架与内板之间通过点焊连接。

这样,安装后备箱储物网兜后,绳扣受到朝向车身内部,即远离外板的拉力,因此上述设置的后围板组件只能通过安装支架与内板连接处的焊点来承受拉力,连接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内板组件、后围板组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支架与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内板组件,内板组件包括:内板,内板具有供绳扣穿出的第一避让通孔;用于安装绳扣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设置在内板的朝向车身外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相对两端的弯折板。

进一步地,弯折板与支架本体之间呈钝角。

进一步地,弯折板与内板的朝向车身外部的一侧表面焊接连接,支架本体与绳扣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上设有与检验工具配合的校验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后围板组件包括外板和内板组件,内板组件为前述的内板组件,安装支架设置在内板与外板之间。

进一步地,内板和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安装支架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容纳腔具有底壁和分别设置在底壁相对两端的侧壁,安装支架的弯折板与侧壁贴合。

进一步地,容纳腔的底壁与安装支架的支架本体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地,后围板组件包括多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内均设置有一个安装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与车架连接的后围板组件,后围板组件为前述的后围板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安装支架设置在内板的朝向车身外部的一侧,并在内板设置供绳扣穿出的第一避让通孔,使绳扣穿出第一避让通孔后安装后备箱储物网兜,这样,当绳扣受到远离内板的拉力时,安装支架与内板相抵接,使安装结构的受力由现有技术中的仅由焊点承受拉力转变为由安装支架与内板的接触面承受压力,即上述拉力可通过安装支架分散至内板上,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了安装支架与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后围板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后围板组件的内板与安装支架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绳扣安装至图2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板;20、内板;21、容纳腔;30、安装支架;31、支架本体;32、弯折板;311、校验孔;40、绳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和与车架连接的后围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的问题,对后围板组件进行了改进,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包括外板10和内板组件。其中内板组件包括内板20和安装支架30。内板20与外板10连接且具有供绳扣40穿出的第一避让通孔。安装支架30用于安装绳扣40。安装支架30设置在内板20的朝向车身外部的一侧,即图3中的A侧。这样,当从车身内部对绳扣40施加拉力时,安装支架与内板20相抵接,使安装结构的受力由现有技术中的仅由焊点承受拉力转变为由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接触面承受压力,即上述拉力可通过安装支架30分散至内板20上,避免应力集中。

具体地,安装支架30设置在内板20与外板10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将连接在内板20上的安装支架30设置在内板20与外板10之间,并在内板20设置供绳扣40穿出的第一避让通孔,使绳扣40穿出第一避让通孔后安装后备箱储物网兜。这样,当绳扣40受到远离外板10的拉力时,安装支架与内板20相抵接,使安装结构的受力由现有技术中的仅由焊点承受拉力转变为由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接触面承受压力,即上述拉力可通过安装支架30分散至内板20上,避免应力集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只利用焊点来提供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连接强度,因此强度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后围板组件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

进一步地,与现有技术中绳扣40完全伸出内板20外相比,将安装支架30设置在内板20与外板10之间,还可以缩短绳扣40伸出内板20的长度,减小绳扣40占用的车内空间,有利于后备箱的布置和车身后部零件的整体布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固定安装支架30,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包括支架本体31和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31相对两端的弯折板32。

由于安装支架30包括支架本体3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31两端的弯折板32,支架本体31两端的弯折板32可以与内板20的弯折面相互贴合,从而可以增大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结构的连接强度。而且与现有技术中安装支架30为平板结构,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只有一个配合面相比,支架本体31两端的弯折板32分别与内板20的两个弯折面配合,提高了安装支架30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设置在支架本体31两端的弯折板32将安装支架30所受的力传递到内板20上,从而通过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形成整体的加强结构,不但可以提高安装支架30与内板的连接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板20包括内板本体和设置在内板本体上的凹陷部,凹陷部与内板本体为一体冲压成型。支架本体31设置在凹陷部中,支架本体31两端的弯折板32与凹陷部的内壁相贴合。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弯折板32与支架本体31一体成型。

将弯折板32与支架本体31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30的强度和刚度,避免焊接连接或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导致的应力集中和局部连接刚度低的问题,提高安装支架30的强度和刚度。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弯折板32与支架本体31之间呈钝角。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安装支架30的形状与内板20的凹陷部的形状相匹配,使弯折板32易于与凹陷部的内壁贴合,增大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结构的安装精度和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弯折板32与内板20的朝向外板10的表面焊接连接,支架本体31与绳扣40焊接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支架本体31与绳扣40焊接连接形成绳扣总成后,再将绳扣总成通过弯折板32焊接在内板20的朝向外板10的表面上。将安装支架30通过弯折板32与内板20焊接连接,可以便于焊接操作的进行,同时可以提高焊接精度,避免支架本体31和弯折板32均与内板20焊接连接时,支架本体31和弯折板32不能完全与内板20贴合造成焊点受力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架本体31上端的弯折板32与内板20的凹陷部内壁的第一弯折面焊接连接,支架本体31下端的弯折板32与内板20的凹陷部内壁的第二弯折面焊接连接。由于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之间有两个配合面,可以提高安装支架30的安装精度,进一步地,也提高了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焊接精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形成有容纳安装支架30的容纳腔21。

由于内板20和外板10之间具有容纳安装支架30的容纳腔21,因此,安装支架30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在内板20与外板10之间,而不会与外板10发生干涉。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内板本体一体冲压成型的凹陷部形成了容纳安装支架30的容纳腔21。因此,当安装支架30安装在内板20与外板10之间时,安装支架30不会与外板10发生干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纳腔21具有底壁和分别设置在底壁相对两端的侧壁,安装支架30的弯折板32与侧壁贴合。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纳腔21由底壁和设置在底壁的相对两端的侧壁组成。第一避让通孔设置在底壁上。设置在支架本体31相对两端的弯折板32与设置在底壁的相对两端的侧壁一一对应设置,并相互贴合。

安装支架30的弯折板32与侧壁贴合,可以使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连接时,二者的接触面紧密贴合,提高安装支架30的安装精度和焊接精度,保证质量。进一步地,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受力面积,进而提高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纳腔21的底壁与安装支架30的支架本体31之间具有间隔。

通过在容纳腔21的底壁与支架本体31之间设置间隔,一方面可以缩短绳扣40伸出第一避让通孔的长度,减小绳扣40占用的车内空间,克服现有技术中安装支架30设置在内板的远离外板的一侧时,绳扣40完全伸出内板之外,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从而节省汽车的后部空间,有利于后备箱的布置和车身后部零件的整体布置;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支架本体31与支架本体31两端的弯折板32均与容纳腔21的底壁接连接时发生干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后围板组件具有多个容纳腔21,每个容纳腔21内均设置有一个安装支架30。

通过设置多个容纳腔21可以安装多个安装支架30,多个安装支架30与多个绳扣40连接,可以通过多个绳扣40形成多个后备箱储物网兜安装点,分散每个安装结构处所承受的力,从而增大储物网兜可以放置的物品重量。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后围板组件具有两个容纳腔21,两个容纳腔21间隔设置,每个容纳腔21中设置一个安装支架30。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上设有与检验工具配合的校验孔311。

通过在安装支架30上设置与检验工具配合的校验孔311,可以利用检验工具检查安装支架30的成型精度。由于安装支架30的成型精度可以通过检验工具保证,因此安装支架30的安装精度和焊接精度也会相应提高,保证了安装结构的质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检验工具上具有与校验孔311相配合的校验柱,这样可以通过检验工具快速检查安装支架30的成型精度,提高了安装支架30的成型精度和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支架30为平板结构,未设置校验孔311相比,在安装支架30的支架本体31上对角地设置两个校验孔311,可以便于用检验工具检查安装支架30的成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绳扣40和安装支架30连接形成绳扣总成。通过改变后围板组件上绳扣总成与内板20之间的安装位置,增大了安装支架30与内板20的连接强度,实现了储物网兜的安装和提高后围板组件的强度、节省车身后部空间的作用,使得绳扣总成与内板的焊接精度和连接强度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实现了汽车后部空间的优化。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连接在内板上的安装支架设置在内板与外板之间,在内板设置供绳扣穿出的第一避让通孔,并使内板与外板之间的容纳腔的底壁与支架本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这样,绳扣可以穿出第一避让通孔用于安装后备箱储物网兜,当绳扣受到拉力后,安装结构的受力由现有技术中的仅由焊点承受拉力转变为由安装支架与内板的接触面承受压力,增大了安装结构的受力面积,提高了安装支架与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可以节省汽车的后部空间,有利于后备箱的布置和车身后部零件的整体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