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盘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25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向盘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方向盘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方向盘包括转向盘本体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与转向盘本体活动连接的喇叭盖、后盖、支撑座、连接块、喇叭弹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喇叭盖和后盖构成具有一腔体,该支撑座、连接块、喇叭弹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位于腔体内;在使用过程中,驾驶员在按喇叭盖时,喇叭弹簧受到挤压时,喇叭弹簧容易出现松动,造成上动触头和上静触头连接接触不稳定,要经常维修,从影响了方向盘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转向盘本体包括骨架、橡胶层和皮革层,该骨架设置于橡胶层内部,该皮革层包覆于橡胶层的外壁,该骨架为圆柱形围城一个呈圆形的骨架,由于骨架为圆柱形,从而增加了骨架的重量,增加了制造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轻重量、降低制造成本、高强度、喇叭弹簧不会出现松动、保证上动触头和上静触头连接接触不稳定及保证使用寿命的方向盘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向盘总成,包括转向盘本体和控制组件,所述转向盘本体包括骨架、橡胶层和皮革层,该骨架设置于橡胶层内部,该皮革层包覆于橡胶层的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依次折弯而成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依次连接形成U型;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宽度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大,该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宽度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大,该第三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的另一端块连接;所述皮革层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驾驶员手部摩擦力的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圆周等距分布于皮革层上;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转向盘本体活动连接的喇叭盖、后盖、支撑座、连接块、喇叭弹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喇叭盖和后盖构成具有一腔体,该支撑座、连接块、喇叭弹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位于腔体内,该连接块与喇叭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连接块朝向支撑座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支撑座朝向连接座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的端面设置有上动触头和上连接柱,所述第二支架朝向第一支架的端面设置有上静触头和上缓冲柱,该上静触头和上动触头设置,该上缓冲柱和上连接柱对应设置,该上连接柱中空设置,该中空部分供上缓冲柱插入的连接腔体,该喇叭弹簧套设于上连接柱和上缓冲柱的外壁,且喇叭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骨架包括依次折弯而成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依次连接形成U型,降低了骨架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材料成本;再降低了骨架的重量和降低了制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块的宽度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大和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所成的角为钝角配合下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宽度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大和第三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所成的角为钝角配合下,又保证了骨架的整体强度。在皮革层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驾驶员手部摩擦力的多个凹槽,提高了皮革层与驾驶员手部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的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柱,和第二支架朝向第一支架的端面设置有上缓冲柱,该上缓冲柱和上连接柱对应设置,该上连接柱中空设置,该中空部分供上缓冲柱插入的连接腔体,该喇叭弹簧套设于上连接柱和上缓冲柱的外壁,且喇叭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抵触;该上缓冲柱和上连接柱对喇叭弹簧起到了双向的定位,使得驾驶员在按喇叭盖时,喇叭弹簧受到挤压时,保证喇叭弹簧不会出现松动,保证了上动触头和上静触头连接接触更加稳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方向盘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支撑块,该支撑块设置于U型中,该支撑块为长方体或正方体,该支撑块包括侧边,该侧边与第二连接块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提高了骨架抗变形能力,保证了骨架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动触头朝向上静触头的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上静触头朝向上动触头的端面设置有与凹槽适配的凸起,该凸起与凹槽的接触面为弧形,该凸起与凹槽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上动触头和上静触头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喇叭弹簧一端的直径小于喇叭弹簧另一端的直径,所述喇叭弹簧的直径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喇叭弹簧抗变形能力,保证了喇叭弹簧的弹性力,保证了喇叭弹簧的整体强度,从而延长了喇叭弹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C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喇叭弹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向盘总成,包括转向盘本体和控制组件20,所述转向盘本体1包括骨架、橡胶层3和皮革层4,该骨架设置于橡胶层3内部,该皮革层4包覆于橡胶层3的外壁,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骨架包括依次折弯而成的第一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2和第三连接块23,该第一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2和第三连接块23依次连接形成U型;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宽度由一端211往另一端212逐渐变大,该第一连接块21的一端211与第二连接块22的一端22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23的宽度由一端231往另一端232逐渐变大,该第三连接块23的一端231与第二连接块22的另一端222连接;所述皮革层2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驾驶员手部摩擦力的多个凹槽5,多个凹槽5沿圆周等距分布于皮革层2上;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一端211与第二连接块22的一端221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第三连接块23的一端231与第二连接块22的另一端222所成的角为钝角;所述控制组件20包括与转向盘本体1活动连接的喇叭盖30、后盖40、支撑座50、连接块60、喇叭弹簧70、第一支架80和第二支架90,该喇叭盖30和后盖40构成具有一腔体,该支撑座50、连接块60、喇叭弹簧70、第一支架80和第二支架90均位于腔体内,该连接块60与喇叭盖30通过螺钉100连接,所述连接块60朝向支撑座50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支架80,所述支撑座50朝向连接座60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支架90,所述第一支架80朝向第二支架90的端面设置有上动触头800和上连接柱810,所述第二支架90朝向第一支架80的端面设置有上静触头900和上缓冲柱910,该上静触头900和上动触头800设置,该上缓冲柱910和上连接柱810对应设置,该上连接柱810中空设置,该中空部分供上缓冲柱910插入的连接腔体,该喇叭弹簧70套设于上连接柱810和上缓冲柱910的外壁,且喇叭弹簧7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80和第一支架90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骨架包括依次折弯而成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该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依次连接形成U型,降低了骨架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材料成本;再降低了骨架的重量和降低了制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块的宽度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大和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所成的角为钝角配合下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宽度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大和第三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所成的角为钝角配合下,又保证了骨架的整体强度。在皮革层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驾驶员手部摩擦力的多个凹槽,提高了皮革层与驾驶员手部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一支架朝向第二支架的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柱,和第二支架朝向第一支架的端面设置有上缓冲柱,该上缓冲柱和上连接柱对应设置,该上连接柱中空设置,该中空部分供上缓冲柱插入的连接腔体,该喇叭弹簧套设于上连接柱和上缓冲柱的外壁,且喇叭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抵触;该上缓冲柱和上连接柱对喇叭弹簧起到了双向的定位,使得驾驶员在按喇叭盖时,喇叭弹簧受到挤压时,保证喇叭弹簧不会出现松动,保证了上动触头和上静触头连接接触更加稳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方向盘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支撑块6,该支撑块6设置于U型中,该支撑块6为长方体或正方体,该支撑块6包括侧边60,该侧边60与第二连接块22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提高了骨架抗变形能力,保证了骨架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动触头800朝向上静触头900的端面设置有凹槽8000,所述上静触头900朝向上动触头800的端面设置有与凹槽800适配的凸起9000,该凸起9000与凹槽8000的接触面为弧形9000,该凸起9000与凹槽8000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上动触头和上静触头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喇叭弹簧70一端710的直径小于喇叭弹簧70另一端720的直径,所述喇叭弹簧70的直径由一端710往另一端720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喇叭弹簧抗变形能力,保证了喇叭弹簧的弹性力,保证了喇叭弹簧的整体强度,从而延长了喇叭弹簧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