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这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作为一种日常的代步工具,人们对自行车的改进越来越多。
有些自行车为了方便人们在骑自行车时喝水,会在车架的上管位置焊接一个水壶架,用于放置固定水壶。水壶架的设置一般高出上管,人们从自行车前方下车的时候,容易刮擦到衣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其水壶架在未使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避免水壶架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影响人们骑车过程中的视线,使车体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和连接在车架上的把手管,所述车架的端部连接有水壶架,所述水壶架包括与车架铰接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两侧均活动铆接有支撑柱,两所述支撑柱的一端部上均垂直连接有限位柱,两所述限位柱之间通过限位环连接,所述限位环包括第一限位部和滑移连接在第一限位部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车架上开设有供支撑柱和限位柱穿设的第一容置槽和供限位环穿设的第二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铰接定位板的设置,定位板可以将水壶架进行翻折,通过支撑柱可以支撑水壶,支撑柱上设置限位柱,限位柱和定位板配合,可以防止水壶发生侧面倾斜掉落;限位柱通过可伸缩的限位环连接,限位环既可以用于进一步防止水壶倾斜掉落,还可以改变两限位柱之间的角度,当水壶架上不放置水壶的时候,通过改变限位柱之间的角度,可以使限位柱支撑柱以及限位环能够嵌入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把手管上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滑移连接有与第一定位孔卡接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一连接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块的设置,可以将定位孔和第一连接柱连接,使定位板与把手管连接,定位板无法通过铰链旋转,在水壶架内放置水壶的时候,使水壶架的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上管上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滑移连接有与第一定位孔卡接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与第二连接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块的设置,可以将定位孔与第二连接柱连接,使定位板与上管连接,使支撑柱、限位柱、限位环和定位板不会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脱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部上开设有滑移块,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开设有供滑移块滑移连接的滑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和第二限位部的设置,可以控制限位环的弧度,从而改变限位柱之间的角度,使限位柱可以根据水壶的大小抵接在水壶的侧壁上,避免水壶从侧边掉出。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定位板的两侧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连接有连接轴,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在连接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陷部和连接轴的设置可以使支撑柱通过连接孔转动连接在连接轴,支撑柱可以以连接轴为轴线绕连接轴周向旋转,从而达到调节两个支撑柱之间的角度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车架包括上管,所述上管的端部连接有供把手管穿设的前套管,所述把手管包括用于手持的把手部、穿设前套管的前管和连接在前管上的前叉,所述前叉连接有前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叉除了起到连接前轮的效果之外,还能增强前套管的结构强度,避免前套管发生弯折而影响自行车的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前叉和前轮之间设置有加强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片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前套管与前叉之间的结构强度,使前套管保持竖直,不易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前叉和前轮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设置有防护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轴的前端设置防护柱可以起到保护旋转轴和前轮的效果,在旋转轴前端着地的时候,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避免前轮的侧面直接着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自行车通过铰接定位板、支撑柱的是设置,可以避免水壶发生侧面倾斜掉落,通过与限位柱和限位环的进一步配合,可以进一步避免水壶发生侧面倾斜掉落;通过可伸缩的限位环连接,同时在上管上开设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当水壶架上不放置水壶的时候,通过改变限位柱之间的角度,可以使限位柱支撑柱以及限位环能够穿设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对水壶架起到收纳作用,避免水壶架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影响人们骑车过程中的视线,使车体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自行车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车架的示意图;
图3为水壶座和车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限位环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定位板与第一连接柱连接的剖视图;
图6为定位板与第二连接柱连接的剖视图。
图中,1、车架;11、上管;12、下管;13、前套管;131、内管腔;2、把手管;21、把手部;22、前管;23、前叉;24、旋转轴;25、前轮;26、加强片;27、防护柱;3、水壶架;31、铰接座;32、铰接轴;33、凹陷槽;34、定位板;341、凹陷部;342、连接轴;343、定位孔;35、支撑柱;36、限位柱;37、限位环;371、第一限位部;373、第二限位部;372、滑移槽;374、滑移块;38、第一容置槽;39、第二容置槽;4、第一连接柱;41、第一连接槽;42、第一定位块;43、第一弹性件;5、第二连接柱;51、第二连接槽;52、第二定位块;5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1和连接在车架1上的把手管2,车架1包括上管11和相对上管11向下倾斜的下管12,上管11和下管12的端部连接有前套管13,把手管2连接在前套管13上。把手管2包括与前套管13连接的前管22,前管22转动连接在前套管13的内管腔131中,前管22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把手部21,把手部21呈Y字形,前管22的下端设置有卡接孔,前管22通过卡接孔连接有前叉23,前叉23为倒U形,其中间卡接在卡接孔内,前叉23的两端部穿设有旋转轴24,前叉23通过旋转轴24连接有前轮25。前叉23与前轮25之间还通过加强片26加强结构强度。旋转轴24位于前轮25两侧的端部水平设置有六角棱柱形的防护柱27。
参见图2和图3,前套管13在于上管11连接处的上部设置有穿设铰接轴32的铰接座31,前套管13通过铰接轴32连接有水壶架3,水壶架3包括定位板34,定位板34的底部的正中间开设有与铰接轴32配合的凹陷槽33。定位板34通过铰接轴32连接铰接座31将水壶架3铰接在前套管13上。定位板34位于铰接轴32两侧边开设有贯通定位板34前后两端面的凹陷部341。
参见3和图4,两凹陷部341内均竖直连接有连接轴342,定位板34通过连接轴342连接有垂直定位板34设置的支撑柱35,支撑柱35的一端部开设有套设在连接轴342上的连接孔,支撑柱35通过连接孔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连接轴342上。
支撑柱35的另一端固定有垂直连接在支撑柱35上的限位柱36,限位柱36的延伸方向与定位板34的延伸方向一致。两限位柱36的端部通过限位环37连接,限位环37包括固定在其中一限位柱36上的第一限位部371和固定在另一限位柱36上的第二限位部373,第一限位部371朝向第二限位部373的端面设置有滑移槽372,第二限位部373朝向第一限位部371的端面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滑移槽372内的滑移块374。
上管11上开设有供支撑柱35和限位柱36穿设的两第一容置槽38和供限位环37穿设的第二容置槽39,第二容置槽39设置在第一容置槽38的端部,并与第一容置槽38连通,第二容置槽39和第一容置槽38均为贯通上管11的通槽。
参见图3和图5,定位板34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孔343,把手管2上设置有穿设定位孔343的第一连接柱4,第一连接柱4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1,第一连接槽41内滑移连接有与可定位孔343卡接的第一定位块42,第一定位块42与第一连接槽4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3,第一弹性件43为弹簧,在第一弹性件43作用下,第一定位块42的端部从第一连接槽41的开口处穿出。
参见图3和图6,上管11位于两第二容置槽39之间设置有与定位孔343配合的第二连接柱5,第二连接柱5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51,第二连接槽51内滑移连接有可与定位孔343卡接的第二定位块52,第二定位块52与第二连接槽5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3,第二弹性件53也为弹簧,在第二弹性件53作用下,第二定位块52的端部从第二连接槽51的开口处穿出。
需要放置水壶时:
首先将定位板34沿铰接座31向第一连接柱4的方向旋转,转至第一连接柱4的端部从定位孔343中穿过,向下挤压第一定位块42,将第一定位块42压入第一连接槽41内,并继续将定位板34朝向前套管13方向转动,至第一连接柱4上的第一定位块42穿过定位孔343,第一定位块42在第一弹性件43的弹性势能下,从第一连接槽41的开口处穿出,将定位板34卡接在第一定位块42和把手管2之间。
再以连接轴342为轴心,将两支撑柱35反向转动,使两支撑柱35之间的角度增大,同时联动滑移块374在滑移槽372内滑移,使第一限位部371和第二限位部373之间的弧度同样增大。可以将水壶放置在该水壶架3上,定位板34和两限位柱36抵接在水壶的侧壁上,支撑柱35支撑在水壶的底面,并通过限位环37加强对水壶侧壁的限位效果,使水壶能够放在水壶架3上不易掉落。
不需要放置水壶时:
首先向内挤压两限位柱36,使滑移块374从滑移槽372的一端滑移至滑移槽372的另一端,限位环37之间的弧度缩小,在限位环37的转动过程中,联动使两支撑柱35互相平行。
再向下挤压第一定位块42,将第一定位块42压入第一连接槽41内,将定位板34沿铰接座31向第二连接柱5的方向旋转,转至第二连接柱5的端部从定位孔343中穿过,向下挤压第二定位块52,将第二定位块52压入第二连接槽51内,并继续将定位板34朝向上管11方向转动,至第二连接柱5上的第二定位块52穿过定位孔343,第二定位块52在第二弹性件53的弹性势能下,从第二连接槽51的开口处穿出,将定位板34卡接在第二定位块52和上管11之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