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影视拍摄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367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VR影视拍摄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R影视拍摄履带车。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拍摄越来越方便,自拍或影视拍摄自动化辅助设备也在不断升级。但是,目前现有的产品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高机位拍摄;2、操控不方便;3、可载的设备及体积限制大;4、对地形有要求;5、减震效果不是太好;6、成本过高;7、拍摄的VR视频底部比较大,不好擦除,造成穿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VR影视拍摄履带车;本实用新型一般使用在机械领域,数字信息领域、科技领域、无线遥控领域、智能探索领域、以及影视娱乐领域;VR视频内容实现自动全景拍摄。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的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内容来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VR影视拍摄履带车,包括行走部、下底座、位于下底座上方的上底座、安装在下底座下方的行走部、安装在上底座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且用于固定VR相机的固定座、设置在下底座上表面的下连接座、设置在上底座下表面的上连接座、以及设置在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之间的弹性支撑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行走部为行走轮结构或履带结构。

行走部包括四个分别安装在下底座下端四角处的行走架、设置在行走架上的驱动轮、设置在行走架上且与驱动轮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从动轮、设置在行走架上且位于从动轮下方的至少两个导向轮、套装在驱动轮、从动轮与导向轮上且形状为上大下小等腰梯形的行走履带、至少两个设置在行走架上的支点轴、中部转动插装在对应支点轴上的铰接架、设置在对应铰接架上部一侧的固定块、设置在铰接架上部的调整块、以及设置在固定块与对应调整块之间的缓冲簧。

导向轮的中心轴安装在对应的铰接架下部。

弹性支撑部包括钢丝绳圈、设置在下连接座上端的下支撑架、设置在上连接座下端的上支撑架、分别平行安装在下支撑架左右两侧的下左连接套与下右连接套以及分别平行安装在上支撑架前后两侧的上前连接套与上后连接套;下右连接套与上后连接套垂直设置;下连接座的上表面与对应的上连接座下表面平行;

钢丝绳圈依次穿过下左连接套的后孔A,下左连接套的前孔a、上前连接套的左孔c、上前连接套的右孔C、下右连接套的前孔b、下右连接套的后孔B、上后连接套的右孔D、上后连接套的左孔d,然后返回下左连接套的后孔A。

相邻的下连接座的上表面为对称的倾斜表面。

支撑架包括竖直套、上端与竖直套上部外侧壁连接且下端的铰接座通过螺栓与上底座连接的外三角架、上端与竖直套下部外侧壁连接且下端的铰接座通过螺栓与上底座连接的内三角架、设置在竖直套下端与上底座之间的弹簧、以及插装在竖直套内的伸缩杆;固定座安装在伸缩杆上。

固定座为三轴稳定器。

固定座包括下端设置在伸缩杆上端的Z向转轴、横杆外端套装在Z向转轴上的L型架、水平设置在L型架立杆上的X向转轴、垂直设置在X向转轴悬臂端的U向转轴、以及安装在U向转轴上且用于安装VR相机的固定托座。

在下底座上表面上设置有电器件。

本实用新型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树莓派板上编程,通过CAD制图,3Dmax建模设计履带车造型,设计制造出本实用新型,经过多次组装及改进,该履带车可以载重16kg,解决了很多现有技术问题,底盘的面积大,稳重,因此底盘上可以放置相机电池及图传装置;可以架设高机位拍摄,由于架子细,机位高,可以让后期很好擦除小车,达到VR视频底部画面还原;由于多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可以很好地保证;操控方式为手机,因此可以直观地看到画面以及小车运动状态及速度变化,设置移动拍摄中需要的移动速度。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观看VR视频,但优质的VR内容需要很多硬件支撑才能得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履带车用于拍摄会更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弹性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行走部;2、下底座;3、上底座;4、支撑架;5、固定座;6、弹性支撑部;7、下连接座;8、上连接座;9、电器件;10、行走履带;11、行走架;12、驱动轮;13、从动轮;14、导向轮;15、铰接架;16、支点轴;17、固定块;18、缓冲簧;19、调整块;20、下支撑架;21、下左连接套;22、下右连接套;23、上支撑架;24、上前连接套;25、上后连接套;26、钢丝绳圈;27、竖直套;28、外三角架;29、内三角架;30、伸缩杆;31、Z向转轴;32、L型架;33、X向转轴;34、U向转轴;35、固定托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VR影视拍摄履带车,包括行走部1、下底座2、位于下底座2上方的上底座3、安装在下底座2下方的行走部1、安装在上底座3上的支撑架4、设置在支撑架4上且用于固定VR相机的固定座5、设置在下底座2上表面的下连接座7、设置在上底座3下表面的上连接座8、以及设置在上连接座8与下连接座7之间的弹性支撑部6。

本实用新型通过行走部1实现驱动,类似现有电控汽车或电控履带行走玩具,通过弹性支撑部6实现减震缓冲,通过支撑架4实现高位拍摄,避免干扰,方便抠图,由于支撑架4架子细,机位高,可以让后期很好地擦除小车,达到VR视频底部画面还原。

作为常用结构,行走部1为行走轮结构或履带结构。

行走部1包括四个分别安装在下底座2下端四角处的行走架11、设置在行走架11上的驱动轮12、设置在行走架11上且与驱动轮12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从动轮13、设置在行走架11上且位于从动轮13下方的至少两个导向轮14、套装在驱动轮12、从动轮13与导向轮14上且形状为上大下小等腰梯形的行走履带10、至少两个设置在行走架11上的支点轴16、中部转动插装在对应支点轴16上的铰接架15、设置在对应铰接架15上部一侧的固定块17、设置在铰接架15上部的调整块19、以及设置在固定块17与对应调整块19之间的缓冲簧18。

导向轮14的中心轴安装在对应的铰接架15下部。导向轮14位于在从动轮13与驱动轮12之间。

通过缓冲簧18拉紧调整块19,通过铰接架15绕支点轴16摆动,从而实现对从动轮13张紧。

弹性支撑部6包括钢丝绳圈26、设置在下连接座7上端的下支撑架20、设置在上连接座8下端的上支撑架23、分别平行安装在下支撑架20左右两侧的下左连接套21与下右连接套22以及分别平行安装在上支撑架23前后两侧的上前连接套24与上后连接套25;下右连接套22与上后连接套25垂直设置;下连接座7的上表面与对应的上连接座8下表面平行;

钢丝绳圈26依次穿过下左连接套21的后孔A,下左连接套21的前孔a、上前连接套24的左孔c、上前连接套24的右孔C、下右连接套22的前孔b、下右连接套22的后孔B、上后连接套25的右孔D、上后连接套25的左孔d,然后返回下左连接套21的后孔A。从而通过钢丝绳圈26实现柔性支撑,起到缓冲作用。

相邻的下连接座7的上表面为对称的倾斜表面,即形成八字结构,从而实现下连接座7与上连接座8水平定位,防止水平方向窜动。

支撑架4包括竖直套27、上端与竖直套27上部外侧壁连接且下端的铰接座通过螺栓与上底座3连接的外三角架28、上端与竖直套27下部外侧壁连接且下端的铰接座通过螺栓与上底座3连接的内三角架29、设置在竖直套27下端与上底座3之间的弹簧、以及插装在竖直套27内的伸缩杆30;固定座5安装在伸缩杆30上。该结构连接牢固,结构合理,便于伸缩,方便抠图。

固定座5为三轴稳定器,实现防止抖动。

固定座5包括下端设置在伸缩杆30上端的Z向转轴31、横杆外端套装在Z向转轴31上的L型架32、水平设置在L型架32立杆上的X向转轴33、垂直设置在X向转轴33悬臂端的U向转轴34、以及安装在U向转轴34上且用于安装VR相机的固定托座35。

在下底座2上表面上设置有电器件9,例如电源、电路板等。

具体地说,由于有项目需求(例如在拍摄景区、体育拍摄一个MV),购买现有的拍摄车,成本又太高,还不满足要求。本实用新型解决移动跟拍以及延时拍摄的需求,同时也推动虚拟市场进步,让VR内容越来越优质,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去引领观看者体验场景,身临其境去体会。

本实用新型的行走部为履带,每个履带使用至少四个行走轮:其中,驱动轮12和电机连接;从动轮13通过铰接架15和缓冲簧18(拉簧)连接,从而可以起到减震以及爬坡的功能;导向轮14的中心轴安装在对应的铰接架15下部,导向轮14位于在从动轮13与驱动轮12之间,起到导向作用。可以采用4条履带。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部分主要是由树莓派作为中心处理器,配合WiFi模块,还有电机驱动板,稳压器等,电源分两个电压,中心处理器是5V,电机驱动板是9V。控制器部分是通过手机(安卓,ios都可以)安装APP,使用WIFI连接,输入车的ip地址就可控制履带车了。一个遥控可以和很多张车匹配,但使用时只能控制一张。

底盘部分为两块,即下底座2与上底座3,都采用打了孔的铝板。下底座2和行走部1的行走架11连接。在下底座2与上底座3之间安装弹性支撑部6,数量至少4个,形成一个减震大云台。在下底座2与上底座3中间放置中心处理器部分,从而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

支撑架4部分是连接履带车底盘以及相机的装置,采用外三角架28、内三角架29形成稳定的支撑,将外三角架28上端、内三角架29上端分别焊接在竖直套27上,外三角架28的下端、内三角架29的下端铰接座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底座3上。再用一根伸缩杆30穿在竖直套27里,竖直套27底部与上底座3设置减震弹簧,用于减震。固定座5位于伸缩杆30顶部,固定座5是一个连接相机的云台,可以直接架设相机。

固定座5为VR相机架上的三轴稳定器,该三轴稳定器可以很好地消除VR相机的晃动,使得拍摄画面平稳,特别适合路面不平而太抖的拍摄环境。

第一次使用,需要先把履带部分组装完成,主要由行走电机,各个行走轮,4条履带,拉簧(缓冲簧18),行走架11等组装。组装时为:先把行走轮安装在行走架11上,两个驱动轮12放在开头,均采用内六角螺丝连接;再用拉簧勾住从动轮13的铰接架15,最后把履带套上。

在下底座2中间安装中心处理器,固定好后,需要把中心处理器对应电机的电线和电机线连接。这时就需要固定电池在下底座2上即可。

再把下底座2、上底座3通过弹性支撑部6连接,下底座2与上底座3间隙为控制盒的高度。

把支撑架4固定在上底座3上,连接方式是对齐底盘螺丝口,用螺丝固定。

打开手机上履带车控制系统APP,连接上履带车的WIFI,输入车相对应的IP,就可控制履带车加速,减速,以及转弯。

安装完成后,方便架设VR相机,以及携带相机的电池等;它不止可以用于VR移动拍摄,还可以作为智能小车的架子,后续做智能设备,增加其他感应器,壁障以及自动驾驶。可以很好的融合科技与文化应用于VR移动拍摄及VR直播,还能推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运用。

组装好后,手机连接小车WIFI,由于使用了中继器,可以在100米以内控制小车进行移动拍摄,拍摄出来的画面无抖动,很平稳,再用于VR直播的时候,也能很稳定的记录移动路径中的画面变化。在草地和一些不太光滑的路面上行驶依然也是很平稳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例举。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