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5950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座椅通常是固定在后座上,但儿童座椅固定在后座时,骑行者不能实时地看到儿童座椅上的儿童,因而安全性能不足。申请号为2014107864122、名称为“一种无横梁儿童自行车座椅”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固定在车把与车座之间的儿童座椅,该儿童座椅能固定自行车座椅前方以供儿童乘坐。上述儿童座椅中存在以下问题:为了保证儿童座椅的使用性能,上述儿童座椅包括座椅横梁、底梁连接架、前叉连接杆、连接杆握手、前叉连接杆长度调节轴等大刚度、高密度的金属连接件,所以上述儿童座椅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重量较大、占用空间大、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座椅占用空间大不便携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相应侧的侧围板,相邻两块侧围板之间可拆连接、柔性可折叠连接或转动连接以使侧围板可折叠,至少一块侧围板与相邻侧围板之间可拆连接,侧围板与底板之间可拆连接、柔性可折叠连接或转动连接以使侧围板可相对底板折叠收纳,底板上或底板与侧围板之间设置有供儿童腿部伸过的开口部。

所述侧围板包括设置于底板后端的后背板、设置于底板左端的左侧护板、设置于底板右端的右侧护板及设置于底板前端的前护板。

所述后背板柔性可折叠连接或转动连接于底板的后端,左、右侧护板柔性可折叠连接或转动连接于后背板的相应端,所述前护板柔性可折叠连接或转动连接于底板的前端,左、右侧护板与前护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距离可调节连接的围板连接结构。

所述围板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围板上的卡口和设置在与之相邻的另一侧围板上的可卡入所述卡口中的卡扣,卡口与卡扣中的至少一个与相应侧围板滑动设置以改变相邻两侧围板之间距离,且滑动设置的卡口和/或卡扣与相应侧围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滑动到位的卡口和/或卡扣固定的固定结构。

所述围板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相应侧围板上的连接带,所述卡口或卡扣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带上,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卡口或卡扣与连接带之间。

左、右侧护板的中部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之间距离可调节连接的侧护板连接结构。

座椅本体还包括安全带,所述安全带通过安全带连接结构设置于底板和/或侧围板上且使安全带相应侧距相应底板和/或侧围板之间距离可调节。

所述底板和/或侧围板和/或安全带包括至少两层织物层及夹设于相邻两层织物层之间的弹性支撑层。

所述座椅本体的下方悬挂设置有供儿童腿脚踩踏的脚蹬。

所述座椅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折叠之后的座椅本体绑缚固定的固定结构,座椅本体上还设置有供手持或肩背折叠之后座椅本体的施力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儿童座椅使用结束后,只需要将前连接结构由车把或车把轴上拆下、将后连接结构由车座或车座轴上拆下。拆开相邻两块侧围板之间的可拆连接结构,沿其他侧围板和与之相邻的侧围板之间的柔性连接处/转动连接轴线转动侧围板使各侧围板折叠在一起。配合以拆开侧围板与底板之间的可拆连接结构将侧围板与底板折叠在一起,或是沿侧围板与底板之间的柔性连接处/转动连接轴线转动侧围板使之与底板折叠在一起。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儿童座椅在不需要使用时,可进行折叠以减小其占用空间,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中前后连接装置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儿童座椅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的四周设置有侧围板,侧围板包括柔性可折叠地设置在底板1前端的前护板2、柔性可折叠地设置在底板1后端的后背板5、设置在底板1右端的右侧护板3和设置在底板1左端的左侧护板4。

左侧护板4的后端柔性可折叠地连接在后背板5的左端,右侧护板5的后端柔性可折叠地连接在后背板5的右端。左、右侧护板的前端通过围板连接结构7固定在前护板2的左右两端。围板连接结构7包括卡扣72及供卡扣72卡入的卡口73,卡扣72通过连接带71连接在前护板2的相应端部,卡口73通过连接带连接在左、右侧护板的相应端部。左、右侧护板的形状整体呈三角形,因而左、右侧护板前端与底板1之间形成了供儿童腿部伸出的开口部1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开口部设置在底板上而非设置于底板与侧围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卡口与卡扣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为增加儿童座椅的稳固程度,左、右侧护板的中部与底板1之间也设置有可调节两者之间距离的侧护板连接结构,侧护板连接结构也包括与围板连接结构类似的卡口及卡扣。在其他实施例中,左、右侧护板的中部与底板之间的卡口及卡扣结构还可以被可伸缩的弹性扎带待其他可实现两者距离可变连接的连接结构代替;当然,左、右侧护板也可以与底板不连接。

为调节左、右侧护板与前护板2之间的距离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座椅能供不同身高的儿童乘坐,卡口73相对于左/右侧护板固定,卡扣72滑动设置于连接带71上,所以可调节卡扣72相对连接带71的位置以改变左、右侧护板与前护板2之间的距离。卡扣72上设置有供连接带71穿装的安装孔,连接带71穿装在安装孔中后其孔口沿能与连接带71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以使卡扣72能固定在连接带71的任意位置处,此时摩擦结构形成了用于将滑动到位的卡扣固定的固定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卡扣相对于前护板固定、将卡口滑动设置于连接带上,或者是卡口与卡扣均滑动设置于连接带上以实现前护板与左、右侧护板之间距离可调节地连接。

底板1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安全带9,安全带9的前端缝制固定在底板1的前端,安全带9后端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卡口91,后背板与左、右侧护板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带,在该连接带上滑动设置有供卡口91卡入的卡扣92。卡口91与卡扣92形成用于将安全带连接在侧围板上的安全带连接结构。安全带9通过其前端的缝制点及左右两端的安全带连接结构与侧围板连接,安全带9的其他部位与底板1脱离以使儿童的腿可由其与底板1之间的缝隙处伸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全带与后背板之间、左右侧护板与前护板之间的卡口与卡扣的连接结构均可以被弹性扎带等其他可实现两者之间距离调节的其他连接结构代替;左、右侧护板也可以直接柔性连接或转动连接于底板的相应端部,此时左、右侧护板与后背板之间的柔性可折叠连接结构还可以被围板连接结构等其他的可拆连接结构代替;为实现座椅本体中各板折叠的所有柔性可折叠连接结构均可以被转动连接结构代替。

前护板2上设置有用于将儿童座椅连接在车把或车把轴上的前连接结构6,后护板5上设置有用于将儿童座椅连接在车座上的后连接结构8。前、后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类似,以下仅仅以前连接结构6为例进行介绍。

前连接结构6包括一端固定在前护板2中部的第一前连接件61和一端固定在前护板2下端中部的第二前连接件62,两个前连接件的自由端固定在一起并通过勾挂或卡紧的方式固定在自行车的车座上。第一、第二前连接件61的后端宽度均大于或等于前护板2的宽度,所以可通过第一、第二前连接件将前护板2完全撑开。第一前连接件设置于前护板2的中部可避免座椅内坐有儿童时儿童的重心高于座椅的连接中心而翻倒。第二前连接件62起辅助支撑的作用,能进一步支撑底板1上的重量以保证使用状态下儿童座椅处于较为稳定的展开状态。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座椅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自行车,第一前连接件61上还固定有连接带63,连接带63的自由端滑动设置有卡扣64,第二前连接件62下方固定有用于供卡扣64卡入的卡口65,用于连接座椅轴的座椅轴连接结构套装在卡扣64与第一前连接件61之间的连接带63上并可沿连接带63滑动以调节座椅轴连接结构与前护板2之间的距离。介于卡扣64的宽度有限,可沿第一前连接件62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卡扣64以增大卡扣64与卡口65连接处的宽度。

底板1、侧围板与安全带9一起组成了供儿童乘坐的座椅本体。为增加乘坐舒适度,座椅本体的下方悬挂设置有供儿童腿脚踩踏的脚蹬1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座椅更加便于携带,座椅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折叠之后的座椅本体绑缚固定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是粘扣、绑带或是前后连接结构上对应的卡口与卡扣;座椅本体上还设置有供手持或肩背折叠之后座椅本体的施力部,施力部可以包括提手与背带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前连接件也可做成其他形状或是省去以简化前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第一前连接件也可以不是全宽度范围地固定在前护板的前端,也可以采用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固定点的方式将其固定在前护板的前端,采用多固定点的方式固定第一前连接件时,应注意使两端的固定点位于前护板的左右两端部附近以使得在该固定点的拉伸作用下前护板能被撑开。

后连接结构8的结构与前连接结构6类似,也包括第一后连接件、第二后连接件、后连接带、卡扣和卡口,区别只在于第一后连接件固定在后背板的中部,第二后连接件固定在后背板的下部,后连接带、后卡扣及后卡口的连接位置需要随之相应变化。

底板1、侧围板、安全带9、前连接件与后连接件均包括至少两层织物层及夹设于相邻两层织物层之间的弹性支撑层,织物层的承重能力较高而可承受儿童重力,弹性支撑层一是可以增加儿童座椅的舒适度,二是可支撑织物层使其挺阔,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侧围板、安全带9、前连接件与后连接件即可以保持板状的外形,又具有密度小、乘坐舒适的优点。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板及连接件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而织物层与弹性支撑层组成的各板面之间在受力时会出现弯折而可实现相邻两板之间的柔性可折叠连接,为使各板的折叠更为顺畅,相邻两板的连接处的弹性支撑层也可省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