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驱动地效滑翔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804发布日期:2019-02-12 21:4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电力驱动地效滑翔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驱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动力使车体在地效

作用下升起,从而减少车轮承载,实现节能目的的电力驱动地效滑翔车。



背景技术:

电力驱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货车和电动长途客运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使用电力作为能源的纯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价格低廉,噪音小,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其在行驶过程中可回收制动或下坡时的能量,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所以,电力驱动车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根据行业统计,2012年以来电动货车和电动长途客运车的生产和销售一直呈逐年大幅增长的势头。

目前,电动货车或电动长途客运车大多数采用现有燃油车改装方案,借用现有的燃油车的桥式底盘结构进行改装而成。然而,由于货车车载重量大、长途客运车运输时间长,整个运输过程中电能消耗巨大;如采用现有燃油车的桥式底盘,需要在桥式底盘上安装大量电池箱方能满足运输中的用电需求;此外,大量电池箱的安装也给整车总体布置带来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空气动力使车体在地效作用下升起,从而减少车轮承载,实现节能目的的地效滑翔车,以解决现有电动货车或电动长途客运采用桥式底盘运输电能消耗大,安装布置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电力驱动地效滑翔车,包括:底盘、安装在底盘上的车体、安装在底盘上的行走机构、用于提供动力源的电池组;所做的改进是:在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与底盘为一体式结构的拱形风道,在拱形风道上底盘行驶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风道门,在拱形风道内部至少设置有三组用于调节风量、风速、风压、风向的风道气流调节器,所述风道气流调节器与地效滑翔车的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风道内风量、风速、风压、风向的调节,利用风道内的空气动力,使车体在地效作用下升起;

所述行走机构为四组,分布设置在底盘的两侧,每组行走机构包括:第一液压调节机构、第二液压调节机构、液压减震前驱动臂、液压减震后驱动臂、主驱动轮、副驱动轮;其中,所述第一液压调节机构一端安装在底盘上,另一端与主驱动轮连接,用于调节主驱动轮,使主驱动轮始终着地;所述第二液压调节机构一端安装在底盘上,另一端与副驱动轮连接,用于调节副驱动轮起伏状态,保证副驱动轮在车辆调节过程中悬起,在正常运行时着地;所述液压减震前驱动臂安装在主驱动轮与副驱动轮之间,其与主驱动轮与副驱动轮活动连接,相对主驱动轮与副驱动轮能够进行转动;所述液压减震后驱动臂一端通过活动装置安装在底盘上,相对底盘能够进行前后摆动,另一端与副驱动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拱形风道是由底板、焊接在底板上的多根拱形梁、焊接在拱形梁上的至少两根主梁和两根边梁、以及包覆在拱形梁外部的包覆物构成;所述包覆物为金属材料,例如铁皮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道气流调节器包括:由液压机构来驱动的气流调节板、在进风口方向靠近气流调节板且设置在拱形风道内用于检测风速风量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风向和风压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的气流调节板安装在拱形风道内,所述液压机构与地效滑翔车的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机构伸缩,实现对气流调节板转动角度的调节,从而调节进入拱形风道的风量、风速、风向和风压;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检测的风量、风速、风向和风压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内部程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并根据处理的结果及时控制液压机构以及液压回收支撑臂伸缩情况,使车体在地效作用下升起,同时保证主驱动轮与副驱动轮同时着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均是通过安装在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所述轮毂电机与电池组电连接,通过电池组为轮毂电机直接供电,从而使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实现转动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电池组通过电池支架安装在底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所述行走机构通过内外伸缩机构安装在底盘上,在车辆低速行驶的时候内外伸缩机构内缩;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内外伸缩机构外伸,使拱形风道畅通。

为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提升车辆升力,所述车体的外形为流线子弹头型,车体的车门采用鸥翼门或塞拉门,在车体的两侧还设置有飞行升力调节鸭翼,通过调节鸭翼使车体在空气动力下升起。

为保证拱形风道内的对流空气在车体升起时被压缩在拱形风道内,在所述行走机构的外侧靠近地面的位置设有外盖,通过外盖使空气在拱形风道内流通。

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中的主驱动轮是由现有的机械转向机构来实现转向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效滑翔车由于需要借助空气动力,其主要应用于大型长途客运车及货运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效滑翔车完全改变底盘设计,同时根据研发的底盘也完全改变了行走机构;该地效滑翔车通过采用拱形底盘,即在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与底盘为一体式结构的拱形风道,充分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流空气,使行驶车辆借助空气动力提升,减少对轮胎的压力,从而达到减少动力输出,达到节能目的,有效解决货车车载重量大、长途客运车运输时间长,使整个运输过程中电能消耗巨大的难题;此外,该地效滑翔车通过液压调节机构控制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使车辆运行时副驱动轮起伏抓地,保证运行安全可靠,避免对流空气过大造成车辆侧翻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地效滑翔车调节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2 为地效滑翔车正常状态示意图。

图3 为地效滑翔车行走机构与底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 为行走机构的侧视图。

图5 为拱形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风道气流调节器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和效果,下面结果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驱动地效滑翔车,包括:底盘1、安装在底盘上的车体2、安装在底盘上的行走机构3、用于提供动力源的电池组4;其中,在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与底盘为一体式结构的拱形风道,在拱形风道上底盘行驶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风道门11,在拱形风道内部至少设置有三组用于调节风量、风速、风压、风向的风道气流调节器12,所述风道气流调节器与地效滑翔车的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风道内风量、风速、风压、风向的调节,利用风道内的空气动力,使车体在地效作用下升起;

参阅图1、图4,所述行走机构3为四组,行走机构通过内外伸缩机构6安装在底盘1的两侧,在车辆低速行驶的时候内外伸缩机构内缩;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内外伸缩机构外伸,使拱形风道畅通;每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第一液压调节机构31、第二液压调节机构33、液压减震前驱动臂32、液压减震后驱动臂36、主驱动轮34、副驱动轮35;其中,所述第一液压调节机构31一端安装在底盘1上,另一端与主驱动轮34连接,用于调节主驱动轮,使主驱动轮始终着地;所述第二液压调节机构33一端安装在底盘上,另一端与副驱动轮35连接,用于调节副驱动轮起伏状态,保证副驱动轮在车辆调节过程中悬起,在正常运行时着地;所述液压减震前驱动臂32安装在主驱动轮与副驱动轮之间,其与主驱动轮与副驱动轮活动连接,相对主驱动轮与副驱动轮能够进行转动;所述液压减震后驱动臂36一端通过活动装置安装在底盘上,相对底盘能够进行前后摆动,另一端与副驱动轮连接。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拱形风道是由底板11、焊接在底板上的多根拱形梁12、焊接在拱形梁上的至少两根主梁13和两根边梁14、以及包覆在拱形梁外部的包覆物15构成;所述包覆物为金属材料,例如铁皮等。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道气流调节器12包括:由液压机构来驱动的气流调节板、在进风口方向靠近气流调节板且设置在拱形风道内用于检测风速风量的第一传感器122和用于检测风向和风压的第二传感器123;所述的气流调节板通过转轴安装在拱形风道内,气流调节板相对底盘能够沿着转轴进行旋转;所述液压机构121与地效滑翔车的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机构伸缩,实现对气流调节板转动角度的调节,从而调节进入拱形风道的风量、风速、风向和风压;所述第一传感器122、第二传感器123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检测的风量、风速、风向和风压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内部程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并根据处理的结果及时控制液压机构121以及行走机构3伸缩情况,使车体在地效作用下升起,同时保证主驱动轮34与副驱动轮35同时着地。

所述的主驱动轮34和副驱动轮35均是通过安装在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上的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所述轮毂电机与电池组电连接,通过电池组为轮毂电机直接供电,从而使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实现转动功能。

所述的电池组4通过电池支架安装在底盘1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体2的外形为流线子弹头型,车体2的车门21采用鸥翼门或塞拉门,在车头的两侧还设置有飞行升力调节鸭翼22,通过调节鸭翼22使车体在空气动力下升起;在所述行走机构的外侧靠近地面的位置设有外盖5,通过外盖5使空气在拱形风道内流通。

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中的主驱动轮是由现有的机械转向机构来实现转向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