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及其充电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779发布日期:2019-02-12 21:4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辆及其充电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结构;另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采用前述充电口结构的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辆中,充电口盖是与充电座和车身件配合的部件,主要起到防护、导向定位和遮蔽的作用。目前,主流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盖与充电座、车身件的配合方式如下:充电口盖固定安装在车身件上后,充电座再通过螺钉固定地方式安装在充电口盖的过线孔外侧,并且充电座的尺寸大于过线孔的尺寸;与充电座连接的充电线缆穿过过线孔而与电池总成连接。

实际应用中,充电口盖多采用树脂材料等部件组成;在用户插装充电插头、使充电插头与充电座连接时,用户作用在充电座上的推力或者拉力传递至充电口盖上,使充电口盖相对车身件发生一定的形变;在长期如前应力作用下,充电口盖会出现损坏的问题;因为充电口盖损坏可能造成充电座的固定可靠性、充电口位置的美观性以及车身件干区进水等问题,所以在车辆保养中可能被更换。

如前所述,因为充电座的尺寸大于过线孔的尺寸,车内电路线缆又穿过了过线孔;所以,在拆卸、安装充电口盖时需要断开充电座与充电线缆,或者断开充电线缆与电池总成的连接,使得保养过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口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充电口结构的电动车辆。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口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充电口盖和充电座;

所述第一支撑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

所述充电口盖包括口盖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口盖本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口盖本体的第一开口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口盖本体的第二开口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通孔处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密封连接;

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由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到所述容置腔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环状的第一卡接边和第二卡接边;

所述第一卡接边和所述第二卡接边均设置在所述口盖本体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一卡接边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内侧面密封抵接;

所述第二卡接边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外侧面密封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翻边;

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的台阶部;

所述翻边与所述台阶部过盈配合,在所述第一通孔处实现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口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口盖本体内侧壁上的第三卡接边;

所述第三卡接边与所述充电头的外周侧抵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头的外周侧设置卡接槽;

所述第三卡接边的自由端插入到所述卡接槽而与所述充电头抵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口结构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内侧;

所述充电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耳板;

所述充电座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所述耳板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座包括还包括与所述充电头连接的座本体;

所述座本体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外侧,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的,由所述第一开口侧到所述第二开口侧,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尺寸逐渐地减小;或者,

所述容置腔设置有多个阶梯孔部;由所述第一开口侧到所述第二开口侧,各个所述阶梯孔部的截面尺寸依次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为车身的外侧钣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为车身的内侧钣金件;

所述外侧钣金件与所述内侧钣金件焊接连接或者铆钉连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充电口结构。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充电口结构,充电口盖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支撑件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支撑件密封连接,能够实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干区的密封,避免雨水进入到二者之间的干区中。另外,充电座中的充电头由第二开口插入到容置腔中,并没有固定安装在充电口盖上,因此在售后维护中,如果充电口盖损坏,售后服务人员无需拆卸充电座,就可以将充电口盖拆卸下,也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拆装充电座时需要考虑拆装充电线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盖的轴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和支架连接的轴侧示意图;

其中:11-第一支撑件,111-台阶部,12-第二支撑件,13-充电口盖,131-口盖本体,132-第一连接部,133-第二连接部,1331-第一卡接边,1332-第二卡接边,134-容置腔,135-第三卡接边,14-充电座,141-座本体,142-充电头,143- 卡接槽,15-支架,151-支架本体,152-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充电口盖13、充电座 14和支架15。

第一支撑件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支撑件12上开设有于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第一支撑件11在第一通孔处和第二支撑件12间隔设置。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盖的轴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口盖13包括口盖本体131、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3。口盖本体13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置腔134。第一连接部132位于口盖本体 131的第一开口侧,第二连接部133位于口盖本体131的第二开口侧,二者均与口盖本体131连接。第一连接部132在第一通孔处与第一支撑件11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132在第二通孔处于第二支撑件12密封地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1,充电座14包括充电头142,充电头142由第二开口插入到口盖本体1311的容置腔134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结构中,因为第一连接部132与第一支撑件 11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133与第二支撑件12密封连接,所以口盖本体131能够实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之间干区的密封,避免雨水进入到二者之间的干区中。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座14中的充电头142由第二开口插入到容置腔134中,并没有固定安装在充电口盖13上,因此在售后维护中,如果充电口盖13损坏,售后服务人员无需拆卸充电座14,就可以将充电口盖13拆卸下,也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拆装充电座14时需要考虑拆装充电线缆的问题(后文再就如何固定充电座14做具体介绍)。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3包括第一卡接边1331和第二卡接边1332。第一卡接边1331和第二卡接边1332均设置在口盖本体131 的外侧面上,均与口盖本体131固定连接。

当充电口盖13与第二支撑件12连接时,第一卡接边1331与第二支撑件12 的内侧面密封抵接,第二卡接边1332与第二支撑件12的外侧面密封抵接。第一卡接边1331和第二卡接边1332配合而将口盖本体131的第二开口端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的第二通孔处。

可以想到,因为采用第一卡接边1331、第二卡接边1332与第二支撑件12 抵靠密封连接,而没有采用螺钉等固定连接方式,所以在拆装充电口盖13时,只要使用较大外力充电口盖13,使第一卡接边1331或者第二卡接边1332与充电口盖13的连接结构破坏,就可以将充电口盖13从第二支撑件12上取下,便于充电口盖13的更换。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3可以设置具有通孔的结构,充电口盖13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上,实现与第二支撑件12的密封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2为翻边。在第一支撑件11 远离第二支撑件12的一侧、第一通孔的外周侧设置有台阶部111;翻边与台阶部111过盈配合,在第一通孔处实现与第一支撑件11的密封连接。将第一连接部132设置成翻边,与第一支撑件11上的台阶部111过盈配合,便于售后服务中更换充电口盖13。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3也可以设置成机械领域其他的密封连接结构。

请继续参见图1,充电口盖13还包括第三卡接边135;第三卡接边135设置在口盖本体131的内侧壁上,与充电头142的插入容置腔134部分的外周侧密封抵接。

可以想到,第三卡接边135与充电头142抵接配合,不仅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避免雨水经由充电头142边缘的缝隙渗入到第二支撑件12的内侧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充电头142处的美观度。更为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充电头 142的外周侧面上可以设置有卡接槽143,第三卡接边135插入到卡接槽143内,实现与充电头142抵接。

应当注意,前述的第三卡接边135并不是一实现本申请核心功能的部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前述的第三卡接边135,而使口盖本体 131和充电头142之间具有一缝隙。

除了具有前述结构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结构还包括支架15。如图1所示,支架15安装在第二支撑件12的内侧;充电座14安装在支架15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座14通过支架15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的内侧,可以方便充电座14的安装,使得充电口结构更容易地和电动车辆的其它部件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座14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电动车辆内的其它部件上,而不设置在第二支撑件12上。

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14和支架15连接的轴侧示意图。请参见图1 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15包括支架本体151和位于支架本体151外周侧的耳板152。耳板152与第二支撑件12固定连接,充电座14安装在支架本体 151上。具体应用中,耳板152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 上,也可以采用铆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上。

请继续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座14还包括与充电头142连接的座本体141,座本体141位于容置腔134的外侧,并与支架本体151固定连接。结合图3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本体151上开设有一连通孔;充电座14的充电头142穿过连通孔后,座本体141贴靠支架本体151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本体151上。

前述的充电口结构应用在电动车辆中,主要设置在电动车辆的外侧车身上;在实际应用中,前述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可以是电动车辆的车身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为车身的外侧钣金件,而第二支撑件12为车身的内侧钣金件;具体应用中,外侧钣金件和内侧钣金件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铆钉连接。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充电口结构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均为车身的钣金件,也就是前述的充电口结构安装在车身钣金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充电口设置在车身的中网位置,则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可以不再是车体上的钣金件,而是车头中网处的相应部件。

为了便于充电枪插入到充电口盖13的容置腔134后、对准充电座14上的充电头142。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置腔134上设置有两个阶梯孔部;两个阶梯孔部沿着容置腔134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位于第一开口侧的阶梯孔部截面尺寸小于位于第二开口侧阶梯孔部的截面尺寸。

如此,在充电枪插入到充电口盖13的容置腔134内后,随着充电枪插入深度的增加,充电枪逐步被口盖本体131限位而对准充电座14的充电头142。

为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34仅设置了两个阶梯孔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腔134也可以设置更多的阶梯孔部;但是应当注意,由第一开口侧到第二开口侧,各个阶梯孔部的截面尺寸应当依次减小。

另外,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容置腔134还可以设置成类似锥台的形状,并且由第一开口侧到第二开口侧,容置腔134的截面尺寸逐渐地减小。

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结构除了具有前述部件外,还包括防护门(图中未示出)。防护门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上,其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1铰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1锁合连接;通过外部控制,防护门和第一支撑件11之间的锁合部件打开,既可以将充电枪插入到容置腔134中。

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口结构设置在车体上时,口盖本体131 的第一开口可以朝上设置,也可以使第二通孔朝下设置,具体应用结合需要结合充电座14的类型以及防护等级确定。

除了提供前述的充电口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充电口结构的电动车辆;电动车辆的充电线缆与充电座14中的充电端子连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