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挂车纵梁结构和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718发布日期:2019-08-21 00:0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半挂车纵梁结构和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挂车纵梁结构和半挂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半挂车为了降低自身车重,通常使用的底板不带垫梁,采用纵梁以及贯穿梁来支撑底板,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纵梁上设置的上翼板为减窄型平板上翼板。

采用减窄型平板上翼板,底板容易被压弯凹陷;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半挂车纵梁结构以及半挂车。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纵梁上翼板采用减窄型平板上翼板,导致上翼板上设置底板易被压弯凹陷的不足,提供一种使上翼板上的底板不易弯曲的半挂车纵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半挂车纵梁结构,包括竖直板、与所述竖直板连接的上翼板以及与所述竖直板连接且与所述上翼板平行设置的下翼板,所述上翼板包括:

腹板,与所述竖直板连接;

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腹板以预设角度连接;

第一延伸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第二预设角度连接,且与所述下翼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腹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距离;

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腹板以预设角度连接;

第二延伸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第二预设角度连接,且与所述下翼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腹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腹板具有第一板端和与第一板端相对设置的第二板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板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板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

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

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板具有第三端和和与所述第三段相对设置的第四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

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板端连接;

第四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延伸板第三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为直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为直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一延伸板圆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腹板圆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二延伸板圆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腹板圆滑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半挂车纵梁结构还包括:

第一肋板,设于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一延伸板之间;

第二肋板,设于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二延伸板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板具有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腹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下翼板垂直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半挂车,所述半挂车具有纵向平行设置的两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半挂车纵梁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半挂车还包括:

贯穿梁,具有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延伸板位于竖直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延伸板位于竖直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延伸板以及所述第二延伸板位于同一平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半挂车纵梁结构中的上翼板包括腹板、通过第一连接板与腹板连接的第一延伸板和通过第二连接板与腹板连接的第二延伸板,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与下翼板平行设置,且第一延伸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延伸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均大于腹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即上翼板设置为帽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以预设角度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以预设角度连接,即上翼板为两端折弯形态,在保证上翼板强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小上翼板的厚度,减轻纵梁的重量,进而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上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半挂车纵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安装贯穿梁与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竖直板;2、上翼板;21、腹板;22、第一连接板;23、第一延伸板;24、第二连接板;25、第二延伸板;3、下翼板;4、贯穿梁;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半挂车纵梁结构,参照图2所示,该半挂车纵梁结构可以包括竖直板1、与竖直板连接的上翼板2以及与竖直板连接且与上翼板平行设置的下翼板3,上翼板2可以包括腹板21、第一连接板22、第一延伸板23、第二连接板24以及第二延伸板25;腹板21与竖直板1连接;第一连接板22与腹板21以预设角度连接;第一延伸板23与第一连接板22连接,且与下翼板3平行设置,第一延伸板23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大于腹板21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第二连接板24与腹板21以预设角度连接;第二延伸板25与第二连接板24连接,且与下翼板3平行设置,第一延伸板23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大于腹板21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半挂车纵梁结构中的上翼板包括腹板、通过第一连接板与腹板连接的第一延伸板和通过第二连接板与腹板连接的第二延伸板,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与下翼板平行设置,且第一延伸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延伸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均大于腹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即上翼板设置为帽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以预设角度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以预设角度连接,即上翼板为折弯形态,在保证上翼板强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小上翼板的厚度,减轻纵梁的重量,进而减少了成本。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竖直板1可以包括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与上翼板2垂直连接,第二固定端与下翼板3垂直连接,竖直板1、上翼板2以及下翼板3可以是一体结构,竖直板1与上翼板2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竖直板1与下翼板3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只要能够使得竖直板1与上翼板2连接牢固,竖直板1与下翼板3连接牢固即可,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对连接方式进行特殊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腹板21可以与竖直板1垂直连接,且连接处位于腹板21的中心位置,即腹板21关于竖直板1对称设置,腹板21可以是长方体结构,腹板2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端与第二板端。

参照图1所示,第一连接板22用于连接腹板21与第一延伸板23,与腹板21以预设角度圆滑过渡连接,该预设角度可以为90°,也可以是大于90°小于180°的任一角度;第一连接板22可以是直板;第一连接板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腹板21连接,第一连接端可以与腹板21的第一板端连接,也可以不连接在第一板端,连接于腹板21的任意位置,第一连接板22与腹板的连接处可以与第二连接板24与腹板21的连接处关于竖直板对称设置。

参照图2所示,第一延伸板23与第一连接板22圆滑过渡连接,第一延伸板23与下翼板3平行设置,即第一延伸板23与腹板21平行设置。第一延伸板23可以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是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2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第二端距离竖直板1的距离大于第一端距离竖直板的距离;也可以是第一延伸板23上的任一位置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只要第一延伸板23通过第一连接板22与腹板21连接且是能够使得第一延伸板23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大于腹板21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即可,具体连接的方式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同理,参照图1所示,第二连接板24用于连接腹板21与第二延伸板25,与腹板21以预设角度圆滑过渡连接,该预设角度可以约为90°,也可以是大于90°小于180°的任一角度;第二连接板24可以是直板;第二连接板2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端,第三连接端与腹板21连接,第三连接端可以与腹板21上设有的第二板端连接,也可以不连接在第二板端,连接于腹板21的任意位置,第一连接板22与腹板的连接处可以与第二连接板24与腹板21的连接处关于竖直板对称设置;第四连接端与第二延伸板25连接。

参照图2所示,第二延伸板25以第二预设角度与第二连接板24圆滑过渡连接,第二延伸板25与下翼板3平行设置,即第二延伸板25与腹板21平行设置,第二延伸板25可以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可以是第三端与第二连接板24的第三连接端连接,第四端距离竖直板1的距离大于第三端距离竖直板1的距离;也可以是第二延伸板25上的任一位置与第四连接端连接,只要第二延伸板25通过第二连接板24与腹板21连接且是能够使得第二延伸板25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大于腹板21与下翼板3之间的距离即可,具体连接的方式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该半挂车纵梁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肋板与第二肋板;第一肋板设置在第一延伸板23与腹板21之间,第一肋板可以是三角形板,一边与第一延伸板23连接,一边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用于加固第一延伸板23与腹板21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可以增加第一延伸板23的承重能力。第二肋板设置在第二延伸板25与腹板21之间,第二肋板也可以是三角形板,一边与第二延伸板连接,一边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用于加固第二延伸板25与腹板21之间的连接,同时还可以增加第二延伸板25的承重能力。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该半挂车纵梁结构还可以包括下翼板3,下翼板3与竖直板1垂直连接,下翼板3连接于竖直板1的第二固定端,且下翼板3的连接处位于下翼板3的中心,即下翼板3关于竖直板1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半挂车,该半挂车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半挂车纵梁结构,半挂车纵梁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该半挂车还可以包括贯穿梁4,贯穿梁4可以为W型贯穿梁,贯穿梁4具有两个支撑平面,第一支撑平面与第二支撑平面,第一支撑平面可以与第一延伸板23位于竖直板1的一侧,第二支撑平面可以与第二延伸板25位于竖直板1的另一侧,第一支撑平面、第一延伸板23、第二支撑平面以及第二延伸板25为与同一平面。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该半挂车还可以包括底板5,设置于第一支撑平面、第一延伸板23、第二支撑平面以及第二延伸板25之上,且与第一支撑平面、第一延伸板23、第二支撑平面以及第二延伸板25接触焊接,底板5可以是钢板。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腹板的宽度b一定时,增加上翼板的整体宽度a,可以增加上翼板2与底板5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底板5的承载能力,同时,竖直板的宽度t2增大可以增加半挂车纵梁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上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如有可能,各实施例中所讨论的特征是可互换的。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本说明书中使用“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大致”“大概”的含义。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本说明书中,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