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9887发布日期:2020-11-19 19:1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是汽车转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目前的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一般包括第一接头部、第二接头部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直管部,第一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左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右端连接于一体;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与车架之间不具备定位结构,这样一来,在电子转向器壳体与车架进行装配时,存在电子转向器壳体装配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其通过在第二接头部上设置定位柱,且在定位柱中设置定位孔后,在电子转向器壳体与车架进行装配时,车架上的定位销能够插入到定位柱中的定位孔中,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定位,即能够给电子转向器壳体的装配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第二接头部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直管部,第一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左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右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朝向直管部一端的上边沿处和下边沿处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定位柱中设置有后端开口的定位孔,定位孔用于与车架上的定位销配合插接,定位孔的内侧壁由前向后逐渐向外扩张并形成喇叭状结构。

定位柱的外侧壁与第二接头部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定位柱和第二接头部一体成型;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定位柱与第二接头部之间的结构强度。

直管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筋,每道第二加强筋均沿直管部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每道第二加强筋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二加强筋延伸方向分布的凸起,每个凸起均与第二加强筋和直管部连接于一体;通过凸起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和第二加强筋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接头部上设置定位柱,且在定位柱中设置定位孔后,在电子转向器壳体与车架进行装配时,车架上的定位销能够插入到定位柱中的定位孔中,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定位,即能够给电子转向器壳体的装配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

本技术:
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11、第二接头部12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11和第二接头部12的直管部13,第一接头部11与直管部13的左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12与直管部13的右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12朝向直管部13一端的上边沿处和下边沿处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121,定位柱121中设置有后端开口的定位孔122,定位孔122用于与车架上的定位销配合插接,定位孔122的内侧壁由前向后逐渐向外扩张并形成喇叭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接头部上设置定位柱,且在定位柱中设置定位孔后,在电子转向器壳体与车架进行装配时,车架上的定位销能够插入到定位柱中的定位孔中,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定位,即能够给电子转向器壳体的装配带来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定位孔的内侧壁设置成由前向后逐渐向外扩张的结构后,车架上的定位销能够更方便地插入到定位孔中,从而能够进一步给电子转向器壳体的装配带来方便。

定位柱121的外侧壁与第二接头部12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123,第一加强筋123与定位柱121和第二接头部12一体成型;通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定位柱与第二接头部之间的结构强度。

直管部1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筋131,每道第二加强筋131均沿直管部13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每道第二加强筋131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二加强筋131延伸方向分布的凸起132,每个凸起132均与第二加强筋131和直管部13连接于一体;通过凸起的设置,能够提高直管部和第二加强筋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直管部的抗折断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11)、第二接头部(12)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11)和第二接头部(12)的直管部(13),所述第一接头部(11)与直管部(13)的左端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二接头部(12)与直管部(13)的右端连接于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部(12)朝向直管部(13)一端的上边沿处和下边沿处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121),所述定位柱(121)中设置有后端开口的定位孔(122),所述定位孔(122)用于与车架上的定位销配合插接,所述定位孔(122)的内侧壁由前向后逐渐向外扩张并形成喇叭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21)的外侧壁与第二接头部(12)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123),所述第一加强筋(123)与定位柱(121)和第二接头部(1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部(1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加强筋(131),每道第二加强筋(131)均沿直管部(13)的轴向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每道第二加强筋(131)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二加强筋(131)延伸方向分布的凸起(132),每个凸起(132)均与第二加强筋(131)和直管部(13)连接于一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汽车用电子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接头部、第二接头部及用于连接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直管部,第一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左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与直管部的右端连接于一体;第二接头部朝向直管部一端的上边沿处和下边沿处均一体成型有定位柱,定位柱中设置有后端开口的定位孔,定位孔用于与车架上的定位销配合插接,定位孔的内侧壁由前向后逐渐向外扩张并形成喇叭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接头部上设置定位柱,且在定位柱中设置定位孔后,在电子转向器壳体与车架进行装配时,车架上的定位销能够插入到定位柱中的定位孔中,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电子转向器壳体的定位,即能够给电子转向器壳体的装配带来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北仑旭日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7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