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240阅读:9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的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的转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一个衔接套筒来连接轮座体与控制架,构件简单,并且传动更顺畅的童车的转向装置。



图1所示,是一种以往童车的立体示意图,以往童车1主要包括一个骨架11,骨架11顶端设有一个座垫12,座垫12下方的骨架1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后轮13,骨架11前方横设一支定位杆111,前上方则设有一个前饰架14,为了改变童车1的行进方向,在骨架11前方设有一个连杆转向装置2。
如图2所示,是前述以往童车的俯视示意图,以往童车1的转向装置2包含两个借助销轴21枢设在定位杆111两端部的枢接块22,每个枢接块22外侧面分别和一个前轮15相连接,块体前方分别向前突伸一个连接部221,两连接部221前方则利用两个对应的连接块23各枢设一个衔接片24,衔接片24和定位杆111相平行,衔接片24两端分别借助一个销轴25和两侧的连接块23接合,连接块23与连接部221间再借助另一个销轴26枢接,为了控制衔接片24横向位移,衔接片24中央形成一个定位孔241,定位孔241供一个控制盘27底端突出的连杆271钩设。
以往童车1的转向装置2在使用时,儿童手握控制盘27并旋转,就可以带动底端连杆271摆动,当连杆271末端的钩部272左右摆动时,驱动相钩设的衔接片24横向位移,此时,枢设在衔接片24两端的连接块23就会一起位移,并借助连接部221的连接驱动枢接块22以销轴21为轴心摆动,因此,相固接的前轮15就会偏摆,而改变行进方向。也就是说,以往童车1是以连杆271、衔接片24、连接块23、枢接块21、六个销轴21、25、26等构件来连接控制盘27及两个前轮15。
以往童车1的转向装置2的在组装时,因为必要构件多,组装的步骤繁杂,而且因为构件彼此间具有紧密的连动关系,在使用时只要任何一支销轴21、25、26产生松动或是不灵活的现象,都会影响童车1转向功能的灵活性,所以,构件的故障率也相对地提高。而且,因为枢设部位多,在使用时容易夹伤幼儿,造成使用上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组装方便、故障率低,而且转向灵活的童车的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转向装置包括一个套设在童车骨架前缘的衔接套筒,衔接套筒上方与一个控制架轴向连接,底端则借助一支锁轴与一个轮座体上的下套管相枢接,该轮座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前轮,借助前述衔接套筒的连接,使转向装置的构造更简化,而且减少构件间的枢接处,增加该转向装置的转向灵活性,并降低故障率及提高安全性。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童车的转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以往童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以往童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在童车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在童车上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童车的转向装置连接童车3的骨架31与两人前轮32,骨架31前方设有一个斜向的枢接管311,枢接管311中形成一个中空的通道312,枢接管311管壁上固设一个具有限制空间314的环壁313。该转向装置包含一个轮座体4、一个衔接套筒5及一个控制架6。
该轮座体4包含一个横设在童车3两前轮32间的轮轴41,轮轴41的端部分别与两前轮32连接,轮轴41中央利用夹片42夹设一个向后倾斜的下套管43。
该衔接套筒5包含一个斜向的主杆部51,主杆部51上设有径向突出的卡抵环511,主杆部51与童车3的枢接管311套接,此枢接管311并卡抵在主杆部51的卡抵环511上。为了使相套接的枢接管311与主杆部51在套接后能够灵活地相对旋转,该枢接管311的通道312顶、底端分别套设一个塑胶环套52、53,该主杆部51底部焊接一个斜向的上套管54,上套管54和轮座体4的下套管43轴向对应,两者间利用一支销轴55插设其间,该销轴55末端的具有凹环551,凹环551内则扣设一个扣环56,前述销轴55也可使用具有相同效果的螺丝、铆钉等构件。主杆部51靠顶端处设有横向对应的枢接孔512,而主杆部51的卡抵环511边缘向枢接管311一端突出一个限制销513,限制销513对应于枢接管311管壁的环壁313,且可突伸于环壁313的限制空间314内。
该控制架6包含一个弯弧状控制盘61,控制盘61底端向下延伸一个插设在衔接套筒5顶端的连杆62,此连杆62底端与靠抵的枢接管311顶端间套设有一个垫片63,连杆62底端设有与衔接套筒5的枢接孔512相对应的对接孔621,对接孔621与衔接套筒5的枢接孔512内利用固接元件64连接,该固接元件64在本实施例为螺杆与螺帽或是铆钉等构件。
如图4、5所示,当本实施例在组装时,将衔接套筒5的上套管54与轮座体4的下套管43轴向对应并对接,再利用销轴55与扣环56将两者扣合,达成前轮转向的操控结构。然后,在童车3的枢接管311顶、底端分别套设环套52、53,再将枢接管311套接在衔接套筒5的主杆部51上,限制销513置入于枢接管311的限制空间314内,以防止控制盘61旋转弧度过大而影响童车3操作的安全性,最后再于主杆部51突出于枢接管311一端套设垫片63及控制架6,控制架6的对接孔621与主杆部51的枢接孔512间组装固接元件64,就完成组合。
如图3、6所示,当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儿童坐在童车3的座垫33上,以手扶持控制盘61,当儿童欲改变童车3的行进方向时,只要旋转该控制盘61就可以使连杆62转动,因为连杆62和衔接套筒5间借助固接元件64相连接,所以连杆62的转动也会带动衔接套筒5旋转。因为衔接套筒5底端借助销轴55和轮座体4的下套管43相连接,因此,在衔接套管5旋转时可带动底端的下套管43偏摆,而下套管43又与轮轴41相固接,所以,设于轮轴41两侧的前轮32就会随着偏摆,达到改变行进方向的目的。简单地说,当控制盘61被操控旋转时,借助固接元件64与销轴55的枢接,可依序带动力衔接套筒5旋转,以及轮座体4偏摆,达到改变前轮32行进方向的目的。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在童车的骨架前缘设有一个枢接管311,该枢接管311套设在一个衔接套筒5上,衔接套筒5上接操控用的控制架6,下接供两前轮32枢设的轮座体4,不但使童车的转向装置简单化,童车上枢接的部位也由以往的六处简化为两处,所以组装的步骤及成本比以往的童车少。对于使用者来说,因为枢接部分只有两处,不但产品的故障率低,使用中不会夹伤儿童,灵活性也会因枢接处减少而增加,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传动原理是利用控制盘61的圆形转动,来带动上、下套管54、43做圆形的转动,并进而传动前轮32轮轴作圆弧连动使前轮32转向,因为前述传动状态都是以圆形连运来传递,所以施力上更省力,并达到传动顺畅的目的。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故障率低、组装容易、转向操控更灵活及使用安全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具有一个设在童车前方的控制架,该控制架包括一个控制盘及一支设在控制盘底端的连杆,其特征在于该童车的骨架前端设有一个中空枢接管,该枢接管管壁上设有一个具有限制空间的环壁;该转向装置包含一个轮座体、一个衔接套筒及一个控制架;该轮座体具有一个端部与童车两前轮枢设的轮轴,该轮轴中央固设一个向后倾斜的下套管;该衔接套筒具有一个与该枢接的主杆部,该主杆部底端固设一个与该轮座体的下套管轴向对应的上套管,该上、下套管间有一支销轴枢设,该主杆部上设有枢接孔及一支限制销,该限制销突伸入该枢接管上的环壁的限制空间内;该控制架的连杆插设在该衔接套筒上,该连杆对应于衔接套筒的枢接孔处设有对接孔,该枢接孔与对接孔间固设一个固接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套筒的主杆部顶端与对接的枢接管间套设一个环套,该枢接管与该控制架的连杆对应处也设有一个环套及一个垫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套筒的主杆部上径向突出一个供该枢接管靠抵的卡抵环,该限制销位在该卡抵环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套管架设在两个直立的定位片间。
专利摘要一种童车的转向装置,包含一个与童车骨架套设的衔接套筒,衔接套筒顶端借助一个固接元件和一个控制架相固接、连动,底端的上套管与一个轮座体相连接,轮座体的轮轴中央固设一个与上套管轴向对应的下套管,两套管间借助一个销轴及一个扣环扣接,衔接套筒与枢接管间设有限制锁与环壁。借助上述的构造,操作控制架,借助衔接套筒的连接带动轮座体的轮轴转向,使两前轮偏摆来改变前进的方向。
文档编号B62K21/00GK2209641SQ9424503
公开日1995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4日
发明者郑文代 申请人:育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