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92360阅读:来源:国知局
处,当符号“Z1”应用于二次碰撞时的可动托架24的移动方向时,轴向方向XI与移动方向Z1平行并且轴向方向XI上的前侧被称为预定移动方向Z1上的下游侧。此外,在需要的情况下,转向柱15的壳体18可以从位于车辆侧的下托架59拆下,使得悬吊构件25和可移动构件能够平滑地移动。
[0076]另外,上述滑动板43为在左右方向Y1上较长的薄板并且,如图2中示出的,在滑动板的板厚方向与第一板30的板厚方向匹配的状态下插置于片簧42与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两者之间。在滑动板43的至少位于第一板30侧的全部表面上设置有由含氟树脂或聚四氟乙烯形成的减摩材料81(还参照以下描述的图6和图7)。滑动板43的至少位于第一板30侧的表面为下表面并且为滑动表面43A。此外,整个滑动板43可以由减摩材料81形成,并且仅滑动板43的滑动表面43A可以覆盖有减摩材料81。在滑动板43中的位于面向可动托架24中的一对插入孔33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沿着板厚方向贯穿滑动板43的第二插入孔44。这些第二插入孔44在左右方向Y1上对准。即,一对第二插入孔44形成在左右方向Y1上的相同位置。
[0077]每个悬吊构件25从上方依次插入环形片簧42、对应于滑动板43的第二插入孔44、对应于第一板30的长槽31以及对应于第二板32的插入孔33中,并且悬吊构件在第二板32的下侧与螺母34旋拧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可动托架24通过悬吊构件25悬吊。
[0078]在二次碰撞时,悬吊构件25与可动托架24—起沿着固定托架23的长槽31移动,并且此时,滑动板43可以与一对悬吊构件25—起移动,在固定托架23上滑动至前侧(移动方向Z1上的下游侧)。滑动板43的上述滑动表面43A在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上滑动。
[0079]此处,转向装置1还包括滑动构件89使得在二次碰撞时减小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与可动托架24的第二板32之间的摩擦(滑动阻力)。此外,为了方便说明,提供了下述视图(图1等):其中,滑动构件89省略没有示出。如图3中示出的,滑动构件89包括成一体的主体部段90和弯曲部91(附接部段)。滑动构件89通过参照图4来描述。在图4中,纸面的左下侧指的是转向装置1的前侧并且纸面的右上侧指的是转向装置1的后侧。另外,滑动构件89组装至可动托架24,如将在以下描述的;然而,在图4中,为了方便说明,还没组装的滑动构件89以实线示出,组装后的滑动构件89以虚线示出。
[0080]主体部段90呈薄板形状并且设置成与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中的每一者平行。当沿着板厚方向观察主体部段时,主体部段90呈U形,其边缘具有当沿着板厚方向观察时第二板32的除了后端部之外的轮廓。U形形状朝向后侧敞开。以图3中的滑动构件89的取向为基准,主体部段90的右边缘和左边缘沿着轴向方向XI平行地延伸并且当沿着板厚方向观察时为主体部段90的轮廓的一对右侧部和左侧部。另外,主体部段90的前边缘和后边缘沿着左右方向Y1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为主体部段90的轮廓的一对前侧部和后侧部。此处,后边缘在左右方向Y1上的中央处被切割。
[0081 ]此处,在主体部段90中,符号“90A”指前端部,符号“90B”指左端部,并且符号“90C”指右端部。
[0082]主体部段90的前端部90A为主体部段90的位于上述移动方向Z1上的下游侧端部并且呈沿着左右方向Y1延伸的带状。主体部段90的左端部90B为位于左右方向Y1 (相对于移动方向Z1的正交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并且呈从前端部90A沿着轴向方向XI朝向后侧延伸的带状。主体部段90的右端部90C为位于左右方向Y1上的另一端部并且呈从前端部90A沿着轴向方向XI朝向后侧延伸的带状。左端部90B和右端部90C具有在轴向方向XI上彼此相同的尺寸。另外,主体部段90具有上述U形形状,该U形形状具有前端部90A、左端部90B以及右端部90C。
[0083]另外,在主体部段90中形成有切口部93。切口部93为上述U形主体部段90的内部,并且因而是由前端部90A、左端部90B以及右端部90C围绕的空间。主体部段90从主体部段90的后边缘的位于左右方向Y1上的中央处(上述切口部)朝向前侧切出,使得切口部93达前端部90A的前侧。在左端部90B和右端部90C中的每一者的以切口部93为边缘的一部分处形成有槽口 94,该槽口 94形成为呈在左右方向Y1上向外的弧形形状。槽口 94分别设置在左端部90B和右端部90C中的在轴向方向XI上的相同位置处并且作为切口部93的部分。
[0084]如图4中所示出的,弯曲部91分别设置在前端部90A在左右方向Y1上的两个端部侦U,因而形成(总共两个)弯曲部。弯曲部91设置在左右方向Y1上的两个边缘的略内侧。每个弯曲部91从前端部90A朝向前侧延伸出来并且从前端部90A向下弯曲,从而在主体部段90与弯曲部之间形成大致的直角。另外,弯曲部91的从前端部90A延伸出至前侧的部分可以是主体部段90(前端部90A)的部分。弯曲部91呈钩形形状。弯曲部91的板厚与主体部段90的板厚相等。另外,弯曲部91的位于与主体部段90侧相反的一侧的远端端部(图4中的下端部)弯曲至后侧(移动方向Z1上的上游侧)。在所述远端端部称为保持部95的情况下,保持部95平行于主体部段90延伸并且从下方以一定的间隙(对应于第二板32的板厚)面向主体部段90的前端部90A。
[0085 ] 如上所述,滑动构件89的形状以左右方向Y1上的中心为基准竖向对称。
[0086]此处,多个(此处为两个,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保持部95被认为是一个保持部95,并且所述一个保持部95的一个边缘95A和另一边缘95B是在左右方向Y1上进行定义的。根据实施方式,所述一个边缘95A是实际上的两个保持部95的位于左侧(图4中的右侧)的保持部95的左边缘,而所述另一边缘95B是位于右侧(图4中的左侧)的保持部95的右边缘。替代性地,所述一个边缘95A可以是位于右侧的保持部95的右边缘,而所述另一边缘95B可以是位于左侧的保持部95的左边缘。在任何情况下,在左右方向Y1上,保持部95的一个边缘95A与另一边缘95B之间的距离K等于在可动托架24的一对侧板41与第二板32之间的边界处、一对侧板41之间的距离L。更确切地说,距离K可以略小于距离L。同时,主体部段90在左右方向Y1上的最大尺寸Μ大于所述一对侧板41之间的最大距离N。最大距离N是上述连接部段70之间的距离,并且最大距离Ν的尺寸等于或大于距离L。
[0087]另外,主体部段90在轴向方向XI上的尺寸Ρ是前端部90Α与左端部90Β整体在轴向方向XI上的尺寸,而且也是前端部90Α与右端部90C整体在轴向方向XI上的尺寸。此处,弯曲部91的从前端部90Α延伸出至前侧的部分被包括在前端部90Α中。尺寸Ρ等于或大于上述可动托架24的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Α在轴向方向XI上的尺寸Q。
[0088]因为这种滑动构件89具有在一个薄板中形成的切口部93,因此弯曲部91(包括保持部95)通过对所述薄板执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由此滑动构件被制造为具有一件式结构(分不成多个部件的结构)的部件。另外,每个弯曲部91中的弯曲的部分处形成有圆倒角部96。圆倒角部96呈弧形形状,其在弯曲的部分上具有圆角。另外,滑动构件89的边缘被倒圆以便不尖锐。特别地,主体部段90的上表面90D的前边缘或切口部93的边缘被倒圆以便不尖锐。
[0089]而且,如图4中所示出的,在弯曲部91向下形成的情况下,滑动构件89从右上方被组装至可动托架24的第二板32。被组装的滑动构件89(用虚线表示的部分)的主体部段90从上方沿着第二板32的整个上表面32A安装在第二板32上,使得在俯视图中主体部段与第二板32的轮廓大致重合。如上所述,由于滑动构件89的主体部段90在轴向方向XI上的尺寸P等于或大于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在轴向方向XI上的尺寸Q,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滑动构件89的主体部段90设置在上表面32A的在轴向方向XI (移动方向Z1)上的整个区域上。
[0090]另外,主体部段90的左端部90B和右端部90C安装在上表面32A的在左右方向Y1上的两个端部上。而且,第二板32的第二通孔67以及两个插入孔33通过切口部93而在主体部段90中完全暴露。每个插入孔33从左右方向Y1上的内侧配合通过切口部93的槽口 94(位于左右方向Y1上的同一位置)。而且,右弯曲部91和左弯曲部91从前侧(上述移动方向Z1上的下游侧)闩接至可动托架24(第二板32的前端部321)。另外,弯曲部91的远端上的保持部95布置在可动托架24的成对的侧板41之间,并且第二板32的前端部321置于主体部段90的前端部90A与保持部之间(参照将在下面描述的图6和图7)。
[0091]另外,滑动构件89的主体部段90的至少上表面90D的整个区域上设置有上述减摩材料81。减摩材料81设置在上表面90D的整个区域上,包括每个弯曲部91的从主体部段90延伸出至前侧的部分的上表面。无疑,整个滑动构件89都可以由减摩材料81构造。
[0092]参照图2,在每个悬吊构件25从上述固定托架23延伸并且可动托架24被悬吊的情况下,组装至可动托架24的滑动构件89的主体部段90插入在可动托架24的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与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之间。主体部段90的上表面90D从下方通过减摩材料81与第一板30的下表面30B面接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滑动构件89总是被置于第二板32(可动托架24)的上表面32A与第一板30(固定托架23)的下表面30B之间,因而可动托架24并不与固定托架23直接接触。
[0093]接下来参照图3,在悬吊构件25的详细描述中,每个悬吊构件25包括上述凸缘状头部52、与头部52连续且直径小于头部52的大径部53、与大径部53连续且直径小于大径部53的直径的小径部54、形成在大径部53与小径部54之间的台阶部55、以及设置在小径部54中的螺纹部56,这些部分彼此呈一体。头部52中设置有例如呈六边形形状的工具接合部57。
[0094]如图2中所示出的,在除了二次碰撞外的正常状态下,悬吊构件25的头部52从上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