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轴的底部饰板部件和具有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293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车轮轴的底部饰板部件和具有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动车的车轮罩区域中的车轮轴底部饰板部件以及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在针对机动车讨论关于减少C02排放的背景下,降低油耗的措施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这里也包括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在车身设计中长期以来在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而在车辆底部的空气阻力的减小方面尚未取得极大的进步。但在此提供了很大的改进可能性,因为所述底部毕竟可以参与形成约20%的总空气阻力。
[0003]在具有可转向的车轮的前轴的区域中,对于提供一种考虑可变化的车轮位置的车底饰板提出特殊挑战。
[0004]对此,在DE 102010018779 A1中一般性建议,饰板部件可根据导杆元件的摆动运动可运动地保持在机动车上。但没有公开安装方式。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底部饰板部件,该底部饰板部件可简单地设置在车轮罩内车轮轴的区域中并且能够引起空气阻力的有效降低。
[0006]对此,在机动车的车轮罩区域中的车轮轴底部饰板部件构成有大致板状的基体,其中,设有构造在基体上的第一支承部位以及构造在基体上的第二支承部位,所述第一支承部位能够可转动地与机动车的横向控制臂连接,所述第二支承部位能够与车轮支架或转向横拉杆耦联,使得底部饰板部件可随着车轮支架的摆动绕着第一支承部位枢转。与横向控制臂的可转动的连接确保了一个转动点,该转动点非常靠近车轮支架的转动点,使得底部饰板部件的枢转尽可能接近车轮支架的摆动。通过该方式避免了过量的间隙形成。为跟随转向运动所需的摆动运动经由第二支承部位通过实施转向运动的构件、即车轮支架或转向横拉杆传递到饰板部件上。
[0007]底部饰板部件优选由轻质的、刚性的、耐气候的和耐冲击的材料、例如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
[0008]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按本发明的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该组件还包括摆杆,借助于该摆杆使第二支承部位与车轮支架或转向横拉杆连接。
[0009]所述摆杆可在两侧经由球节支承。
[0010]作为替代方案,按本发明的组件规定,设有刚性连接件,经由该刚性连接件将第二支承部位与车轮支架或转向横拉杆连接。
[0011]也可设想的是,在底部饰板部件和车轮支架之间设置长度可变的连接件,以便例如在转向的极端位置中与毗邻的构件碰撞的情况下或在车轮罩由于严重污染、冰雪堆积而变窄的情况下为底部饰板部件提供补偿余地。在底部饰板部件和车轮支架之间的连接件例如可设计成针对压力和/或拉力弹性易变形的。
[0012]在第一支承部位上优选设有转动活节,该转动活节在安装状态中将底部饰板部件与横向控制臂连接。已证明的是,在该部位上只需设置一个转动自由度就足够了。
[0013]转动活节优选是例如由合适的塑料制成的密封的转动滑动轴承。
[0014]铰接点在底部饰板部件上和车轮支架或转向横拉杆上的定位以如下目标实现:底部饰板部件相对于转向的和弹动的车轮的最小化相对运动。通过摆杆可以使角运动均衡地分布于所有的运动学状态上,从而相对于在直线滑行中的初始状态和毗邻的构件不产生过大的相对角度。
[0015]在底部饰板部件与毗邻的构件之间必然形成的间隙可通过安装柔性材料、如刷密封装置覆盖。
[0016]底部饰板部件也可以针对空气流的侵入和挤出至少部分地密封车轮罩区域。
[0017]底部饰板部件优选具有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在前侧的边缘,该边缘向上翘曲。翘曲的几何形状可靠地避免了空气流从上方施加力到底部饰板部件上。
[0018]如果在冷却空气穿流的车轮罩的情况下须确保车轮罩的良好排气,则底部饰板部件可选地在其朝向车辆尾部指向的端部上限定一个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基本上水平定向。该空气通道允许空气以基本上水平定向的空气流无涡流地从车轮罩流出,这些涡流将提尚空气阻力。
[0019]可选的空气通道可以由在底部饰板部件与毗邻的车身部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空气能够通过该空气通道平行地沿车辆底部流动。
[0020]通过设置这种类型的底部饰板部件能够减小甚至完全省却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区域中的阻挡唇或者说设置在那里的阻挡体。
[0021]技术人员可根据车轮罩区域的几何结构和底部饰板部件在所有的出现的运行状态和行驶状态中所需的空隙(Freigang)来调整底部饰板部件的整体几何结构。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借助实施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0023]图1是包括具有按本发明的底部饰板部件的按本发明的组件的车辆底部的示意图;
[0024]图2是具有按本发明的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5]图3是车辆的前端的示意性剖视图,该剖视图示出在按本发明的底部饰板部件的区域中的空气流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示出在机动车12的前端14的区域中的机动车12底部10。在前车轮轴上设有两个前车轮16,这两个前车轮分别以已知方式固定在车轮支架18(参见图2)上。
[0027]在车轮罩20区域中设有底部饰板部件22,该底部饰板部件向下覆盖车轮悬架构件。
[0028]底部饰板部件22具有大致板状的基体24。
[0029]在基体24上构成有第一支承部位26,该第一支承部位能实现与车辆12的横向控制臂28连接。与第一支承部位26间隔开地构成在基体24上的、相对于基体24的表面伸出的第二支承部位30能实现与车轮支架18连接。作为替代方案也可能的是,经由第二支承部位30建立与车辆12转向横拉杆的连接。
[0030]饰板部件22与其在下面说明的、用于安装到车轮悬架部件上的固定器件以及必要时与将饰板部件固定在其上的部件一起构成一个组件。
[0031 ]在第一支承部位26与横向控制臂28之间的连接通过由合适塑料制成的密封的转动滑动轴承(Drehgleitlager)实现,该转动滑动轴承允许绕着唯一一个旋转轴线的转动运动。
[0032]为了传递车轮支架18的转向运动或其它运动,底部饰板部件22经由第二支承部位30与车轮支架18的连接在此通过摆杆32实现,该摆杆在两侧经由球节34、36铰接在第二支承部位30或车轮支架18上。第二支承部位30在此构造为摆杆32的球节34的支座。
[0033]经由摆杆可以传递车轮支架18或者转向横拉杆的任意运动并且将其转换为底部饰板部件22绕着由第一支承部位26的转动滑动轴承预定的旋转轴线的摆动运动。
[0034]替选地,第二支承部位30也可与车轮支架18或转向横拉杆刚性连接。
[0035]第一支承部位26与横向控制臂28的连接部尽可能地靠近车轮支架18关于横向控制臂28的转动点38,由此,底部饰板部件22可以尽可能一致地跟随转向运动并且避免过量的间隙形成。
[0036]在底部饰板部件22和毗邻的构件之间的尽管如此必然存在的间隙可经由沿底部饰板部件22边缘的(未示出的)刷密封装置覆盖。刷密封装置也可沿固定的构件、例如沿车轮罩20或所述底部被安装。
[0037]图3示出,底部饰板部件22在其前端部上具有在前侧的边缘40,该边缘向上翘曲。所述翘曲优选在底部饰板部件22的整个前侧边缘上延伸并且用于使空气流这样沿所述底部10转向,使得该空气流不能从上方作用于底部饰板部件22。
[0038]沿底部饰板部件12并且在底部饰板部件下方形成的空气流在图3中借助箭头L示出。可以看到,空气基本上无涡流地平行于底部饰板部件22的基体24的水平走向顺着流动。箭头K表示从车轮罩20内部流出的冷却空气流。
[0039]在该示例中,在底部饰板部件22的后侧端部42和沿着纵向方向连接到车轮罩20上的毗邻的车身或车辆饰板的部段44之间形成具有竖直高度△ z的空气间隙,使得在底部饰板部件22和车辆车身部段44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可以使从车轮罩20流出的空气平行于车辆12的底部流走(参见在图3中的箭头P)。通过该方式避免了涡流并且因而避免了增大的空气阻力。
[0040]整个底部饰板部件22连同例如在其上一体成型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位26、30在此由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
【主权项】
1.车轮轴的底部饰板部件(22),该底部饰板部件位于机动车(12)的车轮罩(20)区域中,该底部饰板部件包括大致板状的基体(24)、构造在基体(24)上的第一支承部位(26)以及构造在基体(24)上的第二支承部位(30),所述第一支承部位能够可转动地与机动车(12)的横向控制臂(28)连接,所述第二支承部位能够与车轮支架(18)或转向横拉杆耦联,使得底部饰板部件(22)能够随着车轮支架(18)的摆动绕着第一支承部位(26)枢转。2.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位(30)经由摆杆(32)与车轮支架(18)或转向横拉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32)在两侧经由球节(34、36)支承。4.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位经由刚性连接件与车轮支架(18)或转向横拉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支承部位(26)上设有转动活节,该转动活节将底部饰板部件(22)与横向控制臂(28)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活节是密封的转动滑动轴承。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底部饰板部件(22)与毗邻的构件之间的间隙通过刷密封装置被覆盖。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饰板部件(22)具有沿着车辆纵向方向(X)在前侧的边缘(40),该边缘向上翘曲。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之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饰板部件(22)在其朝向车辆尾部定向的端部(42)上限定一个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基本上水平定向。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是由在底部饰板部件(22)与毗邻的车身部段(44)之间的间隙(Δζ)形成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轴的底部饰板部件(22),该底部饰板部件位于机动车的车轮罩区域中,该底部饰板部件包括大致板状的基体(24)、构造在基体(24)上的第一支承部位(26)以及构造在基体(24)上的第二支承部位(30),所述第一支承部位能够可转动地与机动车(12)的横向控制臂(28)连接,所述第二支承部位能够与车轮支架(18)或转向横拉杆耦联,使得底部饰板部件(22)能够随着车轮支架(18)的摆动绕着第一支承部位(26)枢转。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底部饰板部件的组件。
【IPC分类】B60R13/08, B62D35/02
【公开号】CN105473428
【申请号】CN201480046874
【发明人】M·亨尼希, M·科尔胡贝, R·科尼希, R·莱希特, R·施密特, H·肖尔茨, L·泽塔勒尔, G·特施, M·福泽
【申请人】宝马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8月28日
【公告号】DE102013219211A1, WO2015043866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