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上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7930阅读:1808来源:国知局
转向上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管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上轴。
【背景技术】
[0002]转向上轴为汽车转向管柱中与方向盘连接的轴,其用于将方向盘的转动传递至中间轴,再通过中间轴传递转向机。
[0003]现有技术中的转向上轴,其由型轴和型轴套管组成。在转向上轴发生溃缩时,型轴能够被推入型轴套管内,对驾驶员起到保护作用。
[0004]但是,在型轴与型轴套管之间没有设置专门的吸能部件,导致溃缩时上轴没有能量吸收,达不到客户溃缩曲线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吸能部件、溃缩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的转向上轴。
[000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上轴,包括型轴及与所述型轴连接的型轴套管,所述型轴配合在所述型轴套管内,且所述型轴能够在所述型轴套管内移动;在所述型轴上设置有具有形变能力的吸能件,在所述型轴套管上靠近所述吸能件的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吸能件的容置腔,所述吸能件能够随着所述型轴的移动滑入所述容置腔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为凸起设置在所述型轴上的凸起吸能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吸能件的顶点距离所述型轴的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距离所述型轴的所述中心轴的最大距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为套设在所述型轴上的环形吸能件,相应地所述容置腔呈圆筒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吸能件一部和吸能件二部,其中所述吸能件一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径,所述吸能件二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能件通孔。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容置腔的入口处还设置有倾斜导向面,在从所述容置腔的入口至所述容置腔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倾斜导向面距离所述型轴套管的中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通过在型轴上设置具有形变能力的吸能件,在型轴套管上设置容置腔,当发生溃缩时,型轴带动吸能件移动,使得吸能件滑入容置腔内,能够吸收型轴与型轴套管之间的碰撞能量,满足溃缩曲线要求,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上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转向上轴的剖视图;
[0017]图3为转向上轴中的吸能件与倾斜导向面配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对照表:
[0019]1-上轴;2-型轴套管;21-容置腔;
[0020]22-入口;23-倾斜导向面;3-吸能件;
[0021]31-吸能件通孔;32-吸能件一部;33-吸能件二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上轴,包括型轴I及与型轴I连接的型轴套管2,型轴I配合在型轴套管2内,且型轴I能够在型轴套管2内移动。
[0024]在型轴I上设置有具有形变能力的吸能件3,在型轴套管2上靠近吸能件3的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容置吸能件3的容置腔21,吸能件3能够随着型轴I的移动滑入容置腔21内。
[0025]也即是,转向上轴包括型轴I和型轴套管2,型轴I配置在型轴套管2内,其一端伸出于型轴套管2外部。当遭受外部撞击后,型轴I能够朝向型轴套管2内溃缩,以吸收撞击力,保护驾驶员安全。
[0026]型轴I为具有特定形状的轴或普通的轴,其为轴一种,可以作为管或轴使用。型轴套管2具有特定形状的管或普通的套管。
[0027]型轴套管2的一端设置有容置腔21,型轴I上设置有能够随着型轴I的移动滑入容置腔21内,并具有形变能力的吸能件3。在初始状态时,吸能件3位于容置腔21的外部。在转向上轴发生溃缩时,吸能件3随着型轴I滑入容置腔21内,当吸能件3在容置腔21内滑动时,其能够吸收型轴I与型轴套管2之间碰撞能量,溃缩效果好,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0028]吸能件3为任意具有形变能力的部件,其可以由橡胶、塑料等等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以起到吸能,并能够缓冲振动或摩擦的效果。
[0029]较佳地,吸能件3为凸起设置在型轴I上的凸起吸能件。将吸能件3设置为在型轴I上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称之为凸起吸能件。当转向上轴发生溃缩时,凸起吸能件滑入容置腔21内,并最后被容置腔21的底部止挡住,避免型轴I直接与型轴套管2接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
[0030]较佳地,凸起吸能件的顶点距离型轴I的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大于容置腔21的内壁距离型轴的中心轴的最大距离,以使得在凸起吸能件滑入容置腔21内时,其会发生变形,以吸收型轴I与型轴套管2之间溃缩时产生的能量。同时,在吸能件3进入容置腔21之后,其外表面与容置腔21的内壁紧密接触,起到缓冲和吸能效果。
[0031]较佳地,如图1-3所示,吸能件3为套设在型轴I上的环形吸能件,相应地容置腔21呈圆筒状。
[0032]将吸能件3设置为环形结构,称之为环形吸能件,将其套设在型轴I上,以使型轴I的四周都被吸能件3包住,受力均匀。在转向上轴发生溃缩时,环形吸能件滑动进入圆筒状的容置腔21内,使得型轴I的四周受力缓冲均匀。
[0033]较佳地,如图3所示,吸能件3包括一体成型的吸能件一部32和吸能件二部33,其中吸能件一部32的外径大于容置腔21的内径,吸能件二部33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容置腔21的内径。
[0034]组装时,吸能件一部32位于容置腔21之外,吸能件二部33位于容置腔21内,也可以与吸能件一部32 —体位于容置腔21之外。
[0035]当发生溃缩时,吸能件二部33随着滑动能够与容置腔21的腔底发生碰撞,在腔底处形成有缝隙(图中未示出),吸能件二部33滑动进入缝隙内,并产生变形。由于吸能件一部32的外径大于容置腔21的内径,其能够与容置腔21的入口处或腔壁发生碰撞,从而吸能件3发生两次碰撞,一次为吸能件一部32与容置腔21的入口处的碰撞,一次为吸能件33与腔底的缝隙处的碰撞,提高了吸能效果。同时,在吸能件一部32滑入容置腔21内之后,其会发生变形,以吸收型轴I与型轴套管2之间溃缩时产生的能量。同时,在吸能件3进入容置腔21之后,其外表面与容置腔21的内壁紧密接触,起到缓冲和吸能效果。
[0036]较佳地,如图1-3所示,吸能件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能件通孔31,以增大吸能件3的形变能力,并减轻结构重量。
[0037]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容置腔21的入口 22处还设置有倾斜导向面23,在从容置腔21的入口 22至所述容置腔21的底部的方向上(图3中从左向右的方向),倾斜导向面23距离型轴套管2的中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通过设置倾斜导向面23,便于将吸能件3滑入容置腔21内。
[0038]在吸能件一部32滑入容置腔21内之前,由于倾斜导向面23在从入口 22至容置腔21的底部的方向上,其距离型轴套管2的中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起到压缩吸能件一部32的作用,使吸能件一部32在滑过入口 22时发生变形,在吸能件一部32进入容置腔21之后,其外表面与容置腔21的内壁紧密接触,起到缓冲和吸能效果。
[0039]当然也可以压缩上述凸起吸能件,由于凸起吸能件的顶点距离型轴I的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大于容置腔21的内壁距离型轴的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在凸起吸能件滑入容置腔21内之前,由于倾斜导向面23在从入口 22至容置腔21的底部的方向上,其距离型轴套管2的中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起到压缩凸起吸能件的作用,使凸起吸能件在滑过入口 22时发生变形,在凸起吸能件进入容置腔21之后,其外表面与容置腔21的内壁紧密接触,起到缓冲和吸能效果。
[0040]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上轴,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溃缩效果好,其能够吸收两者之间的溃缩力,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0041]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004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转向上轴,包括型轴及与所述型轴连接的型轴套管,所述型轴配合在所述型轴套管内,且所述型轴能够在所述型轴套管内移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型轴上设置有具有形变能力的吸能件,在所述型轴套管上靠近所述吸能件的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吸能件的容置腔,所述吸能件能够随着所述型轴的移动滑入所述容置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为凸起设置在所述型轴上的凸起吸能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吸能件的顶点距离所述型轴的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距离所述型轴的所述中心轴的最大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为套设在所述型轴上的环形吸能件,相应地所述容置腔呈圆筒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吸能件一部和吸能件二部,其中所述吸能件一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径,所述吸能件二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能件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转向上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腔的入口处还设置有倾斜导向面,在从所述容置腔的入口至所述容置腔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倾斜导向面距离所述型轴套管的中轴线的距离逐渐减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上轴,包括型轴及与所述型轴连接的型轴套管,所述型轴配合在所述型轴套管内,且所述型轴能够在所述型轴套管内移动;在所述型轴上设置有具有形变能力的吸能件,在所述型轴套管上靠近所述吸能件的端部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吸能件的容置腔,所述吸能件能够随着所述型轴的移动滑入所述容置腔内。通过在型轴上设置具有形变能力的吸能件,在型轴套管上设置容置腔,当发生溃缩时,型轴带动吸能件移动,使得吸能件滑入容置腔内,吸能件发生形变,吸收型轴与型轴套管之间的碰撞能量,溃缩效果好,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IPC分类】B62D1/19
【公开号】CN204659804
【申请号】CN201520364906
【发明人】阿朗·勒瑞尼, 安吉龙·马修, 李哲人, 刘德鹏
【申请人】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