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绳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3889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缆绳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ー种缆绳释放器。
背景技术
缆绳释放器是 ー种搭载于水下机器人上(通常为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0V)、与水下机器人共同完成水下打捞作业的常用工具。缆绳释放器作业时,首先需将其安装在ROV的框架上,其缆绳自由端通常连接有弹簧挂钩,弹簧挂钩通常由ROV上的机械手夹持。当ROV携帯缆绳释放器下潜至作业区域并发现需挂缆沉物后,由机械手将弹簧挂钩挂在沉物挂接部位上,实现缆绳释放器与水下沉物的连接;随后ROV携帯缆绳释放器一同上浮,缆绳由缆绳释放器中同时释放;最后,当ROV上浮至水面后,上浮过程中已释放的缆绳便实现了水面救捞母船和水下沉物的缆绳连接。目前,常用的缆绳释放器的缆绳自由端分为内抽头式的结构及外抽头式的结构两种。内抽头式缆绳释放器的本体和缠绕的缆绳之间无相对转动,缆绳由轴向抽出,使用过程中缆绳由内层向外层释放会存在缆绳塌陷等问题。而外抽头式缆绳释放器的本体和缠绕的缆绳之间有相对转动,缆绳由径向抽出,使用过程中由于缆绳外层无径向及轴向约束力,缆绳由外层向内层释放过程中会存在轴向绳圈及径向绳层松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内抽头式缆绳释放器或外抽头式缆绳释放器存在的缆绳塌陷或绳圈、绳层松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缆绳释放器。该缆绳释放器的缆绳在放缆过程中,缆绳井井有条、一丝不乱,既无内抽头式缆绳塌陷问题,也无外抽头式缆绳轴向绳圈及径向绳层之间的松懈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下支座、缆绳贮存卷筒及框架上支座,其中框架下支座与框架上支座之间通过多根框架支撑杆相连,所述缆绳贮存卷筒通过水下滑动轴承与框架下支座连接;缆绳的一端连接于缆绳贮存卷筒,由左向右、至内而外排布在所述缆绳贮存卷筒上;所述框架上支座在缠缆时连接有回转套、在出缆时连接有导缆帽。其中所述缆绳贮存卷筒的一端与框架下支座通过水下滑动轴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框架上支座之间留有过缆通道;所述框架下支座内表面中间沿轴向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缆绳贮存卷筒的一端中间沿轴向向内设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第ニ凸起通过水下滑动轴承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所述缆绳贮存卷筒另一端的轴向截面为两个中空的锥台、两锥台大直径的边缘相连,连接处为圆滑过渡;在出缆时,所述缆绳贮存卷筒与框架下支座之间通过固定螺钉固接,所述缆绳的外部套装有弾性包衣;所述弹性包衣的一端被夹紧在缆绳贮存卷筒与框架下支座之间,弾性包衣通过弹性变形产生轴向及径向两个方向的压紧力、与缆绳抵接;所述导缆帽的一端开有导缆帽ロ,另ー端的边缘向外延伸、与所述框架上支座连接;所述缆绳经过缆绳贮存卷筒与框架上支座之间的过缆通道、由所述导缆帽ロ穿出;所述回转套套在缆绳贮存卷筒的另一端,在缠缆时,所述缆绳贮存卷筒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转动手柄;所述多根框架支撑杆上均套设有弹簧挡圈,各弹簧挡圈与框架下支座或框架上支座抵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水下工作时无零部件间的相对移动及转动,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可靠性。2.出缆时,缆绳通过弹性包衣的弾性变形产生的轴向及径向两个方向的压紧力,始终紧箍在缆绳贮存卷筒上,使得缆绳 释放器的放缆过程井井有条、一丝不乱,既无内抽头式缆绳释放器的缆绳塌陷问题,也无外抽头式缆绳释放器的缆绳轴向绳圈及径向绳层之间的松懈缺陷。3.本实用新型缆绳贮存卷筒的另一端(右端)加工成带锥角的鼓形,这ー结构形式使得缆绳释放过程中,缆绳通过过缆通道时更加平滑、顺畅,有利于缆绳的释放。

图I为本实用新型缆绳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之ー(缠缆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缆绳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之ニ(出缆状态);其中1为框架下支座,2为水下滑动轴承,3为缆绳贮存卷筒,4为框架支撑杆,5为框架上支座,6为回转套,7为转动手柄,8为弹簧挡圈,9为导缆帽,10为缆绳,11为弹性包衣,12为固定螺钉,13为导缆帽ロ,14为第一凸起,15为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述。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下支座I、缆绳贮存卷筒3及框架上支座5,其中框架下支座I与框架上支座5之间通过多根(本实施例为四根)框架支撑杆4相连,多根框架支撑杆4上均套设有弹簧挡圈8,各弹簧挡圈8与框架下支座I或框架上支座5抵接。框架下支座I的内表面中间沿轴向设有第一凸起14,缆绳贮存卷筒3的一端中间沿轴向向内设有第二凸起15,该第二凸起15中间设有通孔,连接时第一凸起14由第二凸起15上的通孔插入,在第一凸起14与第二凸起15之间设有水下滑动轴承2 ;缆绳贮存卷筒3的一端通过水下滑动轴承2与框架下支座I连接,另一端与框架上支座5之间留有过缆通道;缆绳贮存卷筒3另ー端的轴向截面为两个中空的锥台、两锥台均没有底面,即两锥台大直径的边缘相连,连接处为圆滑过渡。缆绳10的一端固连于缆绳贮存卷筒3,由左向右、至内而外排布在缆绳贮存卷筒3上。如图2所示,为缆绳10的出缆状态;此状态时,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下支座I之间通过固定螺钉12固接,缆绳贮存卷筒3及其上缠好的缆绳10的外部套装有弾性包衣11 ;该弹性包衣11由橡胶材料制成,其一端被夹紧在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下支座I之间,弹性包衣11通过弹性变形产生轴向及径向两个方向的压紧カ、与缆绳10抵接,将缆绳紧箍在缆绳贮存卷筒3上。在出缆状态时,框架上支座5上固接有导缆帽9,该导缆帽9的一端开有导缆帽ロ 13,另ー端的边缘向外延伸、与框架上支座5固接;缆绳10的自由端经过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上支座5之间的过缆通道、由导缆帽ロ 13穿出。此时的缆绳释放器便可安装在ROV上,完成作业使命。如图I所示,为缆绳10的缠缆状态;此状态时,框架上支座5上固接有回转套6,该回转套6套在缆绳贮存卷筒3的另一端,在缆绳贮存卷筒3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转动手柄7 ;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下支座I之间不安装固定螺钉12,使得缆绳贮存卷筒3可在水下滑动轴承2与回转套6之间自由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缆绳释放器工作时,缆绳10通过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上支座5、导缆帽9之间的过缆通道,经由导缆帽ロ 13释放而出。在弾性包衣11的弾性力作用下,由于 弹性变形产生轴向及径向两个方向的压紧力,将缆绳10紧箍在缆绳贮存卷筒3上,使得缆绳释放器的放缆过程井井有条、一丝不乱,既无内抽头式缆绳释放器的缆绳塌陷问题,也无外抽头式缆绳释放器的缆绳轴向绳圈及径向绳层之间的松懈缺陷。此时的缆绳释放器便可安装在ROV上,完成作业使命。缠缆时,将回转套6安装在原导缆帽9的位置,安装方式相同,转动手柄带动缆绳贮存卷筒3转动,将缆绳10由左向右、至内而外整齐、紧凑地排布在缆绳贮存卷筒3上。缆绳10缠好后,松开四根框架支承杆4,取下回转套6,将缆绳贮存卷筒3连同其上缠好的缆绳10 —同从框架下支座上取下备用,并将转动手柄7拆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水下工作时无零部件间的相对移动及转动,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可靠性;结构上的另ー个特点是缆绳贮存卷筒的右端加工成带锥角的鼓形,这ー结构形式使得缆绳释放过程中,缆绳通过过缆通道时更加平滑、顺畅,有利于缆绳的释放。
权利要求1.一种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下支座(I)、缆绳贮存卷筒(3)及框架上支座(5),其中框架下支座(I)与框架上支座(5)之间通过多根框架支撑杆(4)相连,所述缆绳贮存卷筒(3)通过水下滑动轴承(2)与框架下支座(I)连接;缆绳(10)的一端连接于缆绳贮存卷筒(3),由左向右、至内而外排布在所述缆绳贮存卷筒(3)上;所述框架上支座(5)在缠缆时连接有回转套(6)、在出缆时连接有导缆帽(9)。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贮存卷筒(3)的一端与框架下支座(I)通过水下滑动轴承(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框架上支座(5)之间留有过缆通道。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下支座(I)内表面中间沿轴向设有第一凸起(14),所述缆绳贮存卷筒(3)的一端中间沿轴向向内设有第二凸起(15),该第二凸起(15)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凸起通过水下滑动轴承(2)与所述第 一凸起(14)连接。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贮存卷筒(3)另一端的轴向截面为两个中空的锥台、两锥台大直径的边缘相连,连接处为圆滑过渡。
5.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在出缆时,所述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下支座(I)之间通过固定螺钉(12)固接,所述缆绳(10)的外部套装有弹性包衣(11)。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包衣(11)的一端被夹紧在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下支座(I)之间,弹性包衣(11)通过弹性变形产生轴向及径向两个方向的压紧力、与缆绳(10)抵接。
7.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缆帽(9)的一端开有导缆帽口(13),另一端的边缘向外延伸、与所述框架上支座(5)连接;所述缆绳(10)经过缆绳贮存卷筒(3)与框架上支座(5)之间的过缆通道、由所述导缆帽口(13)穿出。
8.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套(6)套在缆绳贮存卷筒(3)的另一端,在缠缆时,所述缆绳贮存卷筒(3)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转动手柄(7)。
9.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框架支撑杆(4)上均套设有弹簧挡圈(8),各弹簧挡圈(8)与框架下支座(I)或框架上支座(5)抵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缆绳释放器,包括框架下支座、缆绳贮存卷筒及框架上支座,框架下支座与框架上支座之间通过多根框架支撑杆相连,缆绳贮存卷筒通过水下滑动轴承与框架下支座连接;缆绳的一端连接于缆绳贮存卷筒,由左向右、至内而外排布在缆绳贮存卷筒上;框架上支座在缠缆时连接有回转套、在出缆时连接有导缆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水下工作时无零部件间的相对移动及转动,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可靠性;缆绳在出缆时通过弹性包衣的弹性变形产生的轴向及径向两个方向的压紧力,始终紧箍在缆绳贮存卷筒上,使得缆绳释放器的放缆过程井井有条、一丝不乱。
文档编号B63C11/48GK202368774SQ201120515148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何立岩, 康守权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