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自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901发布日期:2020-02-07 23:57阅读:3899来源:国知局
小船自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具体涉及小船自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小船受船宽和船长影响,稳性往往比较差,而且人员左右分布不均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横倾,为满足这两项要求,常规做法是地板降低,远低于水面,降低船舶的重心,这样做法的弊端是,船舱内的积水不能自动排出舷外,增加人工成本,且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排水,船舶会沉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船自排水装置,实现小船的自排水,同时增加小船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小船自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船舶左右舷上的地漏,地漏的上表面不高于甲板,甲板高于水平面,其中一个地漏连接第一水管的第一端,第一水管的第二端连接三通阀的第一端,三通阀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水管的第一端,第二水管的第二端连接另一地漏,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一排水管,其中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三通阀均设置在甲板下方,排水管穿过船体尾部并从与三通阀连接处向船体底部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安装在船舶中线的底板之下。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在向船体底部倾斜的同时还向船体一侧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向船体底部倾斜的角度使排水管的排出口位于水面之下。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向一侧倾斜时排水管的出水口延伸至船舷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船舶左右倾斜时,三通阀位置离水面高度基本不变,船舱内的水都可以通过船舷上的地漏和排水管排出船外,舱内不易存水,由于舱内底板不需要抬高很多,只要略高于水面即可,船的宽度相对不用加宽很多,减少了成本,又能满足自排水功能和稳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船舶倾斜排水时的后视剖面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图1和2所示,小船自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在船舶1左右舷上的地漏2,地漏2的上表面不高于甲板11,甲板11高于水平面,其中一个地漏连接第一水管3的第一端,第一水管3的第二端连接三通阀4的第一端,三通阀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水管5的第一端,第二水管5的第二端连接另一地漏,三通阀4的第三端连接排水管6,其中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5和三通阀4均设置在甲板11下方,排水管6穿过船体尾部并从与三通阀连接处向船体底部倾斜。

所述三通阀4安装在船舶中线的底板之下。

所述排水管6在向船体底部倾斜的同时还向船体一侧倾斜。

所述排水管6向船体底部倾斜的角度使排水管的排出口位于水面之下。

所述排水管6向一侧倾斜时排水管的出水口延伸至船舷之外。

如图3和图4所示,船舶左右倾斜时,三通阀位置离水面高度基本不变,船舱内的水都可以通过船舷上的地漏和排水管排出船外,舱内不易存水,由于舱内底板不需要抬高很多,只要略高于水面即可,船的宽度相对不用加宽很多,减少了成本,又能满足自排水功能和稳性功能。

以上所属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集中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