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55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
一般大型船舶A在水面高速航行时,(参见


图1、图2、图3),其船尾A1会因船体向前位移而于水中遗留一船体横向截面积立体空间,此空间两侧及下方的水因重力作用迅速涌入来填补此空间。因此,当船速小于此自动填补速度时,此空间迅速被填充,船尾A1并无真空区产生,但是,当船速大于此船所具有的自动填补速度时,船尾A1于是就会产生真空区G,而未经填充的空间便会变成一水体“吸盘”,从而产生航行阻力。真空区G的产生,使最高航速受到限制,航速45节时称为“航速极限”。通过模拟试验表明,真空区G的形状如一扁嘴喇叭,其喇叭口紧附着在船尾A1壁上,真空区G的形状也因船尾A1型式不同而不同,而真空区G的发生时间也是如此,如切断型钝形船尾真空区G发生的最早(约10节时发生)(如
图1,图2),圆形船尾真空区G发生时间较迟(约15节时发生),而呈汤匙柄流线型尖翅形船尾A1真空区G发生时间最迟(约20节时发生)(如图3)。因而船舶设计师多采用汤匙柄流线型船体设计,以求延缓真空区G的发生,但航速45节现仍无法实破。而改进船体设计来延缓真空区G的产生,又为船体其它方面(如船仓的布置等)带来诸多限制,对有些用途的船舶来说,则无法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它可实现消除船尾真空区及消除因真空区带来的航行阻力,并提高航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船尾部设置一层夹层气仓,该夹层气仓通过后甲板的进气口与大气相通,在夹层气仓外壳板上排列有通气孔,在通气孔上装有通气阀门,船尾A1自底部及尾部船舷两侧设有一向外延伸的弧形挡板。
在进气口上面装有吸气窗。
在夹层气仓内设有支撑桁架,在其板面上排列有气孔。
在夹层气仓内排设有通气管,在每根通气管上有排设有与通气阀门相连通的通气支管。
通气阀门是由T型阀盘,套在T型阀盘上的缓冲垫,装在通气孔上的阀座,以及装在T型阀盘上的弹性元件、垫圈、螺帽所构成。
通气管上部呈弯管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由于船尾的真空区G部位设置有夹层气仓,外壳板上开有若干个通气孔,当出现真空区时,通气阀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打开,便外界空气迅速进入真空区,使得真空区G顿时变为装满空气的大气泡,而不再对船尾A1具有吸附力,所以由此产生的船体阻力被消除;2、弧形挡板有其阻隔作用,使自动填充水流来不及冲到船尾A1壁区,可诱使真空区提早发生,再通过夹层气仓的气流进入真空区,使加速容易,彻底消除船尾真空区所造成的航速极限。

图1是船尾真空区的位置图;图2是船尾真空区的形状示意图;图3是汤匙流线型船尾真空区的位置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构成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通气阀门分解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通气阀门关闭状态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通气阀门打开状态剖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构成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通气管的分解图。
(1)夹层气仓;(2)后甲板;(3)进气口;(4)外壳板;(5)通气孔;(6)通气阀门;(7)弧形挡板;(8)吸气窗;(9)支撑桁架;(10)气孔;(11)T型阀盘;(12)缓冲垫;(13)阀座;(14)弹性元件;(15)垫圈;(16)螺帽;(17)内壳板;(18)通气管;(19)通气支管;A-船舶;A1-船尾;G-真空区;R-气流通径。
参见图4,在船尾A1设有夹层气仓(1),夹层气仓(1)的外壳板(4)上排列有若干个通气孔(5),该通气孔(5)上装有通气阀门(6),在后甲板(2)的夹层气仓(1)顶面有进气口(3),为了防止异物落入,在进气口(3)上装有吸气窗(8)。在船尾的舷两侧及船底设有弧形挡板(7),其形状如图4所示,在夹层气仓(1)内设有支撑桁架(9),上面开有若干个气孔(10),以使各个区间相互通气。当出现真空区时,通气阀门(6)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自动打开,使气体进入真空区,使真空区内充满了气体,达到了消除真空区的目的。
参见图5、图6、图7,通气阀门(6)是由T型阀盘(11)、缓冲垫(12)、阀座(13)、弹性元件装在通气孔(5)上,缓冲垫(12)套在T型阀盘(11)的盘面上,在T型阀盘(11)的阀杆上套有弹性元件(14)、垫圈(15)、螺帽(16)。当出现真空区时,内外压力差会克服弹性元件(14)的弹力,使气流沿气流通径R流至真空区,当无真空区时,弹性元件(14)会使缓冲垫(12),T型阀盘(11)紧密贴附在外壳板(4)上,以防进水。
参见图8、图9,在夹层气仓(1)内设有若干根象烟筒一样的通气管(18),每根通气管(18)上有数个通气支管(19),该通气支管(19)与通气阀门(6)接通。通气管(18)在后甲板(2)上方的部分呈弯管形,以防异物落入。
权利要求1.一种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船尾A1部设置一层夹层气仓(1),该夹层气仓(1)通过后甲板(2)的进气口(3)与大气相通,在夹层气仓(1)外壳板(4)上排列有通气孔(5),在通气孔(5)上装有通气阀门(6),船尾A1自底部及尾部船舷两侧设有一向外延伸的弧形挡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气口(3)上面装有吸气窗(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夹层气仓(1)内设有支撑桁架(9),在其板面上排列有气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夹层气仓(1)内排设有通气管(18),在每根通气管(18)上设有与通气阀门相连通的通气支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阀门(6)是由T型阀盘(11),套在T型阀盘(11)上的缓冲垫(12),装在通气孔(5)上的阀座(13),以及装在T型阀盘(11)上的弹性元件(14)、垫圈(15)、螺帽(16)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18)上部呈弯管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除船尾真空区的装置,特征在于船尾部设置夹层气仓,夹层气仓的进气口与大气相通,在夹层气仓外壳板上有通气孔,在通气孔上装有通气阀门,船尾底部及尾部船舷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弧形挡板。优点在于:由于船尾的真空区G部位设置有夹层气仓,外壳板上有若干个通气孔,当出现真空区时,通气阀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打开,使外界空气迅速进入真空区,不再对船尾具有吸附力,由此产生的船体阻力被消除。
文档编号B63B1/38GK2299805SQ96227890
公开日1998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7日
发明者崔艺华 申请人:崔艺华, 崔呈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