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形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016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碟形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碟形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飞行器主要是固翼型和旋翼机两种,其动力主要为燃油,因其结构臃肿,因而制造成本高,飞行速度慢,能耗大,安全系数低。因此,对新型飞行器具有迫切的技术需求,碟形飞行器就成了全新理念和目标。在很多的专利中介绍过很多种的碟形飞行器,但是存在严重缺陷或严重脱离现实,尚未有一款能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碟形飞行器,该飞行器能够飞行稳定,垂直起降,速度快,噪音小,安全轻便,更安全。为了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呈盘形,包括盘形外壳、函道、主体电机、电池、抗反转齿轮; 由电池驱动主体电机,主体电机为整体主动力盘式或环形电机,主体电机包括转子、定子、 轴承三、抗反转齿轮、轴承一、轴承四、主轴;其中主轴包括轴承二、主轴齿轮、函道风扇、导向叶、轴承五;抗反转齿轮包括内齿圈、行星轮;函道和函道风扇位于飞行器中间。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中间部分为函道;盘形外壳与主体电机连接,主体电机为外转无刷电机,上部为转子,下部为定子,转子与定子中间由轴承三连接保持间距,轴承三下方定子中部空腔部分为主仓,主仓环绕函道并与定子为一体;抗反转齿轮位于主体电机中心并且和轴承一、轴承四、主轴连接,抗反转齿轮由内齿圈、行星轮构成,其中内齿圈与转子连接,且内齿圈和行星轮啮合,将扭力传递给行星轮,行星轮与定子连接,行星轮与主轴齿轮啮合,将内齿圈的扭力和自身的扭力传导至主轴齿轮,使主轴转向与外壳转向相反,加速主轴转速;主轴齿轮与主轴连接,同时主体电机的轴承一、轴承四均与主轴连接,通过连接来抵消对主轴的扭力;主轴的轴承二与外壳连接,用以保持外壳的稳定,轴承四下方为函道风扇,函道风扇中心与主轴连接,由主轴直接带动函道风扇旋转,旋转产生向下的推力,让飞行器升空;函道风扇下方为导向叶,导向叶中心部分由轴承五与主轴连接,导向叶外围与主仓连接。由于函道风扇转向与外壳转向相反,产生的反转力与外壳反扭力抵消;导向叶的作用是改变推力方向同时也起到调整定子方向的作用,使飞行器飞行。本飞行器中间的函道为飞行的动力通道,飞行器的主体电机与外壳连接,主体电机由动力电池驱动,动力电池可以放置主仓任何位置。运行时,主体电机带动外壳旋转;飞行器陀螺效应产生的离心力,可以保持整体平衡和稳定性,高速旋转的物体会在下方产生涡流能够起到一定的抬升的力量,同时旋转的物体飞行时涡流使空气阻力会降到最低,一定程度克服现有飞机的飞不高飞不快的问题。[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结构简单合理,可垂直起降,能源消耗小,建造成本低;飞行稳定,速度快,噪音小,安全轻便,最主要更节约能源;更安全,有备用动力电机,大大减少了坠毁问题,可做多方面应用。

图1为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其主体电机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其主体剖面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主体电机中部抗反转齿轮与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其主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其主体结构仰视示意图。图中,1主轴,2主体电机,3抗反转齿轮,5函道风扇,6导向叶,7主仓,8函道, 10外壳,21转子,22定子,31内齿圈,32行星轮,33主轴齿轮,41轴承一,42轴承二,43轴承三,44轴承四,45轴承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碟形飞行器飞行器主体电机为多组无刷电机,定子部分为多组绕组。为双电机绕组,一组为备用动力电机。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飞行器呈盘形,由电池驱动,整体旋转,中间为函道8。 飞行器包括盘形外壳10、函道8、主体电机2、主体电机1、电池、抗反转齿轮3 ;由电池驱动主体电机2,主体电机2为整体主动力盘式或环形电机,主体电机2包括转子21、定子22、轴承三43、轴承一 41、轴承四44、主轴1 ;其中抗反转齿轮3包括内齿圈31、行星轮32 ;主轴1 包括轴承二 42、主轴齿轮33、导向叶6、函道风扇5、轴承五45。飞行器的外壳10为盘形,中间部分为函道8 ;外壳10与主体电机2连接,主体电机 2为盘形外转无刷电机,上部为转子21,下部为定子22,转子21与定子22中间由轴承三43 连接保持间距,轴承三43下方的定子22空腔部分为主仓7,主仓7环绕函道8并与定子为一体。主体电机2中心由抗反转齿轮3和轴承一 41、轴承四44以及主轴1连接,抗反转齿轮3由内齿圈31、行星轮32构成,抗反转齿轮3由内齿圈31、行星轮32构成,其中内齿圈 31与转子21连接,且内齿圈31和行星轮32啮合,将扭力传递给行星轮32,行星轮32与定子22连接,行星轮32与主轴齿轮33啮合,将内齿圈31的扭力和自身的扭力传导至主轴齿轮33,主轴齿轮33与主轴1连接,主体电机的轴承一、轴承四均与主轴连接,主轴的轴承二 42与外壳10连接,用以保持外壳10的稳定,轴承四44下方为函道风扇5,函道风扇5中心与主轴1的下部连接,由主轴1直接带动旋转,函道风扇5下方为导向叶6,导向叶6中心部分由轴承五45与主轴1连接,导向叶6外围与主仓7连接。本专利的飞行器的中间为函道8,函道8为飞行的动力通道,飞行器的主体电机2 与外壳10连接,由动力电池驱动。电池可以放置主仓7任何位置。运行时,主体电机2带动外壳10旋转;主体电机2中部由轴承三43连接转子21和定子22以稳定电机运转,主体电机2 通过抗反转齿轮3将动力传递给主轴1,使主轴1转向与外壳10相反;转子21通过轴承一41与主轴1连接,定子22通过轴承四44与主轴1连接来抵消对主轴1的扭力;函道风扇 5位于轴承四44下方由主轴1的带动旋转产生向下的推力,让飞行器升空,由于函道风扇 5转向与外壳10转向相反,产生的反转力与外壳10反扭力抵消;函道风扇5下方为导向叶 6,函道风扇8中心通过轴承五45与主轴1连接,导向叶6外围与主仓7连接,导向叶6的作用是改变推力方向同时也起到调整定子22方向的作用,使飞行器飞行。
权利要求1.一种碟形飞行器,其特征是飞行器包括盘形外壳(10)、函道(8)、主体电机(2)、电池、抗反转齿轮(3);由电池驱动主体电机(2),主体电机(2)为整体主动力盘式或环形电机,主体电机(2)包括转子(21)、定子(22)、轴承三(43)、抗反转齿轮(3)、轴承一(41)、轴承四(44)、主轴(1);其中主轴(1)包括轴承二( 42 )、主轴齿轮(33 )、函道风扇(5 )、导向叶 (6)、轴承五(45);抗反转齿轮(3)包括内齿圈(31)、行星轮(32);函道(8)和函道风扇(5) 位于飞行器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碟形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飞行器中间部分为函道(8);盘形外壳(10)与主体电机(2)连接,主体电机(2)为外转无刷电机,上部为转子(21),下部为定子(22),转子(21)与定子(22)中间由轴承三(43)连接保持间距,轴承三(43)下方定子 (22)中部空腔部分为主仓(7),主仓(7)环绕函道(8)并与定子(22)为一体;抗反转齿轮 (3 )位于主体电机(2 )中心并且和轴承一(41)、轴承四(44)、主轴(1)连接,抗反转齿轮(3 ) 由内齿圈(31)、行星轮(32)构成,其中内齿圈(31)与转子(21)连接,且内齿圈(31)和行星轮(32)啮合,将扭力传递给行星轮(32),行星轮(32)与定子(22)连接,行星轮(32)与主轴齿轮(33)啮合,将内齿圈(31)的扭力和自身的扭力传导至主轴齿轮(33),使主轴(1)转向与外壳(10)转向相反,加速主轴(1)转速;主轴齿轮(33)与主轴(1)连接,同时主体电机 (2)的轴承一(41)、轴承四(44)均与主轴(1)连接,通过连接来抵消对主轴(1)的扭力;主轴(1)的轴承二(42)与外壳(10)连接,用以保持外壳(10)的稳定,轴承四(44)下方为函道风扇(5),函道风扇(5)中心与主轴(1)连接,由主轴(1)直接带动函道风扇(5)旋转,旋转产生向下的推力,让飞行器升空;函道风扇(5)下方为导向叶(6),导向叶(6)中心部分由轴承五(45)与主轴(1)连接,导向叶(6)外围与主仓(7)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碟形飞行器,包括盘形外壳、函道、主体电机、电池、抗反转齿轮;由电池驱动主体电机,主体电机为整体主动力盘式或环形电机,主体电机包括转子、定子、轴承三、抗反转齿轮、轴承一、轴承四、主轴;其中主轴包括轴承二、主轴齿轮、函道风扇、导向叶、轴承五;抗反转齿轮包括内齿圈、行星轮;函道和函道风扇位于飞行器中间。本实用新型的碟形飞行器结构简单合理,可垂直起降,能源消耗小,建造成本低;飞行稳定,速度快,噪音小,安全轻便,最主要更节约能源;更安全,有备用动力电机,大大减少了坠毁问题,可做多方面应用。
文档编号B64D29/00GK201951712SQ20102057509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5日
发明者刘金生 申请人:刘金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