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桥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5182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登机桥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登机桥用机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登机桥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登机桥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由于舱门高度并非固定,因此登机桥需配合舱门高度相应调整其自身高度,以免与舱门碰撞,造成舱门受损。一般情况下,登机桥的对接处设有机门保护装置,当飞机舱门与登机桥安全靴接触时,需要使登机桥快速下降一端距离,以免与舱门碰撞。

目前,登机桥是通过登机桥升降机构实现升降,现有的一种登机桥的升降机构是通过电机驱动,其主要包括减速电机、滚珠丝杠副、外套管和内套管,减速电机固定在外套管顶部,其输出轴与滚珠丝杠副的丝杠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滚珠丝杠副的螺母与内套管固定连接;内套管与外套管滑动配合,内套管与一横梁固定连接;外套管与登机桥通道固定连接。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滑动,从而带动外套管升降。然而,由于受到滚珠丝杠及减速电机的限制,此种机电式登机桥升降机构无法实现快降功能,因此,当飞机舱门与登机桥的机门保护装置接触时,登机桥下降速度较慢,将与舱门碰撞,使舱门受损。

因此,需要一种登机桥升降装置,以实现此种机电式登机桥的快速下降。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登机桥升降装置,其能够实现登机桥快速下降。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登机桥升降装置,包括登机桥机构、快降机构及控制机构。登机桥机构包括:横梁、固定于横梁上的两内套管、可滑动的套设于内套管外的两外套管及固定连接于两外套管之间的登机桥通道。快降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固定于外套管内,液压缸的活塞可滑动的位于缸体内,缸体内处于活塞之上的部分为上油腔,缸体内处于活塞之下的部分为下油腔。控制机构包括电磁阀,电磁阀能够控制上油腔与下油腔之间的第一油路的通断。其中,当缸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电磁阀关闭,上油腔与下油腔之间的第一油路断开,上油腔和下油腔内的油量均未变化,登机桥通道处于正常状态;当电磁阀打开时,上油腔与下油腔之间的第一油路连通,上油腔内的油流向下油腔,缸体自第一位置下降至第二位置,登机桥通道处于快降完成状态。

根据一实施例,当缸体处于第一位置时,上油腔内充满油,活塞在缸体内处于最低位,当下油腔内充满油,活塞在缸体内处于最高位时,缸体处于第二位置。

根据一实施例,登机桥升降装置还包括正常升降机构,其包括电机、丝杠副及挡板,电机位于外套管的上方,活塞的上端自外套管上方伸出并与电机的底座固定;丝杠副的丝杠的上端穿过中空的活塞,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副的螺母与丝杠螺纹连接,且螺母与内套管相对固定;活塞的下端自缸体下方伸出,挡板具有穿孔,挡板经由穿孔套设于活塞和丝杠外周,并位于缸体下方,挡板与活塞固定连接,挡板与丝杠之间设有第一轴承,使得丝杠与挡板可旋转的连接;当缸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缸体支撑于挡板上;电机的输出轴以第一方向旋转使得丝杠下降,活塞和挡板随之下降,缸体和外套管下降,缸体处于第三位置。

根据一实施例,内套管下端设有止挡部,外套管下降至被止挡部止挡时,缸体处于第三位置。

根据一实施例,当缸体处于第三位置时,电机的输出轴继续以第一方向旋转使得丝杠下降,活塞能够继续下降至缸体内最低位。

根据一实施例,电磁阀为单向电磁阀,当电磁阀关闭时,允许缸体内的油从下油腔流向上油腔,而上油腔内的油无法流向下油腔;电磁阀打开时,允许缸体内的油在上油腔与下油腔之间流动。

根据一实施例,当缸体处于第三位置,且活塞下降至缸体内最低位时,电磁阀关闭,电机的输出轴以第二方向旋转使得丝杠上升,活塞随之上升,并带动缸体和外套管上升至缸体返回第一位置,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根据一实施例,挡板、内套管及外套管为形状相同的多边形,挡板贴合于外套管内壁能够相对于外套管滑动。

根据一实施例,挡板上设有缓冲部,缸体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缸体与缓冲部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缸体的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导向部,导向部套设于缸体内壁与活塞外周之间。

根据一实施例,于螺母下方且在丝杠外周设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为调心轴承,以允许丝杠滑动过程中产生径向运动。

根据一实施例,内套管和外套管上均设置有滑块,并且滑块处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

根据一实施例,控制机构还包括节流阀,其位于第一油路上,以控制油的流量。

根据一实施例,控制机构还包括溢流阀,其位于与第一油路并联的第二油路上,溢流阀打开时,允许上油腔内的油经由第二油路流入下油腔。

根据一实施例,控制机构还包括行程开关,当缸体处于第一位置时,行程开关与挡板对齐;当缸体下降至第二位置时,行程开关检测到其与挡板之间的距离发送变化,从而判断登机桥通道处于快降完成状态。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的仅通过电机驱动的升降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阀快速响应下降指令,电磁阀打开的同时缸体立即下降,外套管和登机桥随之同步下降,整个过程反应快用时短,登机桥在与舱门接触前立即快速下降,从而避免与舱门接触,防止舱门碰撞受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登机桥升降装置能够有效的保护舱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登机桥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登机桥升降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缸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缸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缸体处于第三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缸体处于第三位置,且活塞处于缸体内最低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组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组件。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登机桥升降装置,用于实现登机桥的快速下降,其包括登机桥机构10、快降机构20及控制机构30。

登机桥机构10包括横梁11、固定于横梁11上的两内套管12、可滑动的套设于内套管12外的两外套管13及固定连接于两外套管13之间的登机桥通道14。

快降机构20包括液压缸21,液压缸21的缸体211固定于外套管13内,液压缸的活塞212可滑动的位于缸体211内,缸体211内处于活塞212之上的部分为上油腔C1,缸体211内处于活塞212之下的部分为下油腔C2。

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机构30包括电磁阀31,电磁阀31能够控制上油腔C1与下油腔C2之间的第一油路L1的通断。

其中,当缸体211处于第一位置时,电磁阀31关闭,上油腔C1与下油腔C2之间的第一油路L1断开,上油腔C1和下油腔C2内的油量均未变化,登机桥通道14处于正常状态,即未下降的状态,如图3所示。当电磁阀31打开时,上油腔C1与下油腔C2之间的第一油路L1连通,上油腔C1内的油流向下油腔C2,缸体211自第一位置下降至第二位置,登机桥通道14处于快降完成状态,如图4所示。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登机桥升降装置通过电磁阀控制液压缸的油路,在正常状态下,上油腔内的油将缸体限位,使液压缸的缸体和外套管均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当控制机构接到信号需要快降时,将电磁阀打开,允许油在上下腔之间流动,从而解除对于缸体的限位,在登机桥自重作用下,带动外套管和液压缸的缸体下降,从而完成登机桥的快速下降。因此,与现有的仅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滑动,从而带动外套管、登机桥下降的升降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阀快速响应下降指令,电磁阀打开的同时缸体立即下降,外套管和登机桥随之同步下降,整个过程反应快用时短,登机桥在与舱门接触前立即快速下降,从而避免与舱门接触,防止舱门碰撞受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登机桥升降装置能够有效的保护舱门。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缸体211处于第一位置时,上油腔C1内充满油,活塞212在缸体211内处于最低位。如图4所示,当下油腔C2内充满油,活塞212在缸体211内处于最高位时,缸体211处于第二位置。也就是说,活塞下降的整个行程即为登机桥的快速下降距离,由此,便于实现及控制快速下降。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缸体211的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导向部213,导向部213套设于缸体211内壁与活塞212外周之间。可通过上下两个导向部限定活塞的运动方向,使其保持沿纵向运动,防止发生偏移、晃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套管12和外套管13上均设置有滑块16,并且滑块16处于内套管12与外套管13之间。由此,避免外套管运动时与内套管发生摩擦,从而保证外套管在内套管外顺畅的滑动。其中,滑块可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均匀设置多个。例如,内外套管均为方形管,则滑块可设置在方形管的四个表面上。应当说明的是,滑块的位置和数量不限于此,其也可位于内套管的中部。滑块可分别设置在内外套管上,也可全部设置在内套管或外套管上。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机构30还可包括节流阀32,其位于第一油路L1上,例如位于电磁阀31的下游,其可控制油自上油腔C1流入下油腔C2的流量,从而控制外套管13的快降速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机构30还可包括溢流阀33,其位于与第一油路L1并联的第二油路L2上,溢流阀33打开时,允许上油腔C1内的油经由第二油路L2流入下油腔C2。因此,当上油腔C1内油压过大时,可打开溢流阀33,释放部分上油腔内的油,以保证装置安全。例如,当其中一侧的外套管出现故障意外下降时,可将另一侧的溢流阀打开,使得该另一侧的外套管下降,保证登机桥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不仅可实现上述快速下降,还可进行正常的升降,以下对正常升降的相关机构及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登机桥升降装置还包括正常升降机构40,其包括电机41、丝杠副42及挡板43,电机41位于外套管13的上方,活塞212的上端自外套管13上方伸出并与电机41的底座411固定。丝杠副42的丝杠421的上端穿过中空的活塞212,并与电机41的输出轴412固定连接,优选的,丝杠421与活塞212内壁不接触。丝杠副42的螺母422与丝杠421螺纹连接,且螺母422与内套管12相对固定。活塞212的下端自缸体211下方伸出,挡板43具有穿孔,挡板43经由穿孔套设于活塞212和丝杠421外周,并位于缸体211下方,挡板43与活塞212固定连接,挡板43与丝杠421之间设有第一轴承44,使得丝杠421与挡板43可旋转的连接。优选的,于螺母422下方且在丝杠421外周设有衬套47和第二轴承48,衬套47固定于螺母422下方,并套设于丝杠421外周,第二轴承48位于衬套47下方,并与丝杠421连接。第一轴承44和第二轴承48可为调心轴承,以允许丝杠421滑动过程中产生轻微的径向运动,防止丝杠被断裂。

缸体211由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下降至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并支撑于挡板43上。由于下降速度快,为防止缸体211与挡板43碰撞受损,可在挡板43上设有缓冲部45,缓冲部45可为橡胶。缸体211下降至第二位置时,缸体211与缓冲部45接触,缓冲部45可减小登机桥快降时对液压缸的冲击。

如图4所示,当缸体211处于第二位置时,缸体211支撑于挡板43上。电机41的输出轴412以第一方向旋转使得丝杠421下降,活塞212和挡板43随之下降,挡板43与缸体211脱离,在自重作用下,缸体211和外套管13下降,缸体211处于第三位置,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的底座411未被固定,因此,输出轴412旋转时产生的扭矩会传递至活塞212,可能导致电机41和液压缸21发生不必要的转动,影响登机桥正常升降。为此,可将挡板43、内套管12及外套管13设计为形状相同的多边形,例如均为方形,挡板43能够相对于外套管13滑动。如此,电机41产生的扭矩先传递到活塞212,再从活塞212传递到挡板43上,由于挡板43、内套管12及外套管13均为多边形,而内套管12为固定不动的,因此外套管13不会发生转动,贴合于外套管13内的挡板43只能在外套管13内滑动而无法转动,使得与挡板43连接的活塞212不发生转动,从而防止电机41和液压缸21发生不必要的转动,起到止转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内套管12下端设有止挡部15,外套管13下降至被止挡部15止挡时,缸体211处于第三位置,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止挡部15为凸台形式,然而止挡部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在内套管外设置其他突出的结构,因此,应当理解,任何能够实现止挡的结构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缸体211处于第三位置时,电机41的输出轴412继续以第一方向旋转使得丝杠421下降,活塞212继续下降至缸体211内最低位,而缸体211被止挡部15阻挡,故此过程中无法继续运动。因此,在此过程使得活塞212恢复至缸体211内最低位,即初始位置。

登机桥完成下降后,需将登机桥升降装置恢复至如图1所示的正常位置,以便下次使用。可将电机反转,使丝杠上升,带动如图6所示的登机桥升降装置中的液压缸、外套管上升。本实施例可采用以下方式实施。

本实施例中,电磁阀31可为单向电磁阀,当电磁阀31关闭时,允许缸体211内的油从下油腔C2流向上油腔C1,而上油腔C1内的油无法流向下油腔C2;电磁阀31打开时,允许缸体211内的油在上油腔C1与下油腔C2之间流动。

如图6所示,当缸体211处于第三位置,且活塞212下降至缸体211内最低位时,电磁阀31关闭,因此,上油腔C1内的油无法流向下油腔C2,使得缸体211不能相对于活塞212运动。此时,电机41的输出轴412以第二方向旋转使得丝杠421上升,活塞212随之上升,并带动缸体211和外套管13上升至缸体211返回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由此,登机桥升降装置恢复至如图3所示的正常状态。

另外,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30还可包括行程开关34,其位于外套管13的外壁,如图3所示,当缸体211处于第一位置时,行程开关34与挡板43对齐;如图4所示,当缸体211下降至第二位置时,行程开关34检测到其与挡板43之间的距离发送变化,从而判断登机桥通道处于快降完成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登机桥升降装置通过电磁阀控制液压缸的油路,在正常状态下,上油腔内的油将缸体限位,使液压缸的缸体和外套管均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当控制机构接到信号需要快降时,将电磁阀打开,允许油在上下腔之间流动,从而解除对于缸体的限位,在登机桥自重作用下,带动外套管和液压缸的缸体下降,从而完成登机桥的快速下降。因此,与现有的仅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滑动,从而带动外套管、登机桥下降的升降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阀快速响应下降指令,电磁阀打开的同时缸体立即下降,外套管和登机桥随之同步下降,整个过程反应快用时短,登机桥在与舱门接触前立即快速下降,从而避免与舱门接触,防止舱门碰撞受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登机桥升降装置能够有效的保护舱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