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937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尤其涉及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其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的特点,目前经常作为摄像机被用在航拍技术领域,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许多普通百姓在周末等假期对摄像无人机进行把玩。然而现在市面上的摄像无人机的螺旋翼都是外置的,容易给用户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其能解决现有的摄像无人机螺旋翼外置容易产生意外人身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孔,每一个安装孔内分别设有一螺旋翼安装座,所述螺旋翼安装座上安装有螺旋翼;机架的外表面设有摄像头和数据接口,机架内设有电源、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摄像头、电源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电源、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上机壳设有至少三个上通孔,下机壳设有与上通孔数量相同的下通孔,上通孔与下通孔一一对应,且上通孔与下通孔连通形成安装孔;下通孔内设有螺旋翼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摄像头安装在下机壳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下机壳上还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翼内包在安装孔内,安装孔提供足够的空间供螺旋翼旋转工作,当摄像无人机在启动状态下,旋转的螺旋翼由于受到安装孔的包覆而不会伤害到接近它的人们,带来更多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图。

图中:1、机架;11、上机壳;12、下机壳;2、安装孔;3、螺旋翼安装座;4、螺旋翼;5、摄像头;6、数据接口;7、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翼内包的摄像无人机,其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孔2,每一个安装孔2内分别设有一螺旋翼安装座3,所述螺旋翼安装座3上安装有螺旋翼4;机架1的外表面设有摄像头5和数据接口6,机架1内设有电源、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摄像头5、电源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无人机受外部终端的遥控指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红外模块,也就是通过红外遥控,也可以是其他无线通信,如蓝牙等,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外部终端的控制信号后,转发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操作。当然摄像无人机内还设有电机等器件,用于驱动螺旋翼的启动,这部分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现有技术,未作改进,技术原理通过现有技术可以获知。

螺旋翼4安装在安装孔2内,安装孔2一般为圆孔,当螺旋翼4在旋转时,由于是在安装孔2内运作,因此附近的人们不至于直接接触到转动的螺旋翼4,实现了安全防护。

机架1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外形更加光滑美观,不设有边角,防止碰撞受损。

具体的,机架1包括上机壳11和下机壳12,上机壳11和下机壳12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可容纳各种所需电器件,例如电源、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上机壳11设有至少三个上通孔,下机壳12设有与上通孔数量相同的下通孔,上通孔与下通孔一一对应,且上通孔与下通孔连通形成安装孔2;下通孔内设有螺旋翼安装座3。

摄像头5安装在下机壳12的外表面,数据接口6也可以设置在下机壳12,数据接口6的作用是与外部的连接器连接,例如U盘,摄像头5所拍摄的图像保存在控制器内部自带的存储器中,通过数据接口6连接U盘,将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传输到U盘中。这里的数据接口6可以为USB接口。

在下机壳12上设置多个散热孔7,为容纳空间内部器件运作产生的热量提供气流通道,防止因内部气温过高而损坏器件。

安装孔2的数量优选为4个,也就是螺旋翼4具有四个,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无人机为四轴无人机。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