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无人机底部搭载机器人的吊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0628发布日期:2019-09-20 21:5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无人机底部搭载机器人的吊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无人机底部搭载机器人的吊装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替代人工操作,例如,在光伏行业中,通过人工现场遥控操作机器人,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检修,随着光伏电站建设走向分布式和家庭侧,电站的分散布置与城市的拥堵,造成电站运维效率低,运维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在无人机底部搭载机器人的吊装机构,其结构简单,通过机器人的快速投放,提高电站的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无人机底部搭载机器人的吊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无人机底部的吊索、以及设置机器人上的吊装孔,无人机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吊索升降的驱动单元,吊索的底部设置有一可插入吊装孔的插接部,该插接部上设置有一挂钩,该挂钩可收缩于插接部内,吊装孔的底部边缘形成一挂接部,当插接部插入到吊装孔内时,挂钩与挂接部配合组成一个将插接部与挂接部挂接在一起的连接机构。

机器人的顶部设置有一锥形的导向槽,吊装孔设置在导向槽的底部。

机器人上还设置有一激光传感器,该激光传感器用于检测插接部插入吊装孔的位置,并依据插接部插入吊装孔的位置控制挂钩。

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竖直延伸的空心管,吊索穿接在该空心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仅需要一个吊索即可完成机器人的快速回收与投放,简化了结构,并且降低了无人机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无人机底部搭载机器人的吊装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无人机10底部的吊索30、以及设置在机器人20顶部的吊装孔21,吊索30能够伸缩的设置在无人机10的底部,具体的,在无人机上设置有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在启动时能够带动吊索30上下运动,在吊索30的底部具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的外径与吊装孔21的外径尺寸相当,其能够由上至下插入到吊装孔21中,插接部上设置有一挂钩12,该挂钩12为可收缩的结构,其能够收缩在插接部内,在挂钩12展开时,其凸出于插接部的外表面,吊装孔21的底部周缘形成一挂接部,当插接部插入到吊装孔21中时,挂钩12可展开,此时挂钩12挂设在挂接部上将吊索与机器人20连接,即是说,挂钩12在展开后与挂接部配合形成一个将插接部与挂接部挂接在一起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人机根据定位信息自行前往会和区域,飞至机器人上方,根据对接信号互相确认位置后,无人机在机器人上方悬停,由驱动单元带动吊索30下降,使吊索30底部的插接部插入到吊装孔21中,接着挂钩12展开,将机器人挂接在吊索30的底部,完成机器人的回收,当需要投放机器人时,将机器人吊装在吊索30的底部,当飞至光伏上方时,降落至适当位置,挂钩12收缩,升起吊索30完成机器人的投放。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仅需要一个吊索即可完成机器人的快速回收与投放,简化了结构,并且降低了无人机的负载。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机器人20的顶部设置有一锥形的导向槽22,吊装孔21位于导向槽22的底部,在吊索30底部的插接部下降至导向槽22中后,锥形的导向槽22对插接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插接部能够顺利的滑入吊装孔21中。

在机器人20上还设置有一激光传感器23,该激光传感器23用于检测插接部的位置,即在插接部插入吊装孔21后,该激光传感器23检测插接部在吊装孔21内的插接的深度,以判断插接部与吊装孔21是否配合到位,并据此来控制挂钩12是否打开。

参见图2所示,在插接部的内部设置有一微型步进电机40、以及一螺杆41,螺杆41连接在微型步进电机40的输出轴上,挂钩12嵌置在插接部内,其能够顺延插接部的径向滑动,并且挂钩12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套设在螺杆41上,由此,当微型步进电机40启动时,带动螺杆41转动,继而带动挂钩12在插接部的径向往复运动,以使挂钩12凸出于插接部的外部,或收纳于插接部内。激光传感器23检测插接部的位置,依据该位置控制微型步进电机40,继而实现挂钩12是否呈打开状态。

上述的微型步进电机40被竖向布设,在其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伞齿轮,螺杆41的内侧端安装有第二伞齿轮,该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给螺杆41,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设置两个对称设置的挂钩12,确保挂接的平稳性。

为了使吊索的下降不受外界影响,例如风的影响,在无人机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竖直延伸的空心管11,吊索30穿接在空心管11内,其上升下降时均受到空心管11的限制,不会出现偏摆,从而确保吊索30底部能够顺利的插入到吊装孔21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