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75164阅读:来源:国知局
轴10的中间部位处于摆臂12的内部,同时第二支撑座的另一端的上方部位设置有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的开设位置与第一通孔在摆臂12的另一端的上方部位开设位置相对应,此时旋转轴10的端部对应的穿过第三通孔与第二支撑座活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合理利用旋转轴10的中间部位及端部部位,使得摆臂12通过与旋转轴10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实现摆臂12相对于旋转轴10能够相对转动,第二支撑座通过与旋转轴10的端部部位活动连接实现旋转轴10相对于第二支撑座能够相对转动,最终实现了仅通过合理利用旋转轴10的中间部位、端部部位即可达到第二支撑座静止不动,摆臂12相对于支撑座进行旋转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分布紧凑及易安装的特点。
[0048]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摆臂12的另一端的下方部位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径与驱动轴11的外径相适配,进而使得驱动轴11穿过第二通孔与摆臂12固定连接,此时驱动轴11的中间部位处于摆臂12的内部,同时支撑座的另一端的下方部位设置有滑槽,该滑槽的开设位置与第二通孔在摆臂12的另一端的下方部位开设位置相对应,此时驱动轴11的端部对应的穿过滑槽与支撑座滑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合理利用驱动轴11的中间部位及端部部位,使得摆臂12通过与驱动轴11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座通过与驱动轴11的端部部位滑轨连接,实现驱动轴11在支撑座的滑槽内进行滑动时能够带动摆臂12以旋转轴10为中心转轴进行旋转,并且通过控制驱动轴11在滑槽内向左滑动或向右滑动实现摆臂12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最终达到控制起落架处于缩进状态或者张开状态。
[0049]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便于第二支撑座的拆卸、维修方便,优选的,第二支撑座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5,其中,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5可均为方形结构使得结构简单,且第一支撑件14的一端与无人机的机身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15的上方部位开设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方部位开设有上述滑槽,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件14与机身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5之间的固定连接均可以是螺栓连接,使得二者之间可拆卸,以达到第二支撑座的拆卸、更替、维修方便的技术效果。相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为便于摆臂12或者起落架203的拆卸、维修方便,优选的,摆臂12的一端与起落架203的一端之间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
[0050]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便于第二支撑座、摆臂12 二者之间连接紧固,防止摆臂12相对于第二支撑座进行旋转时出现松动、不稳固的现象,优选的,第二支撑座的数量可以是2个,且2个第二支撑座对称分布在摆臂12的两侧,驱动轴11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横向设置在2个第二支撑座的2个滑槽内部,旋转轴10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穿过2个第二支撑座的2个第三通孔,使得驱动轴11在2个第二支撑座的滑槽内部进行滑动时带动摆臂12稳固的绕旋转轴10进行旋转。
[005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结构,用于起落架与无人机机身的连接,除需作业人员手动掰动起落架扰动旋转轴10进行旋转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在第一支撑件14的内部增设直流电机及信号接收装置,其中,直流电机用于驱动驱动轴11进行滑动,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信号采集装置(云台控制系统)所发射的驱动指令,该直流电机通过与信号接收装置电连接、与驱动轴机械连接,使得当无人机需要飞行作业时,信号采集装置(云台控制系统)通过发射驱动指令给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接收驱动指令后控制直流电机与驱动轴11 (可通过蜗轮蜗杆原理)匹配作业,实现驱动轴11的左移或者右移动,最终达到智能控制起落架203展开或回收作业。
[0052]本发明实施例中,起落架至少包括:柔性连接件,第一支撑杆100,第二支撑杆101 ;其中,第一支撑杆100的一端与无人机的机身底部固定连接,且为便于第一支撑杆100拆卸、更替及维修方便,第一支撑杆100与无人机机身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第二支撑杆101通过柔性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柔性连接,实际作业过程中,柔性连接件作为起落架的缓冲部件,使得第二支撑杆101与第一支撑杆100之间能够以第一支撑杆100的中心轴线或第二支撑杆101的中心轴线作为滑动方向进行相对滑动,最终实现当无人机需要落至地面时,无人机首先压动第一支撑杆100,第一支撑杆100通过柔性连接件压动第二支撑杆101,由于柔性连接件所存在的柔性缓冲力,使得无人机以缓冲降落的方式落至地面。其中,第一支撑杆10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支撑杆10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接上,且当无人机以缓冲降落方式落至地面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100与第二支撑杆101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减小,此时柔性连接件处于压缩状态。
[0053]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柔性连接件至少包括:弹簧102,第一止推件,第二止推件;其中,第一支撑杆100呈空心圆柱型结构(第一支撑杆100的中间部位为导通结构),此时弹簧102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00的另一端的内部;第一止推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00上,弹簧102的一端与第一止推件相接触,第一止推件作为弹簧102的支撑点用于支撑弹簧102的端部,使得弹簧102在第二支撑杆101的推动下实现压缩,同时,第一支撑杆100的另一端设置有滑槽108,第二止推件穿过第二支撑杆101与该滑槽108滑轨连接,弹簧10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01的一端端部相接触,实际作业过程中,第一支撑杆100开设滑槽108的部位与第一止推件的固定部位这一段区间可作为弹簧102的滑动(压缩)区间,且弹簧102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与第一止推件、第二支撑杆101的端部相接触,使得无人机压动第一支撑杆100时,第一支撑杆100的端部压动弹簧102,此时由于弹簧10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01的端部相接触,使得在第一支撑杆100、第二支撑杆101的压力作用下弹簧102开始逐渐压缩,且第一支撑杆100、第二支撑杆101在滑槽108的作用下开始相对滑动,二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也逐渐减小,最终实现无人机以缓冲降落的方式落至地面,防止了现有技术中无人机降落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严重时还会冲击无人机机身而对无人机造成二次伤害,减少了起落架的维修成本,具有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0054]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止推件至少包括:第一螺钉103,第一止推孔104,其中,第一止推孔10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00上,且第一螺钉103穿过第一止推孔104与第一支撑杆100固定连接。实际作业过程中,为避免由于第一螺钉103因体积较小而不能完整的将第一支撑杆100的内部空心通槽进行堵塞,最终导致弹簧102从第一螺钉103与第一支撑杆100连接部位处的空隙中绕过第一螺钉103而失去压缩缓冲作用,该第一止推件还可以包括一个挡块107,该挡块107的外形结构与第一支撑杆100的内部空心结构相适配,使得挡块107能够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00的内部,且挡块107开设有通孔,第一螺钉103依次穿过第一止推孔104、通孔将挡块107、第一支撑件100 二者进行固定,使得弹簧102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始终与挡块107相接触。
[0055]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止推件至少包括:第二螺钉105,第二止推106,其中,第二止推孔106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01上,且第二螺钉105依次穿过第二止推孔106与滑槽108滑轨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杆100、第二支撑杆101通过第二螺钉105、滑槽108能够进行相对滑动。
[005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式无人机,其有意效果如下所述:
[0057]①、本发明实现了在无人机不需要飞行作业时,机壳202的中部区域作为旋翼轴
2、起落203的缩进空间以存放缩进状态下的旋翼轴2、起落架203,使得旋翼轴2、起落架203相对于机身均可处于缩进状态,方便作业人员在野外作业时对无人机进行携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起落架、旋翼轴相对于无人机机身均处于张开的状态,使得无人机整体体积庞大,占用存放空间,且野外作业时不便于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缺陷;
[0058]②、本发明中旋翼轴2依次通过第二活动部件、第一活动部件使得与机身在全程作业过程中能够处于两种状态,特别是对于无人机没有飞行作业时,处于缩进状态下的旋翼轴2(旋翼)避免了被外界其他货物碰损、撞坏,极大的增强了无人机(旋翼)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旋翼的维修成本,具有安全性能高、成本低廉的特点;
[0059]③、本发明中通过选用包含有滚花螺丝6的螺栓组件,且滚花螺丝6的头部设置有直纹滚花,专门为方便手拧操作而设计,以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使手拧时更有效率,便于维修、拆卸;
[0060]④、本发明中通过选用包含有旋转筒9的旋转组件,且旋转筒9的内径与滚花螺丝6的外径相适配,旋转筒9位于第一垫圈3、第二垫圈4之间,实现滚花螺丝6从旋转槽的槽中穿过,使得滚花螺丝6与旋转筒9之间能够相对旋转,进而满足旋翼轴2相对于机身能够进行旋转作业的要求,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0061]⑤、本发明通过将摆臂12的一端与起落架203的一端固定连接,摆臂12的另一端的上方部位与旋转轴10活动连接,摆臂12的另一端的下方部位与驱动轴11固定连接,支撑座的一端与机身固定连接,支撑座的另一端的上方部位与旋转轴10活动连接,支撑座的另一端的下方部位与驱动轴11滑轨连接,实现了当无人机需要飞行作业时,驱动轴11通过与支撑座相对滑动带动摆臂12以旋转轴10为中心转轴进行旋转,使得旋转中的摆臂12带动起落架203进行回收并处于缩进状态,实现安装在无人机机身底部的信息采集装置360°无遮挡飞行采集作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起落架203往往会挡住部分图像、视频信息,进而造成信息采集装置出现“漏采”的现象,使得信息采集装置所采集的信息并不完整的缺陷;
[0062]⑥、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滑槽,使得旋转轴10穿过第一通孔与摆臂12活动连接,旋转轴10的端部对应的穿过第三通孔与支撑座活动连接,驱动轴11穿过第二通孔与摆臂12固定连接,驱动轴11的端部对应的穿过滑槽与支撑座滑轨连接,使得本发明合理利用旋转轴10、驱动轴11的中间部位、端部部位即可达到支撑座静止不动,摆臂12相对于支撑座进行旋转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分布紧凑及易安装的特占.V,
[0063]⑦、本发明通过设置由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5构成支撑座,且第一支撑件14的一端与无人机的机身螺栓连接,第二支撑件15的上方部位开设第三通孔,第二支撑件的下方部位开设有滑槽,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螺栓连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