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770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薄片类介质有火车票、飞机票、支票、钞票等。随着自助服务的推广,越来越 多行业和领域需要对薄片类介质进行堆叠、发放、回收等自动处理。如金融系统的出钞机 构,可以实现钞票的堆叠、传送和回收。铁路系统的售票装置,可以实现票纸的堆叠、传送和 回收。传统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构件多、成本高昂。为了解决该问题,申 请号为200810027225. 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安 装于该机架上的输入通道;轮毂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输入通道的出口处,用 于将薄片类介质传送至堆垒整理组件内的轮毂组件;堆垒整理组件,包括用于堆垒接纳薄 片类介质的托板、设置于该托板两侧且用于对齐薄片类介质的限位侧板以及设置于薄片类 介质的输送通道中的单向旋转挡板;传送组件,与所述托板相连用于驱动该托板将薄片类 介质输送出的传送组件。该方案的缺点是,在薄片类介质发生弯曲时,由于托板上方没有压 紧装置,堆叠后的薄片类介质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规则排列,当托板承载着薄片类介质输 出该装置时,容易在输出位置产生卡塞。因此,该装置的对介质平整度要求较高,难以适应 不同类型的介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介质适应性强的薄片 类介质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该机架的输入机构,所述输入机 构包括输入主动辊和输入从动辊,还包括堆叠机构,位于所述输入机构的下游,包括上通道、下通道和通道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下通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通道与所述机架铰接,其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下 通道分离或接触;所述通道驱动机构与所述上通道和下通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通道和 下通道同步运动,输送薄片类介质;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凸轮和凸轮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上通道搭接,用于 驱动所述上通道转动。所述上通道包括上通道支架、第一带轮组、第一皮带及支架转轴,所述第一带轮组 由所述上通道支架支撑,所述第一皮带由所述第一带轮组支撑;所述上通道支架通过所述 支架转轴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下通道包括第二带轮组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二带轮组由所述机架支撑,所述 第二皮带由所述第二带轮组支撑;当所述上通道支架绕所述支架转轴旋转时,所述第一皮带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皮带分离或接触。上述装置还包括对齐机构,所述对齐机构包括对齐支板、第二凸轮和第二弹性元 件,其中,所述对齐支板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的转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对齐支板搭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对齐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上通道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其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上通道支板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远离所述输入机构一端始终与所述第二皮带接触。在所述堆叠机构下游设置回收箱。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通道板、第二通道板、浮动板和第三弹性元件,其中,所述浮动板与所述机架铰接,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板和所述第二通道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动板连接,在所述第三 弹性元件拉力作用下,浮动板与第一通道板接触。在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堆叠机构之间设置废票箱。所述第一带轮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五带轮,所述第五带轮位于所述第 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皮带始终与所述第二皮带接触。所述第五带轮套接在所述支架转轴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切换机构调节堆叠机构上通道与下通道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 对薄片类介质的对齐、堆叠及输送。当上通道与下通道一端分离时,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 薄片类介质的空间;当上通道与下通道外表面相互接触时,形成薄片类介质输送通道。在输 送过程中,利用上通道与下通道皮带的弹性,实现对堆叠后多张薄片类介质的垂直方向状 态的修整和限定,即使薄片类介质发生弯曲,也可以实现可靠输送,提高了装置对介质的适 应性。此外,通过切换机构调节堆叠机构上通道与下通道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形成不同输 送方向,根据要求将薄片类介质输送到不同的目的地。


图1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一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一输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二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二输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三废票处理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三遗忘票回收状态示意图;图10为一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下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输入机构1、堆叠机构2和切换机构3。输入机构1包括输入主动辊10和输入从动辊11,用于运送薄片类介质。在薄片类介质输送方向上,堆叠机构2位于输入机构1的下游,包括上通道20、下 通道21和通道驱动机构22。上通道20包括第一带轮200、第二带轮201、第一皮带202和 上通道支架203。第一带轮200和第二带轮201由上通道支架203支撑,第一皮带202由第 一带轮200和第二带轮201支撑。下通道21包括第三带轮210、第四带轮211和第二皮带 212,第三带轮210、第四带轮211由机架100支撑,第二皮带212由在第三带轮210和第四 带轮211支撑。上通道支架20远离输入机构1的一端通过支架转轴204与机架100铰接, 使上通道20可以相对于下通道21分离或接触。通道驱动机构22包括第一电机220和齿 轮组221,用于驱动第一皮带202和第二皮带212同步运动,实现薄片类介质运送。切换机构3包括第一凸轮30和凸轮驱动机构31,第一凸轮30与上通道支架203 的凸缘203a搭接,当凸轮驱动机构31驱动第一凸轮30绕其中心旋转时,上通道支架203 绕转轴204转动。下面结合图3、图4说明本发明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工作过程。为叙述方便,将本 发明装置工作状态分为用于堆叠薄片类介质的初始状态和运输薄片类介质的输送状态。参见图3。本发明装置初始状态时,第一凸轮30位于第一预定位置,将上通道支 架203限定在上通道20与下通道21分离的位置,使二者之间形成容纳薄片类介质的空间。 薄片类介质P —片一片地由输入机构1进入上通道20和下通道21之间,由于上通道20与 下通道21 二者远离输入机构1的一端接触,薄片类介质P在上通道20与下通道21接触处 的阻挡下堆叠在下通道21表面。参见图4。当完成一定数量的堆叠后,需要把暂存在下通道21表面的薄片类介质 一次性输送出去。第一凸轮30在凸轮驱动机构31的驱动下逆时针转动,同时驱动上通道 支架203绕转轴204顺时针转动。当第一凸轮转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上通道20与下通道 21平行,第一皮带202与第二皮带212紧密接触,二者之间形成输送通道。由于堆叠后的薄 片类介质位于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之间,即使薄片类介质发生弯曲,利用皮带的弹性,可以 实现对堆叠后多张薄片类介质的垂直方向状态的修整和限定,保证运输可靠。接着,第一电 机驱动第一皮带202与第二皮带212同步运动,将堆叠后的薄片类介质送出装置。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1、图5所示。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输入机构1、堆叠机构2、切换机构3 和对齐机构4。图中省略了机架100。输入机构1包括输入主动辊10和输入从动辊11,用于运送薄片类介质。堆叠机构2位于输入机构1的下游,包括上通道20、下通道21和通道驱动机构22。 上通道20包括第一带轮200、第二带轮201、第一皮带202、上通道支架205、第五带轮205。 第一带轮200和第二带轮201由上通道支架203支撑,上通道支架203远离输入机构1的一 端通过支架转轴204与机架100铰接,使上通道20可以相对于下通道21分离或接触。支架转轴204外表面套接第五带轮205,第一皮带202由第一带轮200、第二带轮201及第五 带轮205支撑。下通道21包括第三带轮210、第四带轮211和第二皮带212,第三带轮210、 第四带轮211由机架100支撑,第二皮带212由第三带轮210和第四带轮211支撑。位于 第五带轮205处的第一皮带202始终与第二皮带212紧密接触。第一弹性元件60 —端与 上通道支架203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00连接。在第一弹性元件60拉力作用下,上通道支 架203有远离下通道21旋转的趋势。通道驱动机构22包括第一电机220和齿轮组221,用 于驱动第一皮带202和第二皮带212同步运动,用于运送薄片类介质。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带轮205可以套接在支架转轴204上,也可以安装在支架转轴 204附近,其作用是保证上通道20与机架100铰接端的第一皮带202与第二皮212带接触 可靠,提高皮带运送能力。切换机构3包括第一凸轮30和凸轮驱动机构31。第一凸轮30与上通道支架203 的凸缘203a搭接,当凸轮驱动机构31驱动第一凸轮30绕其中心旋转时,上通道支架203 绕转轴204转动。对齐机构4包括第二凸轮32、对齐支板41和支板转轴42。对齐支板41 一端折弯, 一端水平,呈L型。该对齐支板41折弯端41a靠近上通道20与下通道21接触位置,即本 实施例中的第五带轮;该对齐支板41水平端41b靠近输入机构1,并通过支板转轴42与机 架100铰接。第二弹性元件61 —端与对齐支板41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00连接。在第二 弹性元件61拉力作用下,对齐支板41有绕支板转轴42向靠近下通道21方向(图中顺时 针)旋转的趋势。第二凸轮32和第一凸轮30的转轴固定连接,在凸轮驱动机构31驱动下 随第一凸轮30同步转动。第二凸轮32与对齐支板41搭接,当凸轮驱动机构31驱动第二 凸轮32绕其中心旋转时,第二凸轮32驱动对齐支板41绕支板转轴42旋转。下面结合图6、图7说明本发明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工作过程。为叙述方便,将本 发明装置工作状态分为用于堆叠薄片类介质的初始状态和运输薄片类介质的输送状态。参见图6。本发明装置初始状态时,第一凸轮30位于第一预定位置,将上通道支架 203限定在上通道20与下通道21在远离输入机构1 一端接触、在靠近输入机构1 一端分离 的位置,使二者之间形成容纳薄片类介质的空间。在第一弹性元件60拉力作用下,上通道 支架203有远离下通道21方向(图中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可以防止上通道支架203在重 力作用下向靠近下通道21方向(图中顺时针)旋转,提高上通道支架203位置的稳定性。 薄片类介质P —片一片地由输入机构1进入上通道20和下通道21之间。第二凸轮32位 于第一设定位置,将对齐支板41折弯端41a限定在垂直穿过下通道21的位置。薄片类介 质P在对齐支板41折弯端41a阻挡下整齐的堆叠在下通道21表面。参见图7。当完成一定数量的堆叠后,需要把暂存在下通道21表面的薄片类介质 一次性输送出去。第一凸轮30、第二凸轮32在凸轮驱动机构31的驱动下同时逆时针转动, 使得第一凸轮30驱动上通道支架203绕转轴204顺时针转动、第二凸轮32驱动对齐支板 41绕支板转轴42逆时针旋转。当第一凸轮转30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上通道20与下通道 21平行,第一皮带202与第二皮带212紧密接触,二者之间形成输送通道。当第二凸轮32 转动到第二设定位置时,对齐支板41的折弯端41a与下通道21分离。第一电机驱动第一 皮带202与第二皮带212同步运动,将堆叠后的薄片类介质送出装置。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输入机构1与堆叠机 构2之间设置废票箱7,在堆叠机构2下游设置回收箱8。另外,输入机构1还包括第一通道板12、第二通道板13和浮动板14。浮动板14 与机架100铰接,位于第一通道板12和第二通道板13之间。在第三弹性元件62拉力作用 下,浮动板14与第一通道板12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通道相对于下通道接触和分离,可以形成不同输送方向,原因 是当上通道相对于下通道接触时,上通道相对于下通道平行,薄片类介质将沿下通道方向 输送。当上通道相对于下通道一端分离时,上通道与下通道形成一定夹角,由于上通道20 远离输入机构1 一端始终与下通道接触,即第一皮带202远离所述输入机构1 一端始终与 所述第二皮带212接触,薄片类介质将 沿的夹角方向输送。下面说明本实施例实现废票处理和回收处理的工作过程。薄片类介质按进纸方向 插入第一通道板12和浮动板14之间时,在薄片类介质P推力的作用下,浮动板14克服弹 性元件62拉力的作用,与第一通道板分离,从而使薄片类介质进入输入主动辊10和输入从 动辊11。当薄片类介质P异常时,输入主动辊10和输出主动辊11在夹住介质末端沿进纸 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薄片类介质P由输入主动辊10和第二通道板13之间经过,进入废票 箱。当多张薄片类介质在堆叠机构2中堆叠后(堆叠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 赘述),上通道20旋转到与下通道21平行位置,第一皮带202和第二皮带212紧密接触,二 者之间形成输送通道。通道驱动机构22驱动第一皮带202、第二皮带212运动,将堆叠后的 薄片类介质沿下通道方向送出装置。若薄片类介质没有被取走,通道驱动装置22驱动第一皮带202、第二皮带212反向 运动,先将介质收到装置内部。接着凸轮驱动机构31驱动第一凸轮30顺时针转动,使第一 凸轮30回复到第一预定位置,此时上通道20靠近输入机构1的一端与下通道21分离,上 通道20与下通道21形成一定夹角,薄片类介质将沿的夹角方向输送,进入回收箱。需要说明的是,上通道20与下通道21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根据第一凸轮30位置 调节。如图10所示。当第一凸轮30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上通道20与下通道21接触部分 的通道形成第一角度,介质沿箭头I方向输送当第一凸轮30位于第三预定位置时,上通道 20与下通道21接触部分的通道形成第二角度,介质沿箭头II方向输送。通过调节上通道 与下通道位置关系,可以形成不同输送方向,根据需求将薄片类介质输送到不同的目的地。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该机架的输入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输入主动辊和输入从动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堆叠机构,位于所述输入机构的下游,包括上通道、下通道和通道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下通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通道与所述机架铰接,其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下通道分离或接触;所述通道驱动机构与所述上通道和下通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通道和下通道同步运动,输送薄片类介质;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凸轮和凸轮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上通道搭接,用于驱动所述上通道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道包括上通道支架、第一带轮组、第一皮带及支架转轴,所述第一带轮组由所 述上通道支架支撑,所述第一皮带由所述第一带轮组支撑;所述上通道支架通过所述支架 转轴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下通道包括第二带轮组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二带轮组由所述机架支撑,所述第二 皮带由所述第二带轮组支撑;当所述上通道支架绕所述支架转轴旋转时,所述第一皮带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皮 带分离或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齐机构,所述对齐机构包括对齐支 板、第二凸轮和第二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对齐支板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的转轴固定连接,并与 所述对齐支板搭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对齐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道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其一端与 机架连接,另一端与上通道支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远离所述输入机构一端始终 与所述第二皮带接触。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叠机构下游 设置回收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通道板、第二通道板、浮动板和第三弹性元件,其中,所述浮动板与所述机架铰接,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板和所述第二通道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浮动板连接,在所述第三弹性 元件拉力作用下,浮动板与第一通道板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堆叠机构之间设置 废票箱。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轮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 第五带轮,所述第五带轮位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皮带 始终与所述第二皮带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带轮套接在所述支架转轴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机架和安装于该机架的输入机构,还包括堆叠机构和切换机构。其中,所述堆叠机构位于所述输入机构下游,包括上通道、下通道和通道驱动机构;所述下通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通道与所述机架铰接,其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下通道分离或接触。所述通道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通道和下通道同步运动,输送薄片类介质。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凸轮和凸轮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上通道搭接,用于驱动所述上通道转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切换机构调节堆叠机构上通道与下通道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不同输送方向,根据要求将薄片类介质输送到不同的目的地。
文档编号B65H31/34GK101804923SQ200910008948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3日
发明者丛强滋, 刘凯, 姜天信, 高明, 高涛 申请人: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