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930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尤指一种能够控制带体在转写头 的行进方向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参照美国专利号第7228882 号 “TAPE DISPENSER WITH A CUSHIONEDAPPLICATOR TIP”,揭示了一种侧向修正带,其黏贴头28固定在两壳体47、49的内,且黏贴头28的一端 两侧分别突设有一连动部90,壳体49邻近开口端设有两支撑柱92,支撑柱92上设有凹弧, 由将黏贴头28的连动部90抵靠在壳体49支撑柱92的凹弧,达到限制且定位黏贴头28的 功效,而带杆38把蕊带32从供给卷筒24引导至黏贴头28,且扭转改变蕊带32的方向,再 由带杆38把蕊带32转向引导回返回卷筒26。这种通过带杆38引导蕊带32转向的设计,容易使蕊带32沾黏到黏贴头28的侧 壁,而且位于端头30的蕊带32无法稳固地保持在正中间,容易产生偏移,因为蕊带32在带 杆38上会产生滑移,甚至使蕊带32交缠在一起,尤其是黏贴式的蕊带32,特别容易沾黏到 黏贴头28,再加上蕊带32偏移以及蕊带32交缠在一起的问题,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因此,申请人极力寻求一种可以确实解决上述问题的设计,增加转印器具的带体 转向装置的耐用性与使用便利性,以求满足使用者的期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公知的设计存有不耐 用与使用不便利的缺失,故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发明的一种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包含有一本体,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 端,第一端限制于转印器具的一壳体内,第二端外露于该壳体并设一转写头,该本体具有一 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本体的两表面绕设一带体;一第一引导块,设于该本体第一 端,该第一引导块设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引导块具有一第一接触面,其使该带体转向并引 导至该转写头;以及一第二引导块,设于该本体第一端,该第二引导块设于该第二表面,该 第二引导块具有一第二接触面,其引导该带体回复原方向,通过该两引导块的配置,使该带 体在该转写头处不产生偏移。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主要利用第一引导块 使带体转向、第二引导块使带体回复原方向,且通过两引导块的配置,使带体在转写头处不 产生偏移。再者,该第一引导块的第一接触面与该本体间具有一倾斜角,以达到第一引导块 协助带体转折的效果,让带体能够顺畅行进至该转写头。以及,调制该第二引导块与转向装置本体轴线的距离,以避免带体在转写头处产 生偏移。以及,两引导块与该转写头的距离以及该带体宽度具有一适当比值,使带体于该
3转写头转折成较平坦面。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发明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图1为本发明转印器具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发明转印器具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转印器具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发明图3所取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图3所取的后视图;图6为本发明转向装置与蕊带装置组合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所取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图6所取的前视图;图9为本发明图6所取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蕊带装置;3-转向装置;10-本体;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1-第 一表面;111-突起部;12-第二表面;121-突起部;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20-第一引 导块;21-第一接触面;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弓丨导部;30-第二引导块;31-第二 接触面;311-引导部;40-转写头;H-轴线;S-带体;C-间距;Dl-距离;D2-宽度;α-倾斜 角;β-倾斜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 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与图2,为本发明转印器具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图。转印器具包括 有一壳体1,其内装设有一蕊带装置2及一转向装置3,转向装置3被限制于转印器具的壳 体1内,带体S由蕊带装置2的供给卷筒引导至转向装置3后再引导回蕊带装置2的返回 卷筒,转向装置3能够将带体S转折九十度,让转印器具以侧向进行划带。其中该带体S可 为任何具黏贴移转作用的薄膜,例如修正带或黏贴带。同时参照图3至图5,该转向装置3包括有一本体10、一第一引导块20及一第二 引导块30,其中该本体10具有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第一端101限制于转印器具的壳 体2内,第二端102连接一转写头40,以进行转印。该本体10呈平板状而具有两相对的表 面11、12,且该本体10的两表面11、12供该带体S绕设,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轴向各 形成有一突起部111、121,其可先与带体S接触,减少带体S与本体10的两端面11、12的接 触面积以避免产生沾黏。该本体10第一端101设有两相对的第一、第二侧壁13、14,该第一及第二侧壁13、 14与该本体10的两表面11、12垂直相交,两侧壁13、14限制于壳体1内,使转向装置3不 会产生移位。转向装置3沿着该本体10轴向具有一虚拟的轴线H,该本体10以轴线H为轴形成左右几乎对称的形状。该第一引导块20形成于该本体10第一表面11,且该第一引导块20邻近该本体 10的第一侧壁13,该第一引导块20朝相反于该第二表面12的方向延伸,且该第一引导块 20位于该本体10第一端101的端部,以导引带体S转向进入该本体10的第一表面11。该 第一引导块20具有一第一接触面21,且该第一接触面21具有一引导部213,以与带体S接 触,并顺畅引导带体S。该第一接触面21包括有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第一端211连接 该本体10第一表面11,第二端212邻近该本体10的第一侧壁13,以防止带体S由第二端 212脱离。该第一接触面21与本体10第一表面11间具有一倾斜角α,该倾斜角α的角度 的范围在90° 150°之间,以达到协助带体S转折,让带体S受该第一引导块20的引导, 顺畅运行。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面21与本体10第一表面11的倾斜角α为140°。该第二引导块30形成于该本体10第二表面12,且该第二引导块30邻近该本体 10的第一侧壁13,该第二引导块30朝相反于该第一表面11的方向延伸,且该第二引导块 30位于该本体10第一端101的端部,以导引带体S回复原方向返回蕊带装置2。该第二引 导块30具有一第二接触面31,且该第二接触面31具有一引导部311,以与带体S接触,并 顺畅引导带体S。该第二接触面31与本体10第二表面12间具有一倾斜角β,该倾斜角β 为90°,使该第二接触面31与第二表面12垂直,该第二引导块30导引带体S转折回蕊带 装置2的方向,以方便收纳使用过的带体S。该第二引导块30由该本体10 —侧的第一侧壁 13延伸至该第二接触面31不超过轴线H,且该第二引导块30的第二接触面31与轴线H间 具有一间距C,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引导块30的第二接触面31与轴线H的间距C在0 Icm之间,该第二接触面31与轴线H的间距C以0为最佳,若间距C大于Icm则容易造成带 体S转折处产生偏移,不利于转写头40的划带稳定性,当然前述间距C的数值仅为本实施 例的样品的数值,其关系到转印器具的大小尺寸,故本发明间距C范围不在此限。参照图6至图9,为转向装置与蕊带装置组合示意图,带体S路径方向由该第一引 导块20引导进入该本体10的第一表面11,且该第一接触面21与本体10第一表面11的 倾斜角α在90° -150°之间(如图4所示),让该第一引导块20的第一接触面21协助 带体S转折,且控制带体S在转写头40处不产生偏移,避免带体S与本体10碰触,使带体 S顺畅运行。接着带体S路径方向由该本体10第一表面11绕过该转写头40至该本体10 的第二表面12。最后带体S路径方向由该第二接触面31引导回蕊带装置2,该第二引导块 30由该本体10 —侧的第一侧壁13延伸至该第二接触面31不超过轴线H,使带体S于转写 头40处保持在中间不产生偏移。两引导块20、30与该转写头40之间具有一距离D1,而该 带体S具有一宽度D2,两引导块20、30与该转写头40之间的距离Dl以及带体宽度D2的比 值不小于3,使带体S于该转写头40转折成较平坦面。该带体S具有转印膜,该带体S经过在该转写头40处将带体S上的转印膜转印在 待转印物,该带体S由蕊带装置2行经第一引导块20至该转写头40之前,该带体S上具有 一层转印膜,该带体S在转写头40处会将转印膜转印在待转印物上,故带体S在行经转印 头40之后,便剩下没有转印膜的带体S,其接着行经第二引导块30转向后卷收回蕊带装置 2。本发明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包括有一本体、一第一引导块及一第二引导 块,该本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限制于转印器具的一壳体内,第二端外露于该壳体
5并设一转写头,该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本体的两表面绕设一带体,该第 一引导块及该第二引导块设于该本体的第一端,且两引导块分别设于两表面,该第一引导 块使带体转向、第二引导块使带体回复原方向,该带体通过两引导块的配置,使带体在转写 头处不产生偏移。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两引导块能够控制带体在该转写头的行进方 向,避免带体产生偏移,进而影响到划带稳定性。2.本发明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该第一引导块的第一接触面与该本体间具 有一倾斜角,倾斜角的角度范围为90° -150°之间,以达到第一引导块协助带体转折的效 果,让带体能够顺畅行进至该转写头。3.本发明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该第二引导块与轴线的距离在O-Icm之间, 以避免带体在转写头处产生偏移。4.本发明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两引导块与该转写头的距离以及该带体宽度 的比值不小于3,使带体于该转写头转折成较平坦面。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 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限制于转印器具的一壳体内,第二端外露于该壳体并设一转写头,该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本体的两表面绕设一带体;一第一引导块,设于该本体第一端,该第一引导块设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引导块具有一第一接触面,其使该带体转向并引导至该转写头;以及一第二引导块,设于该本体第一端,该第二引导块设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二引导块具有一第二接触面,其引导该带体回复原方向,通过该两引导块的配置,使该带体在该转写头处不产生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面与本体 的第一表面间具有一倾斜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面包括有 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接触面第一端连接该本体第一表面,该第一接触面第二端邻近该 本体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斜角的角度的范 围在90°至15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面与该 本体第二表面间具有一倾斜角,该倾斜角为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轴向具有一轴 线,该第二引导块由该本体一侧延伸至该第二接触面不超过轴线,该第二接触面与轴线间 具有一间距,使该带体于该转写头处不产生偏移,该第二接触面与轴线的间距在0 lcm之 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面与轴线 的间距以0为最佳。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引导 块与该转写头之间的距离以及带体宽度的比值不小于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第一端设有两 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壁,该第一及第二侧壁与该本体的两表面垂直相交,且两引导块邻近 该第一侧壁,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轴向各形成有一突起部,该第一接触面及该第二接 触面具有一引导部,以顺畅引导带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体具有转印膜, 该带体在该转写头处将转印膜转印在待转印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转印器具的带体转向装置,包含有一本体、一第一引导块及一第二引导块,该本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限制于转印器具的一壳体内,第二端外露于该壳体并设一转写头,该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本体的两表面绕设一带体,该第一引导块及该第二引导块设于该本体的第一端,且两引导块分别设于两表面,该第一引导块使带体转向、第二引导块使带体回复原方向,该带体通过两引导块的配置,使带体在转写头处不产生偏移。
文档编号B65H37/00GK101934952SQ20091015077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吴健珑 申请人:顺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