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81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车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翻车机系统,具体地,涉及需摘钩作业的翻车机系统。
背景技术
翻车机系统是一种具有高度机械自动化的大型卸车作业的专用设备,可翻卸铁路 敞车所载的散粒物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火力发电厂、港口、冶金、煤炭焦化等大型现代化 企业。翻车机系统通常分为摘钩作业和不摘钩作业两种,摘钩作业的翻车机系统的主要 设备包括翻车机、推车机、定位车等。具体的作业流程通常为定位车将整列火车向推车机 接车位置牵引,中间完成摘钩作业,将待翻卸的火车与整列火车分离。然后定位车将待翻卸 的火车牵引到推车机接车位置后,定位车与待翻卸火车脱钩、分离,然后推车机再将待翻卸 的火车牵引至翻车机内部,同时将翻车机内上一个循环翻卸完毕的空车厢推出翻车机。然 后翻车机固定待翻卸火车车厢并一同翻转,待翻转完毕后翻车机返回初始位置,推车机再 将翻卸完毕后的空车厢推离翻车机,同时使该空车厢与上一个循环中推出的空车厢对接。在翻车机翻转过程中,被翻转的火车车厢的车钩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朝向翻车方 向偏移,导致该火车车厢的车钩无法与推车机车钩或其他火车车厢的车钩顺利对接,需要 人工对火车车钩进行扶正,这样既浪费了人力,还影响了翻卸作业的流畅性,造成作业效率 低下。此外,工作人员每次进行车钩扶正操作时都需要小心翼翼,防止滑倒或被两节车厢之 间的车钩夹住,因而缺乏安全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是提供一种翻车机系统,该翻车机系统能够自动地对火车车钩进 行扶正,从而节约人力成本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车机系统,其中,该翻车机系统包括车钩 扶正装置,该车钩扶正装置包括配重导向件、传动机构和扶正杆,所述配重导向件枢接在所 述翻车机系统的翻车机平台上,所述扶正杆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配重导向件连接,从 而所述配重导向件转动时带动所述扶正杆沿该扶正杆轴向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扶正位置,在 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扶正杆位于所述翻车机系统要翻转的火车车厢的最低位置下方,在所 述扶正位置,所述扶正杆位于所述火车车厢的车钩的侧面。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拉索传动机构。优选地,所述拉索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翻车机平台的主梁上的第一滑轮和第 二滑轮,以及分别经过该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第一拉索的一端和 第二拉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扶正杆上,第一拉索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索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 配重导向件上。优选地,所述配重导向件包括重部、轻部和位于该重部与轻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 配重导向件通过所述连接部枢接在所述翻车机平台上,所述第一拉索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配重导向件的重部和轻部上。 优选地,所述车钩扶正装置还包括弓I导所述扶正杆移动的引导件。优选地,所述引导件固定在所述翻车机平台上,并且所述引导件上形成有供所述 扶正杆穿过的引导孔。优选地,所述车钩扶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扶正杆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优选地,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包括接近开关。优选地,所述翻车机平台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架,所述配重导向件枢接在所述第一 支撑架上。优选地,所述主梁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固定在所述第 二支撑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翻车机系统的翻车机在翻转过程中,车钩扶正装置可以使得 所述扶正杆处于扶正位置,以支撑翻车系统要翻转的火车车厢的车钩,防止车钩在翻转过 程中偏移,从而无需人工进行车钩扶正操作,从而节约人力成本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安全 性。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翻车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如图1所示的翻车机系统在翻转160度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翻车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如图3所示的翻车机系统在翻转160度之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配重导向件3翻车机平台51第一拉索53第一滑轮55第一连杆11 重部13连接部15安装部7第一支撑架9信号铁10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扶正杆 4车钩 52第二拉索 54第二滑轮 56第二连杆 12轻部 14配重部 6引导件 8接近开关 31主梁 40火车车厢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翻车机系统,其中,该 翻车机系统包括车钩扶正装置,该车钩扶正装置包括配重导向件1、传动机构和扶正杆2, 所述配重导向件1枢接在所述翻车机系统的翻车机平台3上,所述扶正杆2通过所述传动 机构与所述配重导向件1连接,从而所述配重导向件1转动时带动所述扶正杆2沿该扶正 杆2轴向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扶正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扶正杆2位于所述翻车机系统 要翻转的火车车厢40的最低位置下方,在所述扶正位置,所述扶正杆2位于所述火车车厢 40的车钩4的侧面。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翻车机系统的翻车机在翻转过程中,车钩扶正装置 可以使得所述扶正杆2处于扶正位置(如图2和图4所示),以支撑翻车系统要翻转的火车 车厢40的车钩4,防止车钩4在翻转过程中偏移,从而无需人工进行车钩扶正操作,从而节 约人力成本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所述配重引导件1可以枢接在翻车机平台4上的任何适当位置。如图1至图4所 示,翻车机平台4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架7,从而配重引导件1可以枢接在该第一支撑架7上。所述传动机构可以为各种适当的传递方式,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动机 构可以为拉索传动机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拉索传动机构可以包括固定在所 述翻车机平台3 (例如翻车机平台3的主梁31)上的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54,以及分别 经过该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M的第一拉索51和第二拉索52,第一拉索51的一端和第 二拉索5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扶正杆2上,第一拉索51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索52的另一端固 定在所述配重导向件1上。从而,当翻车机翻转时,配重导向件1相对于翻车机平台3枢转, 从而第二拉索52拉动扶正杆2沿其轴向移动,此时第一拉索51也释放同样的长度,使得扶 正杆2移动至扶正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52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固定在翻车机平台3的 主梁31上,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主梁31上可以固定有第二支撑架10,所述第一滑 轮53和第二滑轮M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10上。所述配重导向件1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作业需要而设计,第一拉索 51和第二拉索52也可以固定在配重导向件的任何适当的位置上。在上述拉索传动机构中,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配重导向件1包括重部11、轻部12和位于该重部11与轻 部12之间的连接部13,所述配重导向件1通过所述连接部13枢接在所述翻车机平台3上, 所述第一拉索51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索5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配重导向件1的重部11 和轻部12上,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配重导向件1和拉索传动机构的功能。所述传动机构还可以为连杆传动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可 以包括第一连杆阳和第二连杆56,所述第一连杆5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配重导向件1上,所 述第一连杆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56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56的另一端与所述 扶正杆2固定连接。从而,当翻车机翻转时,配重导向件1相对于翻车机平台3枢转,从而 第一连杆55也随之转动,带动第二连杆56运动,继而推动扶正杆2沿其轴向移动,使得扶 正杆2移动至扶正位置(如图4所示)。所述配重导向件1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作业需要而设计,第一连杆 55和第二连杆56也可以固定在配重导向件1的任何适当的位置上。在上述连杆传动机构 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配重导向件1可以包括配重部14和安装部15,所述配重导向件1通过所述安装部15枢接在所述翻车机平台3上,所述第一连杆5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 安装部15上,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配重导向件1和拉索传动机构的功能。所述第一连杆55可以与所述配重导向件1形成为一体,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接等 固定方式进行固定。所述第二连杆56可以与所述扶正杆2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车钩扶正装置还可以包括引导所述扶正杆2移动的引导件6。从而使 得扶正杆2能够更方便而顺畅地沿着扶正杆2的轴向移动。所述引导件6可以为各种适当的形式,例如导轨、滑道等。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 所述引导件6可以为引导架的形式。该引导件6可以固定在所述翻车机平台3上(例如固 定在翻车机平台3的主梁31),并且所述引导件6上形成有供所述扶正杆2穿过的引导孔 (图中未明显示出)。在上述翻车机系统中,当翻车机返回到初始位置时,车钩扶正装置的配重引导件1 也会在重力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以带动扶正杆2返回到位于火车最低部位下方的初始 位置,从而不会妨碍翻车机系统的后续作业。然而优选地,所述车钩扶正装置还可以包括用 于检测所述扶正杆2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从而,该位置检测单元可以将检测到的位置 信号发送翻车机系统的控制系统,只有当确认扶正杆2已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翻车机系统 才继续作业,以便进一步确保翻车机系统的作业安全。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形式来实现,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该 位置检测单元可以包括接近开关8,同时例如可以在扶正杆1的适当位置上安装相应的信 号铁9,有关接近开关8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 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翻车机系统包括车钩扶正装置,该车钩扶正装置包 括配重导向件(1)、传动机构和扶正杆O),所述配重导向件(1)枢接在所述翻车机系统的 翻车机平台C3)上,所述扶正杆( 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配重导向件(1)连接,从而所 述配重导向件(1)转动时带动所述扶正杆(2)沿该扶正杆(2)轴向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扶正 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扶正杆( 位于所述翻车机系统要翻转的火车车厢GO)的最 低位置下方,在所述扶正位置,所述扶正杆( 位于所述火车车厢GO)的车钩(4)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拉索传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 述翻车机平台( 上的第一滑轮(5 和第二滑轮(M),以及分别经过该第一滑轮(53)和 第二滑轮(54)的第一拉索(51)和第二拉索(52),第一拉索(51)的一端和第二拉索(52) 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扶正杆( 上,第一拉索(51)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索(5 的另一端固定 在所述配重导向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导向件(1)包括重部 (11)、轻部(12)和位于该重部(11)与轻部(12)之间的连接部(13),所述配重导向件(1) 通过所述连接部(1 枢接在所述翻车机平台( 上,所述第一拉索(51)的另一端和第二 拉索(5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配重导向件(1)的重部(11)和轻部(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扶正装置还包括引导所 述扶正杆(2)移动的引导件(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6)固定在所述翻车机 平台(3)上,并且所述引导件(6)上形成有供所述扶正杆O)穿过的引导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扶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检 测所述扶正杆O)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包括接近开关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车机平台(3)上固定有第一 支撑架(7),所述配重导向件(1)枢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车机平台(3)的主梁(31) 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架(10),所述第一滑轮(5 和第二滑轮(54)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 (10)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车机系统,其中,该翻车机系统包括车钩扶正装置,包括配重导向件(1)、传动机构和扶正杆(2),配重导向件枢接在翻车机系统的翻车机平台上,扶正杆通过传动机构与配重导向件连接,从而配重导向件转动时带动扶正杆沿该扶正杆轴向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扶正位置,在初始位置,扶正杆位于翻车机系统要翻转的火车车厢的最低位置下方,在扶正位置,扶正杆位于火车车厢的车钩的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翻车机系统的翻车机在翻转过程中,车钩扶正装置可以使得扶正杆处于扶正位置,以支撑翻车系统要翻转的火车车厢的车钩,防止车钩在翻转过程中偏移,从而无需人工进行车钩扶正操作,从而节约人力成本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B65G67/48GK102126624SQ20111006517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7日
发明者时百巨, 李增林, 李彦彬, 王立德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