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转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021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转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林行业育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具有一定量变形的杯型物体,尤其是营养钵进行转移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包括回转气缸,设于回转气缸上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上设有上面板,上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能够横向移动的左、右活动臂,在左、右活动臂的前端各装有一个剪刀式连杆装置,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分别通过销轴相连,连杆一和连杆三的另一端通过下销轴同时固定在活动臂的前端,连杆二和连杆四还通过销轴连接在上面板上,前述四个销轴连线为平行四边形,连杆二和连杆四的另一端各装有一个撑杆,结构简单实用,调节方便,配合PLC编程控制技术使用,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有效的提高了营养钵的转移效率。
【专利说明】旋转式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林行业育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具有一定量变形的杯型物体,尤其是营养钵进行转移的旋转式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农林行业的育苗大部分采用营养钵方式,营养钵加工成型后采用成打储存,需要人工拆分成单个的营养钵,每拆分好一个营养钵需人工转移至装土和装种子的工序,由于营养钵的材质是较软的塑胶材料制成,在营养钵转移至装土工序过程营养钵容易变形,给装土和装种子作业带来不便,采用人工转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跟不上机械自动化的步伐。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紧密、运转顺畅、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实现农林行业育苗中营养钵装土过程的机械自动化,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旋转装置、设置于水平旋转装置上的竖直升降装置以及设置于升降装置上的撑袋装置;所述撑袋装置包括设置于升降装置上的上面板、设置于上面板上的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包括分别设置于上面板左右两侧且能够进行横向移动的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前端的分别相对设置用于撑袋的撑杆。
[0005]所述撑杆为一直杆,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的前端通过剪刀式连杆装置分别安装有撑杆;所述剪刀式连杆装置包括通过销轴一连接在活动臂前端的连杆一和连杆三、分别通过销轴三和销轴二连接在连杆一和连杆三另一端的连杆二和连杆四,所述连杆二和连杆四还同时通过销轴四活动固定在上面板上,且销轴四位于连杆二和连杆四上非端点位置,所述销轴一、销轴二、销轴三和销轴四的连线为平行四边形,所述连杆二和连杆四的末端分别设置有撑杆。
[0006]所述上面板上设置有分别与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相连的气缸二和气缸一,所述气缸二和气缸一能够分别带动与其相连的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进行横向移动。
[0007]所述水平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气缸和设置于回转气缸输出轴上的旋转盘。
[0008]所述回转气缸上设置有两个电磁感应开关,分别为电磁感应开关三和电磁感应开关四。
[0009]所述升降装置为固定安装于旋转盘上的气缸三。
[0010]所述气缸三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电磁感应开关一和电磁感应开关二。
[0011]所述上面板上还设置有横向导轨,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上设置有与横向导轨相匹配的滑块装置,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通过滑块装置活动安装在横向导轨内。
[0012]所述横向导轨的滑槽为T型槽,所述滑块装置包括外径与T型槽的宽度呈过渡配合、厚度与T型槽的高度呈间隙配合的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固定销固定设置于活动臂下方。
[0013]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的末端以及上面板上各设置有一个拉簧固定丝,所述上面板上的拉簧固定丝和左活动臂上的拉簧固定丝、右活动臂上的拉簧固定丝之间各设置有一个拉簧。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简单实用,调节方便,采用对称的剪刀型连杆结构进行撑袋,能够更好的撑开并转移具有一定量变形的杯型物体,配合PLC编程控制技术使用,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各连接处紧密,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有效的提高了营养钵的转移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是本发明中撑袋装置未撑袋时的结构图。
[0017]图3是本发明中撑袋装置撑袋时的结构图。
[0018]图4是本发明中剪刀式连杆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3、4所示,一种旋转式转移装置,包括水平旋转装置,固定安装于水平旋转装置上的竖直升降装置和安装于水平升降装置上的撑袋装置;上述水平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气缸19和安装于回转气缸19输出轴上的旋转盘16,回转气缸19上安装有两个电磁感应开关,分别为电磁感应开关三17和电磁感应开关四18,上述升降装置为气缸三15,气缸三15通过气缸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旋转盘16的中心位置,气缸三15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电磁感应开关一 13和电磁感应开关二 14 ;上述撑袋装置包括安装于气缸三15的活塞杆上的上面板21,在上面板21上安装有活动臂,活动臂包括分别安装于上面板左侧的左活动臂10和安装于上面板右侧的右活动臂12,左活动臂10和右活动臂12是通过横向导轨23安装在上面板21上,横向导轨23上开有一左右方向的T型槽,左活动臂10和右活动臂12上通过轴承固定销25分别安装有轴承24,轴承24活动安装在横向导轨23的T型槽内,T型槽的宽度和轴承外径呈过渡配合,T型槽的高度与轴承的厚度呈间隙配合,左活动臂10和右活动臂12上通过轴承固定销各安装有两个轴承;在上面板21上还安装有气缸一 6、气缸二11,气缸一 6的活塞杆与右活动臂12的末端相连,气缸二 11的活塞杆连接在左活动臂10上靠近其末端的位置,气缸一 6、气缸二 11能够分别带动右活动臂12和左活动臂10在横向方向移动;在上面板上还安装有拉簧固定丝一 7,相应的在左活动臂10和右活动臂12上也各安装有一个弹簧固定丝二 9,拉簧固定丝一 7位于两个弹簧固定丝二 9之间,且在横向上拉簧固定丝一 7和两个弹簧固定丝二 9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左活动臂10上的弹簧固定丝二与拉簧固定丝一上安装有一个拉簧8,在右活动臂12上的弹簧固定丝二与拉簧固定丝一上也安装有一个拉簧8 ;在左活动臂10和右活动臂12的前端各安装有一个剪刀式连杆装置,两个剪刀式连杆装置相对,上述剪刀式连杆装置包括通过销轴一 27连接在活动臂前端的连杆一 31和连杆三32、分别通过销轴三29和销轴二 28连接在连杆一 27和连杆三32另一端的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还同时通过销轴四30活动固定在上面板21上,且销轴四30位于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上非端点位置,销轴一 27、销轴二 28、销轴三29和销轴四30的连线为平行四边形,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的末端各安装有一个撑杆35,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上的支撑杆分别与其垂直。
[0020]在用本发明旋转式转移装置对营养钵进行转移时,将本发明装置于营养钵自动分离装置安装在一起,如图1所示,将本发明旋转式移动装置固定安装在营养钵自动分离装置正前方的底板I上,尤其是回转气缸19固定安装在底板I上,营养钵自动分离装置主要包括可以上下移动的营养钵吸附装置20、安装在营养钵吸附装置上的吸盘5和安装在底板上的营养钵轨道支架2和安装在营养钵轨道支架上方的营养钵轨道3,其中营养钵吸附装置20由固定在机架内部的气缸驱动,可以做上下运动,且在气缸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分别安装有电磁感应开关五和电磁感应开关六。
[0021]工作原理:
当本发明处于通电但不工作的状态时,气缸一 6和气缸二 11处于伸出状态,气缸三15处于收缩状态,电磁感应开关二 14亮,回转气缸19处于0°状态,电磁感应开关三17亮,营养钵自动分离装置的营养钵吸附装置22处于最下端,用于驱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2的气缸下端的电磁感应开关六亮;
当本发明处于工作状态时,用于驱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2的气缸带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0向上运动,当用于驱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2的气缸上端的电磁感应开关五亮,使用于驱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2的气缸保持处于最上端延时一定时间,此时吸盘5在另一动力下吸附于营养钵轨道3上的最下面的一个营养钵4的外表面,当吸盘5完成吸附动作后,用于驱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2的气缸延时结束,并带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0和吸附于吸盘5上的单个的营养钵4 一起向下运动,当用于驱动营养钵吸附装置22的气缸运动至最下端时,电磁感应开关六亮,电磁感应开关六将信号传递至气缸三15,使气缸三15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其上端的连杆机构整体向上运动,当气缸三15的活塞杆伸出至最上端时,电磁感应开关一 13亮,电磁感应开关一 13将信号传递至回转气缸19,使回转气缸19的输出端带动升降装置和撑袋装置同时做逆时针转动,当回转气缸19转至180°时,电磁感应开关四18亮,此时连杆撑袋机构正好转动至营养钵吸附装置20的正上方,电磁感应开关四18将信号传递至气缸三15,使气缸三15的活塞杆收缩,带动连杆机构整体向下运动,当气缸三15的活塞杆收缩至最下端时,电磁感应开关二 14亮,使气缸三15保持收缩延时一段时间,此时,活动臂末端的撑杆35置于营养钵4的内部,电磁感应开关二 14将信号传递至吸盘5的驱动动力,使吸盘5停止吸附营养钵4,并与营养钵4分离,同时,电磁感应开关二 14将信号传递至气缸一 6和气缸二 12,使气缸一 6和气缸二 12内的压力释放,在弹簧8的作用下使左活动臂10和有活动臂12同时向中间运动,带动连杆一 31、连杆三32和销轴一 27向中间运动,由于销轴四30固定连接至上面板21上,所以,连杆一 31和连杆三32的另一端带动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绕销轴四30转动,使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之间的夹角变大,固定在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另一端下方的两撑杆的间距不断变大,当气缸一 6和气缸二 11完全收缩时,左侧和右侧的撑杆35构成一正方形,且该正方形的对角线大于营养钵4的直径,此时营养钵4发生变形,上半部分在撑杆35的作用下呈正方形,下半部分呈锥台型,气缸三15延时结束,气缸15的活塞杆伸出,带动连杆结构和撑杆35上的营养钵4 一起向上运动,当气缸三15的活塞杆伸至做上端时,电磁感应开关一 13亮,电磁感应开关将信号传递至回转气缸19,使回转气缸19的输出端带动升降装置和连杆机构以及撑杆35上的营养钵4 一起做顺时针转动,当回转气缸19转动到移动角度时,营养钵自动分离装置再次进行分离动作,等待下一次旋转移动动作,当回转气缸19的输出端旋转至0°时,电磁感应开关17亮,电磁感应开关17将信号传递至气缸三15,使气缸三15的活塞杆带动连杆机构及撑杆35上的营养钵4向下运动,当气缸三15的活塞杆收缩至最下端时,电磁感应开关二 14亮,使气缸三15延时一定时间,此时,气缸一 6和气缸二 11的活塞杆伸出,左活动臂10和右活动臂12同时向外运动,此时,活动臂在销轴一 27的作用下带动连杆一 31和连杆三32向外运动,由于销轴四30固定连接至上面板21上,所以连杆一 31和连杆三32的另一端带动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绕销轴四30转动,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当气缸一 6和气缸二 11的活塞杆伸至最大行程时,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之间的夹角最小,同时,固定在连杆二 34和连杆四33下方的撑杆35形成了一个对角线小于营养钵4直径的正方形,营养钵4脱离撑杆35,落至装土工位上,依此循环,就完成了营养钵旋转转移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旋转装置、设置于水平旋转装置上的竖直升降装置以及设置于升降装置上的撑袋装置;所述撑袋装置包括设置于升降装置上的上面板、设置于上面板上的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包括分别设置于上面板左右两侧且能够进行横向移动的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前端的分别相对设置用于撑袋的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为一直杆,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的前端通过剪刀式连杆装置分别设置有撑杆;所述剪刀式连杆装置包括通过销轴一连接在活动臂前端的连杆一和连杆三、分别通过销轴三和销轴二连接在连杆一和连杆三另一端的连杆二和连杆四,所述连杆二和连杆四还同时通过销轴四活动固定在上面板上,且销轴四位于连杆二和连杆四上非端点位置,所述销轴一、销轴二、销轴三和销轴四的连线为平行四边形,所述连杆二和连杆四的末端分别设置有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上设置有分别与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相连的气缸二和气缸一,所述气缸二和气缸一能够分别带动与其相连的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进行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转装置包括回转气缸和设置于回转气缸输出轴上的旋转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气缸上设置有两个电磁感应开关,分别为电磁感应开关三和电磁感应开关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固定安装于旋转盘上的气缸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三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电磁感应开关一和电磁感应开关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上还设置有横向导轨,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上设置有与横向导轨相匹配的滑块装置,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通过滑块装置活动安装在横向导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轨的滑槽为T型槽,所述滑块装置包括外径与T型槽的宽度呈过渡配合、厚度与T型槽的高度呈间隙配合的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固定销固定设置于活动臂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的末端以及上面板上各设置有一个拉簧固定丝,所述上面板上的拉簧固定丝和左活动臂上的拉簧固定丝、右活动臂上的拉簧固定丝之间各设置有一个拉簧。
【文档编号】B65G59/06GK104401747SQ20141066653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0日
【发明者】刘丙炎 申请人:刘丙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