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165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牵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装置,包括主动轴(4)、2个从动轴(5)、主动齿轮(7)和2个从动齿轮(6);采用了主动齿轮(7)驱动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带动主动齿轮(7),所述的从动轴(5)上套设有套件(8),所述的套件(8)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着套件(8)的轴线间隔分布的环形凹槽(8.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防止工件在传输工程中出现打滑,传输效率高,防止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
【专利说明】牵引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牵引装置中,采用电机带动滚轴,去实现工件的传输,在传输截面为圆的工件的过程中,比如说是铜丝,由于工件与滚轴接触面不够,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导致传输效率低,起不到牵引的目的,另外还存在的缺点是工件在传输,牵引过程中,滚轴一旦出现震动,工件容易出现沿滚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容易滚出滚轴,掉落到地上,对工件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工件在传输工程中出现打滑,传输效率高,防止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的打磨工件的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主动轴、2个从动轴、主动齿轮和2个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尺寸和从动齿轮的尺寸一致;所述的主动齿轮穿设在主动轴上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一从动齿轮位于主动齿轮左侧,所述的另一从动齿轮位于主动齿轮右侧,所述的2个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的2个从动齿轮均与一从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穿设在从动轴的首端;所述的从动轴上均套设有套件,所述的套件为轴向上设有通孔的圆柱体,所述的通孔与从动轴紧配合,所述的套件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着套件的轴线间隔分布的环形凹槽,位于套件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从动轴上穿设有从轴承,所述的从动轴的末端上穿设有从轴承;所述的主动轴上穿设有与从轴承在同一直线上的主轴承。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主动轴的主动齿轮驱动位于它两侧的从动轮,再实现从动轴的转动,可以减少从动轴的震动,避免因从动轴的震动对工件牵引造成影响,主动齿轮尺寸和从动齿轮的尺寸一致是为了满足更好的啮合,所述的从动齿轮穿设在从动轴的首端,是为了主动齿轮带动整个从动轴,使得从动轴上传输工件的区域更多,达到充分利用从动轴去实现传输工件的目的,从动轴上套设的与从动轴紧配合的套件,利用沿着套件的轴线间隔分布的环形凹槽,在传输工件过程中,将工件放置到环形凹槽上或环形凹槽内,增大了工件与环形凹槽的接触面积,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打滑,起到防止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位于套件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从动轴上穿设有从轴承,所述的从动轴的末端上也穿设有从轴承;所述的主动轴上穿设有与从轴承在同一直线上的主轴承。主轴承与从轴承的位置关系的设置,也是为了使得从动轴上传输工件的区域更多,达到充分利用从动轴去实现传输工件的目的。
[0006]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凸起,所述的凸起设在套件与从轴承之间的从动轴上;所述的凸起与套件固定连接,所述的凸起沿从动轴的周向分布。采用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更进一步保证套件在与从动轴的紧配合连接,保证牵引,传输工件的目的的实现。[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凹槽沿套件轴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的环形凹槽沿套件轴向上的截面呈现倒置的梯形与水平的矩形沿各自的中轴线上下组合而成的图形。
[0008]采用这样的优点是解释了凹槽的形状,满足防止工件在传输工程中出现打滑,传输效率高,防止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同时还满足了不同口径的工件,达到不同工件传输,牵引的目的。
[0009]作为优先,还包括有联轴器和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传动连接。采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采用联轴器,连接输出轴与主动轴,保证主动轴的动力。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安装板;所述的从轴承和主轴承均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采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器件安装在安装板上,便于大规模安装本牵弓I装置,操作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套件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件另一形态的示意图。
[0014]图中所示:1、安装板,2、联轴器,3、输出轴,4、主动轴,4.1、从轴承,5、从动轴,
5.1、凸起,5.2、从轴承,6、从动齿轮,7、主动齿轮,8、套件,8.1、通孔,8.2、环形凹槽,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牵引装置,包括主动轴4、2个从动轴5、主动齿轮7和2个从动齿轮6 ;所述的主动齿轮7尺寸和从动齿轮6的尺寸一致;所述的主动齿轮7穿设在主动轴4上与主动轴4传动连接;所述的一从动齿轮6位于主动齿轮7左侧,所述的另一从动齿轮6位于主动齿轮7右侧,所述的2个从动齿轮6均与主动齿轮7啮合;所述的2个从动齿轮6均与一从动轴5传动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6穿设在从动轴5的首端;所述的从动轴5上均套设有套件8,所述的套件8为轴向上设有通孔8.1的圆柱体,所述的通孔8.1与从动轴5紧配合,所述的套件8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着套件8的轴线间隔分布的环形凹槽8.2,位于套件8和从动齿轮6之间的从动轴5上穿设有从轴承5.2,所述的从动轴5的末端上也穿设有从轴承5.2 ;所述的主动轴4上穿设有与从轴承5.2在同一直线上的主轴承4.1。
[0017]还包括有凸起5.1,所述的凸起5.1设在套件8与从轴承5.2之间的从动轴5上;所述的凸起5.1与套件8固定连接。
[0018]所述的凸起5.1沿从动轴5的周向分布。
[0019]所述的环形凹槽8.2沿套件轴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附图3所示。
[0020]所述的环形凹槽8.2沿套件轴向上的截面呈现倒置的梯形与水平的矩形沿各自的中轴线上下组合而成的图形。如附图2所示。
[0021]还包括有联轴器2和输出轴3 ;所述的输出轴3通过联轴器2与主动轴4传动连接。
[0022]还包括有安装板I ;所述的从轴承5.2和主轴承4.1均安装在安装板I上,所述的安装板I上设有安装孔1.1。
[0023]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候,附图2和附图3展示了放置在套件8上的不同口径,规格的工件9,采用主动轴4的主动齿轮7驱动位于它两侧的从动齿轮6,主动齿轮7尺寸和从动齿轮6的尺寸设置成一致,满足了更好的啮合,从动齿轮6去驱动从动轴5的转动,可以减少从动轴5的震动,避免了因从动轴5的震动对工件9牵引造成影响,从动齿轮6穿设在从动轴的首端,使得能够套设套件8,使得从动轴5上传输工件9的区域更多,达到充分利用从动轴5去实现传输工件9的目的,从动轴5上套设的与从动轴5紧配合的套件8,利用沿着套件8的轴线间隔分布的环形凹槽8.2,环形凹槽8.2被设置成附图2所展示的形态,在传输工件9过程中,将工件9放置到环形凹槽8.2上或环形凹槽8.2内,增大了工件9与环形凹槽8.2的接触面积,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打滑,起到防止工件9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
[00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牵引装置,包括主动轴(4)、2个从动轴(5)、主动齿轮(7)和2个从动齿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齿轮(7)尺寸和从动齿轮(6)的尺寸一致;所述的主动齿轮(7)穿设在主动轴(4)上与主动轴(4)传动连接;所述的一从动齿轮(6)位于主动齿轮(7)左侧,所述的另一从动齿轮(6)位于主动齿轮(7)右侧,所述的2个从动齿轮(6)均与主动齿轮(7)啮合;所述的2个从动齿轮(6)均与一从动轴(5)传动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6)穿设在从动轴(5)的首端;所述的从动轴(5)上均套设有套件(8),所述的套件(8)为轴向上设有通孔(8.1)的圆柱体,所述的通孔(8.1)与从动轴(5)紧配合,所述的套件(8)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着套件(8)的轴线间隔分布的环形凹槽(8.2),位于套件(8)和从动齿轮(6)之间的从动轴(5)上穿设有从轴承(5.2),所述的从动轴(5)的末端上也穿设有从轴承(5.2);所述的主动轴(4)上穿设有与从轴承(5.2)在同一直线上的主轴承(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凸起(5.1),所述的凸起(5.1)设在套件(8)与从轴承(5.2)之间的从动轴(5)上;所述的凸起(5.1)与套件(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5.1)沿从动轴(5)的周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8.2)沿套件轴向上的截面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8.2)沿套件轴向上的截面呈现倒置的梯形与水平的矩形沿各自的中轴线上下组合而成的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联轴器(2)和输出轴(3);所述的输出轴(3)通过联轴器(2)与主动轴(4)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板(I);所述的从轴承(5.2)和主轴承(4.1)均安装在安装板(I)上,所述的安装板(I)上设有安装孔(1.1)。
【文档编号】B65G35/00GK203781236SQ20142021989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谈爱民, 李海涛, 曹美炎, 赵建东 申请人:宁波盛发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