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42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当作业人员搭乘在轿厢的上部进行作业时,该轿厢固定装置固定轿厢的位置,以使轿厢不升降。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梯的维护检修作业时,存在作业人员搭乘在轿厢的上部进行作业的情况。并且,为了确保该作业的安全,除了组装在曳引机上的制动装置,还使用了将轿厢固定在井道内的轿厢固定装置。

以往的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具有:支承板,其通过螺栓和螺母被固定在导轨上;卡合板,其以在上下方向可以调节位置的方式连结于支承板,并且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卡合孔;以及固定装置,其安装于轿厢并具有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可以在与卡合孔卡合的位置以及解除该卡合的位置之间滑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1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以往的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中,卡合板以可以调节上下方向的位置的方式与固定于导轨上的支承板连结,在卡合板上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卡合孔,因此,支承板与卡合板的组合体的上下方向长度较长。因此,存在以下课题:即必须避免与安装于导轨上的设备或部件之间的干扰,而将支承板与卡合板的组合体安装于导轨,从而限制了轿厢的固定位置。

此外,还存在以下课题:即安装于导轨上的支承板和卡合板的结构以及安装于轿厢上的固定装置的结构复杂,不能实现低成本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轿厢固定在井道内任意位置的廉价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具有两个第1卡合板以及卡合棒,所述两个第1 卡合板利用轨夹以在上下方向分离的方式固定在第1轿厢用导轨上,并向所述第1轿厢用导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所述第1轿厢用导轨在轿厢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沿上下方向配置,所述卡合棒以能够绕轴向为铅垂方向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轿厢的上部,并且能够采取被插入两个所述第1卡合板之间的卡合位置和从铅垂上方观察位于所述轿厢的区域内的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轿厢固定装置由安装于第1轿厢用导轨上的两个卡合板以及以能够绕转动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轿厢上部的卡合棒构成,因此,结构简单,实现了轿厢固定装置的低成本化。

此外,利用轨夹将两个卡合板以在上下方向上分离且向第1轿厢用导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的方式固定在第1轿厢用导轨上。因此,能够不受安装于第1轿厢用导轨或井道上的设备等的限制地将卡合板安装在第1轿厢用导轨上,从而能够将轿厢固定在井道内的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图。

图3是从水平方向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图。

图4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卡合板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卡合板的安装状态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棒的脱落防止机构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图7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棒的固定机构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图9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导轨固定解除状态的图。

图10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导轨固定状态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棒的固定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板的排列状态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7:轿厢;10:第1轿厢用导轨;11:第2轿厢用导轨;16:轨夹;21、22、22A、22B:卡合板;23:卡合棒;24:转动轴;25:止动部(止动部件);26:脱落防止部件;27:轴;30:第1安装件(轿厢侧安装件);31:贯通孔;35:第2安装件(卡合棒侧安装件);40:连结棒;50:固定机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图,图3是从水平方向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图,图4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卡合板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卡合板的安装状态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和图5中,标号17是焊接部。

在图1中,曳引机3安装在机座4上,并设置在形成于井道1的上部的机房2内。轿厢7和对重9被主绳索6悬挂,该主绳索6架设在曳引机3的驱动绳轮3a和反绳轮5上,并在井道1内垂下。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以在轿厢7的水平方向例如正面开口方向的两侧夹持轿厢7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铅垂方向)配置在井道1内。并且,轿厢7的导靴8与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嵌合,轿厢7由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引导,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井道1内。此外,一 对对重用导轨12避开轿厢7的升降区域,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井道1内。并且,对重9的导靴(未图示)与一对对重用导轨12嵌合,对重9由对重用导轨12引导,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井道1内。另外,所谓轿厢7的正面开口方向是轿厢门的开闭方向。

如图4所示,基座支架13利用地脚螺栓14固定在井道1的壁面,并以彼此分离的方式在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此外,导轨支架15通过焊接固定于基座支架13。并且,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利用轨夹16分别固定在导轨支架15上,并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井道1内。另外,对重用导轨12也同样地固定在焊接于基座支架13的导轨支架15上,并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井道1内。

这样构成的电梯中,曳引机3通过电梯控制盘(未图示)被驱动控制,轿厢7和对重9被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以及对重用导轨12引导,从而在井道1内升降。

接着,参照图2至图5说明轿厢固定装置的结构。

卡合板21、22分别使用钢材制作成比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的宽度长的矩形平板,如图2和图3所示,以长度方向为水平且在上下方向分离的方式,利用轨夹16分别固定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并两个两个地配置。此外,安装于第1轿厢用导轨10上的两个卡合板21、22从第1轿厢用导轨10向进深方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而安装于第2轿厢用导轨11上的两个卡合板21、22从第2轿厢用导轨11向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突出。此外,分别安装于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的两个卡合板21、22的上下方向的间隔比后述的卡合棒23的宽度稍宽。另外,所谓进深方向是在水平面中与正面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

卡合棒23使用钢材制作成具有能够与安装于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的各对卡合板21、22卡合的长度的矩形平板。卡合棒23以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以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能够绕轴向为铅垂方向的转动轴24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轿厢7的上部。并且,卡合棒23构成为绕转动轴24转动,并且采取被插入各对卡合板21、22之间的卡合位置和从铅垂上方观察收纳于轿厢7的区域内的退避位置。

在轿厢7正常运转时,卡合棒23保持于图2中单点划线所示的退避位置,避免与配置在井道1内的设备等干扰。

此外,在维护检查时,将轿厢7停止在维护检查位置。因此,如图4所示,作业 人员搭乘在轿厢7的上部,使用轨夹16,将卡合板21、22分别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接着,作业人员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绕转动轴24转动卡合棒23,将卡合棒23插入卡合板21、22之间。由此,卡合棒23被保持在图2中实线表示的卡合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卡合棒23被插入上下分离地配置的卡合板21、22之间,卡合棒23抵接于卡合板21、22,由此阻止轿厢7的升降。由此,除了组装在曳引机3上的制动装置(未图示),还利用轿厢固定装置阻止轿厢7的升降,从而确保维护检查作业的安全。

如果维护检查作业结束,作业人员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绕转动轴24转动卡合棒23,将卡合棒23保持在退避位置。由此,利用轿厢固定装置实现的轿厢7与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之间的固定被解除。因此,作业人员返回轿厢7内,对轿厢7进行升降运转直至下一个维护检查位置,同样地,实施维护检查作业。

此处,在图4中,卡合板21、22避开了导轨支架15,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但卡合板21、22也可以如图5所示,沿上下方向夹持导轨支架15,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由此,卡合板21、22能够不受导轨支架15的位置影响地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因此,轿厢7的固定位置未被限制。

本实施方式1的轿厢固定装置具有:卡合板21、22,它们以在上下方向分离的方式分别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以及卡合棒23,其以能够绕转动轴24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轿厢7的上部。并且,安装在第1轿厢用导轨10上的卡合板21、22从第1轿厢用导轨10向宽度方向一侧(进深方向的一侧)突出,安装在第2轿厢用导轨11上的卡合板21、22从第2轿厢用导轨11向宽度方向另一侧(进深方向的另一侧)突出。此外,卡合棒23构成为能够采取被插入卡合板21、22之间的卡合位置和从铅垂上方观察位于轿厢7的区域内的退避位置。

因此,当维护检查作业时,除了组装在曳引机3上的制动装置,还能利用轿厢固定装置将轿厢7固定在井道1内,因此,搭乘在轿厢7的上部的维护检查作业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该轿厢固定装置由安装于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的四个卡合板21、22以及以能够绕转动轴24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轿厢7上部的卡合棒23构成,因此,结构简单,实现了低成本化。

此外,分别安装于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的部件由两个细长的卡合板21、22构成。因此,卡合板21、22能够避免与安装于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或井道1上的设备或部件的干扰,而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从而能够将轿厢7固定在任意位置。

此外,通过使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转动,能够使卡合棒23位于卡合位置或退避位置,因此,提高了轿厢固定装置的操作性。

此外,由于卡合板21、22能够利用轨夹16固定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上,因此提高了维护检查的作业性。即,在专利文献1中,每当固定轿厢7时,为了改变卡合板相对于支承板的安装位置,需要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10、11的背面等狭小的空间中装卸螺栓、螺母的烦杂的作业,但在本轿厢固定装置中则不需要这样烦杂的作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两个卡合板分别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上。但也可以将两个卡合板仅安装在第1轿厢用导轨上。在该情况下,缩短卡合棒的长度,以其一端侧能够插入卡合板之间的方式,将其另一端以能够绕转动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轿厢的上部即可。

实施方式2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棒的脱落防止机构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在图6中,卡合板22A是配置在卡合板21的下侧的卡合板,具有在与轿厢7相反一侧将卡合板22A的前端侧弯折成直角而制作成的作为止动部件的止动部25。脱落防止部件26构成为,其一端以能够绕轴心为水平的轴27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卡合板21的前端侧,并因自重而垂下。

另外,其他的结构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2中,卡合棒23的插入空间28由卡合板21、22A、第1轿厢用导轨10以及脱落防止部件26构成。并且,脱落防止部件26因自重而垂下,封闭卡合棒23的插入空间28。此外,在图6中,脱落防止部件26可以绕轴2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外,在图6中,脱落防止部件26与止动部25抵接,从而阻止了脱落防止部件26绕轴27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这样构成的轿厢固定装置中,当如图6中箭头所示地使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 转动时,脱落防止部件26与卡合棒23的移动联动地绕轴27转动,卡合棒23被插入到插入空间28。并且,当卡合棒23被完全插入到插入空间28内时,脱落防止部件26转动并垂下,插入空间28被封闭。此外,当卡合棒23移动而要从插入空间28出来时,脱落防止部件26与止动部25抵接,从而阻止了脱落防止部件26进一步转动。因此,卡合棒23被插入并保持在插入空间28中,卡合棒23被固定在卡合位置。

此外,当使卡合棒23在插入空间28内移动至第1轿厢用导轨10侧时,在图6中,能够使脱落防止部件26沿逆时针方向绕轴27转动。因此,能够使脱落防止部件26沿逆时针方向绕轴27转动而打开插入空间28,使卡合棒23从卡合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能够将卡合棒23可靠地保持在卡合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弯折卡合板的前端侧而构成止动部,但也可以将其他部件固定安装在卡合板的前端而构成止动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安装于第1轿厢用导轨的卡合板上设置止动部和脱落防止部件,但也可以在安装于第2轿厢用导轨的卡合板上设置止动部和脱落防止部件。

实施方式3

图7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图,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棒的固定机构部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在图8中,卡合棒23的固定机构部29具有:第1安装件30,其安装于轿厢7的上部,并作为轿厢侧安装件;第2安装件35,其安装于卡合棒23的侧面,并作为卡合棒侧安装件;以及连结棒40,其连结第1安装件30与第2安装件35。

第1安装件30是弯折矩形平板状的钢材而制作成的,并构成为由基部30a、一对侧壁部30b以及一对凸缘部30c形成的帽形,所述一对侧壁部30b从基部30a的两侧部向相对于基部30a成直角的方向且向相同的方向突出,所述一对凸缘部30c从一对侧壁部30b的前端向相对于侧壁部30b成直角的方向且向分离的方向突出。并且,在基部30a上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31,连结棒40的下端插入该圆形的贯通孔31中。并且,一对卡合槽32以槽方向为贯通孔31的径向并面对贯通孔31的孔中心的方式 从贯通孔31向外径侧凹陷设置。

第2安装件35是弯折矩形平板状的钢材而制作成的,具有弯曲的基部35a以及向远离基部35a的方向突出的一对凸缘部35b。基部35a上形成有U字形的切口,该U字形的切口由连结槽36a与第1和第2卡定槽36b、36c构成,所述连结槽36a的槽方向与凸缘部35b的突出方向正交,所述第1和第2卡定槽36b、36c从连结槽36a的两端向相对于连结槽36a成直角的方向且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连结棒40被制作成能够在间隙配合的状态下插入贯通孔31和基部35a中的圆柱体。并且,一对第1卡定销41被设置成从连结棒40的一端侧同轴且反向地向连结棒40的径向突出。此外,第2卡定销42被设置成从连结棒40的另一端侧向连结棒40的径向突出。

此处,第2安装件35安装在卡合棒23的从转动轴24向端部侧偏离A距离的位置的侧面,连结槽36a的槽方向为铅垂方向,一对凸缘部35b被螺栓34紧固。并且,连结棒40在间隙配合状态下配置在卡合棒23与基部35a之间的空间内,第2卡定销42被插入切口,并且连结棒40的轴向为铅垂方向。以当卡合棒23位于退避位置时连结棒40的一端侧在间隙配合状态下被插入贯通孔31内的方式,利用螺栓34将一对凸缘部30c紧固,从而将第1安装件30安装在轿厢7的上部。此外,以当卡合棒23位于卡合位置时连结棒40的一端侧在间隙配合状态下被插入贯通孔31内的方式,利用螺栓34将一对凸缘部30c紧固,从而将第1安装件30安装在轿厢7的上部。由此,第1安装件30配置在轿厢7的上部的四处位置。

并且,连结棒40被制作成这样的长度:当第2卡定销42被插入第1卡定槽36b时,连结棒40的一端与轿厢7的上部接触,或者从轿厢7的上部稍稍分离,当第2卡定销42被插入第2卡定槽36c时,连结棒40的一端位于比基部30a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此外,第1卡定销41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在连结棒40上:当第2卡定销42被插入第1卡定槽36b时,第1卡定销41位于基部30a与轿厢7的上部之间。并且,一对卡合槽32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基部30a上:当第2卡定销42在连结槽36a内移动时、即连结棒40沿铅垂方向移动时,一对第1卡定销41能够通过这一对卡合槽32。

接着,说明如上那样构成的卡合棒23的固定机构部29的动作。

首先,如图8所示,当第2卡定销42位于连结槽36a内的中间位置时,连结棒 40的一端被插入到形成于第1安装件30的基部30a上的贯通孔31内。并且,一对卡定销41位于一对卡合槽32内。因此,当使连结棒40向下方移动,从而使第2卡定销42位于连结槽36a内的下端时,一对卡定销41在一对卡合槽32内通过并移动至基部30a的下部侧。由此,阻止了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转动。接着,使连结棒40转动,将第2卡定销42插入第1卡定槽36b。由此,当连结棒40向上方移动时,第1卡定销41与基部30a抵接,因此,阻止了连结棒40从贯通孔31中脱出。因此,卡合棒23被固定在轿厢7上。

此外,使连结棒40转动,使第2卡定销42从第1卡定槽36b向连结槽36a移动。接着,上拉连结棒40,以使第2卡定销42位于连结槽36a内的第2卡定槽36b的高度位置。由此,一对第1卡定销41在一对卡合槽32内通过,连结棒40的一端从贯通孔31中脱出。接着,使连结棒40转动,将第2卡定销42插入第2卡定槽36b内。由此,连结棒40被保持在其一端从贯通孔31中脱出的高度位置。因此,解除了卡合棒23与轿厢7之间的固定,从而卡合棒23能够绕转动轴24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3中,当轿厢7正常运转时,卡合棒23利用两个固定机构部29固定在轿厢7上,并保持在图7中单点划线表示的退避位置。并且,当维护检查时,解除利用固定机构部29实现的卡合棒23与轿厢7之间的固定,在图7中,使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将卡合棒23插入卡合板21、22之间。接着,利用固定机构部29将卡合棒23固定在轿厢7上。由此,卡合棒23利用两个固定机构部29固定在轿厢7上,并保持在图7中实线表示的卡合位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能够将卡合棒23可靠地保持在卡合位置和退避位置。

此外,在卡合位置,卡合棒23在从转动轴24向前端侧偏离A距离的位置处,利用固定机构部29固定在轿厢7的上部,因此,即使轿厢7意外地升降,也能够减小作用在卡合棒23上的力矩。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将两个卡合板分别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上。但也可以将两个卡合板仅安装在第1轿厢用导轨上。在该情况下,缩短卡合棒的长度,以其一端侧能够插入卡合板之间的方式,将其另一端以能够绕转动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轿厢的上部。并且,以能够将卡合棒分别固定在卡合位置和配置位置的方式配置固定机构部即可。

实施方式4

图9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导轨固定解除状态的图,图10是从铅垂上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的轿厢的导轨固定状态的图,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棒的固定机构部的立体图。

在图11中,卡合棒23的固定机构部50具有安装在轿厢7上部的固定件51以及脱落防止部件53。

固定件51构成为由基部51a和一对侧壁部51b、51c形成的U字形,所述一对侧壁部51b、51c从基部51a的两端部向相对于基部51a成直角的方向且向相同的方向突出。作为止动部件的止动部51d是使侧壁部51b的侧部的前端侧突出而形成的。

脱落防止部件53构成为,其一端以能够绕轴心为水平的轴54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侧壁部51c的前端侧,并因自重而垂下。

这样构成的固定机构部50中,被基部51a与一对侧壁部51b、51c包围的空间成为卡合棒23的插入空间52。并且,脱落防止部件53因自重而垂下,封闭卡合棒23的插入空间52。此外,在图11中,脱落防止部件53可以绕轴5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外,在图11中,脱落防止部件53与止动部51d抵接,从而阻止了脱落防止部件53绕轴54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此处,如图9所示,固定机构部50以在两处将位于退避位置的卡合棒23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轿厢7的上部。此外,如图10所示,固定机构部50以在两处将位于卡合位置的卡合棒23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轿厢7的上部。

这样构成的轿厢固定装置中,当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转动而被插入到插入空间52时,脱落防止部件53与卡合棒23的移动联动地绕轴54转动,卡合棒23被插入到插入空间52。此外,当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转动而要从插入空间52出来时,脱落防止部件53与卡合棒23的移动联动地转动并与止动部51d抵接,从而阻止了脱落防止部件53进一步转动。因此,卡合棒23被插入并保持在插入空间52中,能够将卡合棒23固定在卡合位置。

此外,当使卡合棒23在插入空间52内移动至基部51a侧时,在图11中,能够使脱落防止部件53沿逆时针方向绕轴54转动。因此,能够使脱落防止部件53沿逆时针方向绕轴54转动而打开插入空间52,使卡合棒23从卡合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4中,如图9所示,当轿厢7正常运转时,卡合棒23被两个固定机构部50固定在轿厢7上,并保持在退避位置。

此外,当维护检查时,作业人员搭乘在轿厢7的上部,在图9中,使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卡合棒23向插入空间52内的基部51a侧移动。接着,作业人员使脱落防止部件53绕轴54转动,从而打开插入空间52。因此,在图9中,使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卡合棒23从插入空间52中脱出,被插入一对卡合板21、22之间。同时,卡合棒23使脱落防止部件53绕轴54转动,同时被插入空间52内。当卡合棒23被完全插入到插入空间52内时,脱落防止部件53由于自重而垂下,插入空间52被封闭。由此,阻止了卡合棒23绕转动轴24转动。因此,如图10所示,卡合棒23被两个固定机构部50固定在轿厢7上,并保持在卡合位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能够将卡合棒23可靠地保持在卡合位置和退避位置。

此外,在卡合位置,卡合棒23在转动轴24与卡合板21、22之间的位置处,利用固定机构部50固定在轿厢7的上部,因此,即使轿厢7意外地升降,也能够减小作用在卡合棒23上的力矩。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以在两处将退避位置的卡合棒固定的方式配置固定机构部,但也可以以在一处将退避位置的卡合棒固定的方式配置固定机构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将两个卡合板分别安装在第1和第2轿厢用导轨上。但也可以将两个卡合板仅安装在第1轿厢用导轨上。在该情况下,缩短卡合棒的长度,以其一端侧能够插入卡合板之间的方式,将其另一端以能够绕转动轴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轿厢的上部。并且,以能够将卡合棒分别固定在卡合位置和配置位置的方式配置固定机构部即可。

实施方式5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轿厢固定装置中的卡合板的排列状态的主视图。

在图12中,卡合板21被制作成由安装部21a与夹持部21b形成的矩形平板状。卡合板22B被制作成由安装部22a与夹持部22b形成的曲柄形状。

另外,其他的结构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5中,利用轨夹16将安装部21固定在第1轿厢用导轨10上,从而卡合板21被配置在导轨支架15的上部。利用轨夹16将安装部22a固定在第1轿厢用导轨10上,从而卡合板22B被配置在轨夹16的下部。卡合板22B形成为曲柄形状,因此,卡合板21的夹持部21b与卡合板22B的夹持部22b之间的间隔比卡合板21的安装部21a与卡合板22B的安装部22a之间的间隔窄。并且,卡合棒23被插入卡合板21、22B的夹持部21b、22b之间。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卡合板21、22B也被固定在第2轿厢用导轨11上。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5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5,即使在轨夹16的附近,也能够任意设定卡合棒23的卡合高度位置,因此,能够将轿厢7固定在最合适的位置。

此外,即使在轨夹16的附近,也能够避免与轨夹16之间的干扰,而缩小夹持部21b、22b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减小卡合棒23与夹持部21b、22b之间的空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仅将配置在下方的卡合板制作成曲柄形状,但也可以仅将配置在上方的卡合板制作成曲柄形状,还可以将两个卡合板都制作成曲柄形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