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630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构成为在形成于收纳构件中的多个腔室内收纳电子部件并进行传送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要将电子部件提供给检查工序用于检查其特性时,或者要将电子部件提供给加工工序或贴装工序等情况下,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电子部件收纳到例如旋转的转子等保持构件中以特定间隔配设的多个保持孔中再进行传送。

作为这种传送装置,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一种传送装置,其具备可动部(传送转子)110和部件吸附单元120,所述可动部(传送转子)110沿电子部件101的传送方向配置有多个贯通孔(腔室)111,所述部件吸附单元120从电子部件101保持面(部件传送面110a)相反侧的面110b抽吸空气,使电子部件101吸附于部件传送面110a,该传送装置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111中进行传送。

另外,该传送装置构成为,对由传送通道盖板(用于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111的吸入引导件)130形成的、用于传送电子部件101的空间(131a、131b、131c、131d)内供应压缩空气,对空间内的电子部件进行搅拌,同时沿传送通道盖板130的、与可动部(传送转子)110的部件传送面110a相向的区域中所设置的间隔壁(引导件)132(参照图10),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腔室)111中。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传送装置中,当电子部件101例如为小型、薄型芯片部件时,传送通道盖板130,详细而言上述间隔壁(引导件)132和贯通孔(腔室)111的位置关系较为重要。

例如,如图11(a)所示,当间隔壁(引导件)132和贯通孔(腔室)111的位置关系保持为特定关系时,能够高精度地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腔室)111中。

与此相对,如图11(b)所示,如果位置关系发生偏移,则很难高精度地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腔室)111中。

此外,在电子部件101没有完全收纳到可动部(传送转子)110的贯通孔(腔室)111中的状态(即,电子部件101的一部分从贯通孔(腔室)111突出的状态)下,如果可动部(传送转子)110旋转,则会与被固定而不旋转的传送通道盖板130等其他构件发生刮擦,导致出现电子部件101损伤等问题。另外,上述位置关系会由于传送通道盖板130的位置偏移、温度变化、水分(湿气)的吸收与释放等导致可动部(传送转子)110尺寸变化等原因而发生变化,实际情况是很难完全抑制其发生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63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其在电子部件的供应位置发生变动时,仍然能够准确地将电子部件收纳到传送用转子等保持构件中所设的腔室内,在传 送过程中不会对电子部件造成损坏,能够流畅地传送电子部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构成为具备:

收纳构件,其具备多个腔室分别用于收纳电子部件,

电子部件供应机构,其将应收纳到所述腔室内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供应给所述收纳构件,以及

移动单元,其使所述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

使所述收纳构件和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相对地移动,确保多个所述腔室分别与由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依次供应的所述电子部件相向,从而将所述电子部件依次收纳到多个所述腔室内,所述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构成为:

所述腔室的深度设定为如下深度,即在所述电子部件以特定姿势收纳于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所述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腔室突出的深度,并且

所述收纳构件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腔室相连通,是用于将所述电子部件引导至所述腔室的空隙,

所述引导部形成为,从所述腔室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其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比所述腔室的开口部大,且所述腔室的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引导用开口部的区域内,并且

所述电子部件整体收纳在由所述腔室和所述引导部构成的收纳空间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移动单元,其使所述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是指,移动单元使收纳构件移动、使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移动、以及使收纳构件和电子部件供应机构两者移动的任一形态的移动单元均包括在内。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优选构成为,所述引导部具备如下尺寸,即在所述电子部件被收纳于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即便另一个所述电子部件进 入所述引导部,进入的所述电子部件也不会突出的尺寸。

通过具备上述构成,在电子部件被收纳于腔室内的状态下,即便另一个电子部件进入引导部,在使收纳构件和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相对地依次移动时,电子部件也不会与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等其他构件相接触,造成表面刮擦及破损等损坏,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

此外,优选所述收纳构件具备的所述多个腔室中,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和所述收纳构件的相对移动方向中相邻的至少一对腔室所对应的所述引导部彼此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为一体。

通过具备上述构成,能够将虽然进入到引导部内但没有被收纳到腔室内的电子部件引导至下一个腔室,将电子部件收纳到下一个腔室内,提高电子部件的收纳概率。

此外,本发明的工业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具备:

上述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

作用部,其作用于被收纳于多个所述腔室内的所述电子部件;并且

可以使所述收纳构件和所述作用部相对地依次移动,确保收纳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多个腔室依次和所述作用部相向,

并构成为在所述作用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引导部的状态下,作用于所述电子部件。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构成为,腔室深度设定为如下深度,即在电子部件以特定姿势收纳于腔室内的状态下,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从腔室突出的深度;并且,收纳构件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和腔室相连通,是用于将电子部件引导至腔室的空隙。并且,引导部形成为,从腔室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其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比腔室的开口部大,且腔室的开口部在引导用开口部 的区域内,并且,电子部件整体收纳在由腔室和引导部构成的收纳空间内。

其结果为,即便电子部件的供应位置出现少许偏差,但由于引导部具有比腔室的开口部大的开口部,因此能够吸收该偏差,将电子部件准确地收纳于腔室内。也就是说,即便电子部件的供应位置发生少许变动,也能利用具备比腔室开口部大的开口部的引导部来准确地捕捉到电子部件,从而能够提高将电子部件收纳到腔室内的概率。

此外,由于电子部件被准确地收纳到由腔室和引导部形成的收纳空间内,因此,即便使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时,也能抑制、防止收纳于腔室内的电子部件与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等其他构件相接触,防止电子部件受到损坏。

此外,本发明的工业用装置构成为,具备上述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和作用于被收纳于腔室内的电子部件的作用部,并且,能使收纳构件和作用部相对地依次移动,确保收纳电子部件的多个腔室依次和作用部相向;并构成为在作用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引导部的状态下,作用于电子部件;因此,能通过引导部对作用部进行定位,能够在确保电子部件和作用部的高相对位置精度的状态下,使作用部作用于电子部件,从而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工业用装置。

此外,在对各个腔室独立地设置引导部的情况下,可以由与腔室相对应的各引导部控制作用部的插入深度,因此,能够抑制、防止作用部碰撞到电子部件的角部等,对电子部件造成损坏。

此外,在引导部跨越多个腔室连续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沿着引导部连续地引导作用部,限制腔室的位置和作用部的位置,因此,在依次和多个电子部件相向时,能够稳定、高精度地定位。

另外,在本发明的工业用装置中,作为作用部,例示有例如用于调查电气 特性的测定端子、用于对电子部件进行加工的工具或激光发生单元、照相机等摄像单元、红外线等光源、用于涂布导电浆料或绝缘浆料等浆料的点胶机等,但作用部并不仅限于这些,还可以为其他内容。

另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工业用装置的作用不,在构成为例如上述那样具备测定端子时,为特性检查装置;若构成为具备加工用工具或激光发生单元时,则为加工装置。此外,作为具备摄像单元的构成,还可以是外观检查装置;进而,作为具备浆料涂布用点胶机的构成,还可以是浆料涂布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a)是表示腔室以及引导部的构成的图,且是表示没有收纳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收纳有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中收纳、传送的对象即电子部件的图。

图4(a)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腔室中收纳电子部件过程中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电子部件被收纳到腔室内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中的引导部变形例的图,(a)是表示在腔室中收纳电子部件过程中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电子部件被收纳到腔室内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a)是表示腔室以及引导部的构成的图,且是表示没有收纳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收纳有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再一其他实施方式(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a)是表示腔室以及引导部的构成的图,且 是表示没有收纳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收纳有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再一其他实施方式(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工业用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a)是表示使作用部抵接于腔室内的电子部件前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使作用部抵接于腔室内的电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现有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现有电子部件传送装置存在的问题的示意图,(a)是表示间隔壁(引导件)和贯通孔(腔室)的位置关系保持为特定关系时电子部件收纳状态的图,(b)是表示间隔壁和贯通孔的位置关系发生偏移时电子部件收纳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放大、表示主要部分的图。

此外,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中作为传送对象的电子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具备:圆板状收纳构件(转子)10,其沿周向以特定间隔配设有多个腔室11,分别用于收纳电子部件1;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其将多个电子部件1供应给收纳构件10;以及移动单元25,其使收纳构件10在与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收纳构件10,使用树脂制收纳构件,确保与电子部件1的电连接不会出现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移动单元25,使用用于使收纳构件(转子)10旋转的例如电动马达等旋转驱动单元。

并且,其构成为,使收纳构件10和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相对地依次移动(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上所述,旋转收纳构件10,使其依次移动),确保多个腔室11分别与由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依次供应的电子部件1相向,从而将电子部件1依次收纳到各个腔室11中。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中,腔室11的深度(从腔室11的开口部11a侧到里侧内壁面的尺寸)A设定为如下深度,即在电子部件1以特定姿势、也就是说电子部件1的长度L(参照图3)方向成为腔室的深度方向的姿势收纳于腔室11内的状态下,电子部件1的一部分从腔室11突出的深度。

进而,收纳构件10还具备引导部12,所述引导部12和腔室11相连通,是用于将电子部件1引导至腔室11的空隙,

此外,该引导部12形成为,从腔室11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其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12a比腔室11的开口部11a大,且腔室11的开口部11a在引导用开口部12a的区域内。

并且,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构成为,电子部件1整体被收纳在由腔室11和引导部12构成的空间(收纳电子部件的收纳空间)13内,电子部件1的一部分不会从引导用开口部12a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中,腔室11构成为图2所示的长方体形状,其开口部11a构成为横向较长的长方形。

此外,如图2所示,和腔室11相连通、用于将电子部件1引导至腔室11的空 隙即引导部12也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空隙,引导用开口部12a构成为长方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中,引导部12的底面(引导面)22形成为和腔室11的底面21在同一平面上,确保电子部件1经过引导部12顺畅地收纳到腔室11内。

接着,针对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的构成,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例如用作电子部件特性筛选装置、外观筛选装置、外部电极及导线的形成等加工装置、绑带等包装装置、电子部件的进料装置、以及与这些装置连接使用的传送用装置等。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作为传送对象的电子部件如图3所示,如果将长度设为L,宽度设为W,高度设为T,则优选满足L>W、L>T、W≧T的条件。

尤其优选为满足:

5>L>0.1

4>W>0.05

4>T>0.01

的条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中,作为传送对象的电子部件例如可列举层叠陶瓷电容器、热敏电阻、线圈等贴片型电子部件等,但并不仅限于这些电子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具备腔室11的圆板状转子、且构成为能使腔室11沿周向移动的转子用作收纳构件10。但是,作为收纳构件10,并不仅限于转子,还可以使用

·构成为可以沿特定方向传送的皮带状收纳构件,

·构成为可以沿平行于主面的方向移动(直线运动)的平板状构件,

·构成为形成有将电子部件收纳于外周面的多个圆筒状腔室、且可以绕轴向旋转的辊

等等。

作为构成收纳构件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氧化锆等陶瓷、树脂、金属等各种材料。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是树脂制收纳构件10。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中,电子部件的传送(收纳构件的驱动形态)可以是连续传送,也可以是间歇传送。

另外,将多个电子部件1供应给收纳构件10的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是用于和收纳构件10相向地供应电子部件1的机构,例如使用振动式进料装置、载货卡车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中,收纳构件所具备的腔室11的配置形态并无特别限制,上述实施方式1以多个腔室11沿周向配设成1列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多列并排。

此外,若为平板状或圆筒状(滚筒状)待传送构件,则腔室可以配设为矩阵状。

此外,从腔室的深度(纵深)方向观察,腔室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并且,腔室的开口部可以为锥形。

关于腔室11的深度A(图2),在电子部件1以其长度L方向为腔室的深度方向的姿势收纳时,优选为大于电子部件1的长度L的1/2,并小于电子部件1的长度L(也就是说,满足(L/2)<A<L的条件)。

此外,引导部12优选形成为,从腔室11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具有比腔室的开口部11a大的开口部(引导用开口部12a),且腔室11的开口部11a在引导用开口部12a的区域内。

引导用开口部12a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此外,在将腔室的深度设为A,将电子部件的长度设为L时,引导部12的深度B优选为满足A+B>L的关系,且B>W/2。

另外,更优选为A+B大于电子部件的立体对角线长度C(参照图3)(A+B>C)。

使用如上构成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从而能够有效地、准确地将电子部件1收纳到腔室11内。

另外,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由不同于收纳构件即传送转子的其他构件即间隔壁(吸入引导件)负责履行将电子部件引导至腔室的功能,因此,例如在传送转子由于吸收或释放水分而产生膨胀、收缩时,传送转子和间隔壁(吸入引导件)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偏移,难以将电子部件收纳到腔室内(参照图11(b))。与此相对,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由设置于收纳构件(转子)10上的引导部12负责履行将电子部件1引导至腔室11的功能,因此,即便收纳构件10由于水分的吸收或释放而产生膨胀、收缩,也能利用具有比腔室11的开口部11a大的引导用开口部12a的引导部12,消除相关偏差,从而能将电子部件1稳定地收纳、传送(参照图4(a)、(b))。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在更换收纳构件10时,或者更换传送对象即电子部件1的品种时等情况下,可以简化或者不需要实施收纳构件10和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的位置微调整,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性。

此外,收纳于腔室11中的电子部件1在收纳于由腔室11和引导部12构成的收纳空间13内的状态下,和腔室11及引导部12成为一体地旋转、移动,因此,电子部件1不会与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等其他构件发生接触或者刮擦而导致损坏,可以提高成品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1以引导部12的底面(引导面)22和腔室11的底面21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引导部12的底面(引导面)22和腔室11的底面21之间存在例如和电子部件1的厚度T相同程度的高度差。另外,有高度差时,优选为如图5(a)、(b)所示,从引导部12的底面22中途(或者从引导部12的开口部12a)朝向腔室11的开口部11a设置倾斜22a。通过设置倾斜22a,电子部件1容易进入腔室11中(图5(b))。通常,相对于腔室11的底面21,倾斜22a的角度θ较好的是45度以下。

[实施方式2]

图6(a)、(b)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A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

本实施方式2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A具备依据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的构成。但是,如图6(a)、(b)所示,和腔室11相连通且用于将电子部件1引导至腔室11的空隙即引导部12的深度B设定为在电子部件1的立体对角线长度C(参照图3、图6(b))以上(也就是说,构成为满足B≧C的关系),这一构成和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不同。另外,实施方式2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A的其他构成和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的构成相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2构成为,将引导部12的高度设为超过电子部件1的厚度2倍的尺寸,即便收纳于腔室11内的电子部件1和进入引导部12中的另一个电子部件1(1a)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该电子部件1(1a)也会被收纳到引导部12中。

实施方式2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A构成为,引导部12的深度B在电子部件1的立体对角线长度C以上,因此,如图6(b)所示,除收纳于腔室11内的电子部 件1以外,还有另一个电子部件1(1a)进入引导部12时,在电子部件1(1a)被收纳于引导部12内的状态下,引导部12和腔室10成为一体地旋转、移动,从而能够防止电子部件1(1a)和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等其他构件相接触,造成表面刮擦或破损等损坏,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A中,也可以加入和上述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相同的变形及应用。

[实施方式3]

图7(a)、(b)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B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

本实施方式3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B具备依据上述实施方式1的传送装置50的构成。但是,如图7(a)、(b)所示,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B和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的构成不同之处在于,收纳构件10具备的多个腔室11中,电子部件供应机构20和收纳构件10的相对移动方向中相邻的至少一对腔室11、11所对应的引导部12彼此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跨越相邻的一对腔室11、11配设有一个引导部12)。另外,实施方式3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B的其他构成和实施方式1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的构成相同。

本实施方式3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B如图7(b)所示,未被收纳于腔室11内的电子部件1经过为确保其到达下一个腔室11所对应的区域而形成的引导部12,被引导至下一个腔室11,因此,能够提高将电子部件1收纳到腔室11内的概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B中,也能加入和上述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相同的变形及应用。

此外,本实施方式3以一对腔室11、11所对应的引导部12彼此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在多个腔室11沿圆板状收 纳构件10的周向以特定间隔连续配设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引导部12形成为与各腔室11相向、在周向上连续的一个环状空隙。

[实施方式4]

图8(a)、(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使用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60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

如图8(a)、(b)所示,本实施方式4的工业用装置60具备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50和依次作用于被收纳于多个腔室11中的电子部件的作用部30。例如,在本实施方式4中,具备用于调查电子部件1的电气特性的测定端子作为作用部30。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4的工业用装置60构成为用于测定电子部件1的特性的检查装置。

此外,构成本实施方式4的工业用装置(检查装置)60的作用部(测定端子)30具备定位部32,所述定位部32抵接于收纳构件10的主面,用于规定作用部(测定端子)30的前端插入引导部12的插入深度。

在如此构成的工业用装置(检查装置)60中,相对于作用部(测定端子)30,引导部12发挥定位用引导件的作用,从而能够确保电子部件1和作用部(测定端子)30的高相对位置精度,实施高精度的检查。

此外,由于作用部(测定端子)30具备定位部32,从而能够限制作用部(测定端子)插入引导部12的插入深度(参照图8(b)),防止插入异常导致的电子部件损坏,并能开展高精度的特性检查。

本实施方式4所示的是作用部30为用于调查电气特性的测定端子的情况,作用部也可以是例如用于对电子部件进行加工的工具或激光发生单元、照相机等摄像单元、红外线等光源、用于涂布导电浆料或绝缘浆料等浆料的点胶机等,还可以为其他内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的工业用装置60中,如上述实施方式3所示,也可以将引导部12构成为跨越一对腔室11、11互相连通。这种情况下,如果使作用部30(参照图8)作用于被收纳于多个腔室11中的各电子部件1,则可以沿连通的引导部12连续地引导作用部30,使腔室11和作用部30有效地、高精度地相向,较为有意义。

此外,并不仅限于一对腔室11、11,例如在多个腔室11沿圆板状收纳构件10的周向以特定间隔连续配设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引导部12形成为与各腔室11相向、在周向上连续的一个环状空隙。这种情况下,如果使作用部30(参照图8)作用于沿周向连续的多个腔室11中所收纳的各电子部件1,则可以沿作为环状空隙的引导部12连续地引导作用部30,限制腔室11的位置和作用部30的位置。其结果为,使作用部30依次相向于多个电子部件1时,能够更有效地、高精度地使电子部件1和作用部30相向。

本发明进而在其他方面也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发明范围内加入各种应用、变形。

标号说明

1、1a 电子部件

10 圆板状收纳构件(转子)

11 腔室

11a 腔室的开口部

12 引导部

12a 引导用开口部

13 由腔室和引导部构成的空间(电子部件收纳空间)

20 电子部件供应机构

21 腔室的底面

22 引导部的底面(引导面)

22a 倾斜

25 移动单元

30 作用部

32 定位部

50、50A、50B 电子部件传送装置

60 工业用装置(检查装置)

A 腔室的深度

B 引导部的深度

C 电子部件的立体对角线长度

L 电子部件的长度

T 电子部件的厚度

W 电子部件的宽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