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224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场转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灵活性强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开放式的堆场采用在边缘设计一条固定的皮带输送机,或者在边缘设计一个收料点来实现物料的堆取,如何将堆场任意位置的物料快速运出,或将输送机的来料快速输送到堆场的某一位置一直是堆场的一大难题。目前,普遍方式是采用装载机或自卸卡车运输,但是装载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普通的移动式皮带输送机进料口和出料口前后工艺对接缺乏灵活度,且伸缩式皮带机易跑偏,故障率高。

如CN105417196A公开了一种铰柱式双拉杆悬臂堆料机,包括上部钢结构、门座驾、回转装置、俯仰装置、走行装置、皮带机系统、司机室装置、尾车装置和物料转载装置,下侧回转装置控制上部钢结构和皮带机系统回转到不同位置进行堆料作业,俯仰装置控制上部钢结构和皮带机系统不同的俯仰角度,实现不同高度堆料作业,走行装置带动整机,走行到料场不同位置进行堆料。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铰柱式双拉杆悬臂堆料机。

又如CN104891094A公开了一种矿山连续化开采用移动转载装置,包括支架、受料机构、液压俯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回转机构、卸料机构,卸料机构位于受料机构的下方,支架包括支柱,支柱的顶端与液压俯仰机构连接,液压俯仰机构的悬臂分别与受料机构和卸料机构连接固定,受料机构包括受料皮带,卸料机构包括卸料皮带,受料皮带及卸料皮带通过液压俯仰机构上下俯仰;回转机构置于支柱下方,受料皮带和卸料皮带通过支柱固定在回转机构的转盘轴承上,受料皮带、卸料皮带和支柱在回转机构上旋转;支架、受料机构、液压俯仰机构、回转机构、卸料机构一并组成移动转载装置,履带行走机构位于回转机构的下方,移动转载装置通过履带行走机构行走。该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矿山连续化开采用移动转载装置,设备结构紧凑合理、操控灵活、可跟进作业、可以根据前端移动破碎机及后端皮带的位置适当调节,即节能又环保,可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上述公开的两个实用新型,CN104891094A公开了一种矿山连续化开采用移动转载装置中,仅仅包含一个回转机构,受料皮带、卸料皮带和支柱在回转机构上旋转,受料皮带和卸料皮带同步旋转,不能单独旋转;CN105417196A公开了一种铰柱式双拉杆悬臂堆料机中,仅仅包含一个回转装置,上部钢结构和皮带机系统通过下侧回转装置控制回转到不同位置进行堆料作业。

因此上述两个实用新型公开的装置,其灵活性均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在堆场从一台输送设备向另一台设备快速供料,解决了在供料点和收料点的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输送设备无法连续输送的工艺状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包括控制车台,其中,控制车台上设有输料总成及控制系统,输料总成上设有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衔接,控制车台底部设有行走机构,输料总成与控制车台转动连接,出料机构与输料总成转动连接,进料机构设有第一俯仰机构,出料机构设有第二俯仰机构。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具有两套回转机构,两套俯仰机构,同时配合设备的行走,使卸料点三维立体化到位,便于灵活、准确、快速与下一道工序衔接,与前后工艺的对接更加灵活。

优选的,控制车台底部的行走机构为履带行走机构。由此,使设备移动和转向灵活,实现360度转向,适应各种堆场工况。

优选的,输料总成与控制车台通过机架回转机构转动连接,机架回转机构为回转轴承。由此,实现载有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的输料总成在水平面内转动。

优选的,出料机构与输料总成通过悬臂回转机构转动连接,悬臂回转机构为回转轴承。由此,实现出料机构在水平面内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料总成包括总成台及支架,支架设于总成台上,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分别设于支架两侧,进料机构设于出料机构上方,进料机构的输出端位于出料机构输入端的上方。由此,实现进料机构与出料机构的衔接,使进料机构上的物料顺利落入出料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臂架及位于进料臂架内的直线式进料 皮带机输送系统;出料机构包括出料臂架及位于出料臂架内的直线式出料皮带机输送系统,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的皮带机输送系统独立传动。由此,进料机构及出料机构独立传动便于检修,同时不需固定配套设施,不必扩大基础设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俯仰机构连接支架顶端及进料臂架上方,第二俯仰机构连接支架顶端及出料臂架上方。由此,第一俯仰机构驱动进料机构俯仰,第二俯仰机构驱动出料机构俯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设于所述出料机构上方,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俯仰机构及第二俯仰机构。由此,控制系统的安装位置便于控制第一俯仰机构及第二俯仰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俯仰机构及第二俯仰机构为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液压油缸或卷扬机构。由此,可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的俯仰驱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料机构上设有除尘器,或出料机构及进料机构上均设有除尘器。由此,可有效收集输送过程中的扬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单台机器可输送多种类型材料,其输送能力最大能够达到2000m3/h,可适应复杂的工艺流程。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每套装置是独立的输送系统,配置独立的传动机构,不需固定配套设施,不必扩大基础设施。当不进行输送作业时,可以清空所有的移动设备,可以轻松迁移到其它位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采用履带行走机构,采用两套回转轴承,两套俯仰机构,使臂架具有回转和俯仰功能,形成三维一体化机构,使得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与前后工艺的对接实现立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适用于输送各种块状、粒状等松散物料,实现了在堆场从一台输送设备向另一台设备快速供料,解决了在供料点和收料点的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输送设备无法连续输送的工艺状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包括控制车台1及设于控制车台1上的输料总成11及控制系统10。其中,输料总成11上活动连接有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进料机构2与出料机构3衔接,且进料机构2的输出端位于出料机构3输入端上方。如图1所示,输料总成11通过机架回转机构102与控制车台1转动连接,出料机构3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与输料总成11转动连接,因此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搭载于输料总成11上,随输料总成11一起可整体在水平面内转动,因此,无需挪动整机,而仅通过机架回转机构102的转动,便可使进料机构2与位于其旋转半径范围内的上一道工序对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出料机构3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也可单独实现在水平面内转动,因此,在堆料的过程中,可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带动出料机构3转动以扩大堆料半径,增加单位堆料点的堆料量,另外,也可无需挪动整机,而仅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的转动,便可在其旋转范围内的不同堆料点堆料,同样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将上述输料总成11的整体转动及出料机构3的单独转动结合使用,可以在不需要挪动整机的情况下,从多个上道工序取料,通过可在多点堆料,操作方便,提高了输料效率。另外,进料机构2配置第一俯仰机构21,出料机构3配置第二俯仰机构31,第一俯仰机构21控制进料机构2俯仰,第二俯仰机构31控制出料机构3俯仰。同时,控制车台1底部配置行走机构101。因此,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具有两套回转机构,两套俯仰机构,同时配合设备的行走,使卸料点三维立体化到位,便于灵活、准确、快速与下一道工序衔接,与前后工艺的对接更加灵活。使用时,驾驶履带式转载装置至上一道工序旁,通过机架回转机构102将输料总成11旋转至合适角度,通过第一俯仰机构21调整进料机构2的倾斜角度,以使进料机构 2与上一道工序完美对接;对接完毕后,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旋转,以选择合适的堆料点;履带式转载装置开始输料,在堆料的过程中,随着堆场堆料的高度,第二俯仰机构31控制出料机构3的倾斜角度,使出料机构3与地面间的角度逐渐增大,以减少扬尘,也可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带动出料机构3旋转,以扩大堆料半径,增加单位堆料点的堆料量;当一堆料点堆料结束后,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旋转,以选择下一堆料点堆料,这个过车无需挪动整机,操作方便,同时提高了输料效率。

如图1所示,下面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从控制车台-控制车台上的输料总成-输料总成上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进行描述;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控制车台1底部配置行走机构101,作为优选的,行走机构101为履带行走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方式中,履带行走机构包括马达、履带、导向轮、拖链轮、若干支重轮、行走架及张紧装置,导向轮及拖链轮分别位于行走机构101前后两端,支重轮分布于导向轮及拖链轮之间,行走架用于连接导向轮、拖链轮及支重轮,履带套设于导向轮、拖链轮及支重轮外,张紧装置设于支重轮上方,用于张紧履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设置的行走机构101采用履带行走机构,因此,无需布置轨道,适应不同的场地,解决了轮胎在坑洼不平的场地无法行走的状况;同时,移动和转向灵活,实现360度转向,适应各种堆场工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通过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使转运能力是装载机或自卸卡车的3-5倍,能耗节约60%以上。

如图1所示,输料总成11通过机架回转机构102与控制车台1转动连接,作为优选的,机架回转机构102为回转轴承,通过回转轴承连接输料总成11及控制车台1,因此,输料总成11相对于控制车台1可在水平面上转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回转轴承可实现360°回转,因此,机架回转机构102可带动输料总成11实现360°回转。如图1所示,输料总成11包括总成台111、及支架112,支架112设于总成台111上,总成台111上还配置有驾驶室、配电系统、照明系统、信号显示及安全信号保护系统。

如图1所示,出料机构3连接于输料总成11中部位置处位于总成台111上方,出料机构3通过悬臂回转机构301与输料总成11转动连接,优选的,悬臂回转机构301为回转轴承,通过回转轴承连接出料机构3及输料总成11,因此, 出料机构3相对于输料总成11可在水平面上转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悬臂回转机构301带动出料机构3在±30°范围内旋转。

上述结构中,通过机架回转机构102与悬臂回转机构301结合使用,使转载作业更加灵活,悬臂回转机构301可带动出料机构3在±30°范围内旋转,因此,使堆料覆盖半径最大可达30m。

如图1所示,进料机构2活动连接输料总成11上,位于出料机构3上方,如图1所示,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分别位于支架112两侧,且进料机构2的输出端与出料机构3的输入端衔接,进料机构2的输出端位于出料机构3输入端的上方。使进料机构2上的物料顺利落入出料机构3。

作为优选的,以上提到的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可以选择优化,如图1所示,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均为悬臂式输料机构,进料机构2包括进料臂架201及位于进料臂架201内的直线式进料皮带机输送系统,出料机构3包括出料臂架302及位于出料臂架302内的直线式出料皮带机输送系统。上述结构中,第一俯仰机构12及第二俯仰机构31分别控制进料臂架201及出料臂架302俯仰,避免物料高点下落产生灰尘,同时使可输送高速达12m以上。线式进料皮带机输送系统及直线式出料皮带机输送系统均包括位于两侧的传动滚筒、位于两传动滚筒之间的托辊、环绕于传动滚筒及托辊外的输送胶带及连接传动滚筒及托辊的金属结构架。作为优选的,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独立传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直线式进料皮带机输送系统及直线式出料皮带机输送系统上均配置有清扫机构及安全保护机构。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上述提到的第一俯仰机构21,包括第一液压油缸211及与第一液压油缸211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杆212,且至少包括一组第一拉杆212,作为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方式中,包括三组第一拉杆212,三组第一拉杆212的分别连接于进料臂架201的两端及中部位置,每组第一拉杆212分别连接于进料臂架201两侧。第一液压油缸211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架112顶端进料机构2侧,第一液压油缸211通过控制系统10控制运行。如图1所示,第二俯仰机构31包括第二液压油缸311及与第二液压油缸311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拉杆312,且至少包括一组第二拉杆312,作为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此实施方式中,包括三组第二拉杆312,三组第二拉杆312的分别连接 于出料臂架302的两端及中部位置,每组第二拉杆312分别连接于出料臂架302两侧。第二液压油缸311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架112顶端出料机构3侧,第二液压油缸311通过控制系统10控制运行。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10固定于支架112一侧,位于出料机构3上方,便于控制第一俯仰机构21及第二俯仰机构31。

作为优选的,出料机构3的输出端配置有除尘器5,当然进料机构2上也可以设置除尘器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除尘器5为气箱脉冲除尘器,有效收集输送过程中的扬尘。同时,作为优选的,直线式进料皮带机输送系统及直线式出料皮带机输送系统可分别设于一封闭的输料腔内,从而防止扬尘。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履带式转载装置中的第一俯仰机构21及第二俯仰机构31均为卷扬机构,包括卷扬机、拉绳及滑轮,其拉绳分别连接于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的上方两端及中部两侧位置处,滑轮设于支架112顶端,卷扬机设于控制系统10旁,由控制系统10控制运行,与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连接的拉绳绕过滑轮后与卷扬机连接,通过卷扬机的运作控制进料机构2及出料机构3俯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