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有轨电车起复救援设备使用的顶升辅助设备多为圆柱体结构,对有轨电车的架车点位置的高度具有较高要求。当有轨电车的架车点相对于工作面处于较低位置时起复救援设备顶升缸的最低高度仍大于架车点到工作面的距离,现有的起复救援设备的顶升辅助设备将无法满足该车型的起复救援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其能够在架车点低于顶升缸的顶头的情况下,为顶升缸起复车辆提供辅助,保证顶升缸能够顺利顶起车辆。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包括与车辆连接的第一顶升杆、与顶升缸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顶升杆以及将所述第一顶升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杆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第一顶升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杆平行,所述第二顶升杆的端部设置有将所述顶升缸的输出端限位的限位挡块。
所述第二顶升杆为圆筒状。
所述限位挡块为环状。
所述第一顶升杆为方形。
所述第一顶升杆的相对侧面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孔。
所述连接杆为曲线状,所述连接杆与第二顶升杆相连接的一端为弧形,且与第二顶升杆的端面相切;连接杆与第一顶升杆连接的一端也为弧形,且与第一顶升杆的端面相切。
沿所述第二顶升杆轴向设置有安装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保证不论有轨电车的架车点位于何处,均能在该辅助装置的配合下完成起复救援的工作,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救援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采用Z字型架构,低端与车体架车点 相连接,高端与顶升缸顶头相连接,即使车辆架车点的位置高度低于顶升缸的最小高度,只要选择行程相当的辅助装置,也可以完成起复救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包括与车辆连接的第一顶升杆1、与顶升缸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顶升杆2以及将所述第一顶升杆1与所述第二顶升杆2连接的连接杆3,所述第一顶升杆1与所述第二顶升杆2平行,所述第二顶升杆2的端部设置有将所述顶升缸的输出端限位的限位挡块21。第一顶升杆1与连接杆3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处进行焊接、第二顶升杆2以及连接杆3之间也为过盈配合,连接处进行焊接。
其中,所述第二顶升杆2为圆筒状,限位挡块21为环状,限位挡块21可以将顶升气缸的顶升杆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第一顶升杆1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一顶升杆1与电车车体的顶升位相配合,所述第一顶升杆1的相邻侧面设置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孔12,在满足产品强度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开孔的数量减少设备重量,有利于提高救援效率。
其中,连接杆3为曲线状,连接杆3与第二顶升杆2相连接的一端为弧形,且与第二顶升杆2的端面相切;连接杆3与第一顶升杆1连接的一端也为弧形,且与第一顶升杆1的端面相切。这样可以防止连接杆3在提升过程中受到较大剪切力而失效。
进一步的,可以沿第二顶升杆轴向开设安装孔,当车体架车点与顶升缸顶头高度相差较大时,可以将两个辅助装置连接,具体为,将一个辅助装置的第一顶升杆插入另一个辅助装置的第二顶升杆的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轨电车救援起复辅助装置采用Z字型架构,第一顶升杆与车体架车点相连接,第二顶升杆与顶升缸顶头相连接,即使车辆架车点的位置高度远低于顶升缸的最小高度,也可以完成起复救援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