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链块冲压的薄钢带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931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链块冲压的薄钢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企业和市场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车辆使用过程中轮胎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以及财产损失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为了提高轮胎使用的安全性,专利号为200410046823.4,专利名称为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含有该环形链板带的轮胎与常规轮胎相比较,能大幅提高在尖锐物体较多的路面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链块在生产制造中,需要使用薄钢带进行冲压成型。但是,薄钢带在工业生产使用过程中,通常的情况是薄钢带的生产时是使用筒芯将薄钢带卷绕成卷,使用时再将成卷的薄钢带牵引出来进行使用。在将成卷的钢带牵引出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薄钢带生产时通过卷绕、存放,会产生内应力,在进行冲压时有内应力的薄钢带会损害生产模具,造成生产模具使用寿命的缩短,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薄钢板带传送过程中能有效消除博钢带的内应力,降低企业经常生产成本的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链块冲压的薄钢带输送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链块冲压的薄钢带输送机,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两端的可调节间隙的牵引滚轮组、导出滚轮组,还包括安装在机壳中部的使薄钢带形成波浪形传输的中间滚轮组,所述牵引滚轮组、导出滚轮组、中间滚轮组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以上主动滚轮,以及位于各相邻主动滚轮之间上部的涨紧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滚轮为4个,涨紧轮为3个。

进一步地,所述3涨紧轮的两端分别模块化地安装在可调节高度的涨紧轮箱中,所述涨紧轮箱顶部连接有调节手柄,涨紧轮箱内部还安装有相间于3个涨紧轮之间的2个弹簧,所述2个弹簧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主动滚轮连接;所述箱体调节手柄与机壳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滚轮组与导出滚轮组结构相同,所述牵引滚轮组或导出滚轮组包括主动滚轮一、从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一与从动滚轮通过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连接包括中间滚轮组的主动滚轮端部的齿轮,牵引滚轮组、导出滚轮组端部的齿轮;以及分别与中间滚轮组牵引滚轮侧的主动滚轮端部的齿轮和牵引滚轮组端部齿轮啮合连接的辅助齿轮组一;分别与中间滚轮组的导出滚轮组侧的主动滚轮端部的齿轮和导出滚轮组端部齿轮啮合连接的辅助齿轮组二。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齿轮组一与辅助齿轮组二结构相同,且传动比均为一,所述辅助齿轮组一或辅助齿轮组二包括主动齿轮、过渡齿轮、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过渡齿轮、从动齿轮依次啮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可调节间隙的牵引滚轮组、导出滚轮组,以及起支撑、清除内应力的中间滚轮组,在使用成卷的薄钢带时,由于中间滚轮组在传输过程中能有效将成卷的薄钢带的内应力消除,使得薄钢板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中间滚轮组时将薄钢板的内应力消除。薄钢板在使用时就不会对生产模具造成损害,有效提高了生产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所示,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链块冲压的薄钢带输送机,包括机壳1、安装在机壳1两端的可调节间隙的牵引滚轮组2、导出滚轮组3,还包括安装在机壳1中部的使薄钢带形成波浪形传输的中间滚轮组4,所述牵引滚轮组2、导出滚轮组3、中间滚轮组4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可调节间隙的牵引滚轮组2、导出滚轮组3,以及起支撑、清除内应力的中间滚轮组4,在使用成卷的薄钢带进行冲压生产制造防扎穿安全轮胎的环形链板带链块时,由于中间滚轮组4在传输过程中能有效将成卷的薄钢带的内应力消除,使得薄钢板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中间滚轮组4时将薄钢板的内应力消除。薄钢板在冲压时就不会对生产模具造成损害,有效提高了生产模具的使用寿命。

更为具体地,牵引滚轮组2与导出滚轮组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主动滚轮一5和从动滚轮6,从动滚轮6与主动滚轮一5通过端部的齿轮啮合连接。中间滚轮组4包括4个主动滚轮7,以及与各相邻的主动滚轮7之间上部配合使用的3个涨紧轮8。3个涨紧轮8的两端分别模块化地安装在涨紧轮箱9中,在涨紧轮箱9内部的3个涨紧轮之间安装有2个弹簧10,2个弹簧10与对应位置的主动滚轮7连接。涨紧轮箱9的顶部还连接有调节手柄11,调节手柄11与机壳1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对涨紧轮箱9纵向位置的调节。牵引滚轮组2的主动滚轮一5端部的齿轮通过与辅助齿轮组一12的主动齿轮13啮合连接,辅助齿轮组一12的主动齿轮13与过渡齿轮14啮合连接,过渡齿轮14与从动齿轮15啮合连接。牵引滚轮组2侧的中间滚轮组4的第一个主动滚轮7端部的齿轮分别与辅助齿轮组一12的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5啮合连接,第二个主动滚轮7端部的齿轮与辅助齿轮组一12的从动齿轮15啮合连接,牵引滚轮组2实现将动力传递给牵引滚轮组2侧的中间滚轮组4的主动滚轮7。

同理,导出滚轮组3的主动滚轮一5端部的齿轮通过与辅助齿轮组二16的主动齿轮13啮合连接,辅助齿轮组二16的主动齿轮13与过渡齿轮14啮合连接,过渡齿轮14与从动齿轮15啮合连接。导出滚轮组3侧的中间滚轮组4的第一个主动滚轮7端部的齿轮分别与辅助齿轮组二16的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5啮合连接,第二个主动滚轮7端部的齿轮与辅助齿轮组二16的从动齿轮15啮合连接,导出滚轮组3实现将动力传递给导出滚轮组3侧的中间滚轮组4的主动滚轮7。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辅助齿轮组一12与辅助齿轮组二16结构相同,传动比均为1,同时导出滚轮组3的主动滚轮一5和牵引滚轮组2的主动滚轮一5均是通过相同的带传动连接,保证了导出滚轮组3、牵引滚轮组2、中间滚轮组4转动的线速度相同,提高了对薄钢带输送的效果。

具体使用时,使传动带通过机壳底部的步进电机与牵引滚轮组2和导出滚轮组3主动滚轮一5连接,即可实现传动动力的输入。由于中间滚轮组4的主动滚轮7,以及与各相邻的主动滚轮7之间上部配合使用的涨紧轮8使被传动的薄钢带形成波浪形的传送过程,在波浪形的传动过程中形成挤压传递,有效消除了薄钢带的内应力。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