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组件双电抗器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79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组件双电抗器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工装,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组件双电抗器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及各地区电网并网推动了高压、超高压换流阀的发展。5000A/±800KV直流输电换流阀ETT小组件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换流阀组件,电抗器单元采用双体电抗器串联,装配过程中,由于电抗器外形和重量的变化及双体电抗器的装配特殊性,目前安装时没有合适的工装,安装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保证装配人员人身安全和换流阀的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组件双电抗器装配工装,在电抗器单元装配时起到起吊安装作用,确保电抗器单元装配时的安全和装配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组件双电抗器装配工装,包括横梁、支撑架和吊锤;横梁与两个支撑架焊接组成门型双电抗器吊架,两个吊锤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两支撑架下部,所述吊锤为偏心结构,吊锤一端连接有拉线,拉动拉线将吊锤拉起与支撑架成垂直状态,通过吊锤起吊电抗器。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为下宽上窄异形结构,吊锤通过铰制孔螺栓安装在支撑架内部。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侧面焊接有用于吊锤定位、限位的挡板。

进一步,所述吊锤上固定有圆柱销,拉线与圆柱销采用接线片连接。

进一步,所述横梁采用方钢,开有贯穿的长孔,拉线穿过横梁的长孔与吊锤连接。

进一步,所述横梁上方焊接有用于起吊的吊板。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工装,包括横梁、支撑架和吊锤等。在组装换流阀组件电抗器单元时,将双电抗器装配工装连接在起吊设备上,使两侧的支撑架同时插入电抗器单元中心的起吊孔中,提起拉线,将吊锤从自然的垂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使吊锤撑在电抗器单元的起吊孔中,启动起吊设备,将电抗器单元吊起进行安装。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灵活、便捷、安全性高、安装拆卸简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进一步,横梁采用方钢,开有贯穿的长孔,保证拉线穿过与圆柱销连接。

进一步,支撑架为异形,下宽上窄,中间圆角过渡,保护支撑架插入电抗器单元中心的起吊孔时不磕碰电抗器。

进一步,挡板焊接于支撑架的侧面,保证吊锤的定位。

进一步,吊锤为偏心结构,圆柱销插于吊锤前端。拉线与圆柱销之间采用接线片连接。保证拉线将吊锤轻松拉起、放下。

进一步,支撑架与吊锤采用GB/T28绞制孔用六角头螺栓,保证了吊锤转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抗器吊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吊锤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现场装配示意图;

其中:1-横梁、2-拉线、3-圆柱销、4-六角头螺栓、5-吊锤、6-挡板、7-支撑架、8-吊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双电抗器装配工装,包括吊板8、横梁1、支撑架7、吊锤5、拉线2等组成。

如图2和图3所示,双电抗器吊架上的横梁1采用方钢,吊板8焊接于横梁1的中心,保证起吊的平衡性。在横梁1的两端前部各开有贯穿的长孔。保证拉线2穿过与圆柱销3连接。支撑架7对称分布,一边各2个与横梁1焊接,支撑架7为异形结构,上窄下宽,中间圆角过渡,保护支撑架7插入电抗器单元中心的起吊孔时不磕碰电抗器。在焊接好的支撑架7的侧面上各焊接一个挡板6,挡板6用于保证吊锤的定位、限位作用。

图4所示的吊锤5为偏心结构,一边为斜边设计,保证了吊锤5与支撑架7装配后,双电抗器吊架在自然状态时吊锤5处于垂直状态,顺利的插入电抗器单元的孔中。圆柱销3插于吊锤5前端小孔。圆柱销3与拉线2采用接线片连接。拉线2穿过横梁1的孔与吊锤5通过圆柱销3连接。工作状态时拉动拉线2将吊锤轻松拉起,与支撑架7成垂直状态。

图1所示的六角头螺栓4用于连接支撑架7与吊锤5,采用GB/T28绞制孔用六角头螺栓,与吊锤5接触面光滑,保证了吊锤5转动的灵活性。

如图5所示,在组装换流阀组件电抗器单元时,将双电抗器装配工装的吊板8连接在起吊设备上,平稳的向电抗器单元移动,将支撑架7对准双电抗器的孔,缓慢放下,拉线2处于松弛状态,保证两侧的支撑架7同时插入电抗器单元中心的起吊孔中,然后拉紧拉线2,将吊锤5从自然的垂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缓慢上升起吊设备,使吊锤5撑在电抗器单元的起吊孔中,将电抗器单元吊起。电抗器单元吊装到位后,缓慢下降起吊设备,吊锤自然回位到垂直状态,从电抗器单元的起吊孔中吊出,完成装配。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灵活、便捷、安全性高、安装拆卸简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