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
背景技术:
码盘常用于机械加工设备中,其包括多个相同且堆叠设置的托盘,每个托盘上均能放置多个工件,多个托盘堆叠设置形成托盘结构,使得整个码盘一次性能运送更多的工件,提高工件的输送效率。
对于工件而言,尤其是轴类工件,其需要固定在托盘上而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工件直接放置在每个托盘上,导致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工件在托盘上得不到有效的固定,造成工件容易移动且固定效果较差,托盘移动过程中,工件易滚出托盘而损坏,导致工件的损耗较大;2、工件稳定性差,导致机械手夹取工件的精确度低、夹取效率低,从而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3、取料机械手在取料时,托盘与取料机械手接触的部位强度较低,托盘被托起时容易产生较大形变,造成托盘受损,使用寿命较低。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托盘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工件固定效果好、夹取效率高、强度高且不易产生形变的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件固定效果好、夹取效率高、强度高且不易产生形变的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包括托盘主体,所述托盘主体上表面轴向设置有多组置料座,多组置料座相互隔开且呈横向分布,每组置料座包括两横向对称设置的置料架,两置料架轴向设置且横向隔开,每个置料架具有一个内搁板与一个外挡板且同组两置料架的内搁板相邻,相邻两内搁板上开设有多个呈轴向分布且一一对应的容纳槽,轴类工件放置于容纳槽内并位于同组置料架的两外挡板之间,所述托盘主体的两侧向其下表面弯折分别形成有侧挡板,托盘主体的两端向其下表面弯折分别形成有连接两侧挡板端部的连接挡板,在每个侧挡板上分别设置有两隔开的托块,所述托块的宽度大于侧挡板的宽度,每个托块的下表面均横向开设有托槽,在侧挡板上开设有与托槽相应且连通的托口。
在上述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中,每个外挡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向相邻的内搁板的相反方向倾斜的导向板。
在上述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中,在每个侧挡板的内侧壁上分别凹设有两个安装缺口且同侧两个安装缺口分别靠近相应的连接挡板,所述托块位于安装缺口内并与托盘主体固连。
在上述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中,所述托盘主体的上表面两端分别横向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托盘主体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同组置料架的相邻两内搁板上开设有对应的容纳槽,工件横向位于容纳槽内并被限制,使得工件不易在托盘的轴向方向上移动,而工件亦位于同组两置料架的两外挡板之间并只能在该两外挡板间移动,避免工件滑出置料架,有效的保护工件,使其不受损坏,同时,机械手夹取时的精确度更高,夹取效率也较高,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2、在托盘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安装两个与侧挡板相邻的托块,托块上开设起限位作用的托槽,托块的宽度大于侧挡板的宽度,整个托块加强了托盘两侧与取料机械手接触部位的强度,使得托盘不易变形,延长了托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00、托盘主体;110、侧挡板;111、安装缺口;112、托口;120、连接挡板;130、托块;131、托槽;140、提手;200、置料座;210、置料架;211、内搁板;212、外挡板;213、通槽;214、容纳槽;215、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轴类工件的托盘结构,包括托盘主体100。
托盘主体100的两侧向其下表面弯折分别形成有侧挡板110,托盘主体100的两端向其下表面弯折分别形成有连接两侧挡板110端部的连接挡板120,在每个侧挡板110的内侧壁上分别凹设有两个安装缺口111,每个安装缺口111呈轴向延伸,同侧两个安装缺口111分别靠近托盘主体100两端相应的连接挡板120,在每个安装缺口111内分别安装有与托盘主体100下表面固连的托块130,每个托块130的下表面均横向开设有托槽131,优选的,所述托块130的宽度大于侧挡板110的宽度,在侧挡板110上开设有与托槽131相应且连通的托口112,该托槽131与托口112均用于容纳取料机械手的托杆。
在取料时,取料机械手分别位于托盘主体100的两侧并通过托杆托住相应的托块130,取料机械手上下移动并能使托盘主体100上下移动,通过在托盘主体100两侧设置托块130,加强了托盘两侧与取料机械手接触部位的强度,使得托盘不易变形,延长了托盘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托盘主体100上表面轴向设置有三组置料座200,三组置料座200相互隔开且呈横向分布,每组置料座200包括两横向对称设置的置料架210,两置料轴向设置且横向隔开,每个置料架210具有一个内搁板211与一个外挡板212且在内搁板211与外挡板212间形成有一个轴向延伸的通槽213,同组两置料架210的内搁板211相邻,也就是说,同组的两置料架210,两内搁板211位于两外挡板212之间,在每相邻的两内搁板211上开设有多个呈轴向分布且一一对应的容纳槽214,轴类工件放置于容纳槽214内并位于同组置料架210的两外挡板212之间,两外挡板212的间距稍稍大于轴类工件的长度。
工件位于容纳槽214内,使得工件在轴向方向上受到限制且无法移动,工件位于同组置料架210的两外挡板212间,使得工件在横向方向上被两外挡板212限制,工件无法移出置料座200,有效的保护了工件不受损坏,机械手夹取工件的精确度也较高,提高了工件的整体生产效率。
作为改进,在每个外挡板212的上端均设置有向相邻的内搁板211的相反方向倾斜的导向板215,也就是说,同组两置料架210的外挡板212上的导向板215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并形成截面形状为斗形的开口,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工件在放置时更容易进入到置料座200中,从而提高了工件的摆放效率。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托盘主体100的上表面两端分别横向设置有提手140,所述提手140与托盘主体100固连,设置提手140后,可通过人工将托盘主体100堆叠在料车上,便于操作,提高了托盘主体100移动时的平衡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