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773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行业的电镀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



背景技术:

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在印制电路板出现之前,电子元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靠电线直接连接而组成完整的线路。在现时电子行业中,电路面板只是作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而存在,而印刷电路板在电子工业中已经成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用于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PCB板,按照线路板层数可划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以及其它多层线路板。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PCB板的结构方式大多数都吸合不牢固,且在移动过程中出现PCB板面与吸合面摩擦现象,造成PCB板面划伤;在上板过程中,掉板机率大,而掉板会造成PCB板损伤,甚至出现报废的可能,从而影响PCB板的不良率。此外,每一次出现故障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从而使得维护成本高,并耽搁了设备的正常上板时间,导致工作效率非常低。因此,如何解决掉板问题,使得掉板率为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包括吸盘面、左抓取夹手、右抓取夹手、吸盘真空抽气口和真空管接口,所述吸盘面上等间距均匀设有若干个吸盘真空抽气口,所述吸盘面的一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抓取夹手和右抓取夹手,所述左抓取夹手和所述右抓取夹手平行对称设置,所述吸盘面的中心位置设有真空管接口。

优选的,所述吸盘真空抽气口设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抓取夹手和所述右抓取夹手设为相同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抓取夹手和所述右抓取夹手均采用气动抓取方式。

优选的,所述真空管接口与吸盘面设为互相垂直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吸盘面上等间距均匀设有若干个吸盘真空抽气口,运用真空吸合的方式,可有效防止PCB板划伤;2、通过将所述左抓取夹手和所述右抓取夹手设为气动抓取的方式,实现防掉板的目标。

该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具有噪音低、功率小、故障率和掉板率为零、不良率低等优点,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易于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盘面;2、左抓取夹手;3、右抓取夹手;4、吸盘真空抽气口;5、真空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包括吸盘面1、左抓取夹手2、右抓取夹手3、吸盘真空抽气口4和真空管接口5,所述吸盘面1上等间距均匀设有若干个吸盘真空抽气口4,所述吸盘面1的一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抓取夹手2和右抓取夹手3,所述左抓取夹手2和所述右抓取夹手3平行对称设置,所述吸盘面1的中心位置设有真空管接口5。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真空抽气口4设为圆形结构,可有效增加真空吸合面积;所述左抓取夹手2和所述右抓取夹手3设为相同结构,便于PCB板的抓取,从而实现防掉板的目标;所述左抓取夹手2和所述右抓取夹手3均采用气动抓取方式,方便快捷;所述真空管接口5与吸盘面1互相垂直的结构,可有效防止PCB板划伤。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通过在吸盘面1上等间距均匀设有若干个吸盘真空抽气口4,运用真空吸合的方式,可有效防止PCB板划伤;通过将所述左抓取夹手2和所述右抓取夹手3设为气动抓取的方式,实现防掉板的目标,从而使得该新型上下板结构方式具有噪音低、功率小、故障率和掉板率为零、不良率低等优点,易于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