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监控装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3202发布日期:2018-06-08 20:3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具有监控装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类运输装置,尤其涉及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travellator),其包括连接以形成环形运输带的多个踏板元件,至少一个用于驱动运输带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识别运输带中的至少一个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监控装置。在此,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的被驱动的运输带的踏板元件运行通过运输区域和返回区域。



背景技术:

如果人类运输装置是自动扶梯,则运输带形成为环状梯级带,其由作为踏板元件的多个梯级构成。如果人类运输装置是自动人行道,则运输带形成为环形托板带,其由作为踏板元件的多个托板构成。

如果人类运输装置是自动扶梯,则第一返回工位通常设置在第一建筑物楼层平面上,而第二返回工位通常设置在第二建筑物楼层平面上,其中第二建筑物楼层平面位于相对于第一建筑物楼层平面更高或更低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运输装置从而具有上部返回工位和下部返回工位。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常见的是,用于驱动自动扶梯梯级带的上部返回工位通过变速箱连接到驱动单元。如果人类运输装置是自动人行道,则前部返回工位和后部返回工位通常分别设置为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

人类运输装置的运输区域是运输人类运输装置的用户的区域,从而特别是用户可以在其上行走的区域。相比之下,人类运输装置的返回区域通常是踏板元件再次返回到运输区域起点的区域,并且其通常对用户不可见。然而,在一些人类运输装置的情况下,方向的反转是水平地进行的,使得返回区域布置在与运输区域相同的平面中。在这种情况下,返回区域也用于运输区域,在这些情况下返回区域因此成为运输区域。

运输区域和返回区域中的踏板元件具有相反的运动方向。踏板元件在从运输区域到返回区域的方向上以及从返回区域到运输区域的运动方向上的各自变化由返回工位实现。

在人类运输装置的操作中,踏板元件的损坏损或者踏板元件的保持元件或者支重轮的损坏尤其可能引发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在此的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尤其导致踏板元件从运输带下降或释放并且由此可能导致运输带中断,特别是断开。由于踏板元件的这种缺陷布置对于人类运输装置的无缺陷的进一步操作以及人类运输装置的用户而言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所以对这种缺陷布置的早期识别是重要的。

已知监控装置用于识别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例如,如果通过监控装置识别出踏板元件的损坏,则人类运输装置可以停止运行。

就自动扶梯而言,用于识别梯级的损坏的监控设备已经被公开,例如从公开文献JP 08169679A中已知。这些梯级的图像此处通过照相技术获得。所获取的图像通过与无缺陷梯级图像的比较,从而检测到缺陷。此处的该监控在技术上实施起来复杂,因此成本高。此外,在相机镜头被污染的情况下,不再提供正确的监控。

此外,从DE 42 19073A1已知一种用于运输装置的监控装置,特别是用于具有在链条上引导并且具有无限循环梯级的倾斜梯级带的自动扶梯的监控装置。在此的监控装置包括光栅,其中光栅的光束以小于梯级履带的梯级的紧密间隔运行并且被定向成与梯级履带的运动方向平行。一旦由于梯级降低而发生光束的中断,则梯级履带的驱动就被关断。所提到的监控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梯级降低之外的其它原因而导致光束中断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光束的中断可能由于诸如叶子或垃圾的外来物质的进入或者由于灰尘或诸如昆虫的小动物而引起。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提供正确的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开头所提及的人类运输装置,尤其是考虑到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诸如特别是降低的梯级,以更可靠的方式被识别。此外在此的缺陷布置的识别应该有利地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来实施。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类运输装置。在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设计实施例。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提供一种人类运输装置,特别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其包括连接以形成环形运输带的多个踏板元件,用于驱动运输带的至少一个驱动单元,以及用于识别运输带中的至少一个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监控装置,其中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的被驱动的运输带的踏板元件运行通过运输区域和返回区域。在此的监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和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其中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使其位于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下方。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被触发。

由于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是由所述踏板元件降低而引起的,因此错位的踏板元件影响检测装置。由此在检测装置上执行可检测的机械动作。在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上的机械动作在此特别地分别导致检测装置的变形或偏转。由于检测装置连接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也就是说检测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到触发单元,因此触发单元有利地通过检测装置的机械动作(特别是分别通过变形或偏转)来触发。因此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有利地通过检测装置上的机械动作来识别。在此特别设置成的是,由触发单元接收并且启动触发单元的信号是通过检测装置上的机械动作产生的。在此通过检测装置上的机械动作产生的信号特别可以是机械信号或电信号。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此可有利地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施,并且在进入人类运输装置的污染物或异物方面具有较低的易受损坏性。例如,叶子或小动物因太轻而不能使检测装置变形或偏转。就此而言,特别是不会通过叶子、污染物或小动物的侵入,而执行在检测装置上会导致触发单元被触发的机械动作。

此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利地抵抗老化,因为所述解决方案在其功能方面不受灰尘或其它污染物的阻碍,正如在光栅或基于光的检测的情况下那样。通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正确地监控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因此也有利地在长时间段内实现。

所提出的人类运输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成使得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使其相对于踏板元件居中。特别是设置成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与第二返回工位之间,使其相对于踏板元件的中心对称。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特别良好的识别能力有利地分别通过检测装置的居中或对称布置来实现。

可以提供关于至少一个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型。触发单元在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被触发是重要的,所述机械动过特别是导致检测装置的变形或偏转。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成使得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处于拉伸应力下的检测装置,使其位于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的下方,其中至少一个触发单元配置成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上产生的机械动作使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偏转的情况下被触发。

因此,在此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检测装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被机械张紧。在此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在第一返回工位与第二返回工位之间的检测装置可以仅设置在运输区域的一部分的下方。然而,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检测装置优选在整个运输区域下方张紧。因此有利地在整个运输区域上识别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为了特别容易地识别运输带中的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检测装置优选在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下方的几厘米处张紧。

在这种实施例的情况下,触发单元有利地通过检测装置的偏转或者通过张紧的检测装置的拉伸应力的增大而被触发。因此有利地通过检测装置的偏转来识别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

如果人类运输装置是自动扶梯,则第一返回工位通常设置在第一建筑物楼层平面上,而第二返回工位设置在第二建筑物楼层平面上,其中第二建筑物楼层平面相对于第一建筑物楼层地面更高或更低定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人类运输装置具有一个上部返回工位和一个下部返回工位。在此特别设置成使得用于驱动自动扶梯的梯级带的上部返回工位通过变速箱连接到驱动单元。

如果人类运输装置是自动人行道,则前部返回工位和后部返回工位特别分别设置为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设置成使得检测装置在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和至少一个触发单元之间张紧。在此,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和至少一个触发单元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检测装置因此也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例如,可以提供钩或孔眼作为保持元件。在此保持元件优选配置成为金属的。

该实施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为:设置成使得人类运输装置将第一高度水平连接到第二高度水平,其中第二高度水平高于第一高度水平,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设置在第二高度水平的区域中。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因此设置在第一高度水平的区域中。已经证实的是在这种布置的情况下提供对错位的踏板元件的特别好的识别能力。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变型设置成使得人类运输装置的监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单元,其中检测装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单元之间张紧。设计实施例的这种变型有利地进一步提高错位的踏板元件的识别能力。

根据设计实施例的一个有利的变型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机械张紧的缆绳,特别是钢缆绳,或者分别配置为机械张紧的缆绳,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机械张紧的缆绳在机械动作的情况下偏转,并在预定的偏转下触发至少一个触发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有利地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的拉伸应力下,使其位于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的下方,其中检测装置有利地设置为缆绳,特别是钢缆绳。在此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有利地配置成:在通过由错位的踏板元件在检测装置上的机械动作而使得检测装置偏转的情况下被触发。在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为张紧缆绳、例如为拉紧钢缆绳的设计实施例中,所述缆绳上的机械动作导致所述缆绳的拉伸应力的增加,由此触发单元有利地被触发。在此至少一个缆绳可以有利地通过偏转辊轮或相应设计的容纳空间来引导。

本发明的特别有效的实施例设置成使得检测装置由至少一根缆绳形成。特别是设置成,检测装置是在拉伸应力下布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的缆绳,使其在踏板元件的下方,特别是因此在保持元件和触发单元之间或在两个触发单元之间。具有作为检测装置的多个彼此相邻张紧的缆绳的本发明的设计实施例,在此有利地具有对错位的踏板元件的进一步提高的识别能力。在此提供其中每根缆绳分别连接至少一个触发单元的设计实施例以及其中多根缆绳或全部缆绳连接到一个触发单元的设计实施例。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情况下,检测装置由网形成。特别是设置成,检测装置是在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和一个保持元件之间张紧的网,或者是在至少两个触发单元之间张紧的网。错位的踏板元件的识别能力基本上由此进一步得到提高。特别地,例如当在自动扶梯的操作期间踏板元件的一部分脱离并掉落到检测装置上时,可以由此识别其缺陷。此外,已经侵入人类运输装置的诸如叶子、飞行物或小部件的异物可以被检测装置捕获,因此有利地使其不进入到人类运输装置的机构内。由于这种类型的异物明显比人类运输装置的踏板元件轻,因此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可以以如此的方式有利地配置,使得所述触发单元仅在踩踏元件下降或损坏时触发,并且因此碰撞和偏转检测装置。

特别是在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成使得检测装置由至少一个缆绳或至少一个网形成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有利地设置成使得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钢缆绳。检测装置有利地配置成由此特别坚固和耐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情况下设置成使得人类运输装置具有补偿装置,该补偿装置配置成补偿张紧的检测装置的拉伸应力的减小。在此补偿装置例如可以包括弹簧元件,其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也确保一致的拉伸应力。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可以提供固定螺钉(如果需要的话),其特别可在日常维护工作中重新调节以抵消拉伸应力的任何降低。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有利地配置成检测并信号通知拉伸应力的降低。另一个有利的设计实施例设置成使得触发单元确定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被确定为取决于诸如温度或时间段的预定义参数,所述校正因子有利地考虑与所述参数相关联的拉伸应力的变化。就错位的踏板元件而言可有利地由此进一步降低缺陷的识别。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监控装置的至少一个触发单元配置成在检测装置的拉伸应力降低的情况下被触发,特别是在检测装置断裂的情况下。作为设计变型,为此目的设置成使得人类运输装置的监控装置还包括另外的触发单元,该触发单元配置成在检测装置的拉伸应力降低的情况下被触发,因此特别是在检测装置断裂的情况下被触发。如果检测装置(特别是当被配置成缆绳时)被破碎的踏板元件切断,则从而有利地提供附加的安全措施,以便识别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此外,检测装置必须被重新张紧的这种不太可能的情况也可以有利地被识别。识别错位的踏板元件的总体可靠性因此甚至得到进一步增强。

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成使得运输区域中的人类运输装置的运输带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平面上运行,其中人类运输装置具有偏转装置,检测装置通过该偏转装置引导,从而在不同平面中保持踏板元件和检测装置之间的均匀间隔。至少一个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可靠和一致的识别,有利地在整个运输区域上实现,甚至在人类运输装置特别是自动扶梯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所述运输装置由此可以弯曲或级联方式配置。如果检测装置配置为缆绳,那么偏转装置可特别地是缆绳被引导通过其的辊。如果检测装置包括多根缆绳,则应提供相应的多个辊轮。作为检测装置的至少一根缆绳特别地也可在沿着阻尼元件的纵向范围方向上配置的容纳空间中被引导,所述阻尼元件在下文还将被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至少一个触发单元优选地是微型开关或应变传感器,特别是当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根缆绳或由至少一根缆绳形成时。在此微型开关是电开关,特别是终端位置开关。如果所述微型开关的触点断开,其出现在检测装置通过踏板元件下沉而偏转的情况下,触点通常具有小于3mm的相互间隔。微型开关或应变传感器作为触发单元的优点尤其是具有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坚固结构。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例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是控制设备,特别是相应指定的微型控制器。

另一个有利的设计变型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在检测装置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其电容变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在电容发生预定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具有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在所述检测装置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其感应变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在感应发生预定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

此外提供另一有利的设计变型,即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具有电阻传感器,所述电阻传感器在所述检测装置上发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改变其电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在电阻发生预定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

在另一个有利的设计变型的情况下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包括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光导体,在光导体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其测得值是变化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在测得值发生预定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

在另一个有利的替代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包括流体灌注的可弹性变形的软管,在软管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其测得流量值变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在测得的流量值发生预定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在此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软管优选地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延伸,使其位于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的下方,并且由合适的介质灌注。在此有利地检测由下沉的踏板元件的机械动作引起的由弹性软管的变形引发的流量变化,并因此有利地触发所述触发单元。

另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变型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尤其是包括设置在振动传送器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在所述振动变送器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测得加速度值变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在预定的所述测得的加速度值的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该设计实施例有利地是,尤其具有成本效益的。特别地,其提供作为振动传送器的金属型材和/或阻尼元件。振动传送器优选地是附接到金属型材的阻尼元件。在此踏板元件在振动变送器上的下沉产生振动,其有利地被检测到由于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值的变化,并且因此导致触发所述触发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设计变型,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检测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与第二返回工位之间,使其仅在运输区域的一部分的下方。但是,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检测装置优选设置在整个运输区域的下方。因此有利地在整个运输区域上识别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在所述运输区域下方的设置特别意味着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运输区域和所述返回区域之间,因此位于所述运输区域的所述踏板元件的下方,但位于所述返回区域的所述踏板元件的上方。

为了特别有效地识别运输带中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检测装置优选设置在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下方几厘米处。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成,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以等距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返回工位和所述第二返回工位之间,使其位于所述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的下方。由此,在整个检测区域上,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有利地相同程度地被识别。对于至少一个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可靠和一致的识别而言有利地在整个运输区域上实现,即使在人类运输装置特别是自动扶梯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所述运输装置由此可以弯曲或级联方式配置。如果检测装置被配置成缆绳,则为了保持一致的间隔,设置有偏转装置,诸如特别是引导件或辊轮,绳索被引导跨过引导件或辊轮。如果检测装置包括多根缆绳,则应设置相应的多个偏转装置。

根据所提出的人类运输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特别是设置成使得人类运输装置的监控装置具有恰好一个检测装置和恰好一个触发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实施例设置成使得检测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阻尼元件上或者设置在至少一个阻尼元件内。特别地,设置成使得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在阻尼元件内(优选地在为此设置的容纳空间中)被引导。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有利地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使其位于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的下方。至少一个阻尼元件特别优选设置在整个运输区域的下方。阻尼元件尤其可以软管的方式配置。

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阻尼器部分,特别是由可弹性变形的塑料制成的阻尼器部分,该阻尼器部分延伸横跨阻尼元件的纵向范围。特别是作为有利的设计实施例设置为使得阻尼器部分是阻尼器元件,阻尼器元件因此是可弹性变形的材料,特别是可弹性变形的塑料。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设计实施例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分具有至少两个侧向支撑壁,从而压缩空间位于所述两个侧向支撑壁之间,在通过踏板元件下沉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被压缩的压缩空间配置在阻尼元件的纵向范围方向上。在此压缩空间特别可以是空腔。备选地,压缩空间可被填充有柔顺性材料,例如泡沫。在踏板元件下沉的情况下,阻尼元件的更强烈的压缩通过压缩空间有利地实现,使得下沉的踏板元件一方面更好地来阻尼。此外,特别是在其上承载有踏板元件的情况下,由于压缩路径(无机械动作的上部位置与产生机械动作的上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被增大,所以可以有利地改进对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识别。在此至少一个检测装置有利地设置在压缩空间的上方,使其在阻尼元件上或阻尼元件内。

在所提出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设计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阻尼元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支撑件元件上,特别是设置在至少一个支撑件元件的顶部上。因此,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可以特别有利地跟踪人类运输装置的运输带的轮廓,特别是使得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与阻尼元件之间的较小的等距间隔得以实现。

该实施例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利用如下事实,即在开头所提及的人类运输装置通常具有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特别是具有栅格结构的支撑结构,人类运输装置的运输带在所述支撑结构内被引导。在此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有利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在此特别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元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横撑条上,所述横撑条被布置成相对于所述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分别是横向的或垂直的。

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元件有利地是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金属型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布置在所述金属型材上。在此金属型材特别可以是钢支架或钢导轨。特别是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成使得金属型材是金属导轨,其中金属导轨有利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特别是通过舌槽连接而与阻尼元件连接。该槽优选为T形槽。阻尼元件有利地延伸横跨支撑元件的整个长度。

在所提出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特别优选实施例中,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设置作为支撑件元件的支撑元件,使其位于运输区域的踏板元件下方。支撑元件有利地配置成以无形变的方式从运输区域支撑下沉的踏板元件,并且当踏板元件被拉伸时,特别是例如当人类运输装置的用户站立在踏板元件上踩踏踏板元件时,也因而防止踏板元件的进一步下沉。与支撑元件平行地设置用于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支撑元件。

所提出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设计实施例设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元件是所述至少一个检测元件的组成部分。作为有利的设计实施例特别设置成使得在阻尼元件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在此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踏板元件在阻尼元件上的下沉,使得触发单元可以被触发。

与触发单元如何触发无关地,特别是设置成,至少一个触发单元的触发引发运输带的停止。

例如,当自动扶梯的梯级分别下沉或破裂,并因此机械地作用在检测装置上时,例如通过检测装置的变形或偏转来识别机械动作,并且触发装置被触发。以这种方式确定自动扶梯的至少一个梯级是错位的。作为进一步的结果,自动扶梯的停止有利地由触发单元触发,也就是说,自动扶梯的操作被停止。

特别是设置成使得触发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单元触发所述至少一个驱动单元的停止和/或所述人类运输装置的至少一个制动器的启用。至少一个驱动单元的停止可以以如此的方式执行,例如,作为对触发单元的触发的反应,中断对人类运输装置的驱动单元的供电,例如,为此目的提供的至少一个继电器被触发。此外可以特别设置成,驱动单元的停止使得人类运输装置的至少一个制动器被触发单元触发。特别是在自动扶梯的情况下,这防止了由于位于梯级上的人而进一步移动梯级带。此外还特别设置成使得运输带的停止不是突然执行的,而是使所述运输带以延迟的方式停止,以防止运输带上的人摔倒。特别地,驱动单元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致动来用作制动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将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设计实施例的其它有利的细节、特征和详情,

其中:

图1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3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段;

图4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用于配置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阻尼元件的布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5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段;

图6示出用于配置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阻尼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的布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7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8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9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10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配置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以及

图11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人类运输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人类运输装置1被配置为自动人行道。人类运输装置1包括为环形运输带2的托板带,其由多个互连的踏板元件(在图1中未明确示出)形成,该踏板元件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是托板在此运输带2以如此的方式通过第一返回工位6和第二返回工位7被引导,使得运输带2的踏板元件被分配到运输区域8或返回区域9。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操作中,人类运输装置1的用户在运输区域8中的踏板元件上被运输,而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操作中在返回区域9中的运输带2的踏板元件是从运输区域8的末端返回到运输区域8的起点。在此运输带2由驱动单元4驱动,例如通过异步马达或具有相应的增速齿轮箱的同步马达驱动。

图1中所示的用于识别运输带2中的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人类运输装置1包括监控装置5。在此,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总是与踏板元件的至少部分地下沉相关联,特别是由于踏板元件的断裂或者由于用于将踏板元件保持在运输带2中的踏板元件的连接元件(因此例如支重轮)的断裂导致。

图1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的监控装置包括检测装置10和触发单元11。在此,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纵向范围方向上的检测装置10以等距的方式布置在第一返回工位6和第二返回工位7之间,从而其位于运输区域8的踏板元件的下方,并且位于返回区域9的踏板元件的上方,并且相对于踏板元件居中。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10包括设置在支撑件元件23(例如金属导轨)的顶部上的阻尼元件24。配置成检测测得加速度值的加速度传感器30布置在阻尼元件24上。在此阻尼元件24是适于加速度传感器30的振动传送器。

检测装置10连接到目前被配置为电子控制单元(在图1中未明确示出)的触发单元11,其中触发单元检测并评估加速度传感器30的测得值。触发单元11和加速度传感器30可以是有线和/或无线的。

如果运输区域8的踏板元件现在从运输带2释放,则所述踏板元件因此落在阻尼元件24上并因此机械地作用在检测装置10上。踏板元件在阻尼元件24上的机械作用在此引起振动,该振动导致在至少一个加速度传感器30的情况下检测到测得的加速度值的变化。触发单元11在测得的加速度值方式预定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为此目的,触发单元11可以具有比较单元(图1中未示出),该比较单元将检测到的测得的加速度值与作为极限值的预定的测得的加速度值进行比较。

如果检测到的测得加速度值超过预定的测得加速度值,也就是说如果测得的加速度值已经以预定的方式变化,则触发单元11被触发。监控设备因此识别出运输带2中的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触发单元11来实现驱动单元4的电力供应中断,使得驱动单元4停止。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触发单元11额外地触发人类运输装置1的制动器16。触发单元11因此被配置为以相应的方式通过致动驱动单元4和/或制动器16使运输带2停止。

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表示作为人类运输装置1的自动扶梯。在此为运输带2的人类运输装置1具有由为踏板元件3的梯级形成的环形梯级带,其中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梯级带的一段。如在自动扶梯的情况中通常的那样,在第一返回工位(在图2中未明确示出)和第二返回工位(在图2中未明确示出)之间的运输带2运行通过运输区域8和返回区域9。如在自动扶梯的情况中通常的那样,运输带2由驱动单元(未在图3中明确示出)驱动。

图2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具有用于识别运输带2中的至少一个踏板元件3的缺陷布置的监控装置5。为此目的,检测装置10以较小的间隔设置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用户可接触到的踏板元件3的下方,也就是说在运输区域8的踏板元件3和返回区域9的踏板元件之间,以便位于第一触发单元11和第二触发单元12之间。在此连接到检测装置10的是第一触发单元11和第二触发单元12。

在此设置成使得在检测装置10上产生机械动作的情况下产生由触发单元11,12之一或触发单元11,12两者接收并且使触发单元11,12被触发的信号。

在此检测装置10例如可如在图1的上下文中已经解释的那样配置。

此外,下面将参考图2来描述另外的设计变型。在该设计变型的情况下,检测装置10由机械张紧的缆绳形成,该机械张紧的缆绳在机械动作的情况下发生偏转,其中触发单元11和/或触发单元12在发生偏转的情况下被触发。

在此,缆绳在阻尼元件24内被引导,阻尼元件24具有相应的容纳空间,如稍后将在图6中进行解释的那样。为了防止阻尼元件24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中分别发生弯曲或扭曲,特别可以设置成使得阻尼元件24由至少三个阻尼元件形成,在下部区域中具有一个阻尼元件,在上部区域中具有另一个阻尼元件,并且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之间的上升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阻尼元件。

在此,在该设计变型中的阻尼元件24配置为塑料的可弹性变形的阻尼器部分。此外,阻尼元件24具有压缩空间,如将在下文中参照图6更详细解释的那样。

阻尼元件24设置在支撑件元件23的顶部上,其中支撑件元件23配置成支撑元件。支撑元件特别可以是钢支撑件。在此支撑元件有利地支撑已经从运输区域8释放的踏板元件,并且特别是防止这种踏板元件完全从运输带2释放,这种踏板元件完全从运输带2释放会形成人们可以落入其中的开口。

关于这种设计变型,触发单元11,12可以特别地被配置为连接到检测装置10的缆绳端部的微型开关。当由于踏板元件3的缺陷布置和与之相关联的检测装置10上的机械动作出现而使得检测装置10被偏转时,微型开关在此被打开。在此,微动开关的开启表示相应的触发单元11,12的触发。通过微型开关的开启,在此可以触发将扶梯转换成尤其为安全操作状态的各种措施。这种措施特别是指运输带2的减速和自动扶梯的驱动单元的停止。

在图3中以段的方式示出的人类运输装置1是自动扶梯,其具有由作为踏板元件3的梯级形成的运输带2。在图3中仅示出运输带2的可接近的运输区域而没有示出运输带2的返回区域。特别是,中间区域中的人类运输装置1以缩短方式示出(在图3中以居中方式布置的剖面线示意性地示出)。为了提高清晰度的原因,在图3中同样没有明确的示出驱动单元和返回工位,其中在返回工位分别执行从运输区域到返回区域或从返回区域到运输区域的切换。图3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分别将第一高度水平14连接到第二较高高度水平15,因此例如建筑物的两个楼层。同样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扶手的栏杆19。

此外,人类运输装置1具有用于识别至少一个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检测装置10和连接到检测装置10的触发单元11(该连接在图3中没有明确地示出)。

如在自动扶梯的情况下通常的那样,人类运输装置1还具有支撑结构(在图3中未明确示出),运输带2在其中被引导。在支撑结构的横撑条22上的人类运输装置1具有作为支撑件元件23的金属导轨。在此,支撑件元件23有利地以等距的方式布置在运输带2下方。支撑件元件23可以相应的方式弯曲成在运输带2下方的等距布置。如参照图4更详细解释的阻尼元件24,例如其设置在该支撑件元件23的顶部上。在图6的上下文中更详细地解释,此处阻尼元件24可以那样被配置。特别设置成使得阻尼元件24内设置有检测装置10。特别的,在此处,检测装置10可以是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或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或电阻传感器。在此,检测装置10向触发单元11提供信号。检测装置10在此特别是横跨阻尼元件2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此外特别设置成使得检测装置10分别跟踪阻尼元件24的轮廓,或支撑件元件23的轮廓。

在图3中还示出运输带2中的踏板元件3'的缺陷布置。例如,踏板元件3'的支重轮20的悬架可能已经折断,由此踏板元件3'已经下沉并且机械地作用在阻尼元件24上,并且因此也作用在设置在阻尼元件24中的检测装置10上。在此,图3中的附图标记D指向由于机械动作而产生的阻尼元件24的弹性变形。在此,支撑件元件23支撑踏板元件3',使得踏板元件3'不会完全从运输带2掉落下来,从而防止在运输带2中打开一开口。由于检测装置10的机械动作,被传送到触发单元的信号被改变。根据检测装置10的设计实施例,产生电容变化或感应变化或电阻变化,使得被传送的信号相应地变化。触发单元11在信号发生预定变化的情况下被触发,特别是当超过被传送到触发单元11的预定信号值时。

图4以示例性的方式示出支撑件元件23与人类运输装置的支撑结构21的附接。在此,支撑结构21的栅格结构特别包括横撑条22,所述横撑条22被设置成正交于支撑结构21的纵向范围的方向,并且因此与包括这种支撑结构21的人类运输装置正交。支撑件元件23(例如方形管)通过连接元件25设置在这些横撑条22上。连接元件25和横撑条22之间的连接、以及连接元件25和支撑件元件23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可以通过螺纹配合或焊接来执行。此外,阻尼元件24设置在支撑件元件23上。为此目的,阻尼元件24可具有组装在支撑件元件23上的金属导轨,其中可弹性变形的阻尼器部分固定地连接到金属导轨,例如特别是通过如图6所示的舌-槽连接。

图5以截面图示出人类运输装置的部分区域。在此示出人类运输装置的支撑结构21,运输带在其中被引导。作为运输区域8中的踏板元件3的梯级和作为返回区域9中的踏板元件3的梯级的一部分可以在此处看到。在此,踏板元件3具有在相应的引导件上运行的支重轮20。此处,在运输带上错位放置、用于检测踏板元件的检测装置10以小间隔设置在运输区域8中的踏板元件3的下方,例如1cm到10cm(cm:厘米)之间的间隔,特别是3cm到6cm之间的间隔,从而在人类运输装置的纵向范围方向上,检测装置10相对于踏板元件3居中。在此,检测装置10设置在阻尼元件中,如将在图6的上下文中更具体地解释的那样。

如果踏板元件3例如因为支重轮20断裂而下降,那么所述踏板元件3碰撞检测装置10。在此,支撑件元件23实现踏板元件不会再下降的目的。踏板元件3通过碰撞检测装置10来触发所述触发单元,如相应的编程的微控制器电路(图5中未明确示出)。

图6中示出了其中设置有检测装置10的阻尼元件24的有利实施例a)至e)。在此,如图6中所示阻尼元件24通过有利的形状配合连接、特别是T形舌-槽连接而与支撑件元件23连接,该支撑元件配置造为金属导轨。在此,该连接通过阻尼元件24的相应的成形的附接部分29来建立,该附接部分延伸跨过相应的阻尼元件24的整个长度。阻尼元件24此外分别包括一个阻尼器部分28,阻尼器部分28延伸跨过阻尼元件24的纵向范围,并配置成可弹性变形。特别的,在此,阻尼器部分28设置成由塑料制成,像与附接部分29一样。

在此,阻尼元件24的阻尼器部分28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支撑壁26,在相应的阻尼元件24的纵向范围方向上配置有压缩空间27。此处,当从相应的阻尼元件24上方作用在阻尼元件24上的机械作用(特别是通过踏板元件下沉)的情况下,该压缩空间27被压缩。

此外,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阻尼元件24还具有容纳空间31,所述容纳空间分别在阻尼元件2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分别设置有一个检测装置10。如上所述,检测装置10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施。在各种情况下,检测装置10配置成使得:作用在阻尼元件24上的机械作用,以及因此也是作用在检测装置10上的机械作用,导致触发单元(图6中未示出)被触发。特别的,这可以通过检测装置的偏转来间接执行,例如在作为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检测装置的设计实施例中,所述偏转引起电容的变化。相应地,在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情况下,引起电感的变化,而在电阻传感器的情况下,引起电阻的变化。

在检测装置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光导体的设计实施例的情况下,光导体设置在容纳空间31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光导体的一端处馈送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在光导体的另一端被光学传感器接收。在机械动作作用在阻尼元件28上的情况下,并因此在机械动作作用在光导体上的情况下,被光学传感器接收的光学信号发生变化,由此触发单元被触发。相应地,在使用流体灌注软管代替光导体、流量传感器代替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被检测的流量也将在机械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变化,这导致触发单元被触发。

作为检测装置10的另一个设计实施例的缆绳可通过容纳空间31布线。在此,缆绳被机械地张紧,并且至少在一端连接到作为触发单元的应变传感器或微型开关,在当缆绳由于机械动作而发生偏转时微型开关打开。在此,触发是通过打开开关来执行的。检测装置有利地设置在阻尼元件24的顶部,例如如图6a),6d)和6e)中所示。

图7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人类运输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人类运输装置1被配置为一个自动人行道。人类运输装置1包括为环形运输带2的托板带,其由多个互连的踏板元件(在图7中未明确示出)形成,该踏板元件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是托板。在此,运输带2通过第一返回工位6和第二返回工位7被引导,使得运输带2的踏板元件在运输区域8和返回区域9中被引导,在运输区域8中,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操作中人类运输装置1的用户被运输,而在返回区域9中,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操作中运输带2的踏板元件从运输区域8的末端返回到运输区域8的起点。在此运输带2由驱动单元4驱动,例如通过异步马达或具有相应的增速齿轮箱的同步马达驱动。

图7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包括用于识别运输带2中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监控装置5。在此,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总是与踏板元件的至少部分的下沉相关联,特别是由踏板元件的断裂或两个踏板元件之间的连接断裂导致。

图7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的监控装置5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6和第二返回工位7之间。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监控装置5在此包括:配置为缆绳的检测装置10;触发单元11,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触发单元11被配置为微型开关;以及保持元件13,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元件13被配置为金属钩。

在人类运输装置1的纵向范围方向上,在此检测装置10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6和第二返回工位7之间、以及设置在运输区域8和返回区域9之间,因此特别是在运输区域8的踏板元件的下方。此处,在触发单元11和保持元件13之间的检测装置10进一步相对于运输带2居中的方式机械地张紧。

如果踏板元件现在例如由于两个相邻的踏板元件之间的连接处的断裂而下沉,则踏板元件因而下沉到检测装置10上,由此检测装置10被偏转。微型开关由于检测装置的偏转而打开,也就是说触发单元11被触发。因此运输带2中的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被识别。通过打开微型开关,从而通过触发触发单元11,来执行对驱动单元4的电力供应的中断,使得驱动单元4停止。微型开关的打开还触发人类运输装置1的制动器16。触发单元11由此配置成使运输带2停止。

图8中所示的监控装置5的示例性实施例是这种监控装置的设计实施例的有利变型,并且可以分别替代地用于例如图7或图9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中。

在此监控装置5包括检测装置10,其配置成由多根缆绳构成以形成网。在此缆绳特别可以是钢缆绳。在此网宽度有利地被设定尺寸,使得所述网对应于人类运输装置的踏板元件的宽度,监控装置5应用于人类运输装置。由此能够特别精确地识别错位的踏板元件。

检测装置10被设置在触发单元11和保持元件13之间处于拉伸应力作用下。机械弹簧用于确保检测装置10的一致拉伸应力,机械弹簧在此被设置为检测装置10和保持元件13之间的补偿装置17。由于材料膨胀导致的被张紧的检测装置10的拉伸应力的降低,特别是由补偿装置17补偿。另外的触发单元12设置在检测装置10的侧面,在保持元件相对的触发单元11的旁侧。因而当由于运输带中的缺陷布置而导致踏板元件压在检测装置上时,触发单元11,12分别配置成在检测装置10偏转的情况下触发。在此侧向触发单元12可以进一步增进对踏板元件的缺陷布置的识别。这些触发单元特别是也可以用于提供由触发单元11提供的合理结果。可以特别地设置是,触发单元11配置为应变传感器,并且侧向触发单元被配置为微型开关。

根据一个优选的设计实施例,触发单元11还可以被配置为,在检测装置破裂的情况下因此当检测装置10的拉伸应力突然减小时被触发。特别是当检测装置10的缆绳构造得非常细时,例如具有小于两毫米的横截面,并且被损坏的踏板元件可以穿破检测装置10时,这是有利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踏板元件也以这种方式被可靠地识别。

图9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表示作为人类运输装置1的自动扶梯。在此为运输带2的人类运输装置1具有由作为踏板元件3的梯级形成的环形梯级带,其中为了提高清晰度起见,仅示出梯级带的一段。如在通常情况下的自动扶梯那样,第一返回工位(图9中未明确示出)和第二返回工位(图9中未明确示出)之间的运输带2运行通过运输区域8和返回区域9。如在通常情况下的自动扶梯那样,运输带2由驱动单元(在图9中未明确示出)驱动。

图9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具有监控装置5,用于识别运输带2中的至少一个踏板元件3的缺陷布置。为此目的,在自动扶梯的用户可以接触到的踏板元件3的下方与其相隔较小的间隔,作为检测装置10的缆绳张紧,因此作为检测装置10的缆绳在运输区域8的踏板元件3的下方,在第一触发单元11和第二触发单元12之间。触发单元11和触发单元12在此设置在第一返回工位和第二返回工位之间。在此触发单元11,12被配置成微型开关,当由于踏板元件3的缺陷布置、特别是发生梯级损坏而导致检测装置10偏转时,微型开关打开。在此微型开关的打开表示相应的触发单元11,12的触发。通过打开微型开关,在此可以触发将扶梯特别转换到安全操作状态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特别是,使运输带2制动,并且停止自动扶梯的驱动单元。

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同样涉及到自动扶梯作为人类运输工具。在此在图10和图11中的自动扶梯分别都被示出为在中心区域被缩短(通过图10和图11居中布置的剖面线来象征性地示出)。如在通常情况中的自动扶梯那样,在此自动扶梯具有带扶手的栏杆19。为运输带2的人类运输装置1又具有由踏板元件3的多个梯级形成的梯级带。在此在图10和图11中仅示出运输带的可接近的运输区域而不是运输带的返回区域。在图10和图11中没有对驱动单元和返回工位进行明确说明,在返回工位分别执行从运输区域到返回区域或从返回区域到运输区域的转换。在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分别将一个第一高度水平14连接到第二较高高度水平15,例如建筑物的两个楼层。

在此,人类运输装置1分别具有一个监控装置5,用于识别传输带2中的踏板元件3的缺陷布置,从而确定梯级带中的梯级的缺陷布置。

在图10中所示的人类运输装置1的情况下,监控装置5包括设置在梯级带下方的检测装置10。在此,检测装置10被配置为由在保持元件13(例如金属孔眼)与触发单元11之间张紧的缆绳构成。保持元件在此设置在第一高度水平面14上,而触发单元设置在第二高度水平15上。

由于运输区域中的人类运输装置1的运输带2在不同的平面中运行,所以人类运输装置1具有偏转装置18,通过偏转装置18引导检测装置10。所示实施例中的偏转装置18被实施为偏转辊轮。这些使得检测装置10被均匀地张紧。此外,通过偏转装置18有利地保持踏板元件3与检测装置10之间基本一致的间隔。

图1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图10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特别地,图11中的检测装置10在第一触发单元11和第二触发单元12之间张紧。

此外,图11示出运输带2中的踏板元件3的缺陷布置。在此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阶梯3'的支重轮20的悬架已经断开。因此,阶梯3'已经下沉,并且其使检测装置10偏转。作为比较目的的说明,图11中示出未偏转的检测装置10'。在此检测装置10的偏转被检测装置10连接到的触发单元11,12中的至少一个识别,使得触发单元11,12中的至少一个被触发,或者两个触发单元11,12都被触发。

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所述附图的上下文中解释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具体地,附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按比例反映的,而仅仅是以为了使本发明可视化的说明性方式反映的。

附图标记清单

1 人类运输装置

2 运输带

3 踏板元件

3' 错位的踏板元件

4 驱动单元

5 监控装置

6 第一返回工位

7 第二返回工位

8 运输区域

9 返回区域

10 检测装置

11 第一触发单元

12 第二触发单元

13 保持元件

14 第一高度水平

15 第二高度水平

16 制动器

17 补偿装置

18 偏转装置

19 带扶手的栏杆

20 支重轮

21 支撑结构

22 横撑条

23 支撑件元件

24 阻尼元件

25 连接元件

26 支撑壁

27 压缩空间

28 阻尼器部分

29 附接部分

30 传感器

31 容纳空间

D 阻尼元件的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