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0934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搬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卸车,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



背景技术:

现如今市场中的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减轻工人的工作强度,完成复杂的人工传递过程,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装卸车。第一代装卸车为手动装卸车,通过手柄启动小体积液压装置实现提升、搬运与放下功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自动化程度低,依旧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第二代装卸车为内燃装卸车,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叉车,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动力强劲,但会排放大量废气,污染环境,且不适用于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的行业。第三代装卸车为全电动装卸车,其自动化程度与第二代内燃装卸车相当,具有节能、无废气排放、噪音小等优点,适用范围广。但是这三种装卸车在上下货的时候,只能将装卸车行驶至集装箱卸货口附近,再通过人工将货物搬上或搬下装卸车,传递货物过程复杂,人工工作量大且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加快运载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包括车身以及安装于车身下方的若干个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内部固设有用于连接车身与车轮的支架,所述的车轮包括前主动轮、前从动轮、后主动轮和后从动轮,所述的前主动轮与后从动轮安装于车身的两侧,所述的前从动轮通过前起落架连接于支架的前部,所述的后主动轮通过后起落架连接于支架的后半部位,所述的前主动轮与后主动轮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所述的前起落架与后起落架可前后方向旋转并将车轮收起或放下,所述车身的前部设置有控制板与蓄电池,所述前主动轮的内侧设置有可控制前起落架的传感器一,所述后从动轮的内侧设置有可控制后起落架的传感器二。

该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的工作原理:装卸车的前起落架与后起落架均为放下状态,后主动轮上的电机启动并驱动装卸车行驶至集装箱的边缘部位,直至前主动轮完全行驶至集装箱内部,前主动轮内侧的传感器一传递信号并使前起落架收起,装卸车在后主动轮与前主动轮的共同驱动下继续向前行驶,直至后从动轮完全行驶至集装箱内部,后从动轮内侧的传感器二传递信号并使后起落架收起,装卸车即可完全进入集装箱中并行驶至货物旁边,待工人将货物搬运至装卸车上,装卸车向后侧倒退至集装箱边缘,并依次将后起落架与前起落架放下,完全退出集装箱中。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的前起落架与后起落架均包括起落杆与控制杆,所述的起落杆连接于支架的下方且可向前后方向旋转,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固设有控制丝杆旋转的丝杆电机,所述的丝杆上设置有可在丝杆上移动的螺母座,所述丝杆的两侧均固设有与丝杆平行的滑轨,所述的滑轨上设置有可沿滑轨滑动的滑台,所述的滑台与螺母座呈一直线且通过连接杆固定,所述控制杆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滑台的下侧,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旋转连接于起落杆的中间部位。

该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的起落架的工作原理:需收起起落架时,电机启动带动丝杆旋转,螺母座向后侧移动并通过连接杆带动滑台向后滑动,起落杆被控制杆向后拉扯并收起。需放下起落架时,电机启动带动丝杆反向旋转,螺母座向前侧移动并通过连接杆带动滑台向前滑劝,起落杆被控制杆向前推动并放下。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控制杆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传感器三,所述起落杆的上半部位设置有传感器四,所述的传感器三与传感器四可控制起落杆的旋转角度。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车身的顶面设置有卸料装置,所述的卸料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卸料丝杆,所述卸料丝杆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电机,所述的两条丝杆之间设置有沿卸料丝杆上移动的卸料板。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的传感器四与起落杆可根据工作环境调节角度,即使在倾斜的路面也可使车身保持平衡。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后起落架前端面的中间部位固设有减震轮。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的前主动轮与后从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前从动轮与后主动轮在收起以后与前主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的前起落架、后起落架与支架均由X型型材搭建而成。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的前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固定杆一,所述的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固定杆二。

在上述的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中,所述车轮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曲线状的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卸车在需要装卸货物时,可通过前、后起落架使装卸车行驶入集装箱内部,工人在集装箱内部即可将货物搬运至装卸车上,简化了传递货物的过程,降低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搬运效率。

2、本装卸车的前、后起落架由电机控制丝杆,带动控制杆运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3、本装卸车通过传感器一控制前起落架的起落,通过传感器二控制后起落架的起落,能过传感器三和传感器四控制起落杆旋转角度,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工。

4、装卸车的顶面设置有卸料装置,装卸车在卸料的时候,卸料电机启动并带动卸料板将装卸车上的货物卸下,卸料方便,节省大量人工。

5、传感器四与起落杆可根据工作环境调节角度,即使在倾斜的路面,也可使车身保持平衡,方便货物的搬运。

6、车身的前部设置有蓄电池,对车身的前部进行了配重,保证车身整体重量平衡,使运行更加稳定。

7、后起落架前端面的中间部位固设有减震轮,使后起落架的放下与收起更加平稳,保证车身的平衡。

8、前从动轮与后主动轮在收起以后与前主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装卸车在集装箱内部行驶时更加平稳。

9、前起落架、后起落架与支架均由X型型材搭建而成,材料强度好,且X型型材中的凹槽便于排线。

10、前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固定杆一,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固定杆二,使装卸车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11、车轮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曲线状的防滑纹,增加了防滑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滑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的内总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2、车轮;3、支架;4、前主动轮;5、前从动轮;6、后主动轮;7、后从动轮;8、前起落架;9、后起落架;10、电机;11、控制板;12、蓄电池;13、传感器一;14、传感器二;15、起落杆;16、控制杆;17、丝杆;18、丝杆电机;19、螺母座;20、滑轨;21、滑台;22、连接杆;23、传感器三;24、传感器四;25、卸料装置;26、卸料丝杆;27、卸料电机;28、卸料板;29、减震轮;30、固定杆一;31、固定杆二;32、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自动上下货的智能装卸车包括车身1以及安装于车身1下方的若干个车轮2,车身1的内部固设有用于连接车身1与车轮2的支架3,车轮2包括前主动轮4、前从动轮5、后主动轮6和后从动轮7,前主动轮4与后从动轮7安装于车身1的两侧,前从动轮5通过前起落架8连接于支架3的前部,后主动轮6通过后起落架9连接于支架3的后半部位,前主动轮4与后主动轮6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10,前起落架8与后起落架9可前后方向旋转并将车轮2收起或放下,车身1的前部设置有控制板11与蓄电池12,前主动轮4的内侧设置有可控制前起落架8的传感器一13,后从动轮7的内侧设置有可控制后起落架9的传感器二14。

进一步细说,前起落架8与后起落架9均包括起落杆15与控制杆16,起落杆15连接于支架3的下方且可向前后方向旋转,支架3上设置有丝杆17,丝杆17的一端固设有控制丝杆17旋转的丝杆电机18,丝杆17上设置有可在丝杆17上移动的螺母座19,丝杆17的两侧均固设有与丝杆17平行的滑轨20,滑轨20上设置有可沿滑轨20滑动的滑台21,滑台21与螺母座19呈一直线且通过连接杆22固定,控制杆16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滑台21的下侧,控制杆16的另一端旋转连接于起落杆15的中间部位。

为了限制起落杆15的旋转角度,控制杆16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传感器三23,起落杆15的上半部位设置有传感器四24。

为了方便卸料,车身1的顶面设置有卸料装置25,卸料装置25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卸料丝杆26,卸料丝杆26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电机27,两条丝杆17之间设置有沿卸料丝杆26上移动的卸料板28。

为了使装卸车适用范围更广,传感器四24与起落杆15可根据工作环境调节角度,即使在倾斜的路面也可使车身1保持平衡。

为了后起落架9的起落更加平稳,后起落架9前端面的中间部位固设有减震轮29。

为了使装卸车行驶平稳,前主动轮4与后从动轮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从动轮5与后主动轮6在收起以后与前主动轮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便于装卸车内部布线,前起落架8、后起落架9与支架3均由X型型材搭建而成。

为了使装卸车结构更稳固,前从动轮5之间连接有固定杆一30,后从动轮7之间连接有固定杆二31。

为了防止装卸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打滑,车轮2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曲线状的防滑纹3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车身1、车轮2、支架3、前主动轮4、前从动轮5、后主动轮6、后从动轮7、前起落架8、后起落架9、电机10、控制板11、蓄电池12、传感器一13、传感器二14、起落杆15、控制杆16、丝杆17、丝杆电机18、螺母座19、滑轨20、滑台21、连接杆22、传感器三23、传感器四24、卸料装置25、卸料丝杆26、卸料电机27、卸料板28、减震轮29、固定杆一30、固定杆二31、防滑纹3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