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主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78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主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主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加强筋板的数量和布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通用类起重设备,该类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拥有量大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促使起重机的设计和制造手段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起重机的主梁是承受重量的核心部位,其重量占起重机总重的60%,其结构的合理性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起重机的工作性能,随着起重机向着大型化、轻量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起重机主梁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箱形主梁结构太过笨重,浪费材料,这就需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对其内部筋板进行重新设置,以减轻其自身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主梁结构,使其与现有的主梁结构相比,在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各构件尺寸更优,筋板布置更加合理,以此减轻主梁重量,从而减轻起重机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梁结构;其所述主梁结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腹板、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位于主梁顶部和底部,所述腹板设置在主梁两侧,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设在主梁腹板内,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所述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设在上盖板和主梁腹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长度为21m。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高度为1.3m。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宽度为0.49m。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的厚度为0.0154m。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的厚度为0.006m。

进一步地,所述腹板的厚度为0.004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的厚度为0.003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的高度为1.3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的宽度为0.49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之间的间隔为1.5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的厚度为0.003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的高度为0.5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的宽度为0.49m。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在每两个大加强筋板之间均匀分布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呈中间挖空的“回”字形,其回字形结构左右边距为0.15m,上下边距为0.3m,倒角半径为0.03m。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从主梁中间依次向两边均匀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的数量为9个。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的数量为16个。

本发明的优点:起重机主梁结构在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起重机主梁结构中各构件的尺寸更优,根据主梁受力情况分析,去掉主梁两端不必要的加强筋板,使加强筋板数量和分布更加合理,减轻了主梁重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的上视图。

图中:1、上盖板 2、下盖板 3、腹板 4、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 5、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起重量30t的双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主梁结构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腹板3、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5;上盖板1和下盖板2分别位于主梁的顶部和底部,腹板3在主梁两侧,大加强筋板4设在主梁腹板内,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小加强筋板5设在上盖板和主梁腹板内;上盖板1的厚度为0.0154m,下盖板2的厚度为0.006m,腹板3的厚度为0.004m,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的厚度为0.003m,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的高度为1.3m,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的宽度为0.49m,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之间的间隔为1.5m,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5的厚度为0.003m,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5的高度为0.5m,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5的宽度为0.49m,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呈中间挖空的“回”字形,其回字形结构左右边距为0.15m,上下边距为0.3m,倒角半径为0.03m,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从主梁中间依次向两边均匀排布,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4的数量为9个,垂直横向小加强筋板5的数量为16个。

本发明对主梁结构各构件的尺寸进行优化,比优化前主梁重量减轻了35.42%,再对箱形梁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垂直横向大加强筋板的“回”字形结构,为了减小应力集中,回字形结构倒一个半径为0.03m的圆角,根据主梁受力情况分析,去掉主梁两端不必要的加强筋板,使大小加强筋板的数量和布置更加合理,比第一次优化后又降低了176Kg;大大降低了主梁结构的重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上述描述仅在于给出本发明的基本理念;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权利要求范围内根据主梁长度、宽度、高度的改变来确定大小加强筋板的布置和数量,但只要不超出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改动仍属于本发明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