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塑性体的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73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塑性体的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塑性体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



背景技术:

柔塑性体(如食品工业领域的面条、以及金属工业领域的金属丝等)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柔塑性体本身具有强度小刚度小的特点,传统的技术方法不适合柔塑性体的塑形与包装,目前市场上对于柔塑性体加工制造的设备各式各样,原理也不尽相同,但是还没有一款专门针对于柔塑性体的折弯与并联包装的一体化设备,为此,需要设计了一种折弯及并联包装的自动化机构来存取柔塑性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柔塑性体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达到包装控制简单,方便,可靠性高的目的,使之能够适用于工业上大批量的生产加工,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设备成本,进行大规模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塑性体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包括装填进给机构、并联折弯机构、统一推进装袋机构、支撑机构以及动力控制箱;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工作台以及固定于工作台右端的用于固定并撑开包装袋的撑袋夹;所述装填进给机构设于工作台的上端,装填进给机构包括第一直线电机、第一联轴器、第一直线推杆、第一直线导向机构以及装填槽机构;所述第一直线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直线推杆的上端连接,第一直线推杆与第一直线导向机构连接,所述装填槽机构设于第一直线推杆的下端;所述并联折弯机构设于工作台的下端,并联折弯机构包括第二直线电机、第二联轴器、第二直线推杆、第二直线导向机构以及翻板机构;所述第二直线电机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直线推杆的下端连接,第二直线推杆与第二直线导向机构连接,所述翻板机构设于第二直线推杆的上端;所述统一推进装袋机构设于工作台的左端,统一推进装袋机构包括第三直线电机、第三联轴器、第三直线推杆、第三直线导向机构以及推板机构;所述第三直线电机通过第三联轴器与第三直线推杆的左端连接,第三直线推杆与第三直线导向机构连接,所述推板机构设于第三直线推杆的右端;所述动力控制箱通过导线或电缆分别与第一直线电机、第二直线电机以及第三直线电机进行数据通信和动力供应。

较佳地,所述装填槽机构包括多个横向并排固定在一起的装填有待折弯、包装的柔塑性体的装填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机构、第二直线导向机构以及第三直线导向机构分别包括各自的运动部件和固定部件,运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形成相对直线运动的运动副,各运动部件分别与相对应的直线推杆连接。

较佳地,所述翻板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所述装填槽的数量相同,且该多个翻板机构横向并排设置于第二直线推杆的上端,该多个翻板机构与所述的多个横向并排固定在一起的装填有待折弯、包装的柔塑性体的装填槽一一对应并相对;每个翻板机构包括一对翻板,该对翻板的两个翻板之间通过回转副连接;第二直线推杆和翻板机构中的各个翻板通过曲柄滑块连接,实现对装填槽机构中装填的柔塑性体的统一并联折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柔塑性体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其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方式,合理布线,并且采用电路互锁,保证一个工作过程中只有一个回路通电;柔塑性体折弯与包装过程一次完成,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这种方式具有控制简单,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工业上大批量生产加工。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便于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机构及翻板机构与第二直线推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器接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程开关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塑性体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包括装填进给机构1、并联折弯机构2、统一推进装袋机构3、支撑机构4以及动力控制箱5;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工作台401以及固定于工作台401右端的用于固定并撑开包装袋7的撑袋夹402;所述装填进给机构1设于工作台401的上端,装填进给机构1包括第一直线电机101、第一联轴器102、第一直线推杆103、第一直线导向机构104以及装填槽机构105;所述第一直线电机101通过第一联轴器102与第一直线推杆103的上端连接,第一直线推杆103与第一直线导向机构104连接,所述装填槽机构105设于第一直线推杆103的下端;所述并联折弯机构2设于工作台401的下端,并联折弯机构2包括第二直线电机201、第二联轴器202、第二直线推杆203、第二直线导向机构204以及翻板机构205;所述第二直线电机201通过第二联轴器202与第二直线推杆203的下端连接,第二直线推杆203与第二直线导向机构204连接,所述翻板机构205设于第二直线推杆203的上端;所述统一推进装袋机构3设于工作台401的左端,统一推进装袋机构3包括第三直线电机301、第三联轴器302、第三直线推杆303、第三直线导向机构304以及推板机构305;所述第三直线电机301通过第三联轴器302与第三直线推杆303的左端连接,第三直线推杆303与第三直线导向机构304连接,所述推板机构305设于第三直线推杆303的右端;所述动力控制箱5通过导线或电缆分别与第一直线电机101、第二直线电机201以及第三直线电机301进行数据通信和动力供应。

进一步地,所述装填槽机构105包括多个横向并排固定在一起的装填有待折弯、包装的柔塑性体6的装填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机构104、第二直线导向机构204以及第三直线导向机构304分别包括各自的运动部件和固定部件,运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形成相对直线运动的运动副,如采用导轨形式中动轨和定轨等导向机构,各运动部件分别与相对应的直线推杆连接。工作台401与第一直线电机101,第二直线电机201,第三直线电机301,第一直线导向机构104中的固定部件,第二直线导向机构204中的固定部件,第三直线导向机构304中的固定部件均通过螺钉刚性连接共用的统一机架进行支撑。

撑袋夹402和工作台401之间通过螺钉刚性连接,但在体积尺寸和安装位置方面能够根据包装要求进行可调性调整。撑袋夹402的方位和推板机构305的方位相对应,能够适合推板机构305将被折弯后的并排的柔塑性体6统一推进到撑袋夹402中。包装袋7套裹在撑袋夹402外面。

进一步地,所述翻板机构205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所述装填槽的数量相同,且该多个翻板机构205横向并排设置于第二直线推杆203的上端,该多个翻板机构205与所述的多个横向并排固定在一起的装填有待折弯、包装的柔塑性体6的装填槽一一相对;每个翻板机构205包括一对翻板,该对翻板的两个翻板之间通过回转副具体是铰链连接;第二直线推杆203和翻板机构205中的各个翻板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连接,实现对装填槽机构105中装填的柔塑性体6的统一并联折弯。在各翻板机构205的两个翻板展开成统一平面时,能通过第一直线电机101的进给运动实现翻板机构205和装填槽机构105中的并联装填槽的闭式状态,进而实现单位柔塑性体6的盛容。

所述第一直线电机101、第二直线电机201以及第三直线电机301能够实现直线运动驱动,硬件形式包括回转电机转直线机构和直接的直线驱动机构等动力驱动源形式。

第一直线电机101通过第一联轴器102与第一直线推杆103固定连接,第一直线推杆103与第一直线导向机构104中的运动部件固定连接,与装填槽机构105也固定连接,连接形式包括螺钉、焊接等能够起到刚性连接的连接方式。

第二直线电机201通过第二联轴器202与第二直线推杆203固定连接,第二直线推杆203与第二直线导向机构204中的运动部件固定连接,连接形式包括螺钉、焊接等能够起到刚性连接的连接方式。

第三直线电机301通过第三联轴器302与第三直线推杆303固定连接,第三直线推杆303与第三直线导向机构304中的运动部件固定连接,与推板机构305也固定连接,连接形式包括螺钉、焊接等能够起到刚性连接的连接方式。

当第二直线电机201进给时,实现翻板机构205成对翻板的开合运动,实现对柔塑性体6单元的折弯。多个翻板机构205成对翻板即能实现柔塑性体6单元的并联折弯。翻板机构205的成对翻板相对铰链等回转副的位置和尺寸可调,用来控制柔塑性体6单元折弯的位置和折弯后的回弯曲率的大小。

图2具体提供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翻板机构及翻板机构与第二直线推杆之间的结构,包括直线滑轨8、翻板14、铰链12、滑块13、支撑座16、万向铰链17,铰链12联接两个翻板14,支撑座16焊接于翻板14上,滑块13与直线滑轨8组成导轨副,直线导轨8的两端焊接于支撑座16,将万向铰链17与滑块13螺纹联接,万向铰链17与第二直线推杆203螺纹联接,当第二直线推杆203推动滑块13滑动时万向铰链17可以为滑块13提供旋转自由度,同时铰链12也限制了翻板14的纵向自由度而进行旋转。

动力控制箱5与工作台401之间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包括可调整性刚性连接形式。动力控制箱5分别通过导线、电缆等信号通信方法实现与各直线电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和动力供应,能够实现对各直线电机自动力源数字化、逻辑化程序的编辑、控制、反馈与驱动,还具备显示器、操作键盘和按钮等接口性功能部件,以及与运动执行件相配套的检测元件,如行程开关等。能够完成一整套的柔塑性体6的并联折弯与包装的自动化反复操作。控制箱5通过通用供电装置等实现外部能量供应。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器接线图,包括:启动按钮、继电器接触器、熔断丝、行程开关、各直线推杆电机、电线。按下启动按钮S,KM2得电,第一直线推杆103上行,碰触行程开关SQ1,KM2断电同时KM4得电,第二直线推杆203上推触碰行程开关SQ3,KM3得第二电直线推杆203下行,直到触碰SQ4时停止同时KM6得第三电直线推杆303向右移动,触碰SQ5时断电同时KM5得电,第三直线推杆303向左移动,直到触碰SQ6,KM5失电同时KM1得电,第一直线推杆103下行,触碰SQ2,与翻板14配合行程模具,工作行程结束。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行程开关位置布置示意图,该图将机械结构以简图的形式绘制,着重表达行程开关的安装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

(1)在撑袋夹402上面套上包装袋7。

(2)第一直线电机101驱动装填槽机构105向前进给,和并联折弯机构2中展开后的翻板机构205构成闭式盛容状态。

(3)将柔塑性体6单元依次放入装填槽机构105各装填槽中。

(4)第一直线电机101驱动装填槽机构105回退到指定位置。

(5)第二直线电机201驱动翻板机构205中的成对翻板对柔塑性体6进行并联折弯。通过第二直线电机201的直线位移驱动量控制柔塑性体6的折弯程度。

(6)控制第二直线电机201回退,驱动翻板机构205中的成对翻板展开。

(7)在工作台401台面上,第三直线电机301驱动推板机构305对并联折弯后的柔塑性体6进行统一推进,推进到撑袋夹402里面。继续向前进给,并将柔塑性体6推进到包装袋7里面直至脱离撑袋夹402。

(8)第三直线电机301驱动推板机构305退回到指定位置,同时取走装入柔塑性体6的包装袋7。

(9)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下一组柔塑性体的并联折弯与包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塑性体折弯及并联包装机构,其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方式,合理布线,并且采用电路互锁,保证一个工作过程中只有一个回路通电;柔塑性体折弯与包装过程一次完成,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这种方式具有控制简单,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工业上大批量生产加工。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便于大规模应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