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油电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压缩式对接垃圾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386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带有油电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压缩式对接垃圾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卫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垃圾车,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油电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压缩式对接垃圾车。



背景技术:

垃圾车是指专门用于市政环卫部门运送各种垃圾的一种专用车辆。种类分为:压缩式垃圾车、摆臂式垃圾车、勾臂式垃圾车、挂桶式垃圾车等。垃圾车主要是运载生活垃圾,通常主要用于市政环卫、大型厂矿,用作运输各种垃圾,适用于运输小区生活垃圾,并可将装入的垃圾压缩、压碎,使其密度增大,体积缩小,大大地提高了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效率。新型垃圾车具有质量可靠,故障率低,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垃圾车,特别是在对垃圾站内的垃圾进行转运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车辆装载已经无法满足其工作量和工作性质的需求,即使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些新型的垃圾车用于转运垃圾,但是其装载量有限,整体车身重量加大,垃圾收集转运不方便,同时箱体的强度不够,还存在二次污染问题的产生,装载垃圾时很不方便,需要多人装载,不仅耗费体力,费工误时,而且也加大了运载成本,不能满足自装自卸方面的需求。并且另外一个重要的弊端是,部分垃圾车存在着油耗偏高的缺点,并且当垃圾车底盘发动机发生故障时垃圾车液压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资源,故障率低,节能环保,设计合理巧妙,油耗和噪音低,装载量大,车身强度大,整体质量轻,工作和运行效率高的带有油电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压缩式对接垃圾车,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资源,故障率低,节能环保,设计合理巧妙,油耗和噪音低,装载量大,车身强度大,整体质量轻,工作和运行效率高的带有油电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压缩式对接垃圾车,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油电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压缩式对接垃圾车,包括车本体,与车本体相连接的带有油箱的车底盘,安装在车底盘上的液压站,与液压站相连接的第一液压油缸,安装在第一液压油缸输出端的承载箱体,所述的车底盘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架,液压站安装在限位架的底部,在车底盘上安装有车载电瓶,在所述的承载箱体上安装有第二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与后门自动开启装置相连接,车载电瓶与油电双动力液压装置相连接,油电双动力液压装置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相连接。

所述的油电双动力液压装置包括安装在车底盘下方的底盘发动机取力套件,底盘发动机取力套件与助力油泵相连接,助力油泵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供油主管道相连通,供油主管道与液压站相连接,助力油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给油主管道相连通,给油主管道与换向阀相连通,换向阀通过回油管与液压站相连通,在给油主管道上安装有单向三通阀,单向三通阀的一个输入端与助力油泵相连通,单向三通阀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管道与电机泵相连通,电机泵通过管道与供油主管道相连接,车载电瓶通过导线与电机泵相连接,所述的换向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相连接,第二液压油缸的输出端与后门自动开启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后门自动开启装置包括与第二液压油缸相连接的L字形结构的连轴,连轴的底部通过旋转轴架与第二液压油缸的输出端相连接,连轴的顶部一侧与V型轴架相连接,V型轴架的外侧与后门相连接。

所述的承载箱体上设置有横向肋板和纵向肋板,纵向肋板垂直分布在横向肋板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承载箱体的尾部顶面为斜坡状结构。

所述的承载箱体底部安装有限位支架,限位支架上安装有限位旋转轴,限位旋转轴与第一液压油缸的输出相连接。

所述的连轴的中部设置有旋转孔,在旋转孔内安装有旋转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目前市场上传统垃圾车无法很好地对垃圾站内的垃圾进行转运的缺陷,提高了装载量,整体车身强度大,质量轻,设置肋板组合铁皮设置,并且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装载垃圾时自动卸载,方便快捷,满足自装自卸方面的需求。并且在不改变原有车辆结构的前提下采用双动力能够保证在发动机或变速箱出现故障时仍能够实现对垃圾箱的卸载作业,具有节能环保低油耗的特点;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清洁降噪,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门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电双动力液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一种带有油电双动力液压系统的压缩式对接垃圾车,包括车本体1,与车本体1相连接的带有油箱19的车底盘2,安装在车底盘2上的液压站3,与液压站3相连接的第一液压油缸4,安装在第一液压油缸4输出端的承载箱体8,所述的车底盘2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架6,液压站3安装在限位架6的底部,在车底盘2上安装有车载电瓶7,在所述的承载箱体8上安装有第二液压油缸12,第二液压油缸12与后门自动开启装置相连接,车载电瓶7与油电双动力液压装置相连接,油电双动力液压装置与第一液压油缸4和第二液压油缸12相连接。

所述的油电双动力液压装置包括安装在车底盘2下方的底盘发动机取力套件20,底盘发动机取力套件20与助力油泵21相连接,助力油泵21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供油主管道22相连通,供油主管道22与液压站3相连接,助力油泵2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给油主管道23相连通,给油主管道23与换向阀27相连通,换向阀27通过回油管24与液压站3相连通,在给油主管道23上安装有单向三通阀26,单向三通阀26的一个输入端与助力油泵21相连通,单向三通阀26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管道与电机泵25相连通,电机泵25通过管道与供油主管道22相连接,车载电瓶7通过导线与电机泵25相连接,所述的换向阀27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4和第二液压油缸12相连接,第二液压油缸12的输出端与后门自动开启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后门自动开启装置包括与第二液压油缸12相连接的L字形结构的连轴11,连轴11的底部通过旋转轴架18与第二液压油缸12的输出端相连接,连轴11的顶部一侧与V型轴架14相连接,V型轴架14的外侧与后门15相连接。所述的承载箱体8上设置有横向肋板9和纵向肋板10,纵向肋板10垂直分布在横向肋板9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承载箱体8的尾部顶面为斜坡状结构。所述的承载箱体8底部安装有限位支架5,限位支架5上安装有限位旋转轴17,限位旋转轴17与第一液压油缸4的输出相连接。所述的连轴11的中部设置有旋转孔13,在旋转孔13内安装有旋转支撑架30。

本产品具体操作如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的发动机提供给车辆移动的动力,同时底盘发动机取力套件20是由底盘发动机和底盘变速箱以及取力器连接而成的,底盘发动机取力套件20的底部与助力油泵21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可以在车辆不停机的状态下对第一液压油缸4和第二液压油缸12提供动力支持,在车辆不熄火的状态下,取力器直接与助力油泵21连接取力,液压站3内的介质通过供油主管道22进入到助力油泵21内,在经由给油主管道23上安装的单向三通阀26的一个输入端进入到单向三通阀26的输出端,最终经由给油主管道23进入到换向阀27,换向阀27在分别控制实现第一液压油缸4或第二液压油缸12的伸缩,进一步带动承载箱体8的顶起自卸以及后门15的开启,实现对承载箱体内垃圾的卸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在给油主管道23上安装有单向三通阀26,单向三通阀26的一个另输入端通过管道与电机泵25相连通,电机泵25通过管道与供油主管道22相连接,车载电瓶7通过导线与电机泵25相连接,在车辆停机的状态下对第一液压油缸4和第二液压油缸12提供动力支持,在车辆熄火的状态下,车载电瓶7作为电机泵25的动力源,液压站3内的介质通过供油主管道22进入到电机泵25内,在经由给油主管道23上安装的单向三通阀26的另一个输入端进入到单向三通阀26的输出端,最终经由给油主管道23进入到换向阀27,换向阀27在分别控制实现第一液压油缸4或第二液压油缸12的伸缩,进一步带动承载箱体8的顶起自卸以及后门15的开启,实现对承载箱体内垃圾的卸载。

后门自动开启装置包括与第二液压油缸12相连接的L字形结构的连轴11,连轴11的底部通过旋转轴架18与第二液压油缸12的输出端相连接,连轴11的顶部一侧与V型轴架14相连接,V型轴架14的外侧与后门15相连接,在第二液压油缸12的活塞杆伸出时,在旋转支撑架30的制成作用下,连轴11逆时针旋转, V型轴架14同时逆时针旋转,后门15向车头方向旋转,并开启后门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