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引瓶污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5457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吸引瓶污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废品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吸引瓶污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性吸引瓶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废液收集中,一次性吸引瓶的使用,给医疗固液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带来了便利,减少了医院环境感染。但由于对一次性吸引瓶内废液的处理国内没有一个具体严格的规定,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给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手术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属于重污染科室,血污物多、分泌物多、排泄物及医疗废物多,如何快速的将吸引瓶内的污液放出处理,然后再将一次性吸引瓶再单独处理成为一件繁琐的工作;

目前大多数的医院主要采用卫生保洁人员手工开孔将污液放出的方式,此种方式容易发生污液溅射,污染环境,并且耗时费力,效率不高,也有采用固定机械装置进行处理的,如在文献号为CN205652690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负压吸引瓶处理装置,通过旋转吸引瓶与固定的刀片接触,从而实现将其划破放出液体的目的,但是因为吸引瓶通常采用塑胶材质,其表面比较光滑,此种装置存在刀片与吸引瓶发生打滑,无法划破的可能性,同时,因为吸引瓶竖直设置,则瓶底四周肯定会有残余液体存在,不利于污液的完全清理,可能将较多的污染物带入吸引瓶的瓶体处理工序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吸引瓶污液处理装置,可提高一次性吸引瓶内污液的处理速度,避免瓶内残夜,提高处理效率,且防止处理过程污液溅射,污染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次性吸引瓶污液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其关键在于:所述桶体内设有两端敞口呈中空结构的导向柱,该导向柱倾斜向下设置,其上端贯穿桶体的顶壁,桶体的底部敞口;

所述桶体内设有圆形的锯刀片以及驱动该锯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锯刀片处于导向柱的低边位置,锯刀片部分伸入导向柱内,其转动平面与导向柱的高边和低边构成的平面重合。

采用以上结构,医务人员可将一次性吸引瓶之间放入导向柱内,通过锯刀片将吸引瓶划破,而因为导向柱倾斜设置以及锯刀片的设置位置,可使吸引瓶破开位置处于最低点,从而保证瓶内的污液可以基本全部流出,避免瓶内的有参与液体,同时采用锯刀片,增加接触摩擦力,划口较大,可以提高流出速度,整个过程处于桶体内,也避免了污液溅射带来的影响,污液直接从桶体下方流出,统一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内靠近下部的位置可拆卸地设有呈漏斗状的底板,其大小与桶体的内部相适应,底板与导向柱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漏斗形的底板可使液体基本从底板的中部流出,使流出的液体更容易引导汇集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外缘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桶体内壁均匀分布有向上弯折的卡口,延伸部嵌入卡口中。采用以上结构,这样更方便将底板与桶体拆分清洗消毒。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为该电机供电的电源和控制所述电源的开关。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可提高锯刀片的转速,从而提高开口速度,提高处理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内在对应驱动装置的位置设有安装腔,该安装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敞口,其敞口大小与锯刀片相适应,且其中一端贯穿桶体的侧壁,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盒,该安装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腔内;

所述电机和电源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盒内,开关位于安装盒的外侧壁上。

采用以上结构,这样可将驱动装置全部放在安装盒内,然后在外部将锯刀片安装完成之后再伸入桶体内,固定在安装腔的位置,而需要对桶体进行浸泡清洗消毒或更换锯刀片时,则可将安装盒连同锯刀片一起取出,方便后期的维护保养,提高其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盒远离锯刀片的一端端部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侧缘,该限位侧缘可通过螺栓与桶体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限位侧缘与桶体的外壁抵接,来保证锯刀片的安装到位,提高其可靠性,同时也可防止安装盒的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内在锯刀片的上方设有隔板。采用以上结构,尽量避免锯刀片转动带出的污液污染桶体过多的内壁,降低后期消毒强度,同时对导向柱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的顶壁在导向柱的周向外侧设有限位沉台。采用以上结构,可防止吸引瓶全部进入导向柱内。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的底部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固定脚。采用以上结构,这样液体可以从固定脚与桶体下缘之间的间隙处流出,避免桶体下缘长期处于污液的浸泡中,容易腐蚀损害。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和导向柱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采用以上结构,使用时可从外部清楚的看到吸引瓶内液体流出情况,准确把握取出吸引瓶的时间,避免液体还没流尽就取出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吸引瓶污液处理装置,采用机械的破口方式,占用就小,可提高对一次性吸引瓶内污液的处理效率,避免污液溅射引起的环境污染,同时避免了瓶内有残余液体,提高处理质量,同时降低了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次性吸引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5、图7所示的一次性吸引瓶污液处理装置,主要包括呈中空结构的桶体1,如图所示,桶体1大体呈竖直设置的长方体形,其下端敞口,其下端端部四条侧边上对称地设有四个固定脚14,固定脚14沿桶体1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

参考图1和图2,桶体1内倾斜向下设有导向柱2,倾斜角度为15°~30°最佳,导向柱2呈中空结构,其上下两端均敞口,且其上端贯穿处桶体1的上端面,导向柱2的中空内部大小与图6中所示的一次性吸引瓶7相适应,或略大,使一次性吸引瓶7可以直接从导向柱2的上方放入,为防止一次性吸引瓶7全部掉入导向柱2内,桶体1的顶壁在导向柱2的上端端部外侧设有一个圆形的限位沉台13,其大小与一次性吸引瓶7上端端部的瓶盖70相适应,可使瓶盖70与限位沉台13抵接。

同时,导向柱2的下端可设计呈一定的锥状结构,也可以起到一定防止一次性吸引瓶7全部掉入的作用。

如图所示,桶体1内设有锯刀片3以及驱动锯刀片3转动的驱动装置4,锯刀片3呈圆形的刀片结构,且沿其圆周分布有锯齿,锯刀片3处于导向柱3的低边位置,且处于导向柱3高边和低边两条线所构成的平面内(这里的高边低边指如图2中所示的导向柱3倾斜时沿长度方向最高的棱线和最低的棱线),导向柱3在对应锯刀片3的位置设有缺口,使得导向柱3可部分伸入导向柱3的中空内部。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主要包括安装盒43、电机40、电源41和开关42,安装盒43呈中空结构,电机40和电源41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盒43的内部,而开关42安装在安装盒43的外侧壁上,电源41可采用充电电池组成,电机40、电源41和开关42电连接,电机40的转轴从安装盒43的前端穿出,而锯刀片3固套在电机40的转轴上,这样通过开关42即可控制锯刀片3的工作与否;

桶体1内在对应驱动装置4的位置水平设置有安装腔11,如图所示,安装腔11和安装盒43两者呈相互配合的抽屉结构,安装腔11的左右两端均敞口,且其右端贯穿出桶体1对应的侧壁,则安装盒43可从安装腔11右端敞口处放入或取出,如图3所示安装盒43的右端端部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侧缘430,通过在限位侧缘430上设螺孔,可将其与桶体1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安装盒43的固定,设计时可根据电机40的安装位置,其转轴的长度以及安装盒43的长度,从而实现锯刀片3的位置精确安装控制,保证装置的性能可靠性。

桶体1内在锯刀片3上方设有隔板12,隔板12的大小与桶体1的内部相适应,可将隔板以上的空间完全封闭,避免了锯刀片3工作时转动带出的污液对上部的桶体1内部造成污染,从而减少后期消毒面积。

本实施例中在导向柱2的下方设有底板5,如图2和图4所示,底板5呈棱形的漏斗状结构,大小与桶体1的内部相适应,其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50,其侧缘上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延伸部51,桶体1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弯折呈“L”型的卡口10,而延伸部51可以嵌入卡口10中,这样安装时可将底板5倾斜一定角度后从桶体1的下方放入桶体1内,然后将底板5摆正之后放手,则可使延伸部51嵌入卡口10中,从而实现底板5的固定,而当需要对底部5和桶体1内部进行清洗时,则可将底板5向上抬起一定高度后倾斜则可拿出出来,拆装方便;而通过底部的通孔50可将上方流出的污液对准较小的污液收集口,更方便收集处理。

为了方便在处理过程中,贯穿一次性吸引瓶7内部污液的残余情况,桶体1和导向柱2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如透明塑料或钢化玻璃等,也或者一个侧面设有透明观察窗口。

桶体1的上端四周还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15,可避免在取出一次性吸引瓶7的时候可能有滴液滴到桶体1的上端面,再顺着桶体1的侧壁下流,可能进入安装盒43内,保证其工作稳定性,以及降低清洗难度。

参考图7,使用时,通过开关42启动锯刀片3转动,一次性吸引瓶7放入导向柱2中,因为导向柱2倾斜设置,则一次性吸引瓶7也倾斜向下滑动,这样一次性吸引瓶7会存在最低点,而不是一个面,因为锯刀片3处于导向柱2的低边位置,且部分伸入导向柱2中,则一次性吸引瓶7在下滑过程中一定是瓶子的最低点首先与转动的锯刀片3接触,从而被快速划破,然后持续下滑切割,扩大破口,提高液体流出速率;因为倾斜的一次性吸引瓶7的最低点被划破,即可确保瓶内的液体能基本完全流出,提高了污液的处理质量,通过外部观察,当瓶内污液流尽时即可取出,进行下一个处理,采用封闭桶内的机械操作,避免了污液溅射污染环境的情况,同时降低了医务人员处理医疗废物时的劳动强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