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383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小车。



背景技术:

在无损检测领域,检测设备及相关物品的前后上下移动及旋转一般靠人工实现,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三维小车,包括底框架、机架、升降组件、滑移组件和回转横梁,所述机架通过所述滑移组件来回滑移地设于所述底框架上,所述回转横梁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上下滑移地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底框架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撑架,另一端设有连接所述滑移组件的X轴移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导轨、升降丝杠、丝杠座、升降电机、联轴器和升降电机减速器,所述升降丝杠设于所述丝杠座上,所述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减速器和所述联轴器依次连接,所述升降电机设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回转横梁上设有转盘、C轴电机、C轴减速器、端面轴承和回转基板,所述转盘通过所述端面轴承设于所述回转基板上,所述C轴电机通过所述C轴电机驱动所述回转基板旋转。

上述三维小车,其中,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柔性连接件、平移滑块和平移导轨,所述机架的底部通过所述平移滑块和所述平移导轨可来回滑移地设于所述底框架上,所述柔性连接件一端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另一端设于所述底框架上。

上述三维小车,其中,所述机架包括机架横梁、机架竖梁、机架下梁和前框架。

上述三维小车,其中,所述机架和所述底框架之间设有角撑。

上述三维小车,其中,还包括机架安装板,所述机架通过所述机架安装板设于所述底框架上。

上述三维小车,其中,所述从动轮撑架上设有从动轮盖板和从动轮后挡板。

上述三维小车,其中,还包括升降电机安装座,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升降电机安装上述三维小车,其中,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回转横梁通过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升降导轨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自动实现检测设备及相关物品的前后上下移动及旋转,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三维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三维小车包括底框架1、机架、升降组件、滑移组件和回转横梁2,机架通过滑移组件来回滑移地设于底框架1上,回转横梁2通过升降组件上下滑移地设于机架上,底框架1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撑架3,另一端设有连接滑移组件的X轴移动电机4和减速器5,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导轨6、升降丝杠7、丝杠座8、升降电机9、联轴器10和升降电机减速器11,升降丝杠7设于丝杠座8上,丝杠座8可以设于丝杠座安装板29上。升降电机9、升降电机减速器11和联轴器10依次连接,升降电机9设于机架的顶部,回转横梁2上设有转盘12、C轴电机13、C轴减速器14、端面轴承15和回转基板16,转盘12通过端面轴承15设于回转基板16上,C轴电机13通过C轴电机13驱动回转基板16旋转。本技术方案中,滑移组件包括柔性连接件17、平移滑块和平移导轨,机架的底部通过平移滑块和平移导轨可来回滑移地设于底框架1上,柔性连接件17一端连接机架的底部,另一端设于底框架1上。此处的柔性连接件17可以是链条。机架包括机架横梁18、机架竖梁19、机架下梁20和前框架28,机架和底框架1之间设有起到加固作用的角撑21,本三维小车还包括机架安装板22,机架通过机架安装板22设于底框架1上。从动轮撑架3上设有从动轮盖板23和从动轮后挡板24,本三维小车还包括升降电机安装座25,升降电机9通过升降电机安装座25设于机架的顶部。本三维小车还包括连接板26,回转横梁2通过连接板26设于升降导轨6上。可以理解的是,升降电机减速器11具有升降电机减速器轴27。机架横梁18、机架竖梁19、机架下梁20和前框架28均为铝型材。升降丝杠7和联轴器10之间设有上连接板30。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可自动实现检测设备及相关物品的前后上下移动及旋转,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