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3877发布日期:2018-06-05 21:3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放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一次取放多个工件的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组装的过程中需将多个零件放至工件上,对零件取放料位置精度要求高﹐且零件较小而造成取料困难,人工取放零件,效率低且精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取放效率高且取放准确的取放装置。

一种取放装置,用于取放工件,该取放装置包括固定板及至少一个取放机构,每个该取放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及吸附件,该移动组件包括移动驱动件、连接杆、枢接件及移动板,该移动驱动件设置于该固定板上,该连接杆的一端与该移动驱动件的输出轴相连接并在该移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该枢接件设置于该连接杆远离该移动驱动件的一端,该移动板滑动地设置于该固定板上,该枢接件可移动地枢接于该移动板上,每个该取放机构还包括转动组件,该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及转动驱动件,该支撑板垂直设置于该移动板远离该固定板的一侧上,该转动驱动件穿设于该支撑板上,该转动驱动件具有转轴,该吸附件设置于该转轴上并在该转轴的带动下转动以调整该吸附件的角度,该吸附件能够吸取该工件或者释放该工件,该移动驱动件驱动该连接杆转动以带动该枢接件移动,该枢接件带动该移动板移动从而带动该吸附件靠近或者远离该工件。

进一步地,该固定板包括第一侧面及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该固定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穿设孔,至少两个该穿设孔贯穿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至少两个该穿设孔间隔设置且靠近该固定板的一边缘,每个该取放机构的移动驱动件设置于该第二侧面上且该移动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相应的该穿设孔,该移动板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上。

进一步地,每个该取放机构的移动组件还包括线轨及滑块,该线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上,该滑块滑动地设置于该线轨上该移动板设置于该滑块上。

进一步地,该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感测件及感测器,该转动感测件套设于该转轴靠近该移动驱动件的一端上,该感测器设置于该固定板的第一侧面上以对该转动感测件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每个该取放机构还包括感测组件,该感测组件包括移动感测件及至少一个感测器,该移动感测件设置于该移动板的一侧,至少一个该感测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上且靠近该移动板的一侧,每个该感测器能够感测该移动感测件。

进一步地,每个该取放机构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侧面上和该移动板上以为该移动板的移动提供弹性回复力。

进一步地,该取放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及检测件,该移动组件包括移动驱动件、连接杆、枢接件及移动板,该移动驱动件设置于该第二侧面上且该移动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相应的该穿设孔,该连接杆的一端与该移动驱动件的输出轴相连接并在该移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该枢接件设置于该连接杆远离该移动驱动件的一端,该移动板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上,该移动板贯穿开设有枢接槽,该枢接槽靠近该移动板靠近该移动驱动件的一端以收容该枢接件远离该连接杆的一端以使该枢接件可移动地枢接于该移动板上,该检测件设置于该移动板远离该固定板的一侧以对待取放的该工件的位置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该检测机构的移动组件还包括线轨及滑块,该线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上,该滑块滑动地设置于该线轨上,该移动板设置于该滑块上。

进一步地,该检测机构还包括承载板及光源,该承载板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上,该承载板上贯穿开设有通孔,该光源穿过该通孔以使该光源设置于该承载板上,该光源用于为该检测件提供照明。

进一步地,该检测机构还包括感测组件,该感测组件包括移动感测件及至少一个感测器,该移动感测件设置于该检测机构的移动板的一侧,至少一个该感测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上且靠近该检测机构的移动板的一侧,每个该感测器能够感测该移动感测件。

上述取放装置通过将枢接件可移动地枢接于移动板上,并将枢接件通过连接杆与移动驱动件相连接,从而使移动驱动件快速驱动移动板移动,进而使吸附件快速取放工件,提高了取放效率。同时,通过将吸附件设置于转动驱动件的转轴上,从而便于调整吸附件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取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取放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取放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取放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装设于一三维移动滑台或者机械手臂(图未示)上的取放装置100。取放装置100能够对至少一个工件(图未示)进行取放。取放装置100包括固定板10、至少一个取放机构20及检测机构30。固定板10用于装设于三维移动滑台或者机械手臂上以使取放装置100在三维移动滑台或者机械手臂的驱动下移动。至少一个取放机构20设置于固定板10上以吸取或者释放工件。检测机构30设置于固定板10上以检测待取放的工件位置从而使至少一个取放机构20精确取放工件。本实施例中,取放机构20的数量为两个,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取放机构20的数量可以根据被一起取放的工件的数量决定。

固定板10大致呈矩形,其包括第一侧面11及与第一侧面11相对的第二侧面12。固定板1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穿设孔13。至少两个穿设孔13贯穿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至少两个穿设孔13间隔设置且靠近固定板10的一边缘(未标示)。本实施例中,穿设孔13的数量为三个。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每个取放机构20包括移动组件21、转动组件22、吸附件23、感测组件24及弹性件25。移动组件21包括移动驱动件211、连接杆212、枢接件213、线轨214、滑块215及移动板216。移动驱动件211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二侧面12上且移动驱动件211的输出轴(未标示)穿过相应的穿设孔13。连接杆212的一端与移动驱动件211的输出轴相连接并在移动驱动件211的驱动下转动。枢接件213设置于连接杆212远离移动驱动件211的一端。线轨214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滑块215滑动地设置于线轨214上。移动板216大致呈长条状。移动板216设置于滑块215上。移动板216贯穿开设有枢接槽2161。枢接槽2161靠近移动板216靠近移动驱动件211的一端以收容枢接件213远离连接杆212的一端以使枢接件213可移动地枢接于移动板216上。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件211为伺服电机,但不限于此。

转动组件22包括支撑板221、转动驱动件222、转动感测件223及感测器224。支撑板221垂直设置于移动板216远离固定板10的一侧上且靠近移动板216远离移动驱动件211的一端。转动驱动件222穿设于支撑板221上。转动驱动件222具有转轴2221。转动感测件223大致呈圆形。转动感测件223套设于转动驱动件222的转轴2221靠近移动驱动件211的一端上。感测器224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以对转动感测件223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吸附件23设置于转轴2221远离转动感测件223的一端。吸附件23在转轴2221的带动下转动以调整吸附件23的角度。

感测组件24包括移动感测件241及至少一个感测器242。移动感测件241设置于移动板216的一侧。至少一个感测器242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且靠近移动板216的一侧。每个感测器242能够感测移动感测件241,从而精确确定移动板216的位置。

弹性件2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和移动板216上以为移动板216的移动提供弹性回复力。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检测机构30包括移动组件31、检测件32、承载板33、光源34及感测组件35。移动组件31包括移动驱动件311、连接杆312、枢接件313、线轨314、滑块315及移动板316。移动驱动件311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二侧面12上且移动驱动件311的输出轴(未标示)穿过相应的穿设孔13。连接杆312的一端与移动驱动件311的输出轴相连接并在移动驱动件311的驱动下转动。枢接件313设置于连接杆312远离移动驱动件311的一端。线轨314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且与每个取放机构20的线轨214平行。滑块315滑动地设置于线轨314上。移动板316大致呈长条状。移动板316设置于滑块315上。移动板316贯穿开设有枢接槽3161。枢接槽3161靠近移动板316靠近移动驱动件311的一端以收容枢接件313远离连接杆312的一端以使枢接件313可移动地枢接于移动板316上。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件311为伺服电机,但不限于此。

检测件32设置于移动板316远离固定板10的一侧以对待取放的工件的位置进行检测。检测件32在移动板316的带动下移动以对检测件32进行调焦距而便于对工件进行取相和对位。本实施例中,检测件32为CCD检测器。

承载板33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承载板33上贯穿开设有通孔331。光源34穿过通孔331以使光源34设置于承载板33上。光源34用于为检测件32提供照明。

感测组件35包括移动感测件351及至少一个感测器352。移动感测件351设置于移动板316的一侧。至少一个感测器352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且靠近移动板316的一侧。每个感测器352能够感测移动感测件351,从而精确确定移动板316的位置而精确调整检测件32的焦距。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组装时,将每个取放机构20的移动驱动件211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二侧面12上且移动驱动件211的输出轴穿过相应的穿设孔13,并将连接杆212的一端与移动驱动件211的输出轴相连接。将枢接件213设置于连接杆212远离移动驱动件211的一端,并将线轨214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将滑块215滑动地设置于线轨214上,并将移动板216设置于滑块215上。将枢接件213远离连接杆212的一端可移动地枢接于移动板216的枢接槽2161。将支撑板221垂直设置于移动板216远离固定板10的一侧上,并将转动驱动件222穿设于支撑板221上。将转动感测件223套设于转动驱动件222的转轴2221靠近移动驱动件211的一端上,并将感测器224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将移动感测件241设置于移动板216的一侧,并将至少一个感测器242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将弹性件2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和移动板216上。

接着,将检测机构30的移动驱动件311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二侧面12上且移动驱动件311的输出轴穿过相应的穿设孔13,并将连接杆312的一端与移动驱动件311的输出轴相连接。将枢接件313设置于连接杆312远离移动驱动件311的一端,并将线轨314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且与每个取放机构20的线轨214平行。将滑块315滑动地设置于线轨314上,并将移动板316设置于滑块315上。将枢接件313远离连接杆312的一端可移动地枢接于移动板316的枢接槽3161,并将检测件32设置于移动板316远离固定板10的一侧。将承载板33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并将光源34穿过承载板33的通孔331。将移动感测件351设置于移动板316的一侧,并将至少一个感测器352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且靠近移动板316的一侧,完成了对整个取放装置100的组装。

使用时,通过三维移动滑台或者机械手臂使取放装置100靠近至少一个工件,检测机构30的移动驱动件311驱动连接杆312转动以带动枢接件313移动。枢接件313带动移动板316沿线轨314移动从而带动检测件32移动以对检测件32进行调焦距。检测件32在光源34的照明下对待取放的工件的位置进行检测。

接着,每个取放机构20的移动驱动件211驱动连接杆212转动以带动枢接件213移动。枢接件313带动移动板316沿线轨314移动从而带动吸附件23靠近工件。于此同时,转动驱动件222驱动吸附件23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调整吸附件23的角度。吸附件23在真空装置的作用下以吸取工件,完成了对工件的吸取。需释放工件时,按照上述动作,吸附件23进行破真空即可使吸附件23释放工件。

取放装置100包括固定板10、至少一个取放机构20及检测机构30,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检测机构30可以去除,并不影响取放装置100取放工件。

每个取放机构20包括移动组件21、转动组件22、吸附件23、感测组件24及弹性件25,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感测组件24及弹性件25可以去除,并不影响吸附件23取放工件。

每个取放机构20的移动组件21包括移动驱动件211、连接杆212、枢接件213、线轨214、滑块215及移动板216,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线轨214和滑块215可以去除,移动板216直接滑动地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并不影响移动板216在移动驱动件211的驱动下移动。

转动组件22包括支撑板221、转动驱动件222、转动感测件223及感测器224,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转动感测件223及感测器224可以去除,并不影响转动驱动件222驱动吸附件23转动以调整吸附件23的角度。

检测机构30的移动组件31包括移动驱动件311、连接杆312、枢接件313、线轨314、滑块315及移动板316,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线轨314和滑块315可以去除,移动板316直接滑动地设置于固定板10的第一侧面11上,并不影响移动板316在移动驱动件311的驱动下移动。

检测机构30包括移动组件31、检测件32、承载板33、光源34及感测组件35,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承载板33、光源34及感测组件35可以去除,并不影响检测件32检测工件的位置。

取放装置100通过将枢接件213可移动地枢接于移动板216上,并将枢接件213通过连接杆212与移动驱动件211相连接,从而使移动驱动件211快速驱动移动板216移动,进而使吸附件23快速取放工件,提高了取放效率。同时,通过将吸附件23设置于转动驱动件222的转轴2221上,从而便于调整吸附件23的角度。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