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5237发布日期:2018-06-30 03:2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标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



背景技术:

贴标机利用输送线将贴标对象传送到贴标机进行贴标签。为了让贴标对象在传输过程中不晃动,在输送线侧面安装有压持贴标对象上部的同步压持装置。现有的同步压持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同步压持机构的电机与输送线电机通过两个变频器调节速度,从而使同步压持机构速度与输送线速度保持一致。由于两台电机在起动与停止时无法保证完全的同步,使同步压持机构与输送线不能完全同步,影响贴标精度与贴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同步压持机构与输送线不能完全同步,影响贴标精度与贴标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

一种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包括:压带链轮、第一链条、下齿轮传动件、上齿轮传动件、六方传动轴、压带组件和由电机驱动的双排电机链轮;所述双排电机链轮的其中一个链轮、输送线链轮和用于传送贴标对象的输送线传动连接,所述双排电机链轮的另一个链轮、压带链轮和第一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的下部通过下齿轮传动件和压带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的上部通过上齿轮传动件和压带组件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带组件包括:主动带轮、从动轮和压持贴标对象的同步带;所述主动带轮、从动轮和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上齿轮传动件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齿轮传动件包括:第一下螺旋伞齿、第二下螺旋伞齿和下传动轴;所述下传动轴的一端和压带链轮传动连接,所述下传动轴的另一端的第一下螺旋伞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下螺旋伞齿还和第二下螺旋伞齿啮合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的下部和所述第二下螺旋伞齿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齿轮传动件还包括:下齿轮座连接管和下齿轮座;所述下第一下螺旋伞齿、下传动轴封装在下齿轮座内部,所述第二下螺旋伞齿封装在下齿轮座连接管内部。

优选地,所述上齿轮传动件包括:第一上螺旋伞齿、第二上螺旋伞齿和上传动轴;所述主动带轮和上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上传动轴的另一端和第一上螺旋伞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螺旋伞齿还和第二上螺旋伞齿啮合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的上部和所述第二上螺旋伞齿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齿轮传动件还包括:上齿轮座连接管和上齿轮座;所述第一上螺旋伞齿、上传动轴封装在上齿轮座内部,所述第二上螺旋伞齿封装在上齿轮座连接管内部。

优选地,所述同步带是PU皮带。

优选地,所述贴标对象是瓶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由电机驱动的双排电机链轮的其中一个链轮、输送线链轮和用于传送贴标对象的输送线传动连接,所述双排电机链轮的另一个链轮、压带链轮和第一链条传动连接,这样使得压持贴标对象的同步压持机构和传输贴标对象的输送线采用同一台电机驱动,保证了压持机构与输送线完全同步,有利于后续的贴标工序的进行,使贴标精度更高,贴标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双排电机链轮部分的爆炸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的正视平面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六方传动轴部分的正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4,一种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包括:压带链轮4、第一链条3、下齿轮传动件5、上齿轮传动件7、六方传动轴6、压带组件8和由电机1驱动的双排电机链轮2;所述双排电机链轮2的其中一个链轮22、输送线链轮和用于传送贴标对象的输送线传动连接,所述双排电机链轮2的另一个链轮21、压带链轮4和第一链条3传动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6的下部通过下齿轮传动件5和压带链轮4传动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6的上部通过上齿轮传动件7和压带组件8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所述贴标对象是瓶子。所述同步压持机构应用在贴标机上。

其中,所述压带组件8包括:主动带轮81、从动轮82和压持贴标对象的同步带83;所述主动带轮81、从动轮82和同步带83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81和上齿轮传动件7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下齿轮传动件5包括:第一下螺旋伞齿51、第二下螺旋伞齿52和下传动轴53;所述下传动轴53的一端和压带链轮4传动连接,所述下传动轴53的另一端的第一下螺旋伞齿5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下螺旋伞齿51还和第二下螺旋伞齿52啮合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6的下部和所述第二下螺旋伞齿52传动连接。所述下齿轮传动件5还包括:下齿轮座连接管54和下齿轮座55;所述下第一下螺旋伞齿51、下传动轴53封装在下齿轮座55内部,所述第二下螺旋伞齿52封装在下齿轮座55连接管54内部。

其中,所述上齿轮传动件7包括:第一上螺旋伞齿71、第二上螺旋伞齿72和上传动轴73;所述主动带轮81和上传动轴7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上传动轴73的另一端和第一上螺旋伞齿7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螺旋伞齿71还和第二上螺旋伞齿72啮合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6的上部和所述第二上螺旋伞齿72传动连接。所述上齿轮传动件77还包括:上齿轮座连接管74和上齿轮座75;所述第一上螺旋伞齿71、上传动轴73封装在上齿轮座75内部,所述第二上螺旋伞齿72封装在上齿轮座75连接管74内部。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同步带83是PU皮带。

本方案的应用在贴标机上的同步压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双排电机链轮2的另一个链轮21、压带链轮4和第一链条3传动连接,所以压带链轮4和双排电机链轮2的另一个链轮同步传动转动。所以压带链轮4通过下传动轴53和第一下螺旋伞齿51传动转动,所述第一下螺旋伞齿51还和第二下螺旋伞齿52啮合连接,所述六方传动轴6的下部和所述第二下螺旋伞齿52传动连接。所以六方传动轴6的下部和第一下螺旋伞齿51、压带链轮4同步传动转动。所述六方传动轴6的上部和所述第二上螺旋伞齿7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螺旋伞齿71还和第二上螺旋伞齿72啮合连接,所述主动带轮81和上传动轴7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上传动轴73的另一端和第一上螺旋伞齿71传动连接,因而,所述六方传动轴6的上部通过第二上螺旋伞齿72、第一上螺旋伞齿71、上传动轴73和所述主动带轮81传动转动,最终带动压持贴标对象的同步带83同步转动。又所述由电机1驱动的双排电机链轮2的其中一个链轮22、输送线链轮和用于传送贴标对象的输送线传动连接,所以,由主动带轮81带动的压持贴标对象的同步带83和由双排电机链轮2的其中一个链轮22带动的输送线完全同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由电机驱动的双排电机链轮的其中一个链轮、输送线链轮和用于传送贴标对象的输送线传动连接,所述双排电机链轮的另一个链轮、压带链轮和第一链条传动连接,这样使得压持贴标对象的同步压持机构和传输贴标对象的输送线采用同一台电机驱动,保证了压持机构与输送线完全同步,有利于后续的贴标工序的进行,使贴标精度更高,贴标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